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门天师:元气少女来种田 (燕七雪)


  所以,今天胖老板进村,大家才会如此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两件事。这批干货好卖和他们不用集、不用散卖也能赚一笔了。
  村里有干货的人家都把货搬来了,果然是清一色的箩筐和背篓,而且都是加盖的,因为季家也是嘛。
  季家门外的村道摆满了货,胖老板答应了季青燕提议的称货方式,趁着大秤没到,先去挨个看了下货。
  除了个别成色不好的摆手不要,剩下的哪怕逊了一点点也都收下了,大家见他这样,也是安心不少。
  然后要的货摆到了一边,不要的直接搬回家去,但每家也还是有货被看的,毕竟前面方法操作不当,后面都跟季家学了样才有好转。
  自然,存货最多、成色最好的是王家,因为他们一开始跟季青燕学了不少。
  胖老板还从云林那里看了一下新鲜木耳的成色,发现确实以前收的好多了,但问及晾晒方法,云林却含糊应对。
  算此时季家院子里摆满了盘箕,屋檐下晾满了小鱼,但胖老板相信这其肯定还有门道,否则他也收过别家的干木耳和干鱼,怎会逊色几分?
  不过收货有道,供货人家的诀窍不说也能理解,他一个收货的,问多了不是要断供货的饭碗?见问不出来便不再强求了。
  等大秤拿来,几个汉子立刻帮着称了起来,村长也过来亲自记数,谁家什么品种多少斤,抹去多少两都有记录下来。
  村里男子都有念过一两年书,会识几个字、会记数、算帐,也仅此而已。要说念得多些的,也村长家和云家。
  王村长是多念两年书,在县城做过工算是见过世面的,回村也多受爱戴信任,所以代村长去世前指定他接班,获得全村全票通过。
  而云家是太爷爷年轻时搬来的,是本地土长的外来户,对于过去已无从追溯,但每个男儿都是多念几年书。
  只是到了云林这代,因为后娘作怪,也大哥念了八年,他们都只念了三年,然后由大哥教的,现在能自己看书、写字。
  云林怕胖老板又趁机和那些人还价,他把背篓放下后也过去帮忙。
  河边捉鱼的少年们和后生们也过来了,还背着装了半篓鱼的背篓,一个个好地围着看个不停。
  胖老板又趁机喊了季青磊过来看了活蹦乱跳的鱼,心里也是很满意的。桃花坳依山靠水确实资源很好,难怪客人看了货都愿多买。
  季青燕见大家都回来了,而小姐妹没去过镇,这时候都趴在篱笆内往外看热闹,便没有叫她们,而是自己回厨房继续做饭。
  今天午除了早剩下的馒头热一热,还有烙饼,次赚了九吊钱后,她决定改善一下生活,在村里又买了几十个鸡蛋,油盐用起来也不那么拮据了。
  今天烙的是鸡蛋饼和芝麻千层饼,再炖一锅放了豆腐的鱼汤,午一家人能美美吃一顿了。
  而且她也和爷爷说过,大房那边有多的麦子要拿去镇粮行卖的,照粮行的价买五百斤给他们,她不占大房的便宜。
  按粮行规矩,门收是十五一斤,送去粮行是十八。这是丰收年的行情,若遇着收成不太好,会往涨五到十。
  因为收成不好意味着粮商收不到更多更好的粮食,为了哄着农民将粮食交出来,肯定要有个提价的过程。
  最后,为了多攒些钱,农民们自己吃粗粮,将精麦、稻子卖掉了。他们得了小利,粮商们转身囤货高卖,赚的是那些不种粮的城里百姓的钱。
  总之粮商是不会亏本的。
  今年算是丰收年,每家少说都是万斤收成,交了两成粮税和一成徭役税,剩下的是自家口粮和赚头了。
  所以有的村为了多个几钱,会团结起来对抗粮商,按送货到粮行的价来替换门收货的价,不然全村出动送去粮行了。
  反正也是一天的时间,所以后来有的粮商为了抢头筹,也会答应这种要求。但农家人不提,商人是绝对不会主动提起的。
  季青燕要按粮行的规矩买粮,意味着要按十八的价钱买,要九两银子。但她现在只有九吊钱,能买五十斤不错了。

  ☆、第76章 发出邀请

  第76章 发出邀请 
  第76章 发出邀请
  所以了解情况后她顿时挠头,这才知道原来九吊钱真的不多,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只得说等下次出了货再买。 
  现在她也有些明白,当初爷爷送的那一麻袋麦子,还有大伯送的那一麻袋麦子,其实也要不少钱了,只是她根据现代的粮食来论常理,觉得也是一袋粮食罢了。
  却不知道那一袋不起眼的粮食,已经是几吊钱了。而且大伯完全可以只给粗粮的,但他给的是新收的麦子,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一份人情了。
  外面称货的热闹喧嚣喜庆,仿佛是在卖粮食一般,季青燕却在灶台前忙碌着。
  葱蛋饼的香味飘出去,不少人吞着口水朝季家厨房望过去,心想燕儿这妮子可真会做吃的,光闻香馋啊。
  于是那些人家有汉子在场的立刻吆喝着自家婆娘赶紧回家做饭去,这都午了,有兄弟在场的、子侄在场的,也都分派了人手留下,其余人都回家去了。
  有村长在这里记帐呢,算留个小孩子也放心啊。
  季青燕烙完两种饼子之后,洗锅炖了鱼汤,这才出门看收货进度。发现帮手多又有云林和王平和在一旁吆喝秩序,进度还是很快的。
  但几十户人家排起队来挨篓挨筐称,又要去篓去筐再将总数按品种不同抹去半斤以内的零头,是要好一翻记录的。
  有个姓季的耆老年轻时在镇当过帐房,村里遇到收粮、收干货都是他在打算盘记帐。
  如今他已快七十岁,他的一个小孙子是云林一伙的后生,会找猎还会算帐,今天负责算帐的正是这个后生。
  王村长唱号报数,那后生季成打算盘、记帐,王平和在一旁看着,以防出错。大家都很自觉分工合作。
  但是数量仍然有些多,一时半会也完不成,因此留下来的人只等称完记下了数字回家了,王村长答应帮他们收钱,或者等他们吃了饭再回来。
  大家都是经历过许多次收粮的,早已习惯这种场面,到是季青燕头回看到,感慨颇多。
  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还在场,而忙碌的人是后生们居多,反正他们回去也没别的事情做,也是等饭吃。而且他们在场,商人再奸也有些忌讳的,不似妇人好糊弄。
  等鱼汤散发浓香时,季青燕把弟妹们和云婉叫进厨房,让他们把自家要吃的饼子分出来,再把剩下的装进小竹篮里。
  又把鱼汤装了两大汤碗,搁了木汤勺,再拿了一摞碗,喊季老爷子把桌子搬到外面去,给不能回去吃饭的人垫下肚子。
  虽然粮食紧张,但眼下饭点了,做个顺水人情总不是坏事,大家承了季家的好,以后自然会多有照应。
  而且她看出来了,现在外面正热络干活的多是云林哥关系好的小伙伴们,她现在这么热情算不算献殷勤、讨好他的朋友呢?
  季青燕有些脸红地捂了捂脸,在小姐妹们诧异的目光里立刻又打了一盆清水出去,让大家洗了手直接抓饼子吃。
  胖老板午赶过来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货要称,以为只有一家的货,直接称赶回镇了,却没想到一个时辰过去了还没能动身。
  他早饿得能瘦三斤了,只是不好意思作声。
  看到季家老爷子搬了桌子出了篱笆门,摆到外面往王家那边的道,小姐妹们提着篮子、拿着碗筷出来,不觉惊讶,但随即有些感动。
  他出门收货许多次,每次都是自己带水带干粮,农家口粮紧,算给你一口也不过是个热窝窝,哪里能端桌出来了?
  而且季家此举,显然是照顾他这个外人的,看村里人随便走进季家院子知道了,他们自己不在意这个,而且季家人缘好已是他亲眼所见的事实。
  “大叔,出门在外碰饭点了,若是不介意,随便吃些吧,饿着肚子赚钱也太辛苦了些。”季青燕走过来笑着发出邀请。
  “那有劳了,确实饿了。”胖老板也没矫情立刻答应了。人家都把桌搬到邻居家的地盘了,他还要计较什么?
  他立刻走过去着季青燕放下的水盆洗了手,自己拿勺舀了半碗鱼汤,浅浅尝了一口,立刻大赞。
  “这鱼是之前你从我弟弟背篓里看到的大鱼,新鲜着,当然好吃了。”季青燕并不居功,只说是鱼新鲜。
  这一桌虽然不多,而且素得可以,但一看是新鲜出锅的,胖老板有些感激,便拿起饼子吃了起来,又喊王村长他们也赶紧来吃,歇一歇。
  “村长大伯,我烙了许多饼,这些都是给你们的份,云林哥,云扬,你们的在厨房里,给你们留出来了。”季青燕又走过来说道。
  “哎哟,燕子姐!小弟我的呢?留在哪里呀?”一个有些壮实的后生突然挤了挤眼,笑开了。
  他明明季青燕大,但是云林他大,所以这一声称呼有叫“嫂子”的意思。大家哪有听不明白的?一时都笑了起来。
  “燕子姐!我也要去厨房!”王平和也跟着嚷了起来,“我可是云家的女婿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