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念书去了,二牛不知道上哪儿淘去了,吃了早饭就影子都找不见,不到饿了不肯回来。”老大媳妇凑上去看看两个小的,冲叶氏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七八岁正是淘的时候,愿意出去玩儿也是正常的。”叶氏指着许诺诺道,“诺诺还是个女娃呢,之前不也天天不着家,今年都十岁了,才稍微稳当了点儿,这性子也不知道是随谁。”
“娘——”许诺诺拖长声道,“好端端的干嘛说我。”
“夸你如今懂事了呢!”叶氏笑着看着女儿。
许诺诺撇撇嘴,见叶老太太拎着篮子要出去拔菜,便跳下地道:“我跟姥娘去园子。”
两个人去地里摘了黄瓜、豆角,剪了两个成人拳头大小的南瓜,回院子里又扭下几个茄子,拔了点儿大葱、水萝卜和小白菜。
菜都摘回来了,几个人也就忙起来了,老大媳妇去切肉、剁肉馅,等会儿用小白菜汆丸子做汤,老二媳妇在院子里洗菜。
叶老太太洗了手回屋,又探头出去道:“挑两个大点儿的茄子给孩子炸茄盒儿。”
“好嘞!”老大媳妇在灶间应道,又切了条里脊肉,加了点儿姜一起剁碎,放了些黄酒、酱油搅匀,又切了一小块豆腐放进去,用手抓碎抓匀,扣上个盖子放在一边,从老二媳妇洗好的茄子里挑出两根粗些的,切去头尾,很快就切成两片半连着的模样,然后把肉馅儿塞到里面。
老二媳妇那边已经舀了面粉到个大碗里,打了个鸡蛋进去,加了些盐和水搅成糊状,然后架火热锅,在锅里添上油。
老大媳妇等油锅六成热的时候,把裹了面糊的茄盒儿一个个滑进去,灶间登时响起兹兹的油声,香味儿很快就传了出来。
第129章 呆子
桃子闻到味道有些馋了,但是她也知道这里不是在家中,所以虽然眼睛里带着渴望的神色,还是规规矩矩地坐在许诺诺身边,并没有做出任何失礼的举动。
许诺诺赞许地拍拍她的脑袋,表示对她这样懂礼貌的表扬。
老大媳妇很快就把一个茄子切出来的茄盒炸好,端出来放在炕桌上,推到许诺诺和桃子面前,“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桃子看到却并没有伸手,而是先抬头去看许诺诺。
“哟,桃子真是懂事,这才几岁,都有出门做客的规矩了。”老二媳妇看到啧啧称奇,笑着夹起一个茄盒递到桃子嘴边,“快吃吧,来自己姥娘家,用不着这些规矩。”
许诺诺把茄盒用筷子接过来,笑着道了谢,帮她稍微吹凉些,这才让她自己去吃。
桃子年纪本来就小,吃东西又慢条斯理,坐了半晌也不过吃了两个茄盒。
“把这个吃完就差不多了,留着点儿肚子等会儿吃饭。”许诺诺见时候差不多要到晌午,又夹了一个小的给她,便不再让她多吃。
正说着话,叶老大家的二牛从外头疯跑回来,满头大汗地冲进门来,张嘴便嚷:“娘,饿死我了!”
说罢不等老大媳妇说话,抽抽鼻子问:“什么东西这么香?”顺着味道就直奔里屋,看到炕桌上的茄盒,眼睛顿时一亮,双手伸过去各抓了两块,狼吞虎咽的顿时就吃了个干净,顺势舔了舔手指上的油。
桃子见状把面前的盘子往前推推,把自己面前的小半个吃完,就被许诺诺抱下去洗手。
老大媳妇跟进来瞧见,抬手就朝二牛的手上打了一记,骂道:“饿死鬼投胎了?没瞧见姑姑和姐姐妹妹来了,进门就盯着吃,手也不洗,人也不知道叫,都不如你桃子妹妹懂事。”
二牛手背吃痛,咧了咧嘴,却也完全不当回事,抓起两个茄盒,从老大媳妇胳膊底下就钻了出去,跑到院子里才扬声道:“娘,我出去玩儿了,晌午吃饭就回来。”
“晌午没你的饭吃,别回来了!”许老大媳妇气得摔了手里的抹布,扭头对叶氏道,“这孩子,说不听打不服的,我真是拿他没法子了。”
“男孩子活泛些是好事儿,以后会闯荡,过两年定住性就好了。”叶氏看着二牛的眼里全都是羡艳的神色,扭头看看还在襁褓里的锁儿,伸手摸摸他的小脸蛋说,“我就盼着锁儿以后长大了,能像二牛这么健健康康的。”
外头的饭菜做得差不多了,老二媳妇进来摆好桌子,许诺诺想出去帮着端碗拿筷子,被她推回屋里道:“快进去歇着吧,这么多人呢,还用你动手。”
吃晌午饭的时候,叶老大家的石头也过来了,还是一副书呆子的模样,上前规规矩矩地问好,然后就坐在一旁等着吃饭。叶老二家的女儿妞子和儿子板儿也一起过来吃饭。
叶家没那么多规矩,就摆了两个桌子,老叶头带着儿子们在炕上喝酒吃饭,叶老太太领着媳妇和孩子们在地上的大桌吃饭。
第130章 比登天还难
晌午饭准备得很是丰盛,黄瓜拌干豆腐丝,豆角炒肉,炸茄盒,肉末炖茄子,小白菜粉丝汆丸子,大葱和水萝卜蘸酱,还有一小碗红烧肉。其他几个孩子还有些拘谨,吃得还算斯文,只有二牛左右开弓,吃得油嘴麻舌。
老大媳妇见状又气又恼,把荤菜都往叶氏娘几个面前挪过去道:“你们别总吃菜,给孩子夹几块肉吃。”回头数落二牛,“你能不能跟你大哥学学,吃东西稍微有点儿样子,虽说都是自家人,可你吃成那样好看还是怎么的?看让你诺诺姐和桃子妹妹笑话!”
叶老太太到底还是有些护着孙子,出言打断道:“吃着饭呢别说孩子了,看吃了以后胃口不舒服。”
老大媳妇见婆婆开了口,这才住了嘴,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不再说话。
晌午饭吃过,两个媳妇下去收拾灶间,叶老太太跟老叶头商量着给栗子剃胎发的事儿,忽然想起来扭头问叶氏:“锁儿剃过胎发没有?”
“好像还真是没有,当初抱回来的时候才刚满月,小半个月都在路上,我公爹和诺诺爹两个大男人,大咧咧的哪里想得起这些,抱来我家的时候还没剃头。”叶氏寻思了一下,摇摇头道,“本来只是暂时搁在我家养着,公爹那边不提我也没好意思说。后来过继孩子的时候,我身子就一直不太好,家里都忙着给我看病抓药的,到把这件事王了个干净。”
“那正好,这回给锁儿一并办了,胎发总是要剃了的。”叶老太太一锤定音,然后去跟老叶头商议着请谁来给孩子剃头,两个孩子都剃头的话红包要给人家包多少,都要准备什么东西之类的话。
乡下各家孩子都多,这些个事儿办起来也都驾轻就熟,要用的什物家里大多都齐备,就算是有些缺漏,找村里人多半也都能借到。
家里的东西只有一套,所以叶老太太便出去找邻居借了一套,老叶头翻黄历看了看日子,拎上叶氏带回来的一包糕点,出去找村里剃头手艺最好的匠人,说定第二天早点儿过来给孩子剃胎发。
第二天一大早,老叶头在家摆好了供桌,点上蜡烛,摆好贡品果盘,叶老太太煮好鸡蛋鸭蛋,没多久剃头匠便熟门熟路的来了,进门便笑着说:“叶老哥,恭喜又添了外孙和外孙女儿!”
老叶头迎上去招呼道:“老刘,快进屋坐,喝口茶再忙活。”
“刘叔。”叶氏也笑着上前打招呼,然后招呼许诺诺和桃子上前叫人,“你们两个小时候,都是刘爷爷给你们剃的头。”
“哎呦,这是你家那两个丫头?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老刘放下肩上的褡裢,摸摸两个人的头顶道,“如今头发都生得挺好。”
“还不是因为你的手艺好。”老叶头伸手给他装了一袋子烟,两个人喝着茶抽了袋烟,这才准备给两个小的剃头。
老刘从褡裢里掏出个皮卷子,展开铺在桌上,里面都是剃头的工具,挑出要用的摆在顺手的地方,在叶老太太早就准备好的水里面洗洗手,准备开始剃头。
老叶头抱着锁儿,叶老太太抱着栗子,坐在供桌前等着剃胎发,诺诺举着拨浪鼓哄着两个孩子,怕等会儿哭闹起来伤着。
老刘的手艺当真很好,手起刀落,胎发一撮撮地掉下来,锁儿的脑袋很快就被剃光了大半,头顶只剩下个茶壶盖,扣在天灵盖的位置,他的旋儿正好就在这儿,一撮头发不安分地半翘起来,随着他扭头扑棱扑棱的,看着格外好玩,后头留下一小撮,用红绳扎出个小尾巴,取留后之意。
栗子的注意力没有锁儿那么集中,又格外贪睡,窝在叶老太太怀里看着拨浪鼓,被太阳晒得暖暖和和,没一会儿就流着口水睡着了,连剃头发都没能吵醒她。
女娃儿的头发跟男孩儿的不一样,留下的不是天灵盖和后脑,而是耳后的左右两边,等头发再长一些,就要扎成两个小辫儿。
剃完胎发用煮熟的鸡蛋在头顶滚一滚,说上几句吉祥话,剃胎发的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剃下来的胎发也不能随便处置,都被小心地收拢起来,装在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里,荷包口用系着铜钱儿、小铜铃铛的红布条扎紧,交给叶氏收好,回去之后要挂在孩子的悠车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