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门天师:元气少女来种田 (燕七雪)


  好萌的孩子,他一定很喜欢哥哥。
  “哥哥呢?”季青燕随口一问。
  “哥哥学去了,他答应下学了陪我玩!”郑子玥昂头挺胸很是自豪地大声说道。
  “那你现在有点心吃,有没有给哥哥留呢?”季青燕故意问他。
  “……”郑子玥顿时不好意思了,看着手还剩下一半的糕点噘嘴道,“我有吃很慢的,等哥哥下课了去找他。”
  “好孩子!哥哥会很高兴的!”季青燕忍不住笑了起来,夸着小朋友懂事。
  虽然很纠结,但他还是有想过要给哥哥送去剩下的一半点心,对本没有约束力的小馋嘴,很是不易。
  被表扬了,郑子玥很开心地挺起了胸膛,大声道,“哥哥也会分吃的给我!”
  “哥哥也是好孩子!”季青燕便又夸了一句。
  帮哥哥争得夸奖,小朋友很是开心,蹦跳着跑到奶奶膝前伸着小手,“奶奶,这个好吃,你尝尝!”
  季青燕抿唇忍笑,这孩子大概忘记了刚才还说的要留给哥哥吃吧。
  实在看不下去了,她掀开篮子道:“子玥,到这里拿一块给奶奶吃。”
  郑子玥扭头一看顿时两眼放光,却也恍然地伸着小手,指着篮子大声道:“我忘了,这里还有好多!”
  他立刻把手半块糕点往嘴里一塞,跑了过来一手拿了一块。季青燕不动声色,也不阻拦。
  “这样奶奶有一块!哥哥也有一块!我也吃了一块!”郑子珺拿到两块点心笑得两眼冒星星,不过他的话却让季青燕再次失笑。
  是个机灵孩子。
  而他的反应也说明他没有受到十三个鬼婴的影响,看来鬼婴只对未出生的腹胎儿有影响,还是磁场吸引的问题吧,毕竟同是未出生的,更能融合。
  也幸亏发现得早,不然说不准互相吞噬,最后留下来的那一个肯定会变成恶灵。
  等三个妇人拿来端盆和碗,季青燕把鱼按大小均分了三份,糕点也分掉了,毕竟三家是分开吃饭的,不好混在一起。
  三个妇人吃着糕点觉得和自己以前吃过的口感有很大不同,连忙虚心求教。她们以前也在家做过点心的。
  只不过做得粗糙罢了。
  季青燕也不避讳说了一遍,虽然她的做法在天福酒楼广受好评,但这些妇人包括村里人家也不可能拿去卖钱,对天福酒楼的生意并没有影响。
  之后又把做干鱼的诀窍也说了说。这么多鱼肯定一天吃不完的,做成干鱼多吃几次。
  直到村塾钟声敲声,下课了,小朋友要去村塾找哥哥玩,季青燕也提着背篓准备回家。妇人们再次道谢,送她出了院门。
  季青燕自是亲眼看见郑老太太和李杨氏吃了糕点才放心回家的。
  回去直接去地里要帮忙,但被云林往家赶。
  “这儿有我们够了,你回家歇着吧,一会儿又得做饭了。”云林心疼小媳妇,正是日夜都在操劳,都没好好睡过,早他都不敢碰她,怕吵着她睡觉。
  “知道啦。”季青燕看着三兄弟都在干活,此时大哥和云扬正笑得暧昧,便嗔了云林一眼,转身便走了。
  回到家看见小姐妹正坐在廓下跟大嫂学绣花,只有小妹无聊地在院子里踢键子。
  这是季青燕教她的游戏,如今家里没那么多活儿了,小孩子也应有个小孩子的童年才是。
  季青燕走过去,正好小妹故意将键子踢向她,立刻抬脚接了,陪小妹玩了一会儿,这才走到廓下。
  “小花的手艺见长,看来我也要努力了。”季青燕挨个看了看,发现妹妹的针线活儿进步很快,不由感叹。
  “你呀,做吃的做针线更有兴趣吧,我可等着你做的小衣裳哟。”李氏不由笑了起来。
  这个弟媳妇一直很忙,但多半在厨房里,很少见她拿着针线安静地做衣裳或是绣花,猜她不是很喜欢这活儿。
  不过她是大嫂,有义务督促弟媳妇面对现实,女红不可废。馈和女红是考较女子贤淑的两大重点元素,不能只择其一呀。

  ☆、543.第543章 新生入学

  543.第543章 新生入学 
  “知道啦,我都有做的啦,只是我喜欢在屋里做,说话的时候容易做不好,大嫂你没看见而已。”季青燕吐舌。
  她是谁?天师!
  天师擅长符咒,靠的是双手反应,她的手指历来灵活,又怎会拿不下针线?
  她的针线自然过关的,只是不太会绣花而已。但她出嫁前也练了半年了,还能做不好小衣裳?
  为了证明她可以,她将背篓送进厨房,洗了手回屋去了。
  只不过栓屋门回了空间里,小雨和朱朱如今要守着阵法不能出去玩,也是闷得很,她回来陪她们也让她们开心一点了。
  午吃饭的时候,季青磊说起村塾里的热闹事儿,很是期待。
  原来在季青燕回家不久,十来个村子的村长和耆老代表在王村长的陪同下到了村塾里,一方面是送学童束修、一方面也是参观新建的宿舍和饭堂。
  当时新建时,附近村子都派了劳力过来帮忙,这才早早建成,晾了好几天了。村长他们到是第一回过来看建成后的模样。
  而三位先生却是诧异不已,他们不说当先生多久,他们读书可是几十年学历,还是第一回见到合村来送束修的。
  虽然只是一些粮食、咸菜、干肉、干鱼等农家人拿得出来的东西,但一家不多、一村不少了,何况还有这么多村子?
  最后三位先生只能腾屋子来放束修,心里却是一阵感动。他们拿着桃花坳的银子月俸,再收了各村的粮食,真是吃穿不愁了。
  以后一定要更加尽心教导学童,才不负桃花坳和各村的敬重。
  当然季青磊和小学童们自是不知道先生之想,只是看到来了这么多人,也知道外村学童快到了,都在议论会增加什么样的同窗。
  与外村等着来桃花坳的学童们心思一样,都对新同窗充当了好和期待。
  不过村里没人来通知云家待客,而且季青燕也是吃饭的时候才知道,想来大家都去村长家吃饭了。
  直到晚下学,她才知道饭竟然是在村塾款待的,因为是临时领命,张金氏很是紧张,可谓手忙脚乱,最后郑刘氏和李杨氏都去帮忙。
  而王村长也叫了自家大儿媳妇过来帮忙,让人送了鱼和肉过来,再杀几只鸡,加小菜,是丰盛几桌。
  这也是饭堂第一次开伙,大家吃喝之余也了解了饭堂以后对学童们的伙食标准,虽然不会每天有大鱼大吃肉,但小菜也要保证油水。
  每天必须保证每人一个白水蛋,在此之外,早饭提供包子、馒头、豆浆或米汤、饼子、面条、蛋羹等,不会品种丰富,但要经常调换品种。
  两顿正餐保证一荤一素一汤,午和晚不重样,菜单也是要经常调换品种。
  这么一安排,在人多的情况下,其实只有几个菜,只是份量多而已,却容易操作多了。
  下午各村满意离开,说明天午送人过来。王村长送走各村人之后不由苦笑。
  在接收外村学子这件事,村塾、村里并无油水可捞,只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尽自己的能力援助有心向学的孩子,这是一件大功德;另一个则是和各村巩固关系,以后收粮稳妥。
  和天下的合作利益虽然还没有收到,但看得到,村里的生意刚铺开路,可不能在收粮的问题掉链子。
  第二天午,各村学童们坐着村里的驴车、牛车陆续进村了,他们家大人没有跟来,来的是村长和耆老、还有村里郎。
  大家按村为单位站队,接受了几个郎为一组的看诊,确定无病情、病史的健康孩子在纸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进了村。
  依次类推,孩子们进了村并没有安排驴车送去村塾,而是安排了桃花坳的少年们带队,领着一路走去村塾,也熟悉村里环境。
  安排少年们有个好处,安排大人要让这些大大小小年龄不一的学童们精神放松,少些拘谨。
  他们背着书箱、挽着包袱,一路东瞧西望,先前带着紧张和不安的表情,慢慢地发现和自家村子也没有太大差别,大家聊天的气氛热闹了许多。
  大家分批前往,虽然路有些远,精神头却很足。到了村塾则由张元接着,先对照早送来的名单核对,按村分配了宿舍,一屋十个。
  当初建校舍也是考虑到以后可能会更多人,建的是大屋,修的是大炕,而且是对炕,一边睡五人很宽敞。
  两炕之间修了一排墙柜,墙柜一边五格,一人一格带了柜门和小锁,给他们放私人物品。
  靠门那一面墙除了墙柜,离炕还有一段距离,则是一张桌子,放了茶壶和茶杯等小物品,另一头是屋门。
  两边都有窗子,屋檐连着抄手游廓,不用担心下雨浸水。
  按季青燕当时的提议,宿舍是睡觉的地方,平日读书、写字在课室,不必搬回宿舍,也节约了空间,没有浪费资源。
  对于小学童们这样安排足够,又不是大书生们,需要更多私人空间和自由读书的场地。
  因为后来修的是对炕,最后还腾出了两间空间,做了书架放进去,和天下捐赠的书籍摆放在里面,作成了图书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