“是,婷婷说的都是实话。”姜氏一听更乐了,又对旁边的霍远行道:“你看看,你媳妇儿比你会说话,你一贯只知道板着个脸,冷冰冰的,大过年都没个笑脸,真是无趣。快走吧,快走吧,我要歇息了,你们自个儿去玩去,别在我这儿待着了。”
姜氏板着脸赶人,宁如玉他们便没在多留,行了礼告退出去。
到了外面,福哥儿缠着霍远诚要去放烟火,霍远诚本来想回去处理一些事情,被福哥儿缠得有些烦了,皱着眉头训斥了福哥儿两句,“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儿,你的功课做好了吗?前两日我让你写的字写好了吗?”
福哥儿被霍远诚这么一训斥,吓得小脸儿一白,畏惧地摇了摇头。
“书没背好,字没写好,你还想着玩儿?马上回去给我做功课!”福哥儿是霍远诚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要求本来就比较严格,再加上他心情也不好,福哥儿又闹着要玩儿,他不自觉地就把脾气发在了福哥儿的身上。
宁如玉和霍远行正好就走在霍远诚他们的后面,把他们父子的对话都听得清清楚楚,宁如玉很能理解霍远诚望子成龙的心,毕竟是他的庶长子,用心培养也是他这个做父亲的责任。
只是她并不赞同霍远诚这样训斥一个孩子,也许是她也怀孕了的缘故,激起了她身体里的母性,不管她和霍远诚之间有多少恩怨,她本身对福哥儿这个孩子没什么想法,大年除夕夜,小孩子想要玩一玩,他一个大人就拿功课来压小孩子就是不对,宁如玉不自觉地就皱了皱眉头。
霍远行把宁如玉脸上的表情看在眼里,他也是听到了霍远诚和福哥儿的对话的,再看福哥儿委委屈屈的模样,着实有点儿可怜,就开口道:“大哥,今天是除夕夜,你就让福哥儿玩一玩儿吧,功课什么的平日里也做了的,不急于这一时,我和婷婷一会儿也要去放烟火,不如就让福哥儿跟着我们吧。”
有了霍远行开口求情,福哥儿眼巴巴地看了看霍远行,又转头小心翼翼地看向他爹,嘴角动了动,想要求他爹同意,可又害怕他爹继续骂他,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也许是看在霍远行的面子上,也许是霍远诚自己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对福哥儿太过严厉,有些失态了,在霍远行开口求亲之后,略微迟疑了一下,缓和了口气问福哥儿,“你真的那么想去放烟花?”
福哥儿看了看他,抿了一下嘴角,点头,“我想去。”
霍远诚微微叹了一口气,道:“那你去吧,不过明天要多写一篇字。”
“知道了,爹。”福哥儿欢快地答应下来,一扫先前郁郁的心情。
最后,福哥儿就跟着霍远行和宁如玉他们一起去院子里放烟花了。
霍远行之前就安排了管事去买了许多的烟花回来,还有红红的鞭炮,装了满满的两大框,等他们到院子里的时候,下人们都已经聚齐了。
院子里挂着红红的灯笼,雪已经停了,地上的雪已经有下人打扫干净,只是树枝上堆积的积雪没有清除,在红艳艳的灯笼光的照耀下,一片红红火火,很有除夕夜的味道。
霍远行去选了几支最简单的烟花给宁如玉,温暖的大手握住她的小手,灯火映照在他英俊的脸上,眉眼温和,“我们一起放。”
烟花点燃,闪耀着点点璀璨的光亮,落入彼此的眼中,仿佛有星星在闪耀,黑白分明的眼中,只看得对彼此,再没有其他,对方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下人们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先前还略显冷清的院子里,顿时变得热闹了,福哥儿欢快地拍手又叫又跳,跟在碧荷的身后,一起放烟花,看着灿烂的烟花升上天空,照亮了整个黑色的天幕,像星星一样在天空中一闪一闪亮晶晶。
烟花升上天空一会儿就熄灭了,又有更多的烟花闪耀光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喜气充满了整个侯府。
宁如玉抬头看着天空中的烟花,霍远行站在旁边拥着她,目光落在她的脸上,眼眸里只有她。
这是一个幸福又甜蜜的除夕夜。
半个时辰后,终于放完了烟花和鞭炮,院子里渐渐安静了下来,霍远行让陈嬷嬷把玩儿够了的福哥儿送回去,他陪着宁如玉回去休息。
“不是要守岁吗?”宁如玉道:“现在时辰还早,我还不想睡。”
霍远行牵着她的手,小心护着她往回走,“时辰已经不早了,白日里回去看岳父岳母,你也没有午睡,现在你又熬夜,对身体不好。”
“可是我想再玩一会儿。”宁如玉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去年在家守岁的时候,她可是陪着爹娘一直守到第二天天亮,早上还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汤圆才睡下,今年嫁给霍远行之后,其他什么都很好,就是有一点儿不好,老是要被他管东管西,都不能随心所欲了。
霍远行哪里不知道宁如玉的想法,不过想她还怀着身孕,不能完全依着她,也不能对她太强硬了,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道:“院子里太冷了,我们回去守岁也一样,屋子燃着地龙,暖暖和和的,还可以让厨房做些宵夜,我们边吃东西边守岁岂不是更好。”
宁如玉觉得这样安排很好,就没再提其他要求,跟着霍远行回去了。
只是回到屋里之后,吵着要守岁的宁如玉还没坐多久,被屋子里暖烘烘的地龙一熏,就懒洋洋地犯了困,眼皮子艰难地挣扎了几下,就不受控制地靠在霍远行的怀里就睡了过去。
看到怀中闭眼睡着的小女人,霍远行爱怜地抚了抚她的脸,弯腰抱起她,大步进了内室,将她轻柔地放在大床上,他跟着也在她的身侧躺下,一手把她揽到怀里,一手拉过被子将两人盖上,安心满足地睡了过去。
一夜无梦,一觉到天明。
今日是大年初一,要去给霍家祖宗上香祭祖,宁如玉和霍远行一早就过去了姜氏屋里,等到霍远诚他们也到了,一行人就去了祠堂,给祖宗上香。
祭完祖,一行人又回到前厅,一家人给姜氏拜年,姜氏笑得合不拢嘴。
宁如玉嘴巴甜,说了许多吉祥如意的话,逗得姜氏很开心,姜氏给了她和霍远行两人一人一个大红包。
给姜氏拜完年,又有府里的下人来给侯府的主子拜年,霍远行早就让人准备了一大箩筐的铜钱以及各种红包,凡是来拜年的下人,每个人都拿到了拜年钱,人人脸上都喜笑颜开。
正月初二,霍远行带着宁如玉又回了一趟宁府,看望徐氏和宁庆安。
后来几天,霍远行收到不少宴请的帖子,不过霍远行都找借口推了,只陪宁如玉去了一趟威远侯府,不过那是宁如玉的外祖家,他们去也只是走亲戚,不涉及其他。
整个年就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一天天过去了。
到了正月初九,晋都城里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二皇子安排人施的粥吃死了人,大过年里死人,消息一下子就闹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都收到了吧,继续~~~
☆、第181章一更+二更
二皇子施的粥吃死了人, 大过年里死人, 消息一下子就闹开了, 很快传遍了整个晋都城,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 死者家属把死者的尸体抬到粥棚外面哭诉, 周围不少人帮着讨说法, 闹得沸沸扬扬。
起初二皇子还想让人把此事压下去,无奈这件事传播的太快, 不到一天的功夫就传遍大街小巷,根本就按压不下去, 等到二皇子回过神来, 此事已经闹大了, 稍微想一想就知道, 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更有不怕死的人当街拦了御史的轿子,向御史投递了状子, 要告二皇子草菅人命。
御史第二日就把状子和参二皇子的折子送到了景宣帝的御案上, 朝中大臣见此情形,很多对二皇子逼捐不满的大臣也纷纷上折子状告二皇子独断专行,陈述了二皇子多条罪状, 要景宣帝给个说法,惩罚二皇子。
朝中的那些大臣,以前要他们为了某件事想个解决的法子,总是有人说东有人说西, 两边互相拉扯,总说不到一个重要点子上,好像双方不拉扯一番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似的,非得为了一件小事吵上三天三夜才肯罢休。
可是如今为了二皇子一事,所有人的态度居然出乎预料之外的一致,都是要求景宣帝严肃处理二皇子,一是二皇子为了施粥逼迫朝中大臣捐款,这让他们恨得不行,二是二皇子拿了银子能办好粥棚还好,但是他没把粥棚办好,反而还闹出了人命,简直不能忍!不处理二皇子不足以平民愤。
参二皇子的这种如雪片一样飞向景宣帝的案头,大有景宣帝不处置二皇子,所有大臣就会永远参到底的架势,逼得景宣帝不得不作出决定。
景宣帝气得快吐血,病情又加重了,沈贵妃带着二皇子跪在乾元殿前面求情,景宣帝也没有消气。
最后,景宣把二皇子叫去臭骂了一顿,让他回二皇子闭门思过,没有他的允许,二皇子不准出府半步,清查时找真正的死因,查找到真正的凶手,二皇子出银子安葬死者,并且赔偿人家家人,当众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