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咱们自由了,咱们又可以回到太子府上,马上能见到小彤彤了。”
对,他们马上就能见到小彤彤了。
宋青宛想起小彤彤,便是一脸的愧疚,她倒是真正的体会到当年完颜玉的心情,他当时见到小元丰,而小元丰却对荣王亲近,却不跟自己亲近,那种心情她如今体会到了。
入了太子府的时候,宋青宛越发的体现深刻,因为她见到了小彤彤,而小彤彤却缩在完颜玉的怀中不愿意下来认她这个母亲。
她把孩子带到一岁便离开了,如今孩子已经五岁,看到她犹如看到陌生人似的。
宋青宛看到小彤彤的眼神,没能忍住,仰头流下泪来。
第441章荣王归京
完颜玉瞧见,叫素娘把孩子抱下去,他却上前把宋青宛拥入怀中安慰道:“你别急,孩子这么多年不曾见你,自然比较生疏,但她是你的孩子,身上流着你的血,过些时日便会亲近于你的了。”
宋青宛伏在完颜玉的怀中,她并没有急,她只是心痛,这么多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她心里对不住孩子,但她也高兴,她终于不用再跟孩子分开了,这是她这些年一直乞盼的事。
在太子府中过了几日,宋青宛用尽了心思,终于跟小彤彤熟悉了起来,小家伙最喜欢来她的侧院看弟弟,看着带着奶香味的弟弟就笑得合不拢嘴来。
肖氏几人也是一脸含笑,终于一家人能呆在一起了。
秦羽因此也回了太子府,又成了宋青宛侧院的护院首领,而郭老先生却结束了那药铺的生意,他要远游去大理。
为此宋青宛和完颜玉给小元丰写下了信,并一同把小彤彤和暖暖的手脚印留在了信纸上,由郭老先生一并送去给小元丰以做慰籍。
暖暖的大名终于有时间让完颜玉取名,完颜玉起了好几个名却是拿不定主意,他拿来给宋青宛挑选,宋青宛看了一遍,指着元吉二字。
以后暖暖叫完颜元吉,他叫完颜元丰,虽然这九黎皇族这一辈并不是元字辈,但由于先前宋青宛给小元丰的名字以元为辈份了,完颜玉也不愿意用这个辈字拘紧了孩子,何况完颜玉有心想把这辈字号与完颜家分离开来。
严格的意义来讲,他要与他分离开来,他将来总是要离开京城的,他是想着回封地上去,岭南化外之地,没有京城的繁华,但那儿安稳。
宋青宛依然成了太子妃,不过却是以归义公主的名号嫁入了太子府,所以她如今有两个身份,既是公主也是太子妃,在京城再没有人敢看不起她,并以农女的身份嘲笑于她。
这时代重视血源,她虽是前朝遗孤,但身上流的血液却是前朝皇族的,所以她的身份高贵的连这些世家都不得不承认,这种承认不是在皇权的压迫之下,而是一种心理的臣服。
为此在京城里的贵妇千金无人敢对她不敬,甚至骨子里已经对她已经有一种敬畏之态。
当然宋青宛可没有什么心思参加京城世家里的宴会,她在家里奶着大小两孩子,日子不知道过得有多惬意,何况与完颜玉再次相聚,完颜玉便总是往她侧院跑,他不准她住后院去,他说离他太远,偏要她住回靠近主院的侧院子里头,这儿他从主院几步远就进来了。
本来两座院子就连在一起,是宋青宛来住的情况下才特意劈出来的,所以以至于若遇上紧急的事,忽鲁和文先生也不去主院,直接来侧院的书房议事,俨然把侧院当成了主院的架势。
宋青宛跟着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时候,完颜玉结束了公事,来到母子三人身边。
完颜玉在宋青宛身边坐下,被小彤彤热情的扑入怀中,小家伙竟然在父母中间坐下,不去玩了,宋青宛倒是高兴,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探探她有没有出汗。
完颜玉就郁闷了,他匆匆过来原本想着小女人好好说会儿话,这小彤彤这么没有眼力见的,非要坐在两人的中间。
好了小彤彤坐好后,小元吉不成了,虽然只得几个月,可是眼神儿好使了,认得自家娘亲了,在肖氏手中硬是依依呀呀的要往宋青宛的怀中钻,宋青宛不注意孩子都不成,于是看向完颜玉。
这孩子……
宋青宛抱起小元吉去清洁手脚,完颜玉不得不感叹自己在这家里的地位,恐怕已经排到了最末端去了,什么时候小女人能把他排在最前头,当真是使完了就丢,没有他这些孩子能出生么?
想归想,完颜玉抱着要去争宠的小彤彤同宋青宛一同回了外室,给两孩子洗了手脚,小暖暖吃了奶便累得睡着了,终于被肖氏抱走。
这边完颜玉强行把小彤彤交给了素娘,终于清静了,完颜玉二话不说拉着宋青宛的手往花园走去。
两人去赏赏花吧,宋青宛却有些郁闷,这大夏天的赏什么花,多热。
两人在凉亭里坐了好一会,快到傍晚的时候,完颜玉提议,“你一直不曾出府,不如咱俩在府中的荷池里泛舟采莲蓬去。”
宋青宛觉得这提议不错,只是完颜玉今个儿就没有重要的事要做了么?她倾身向前靠近完颜玉,“我看到文先生的身影了。”
果然完颜玉立即板了脸,坐直了身子,等了一会没有半个文先生的身影,方发现是宋青宛在取笑他,他郁闷的起身,来到宋青宛的身后,身子一矮把宋青宛打横抱起来,“我瞧着这外头也热了些,不如咱两回内室去,这几日小元吉老缠着你睡,我连跟你亲近的机会都没有。”
宋青宛郁闷,孩子太小,又是她带大的,一时间交给素娘不太妥当,何况素娘还带着小彤彤呢,没想宋青宛这么一犹豫,把完颜玉给冷落了,她回府后,当真两人还没有怎么亲近过,难得他今日休息一日,罢了,她就别拂了他的意了。
半个月后,荣王回京,皇后徒单氏斗志满满,该轮到荣王交出兵符返回封地的时候了。
可是荣王回京却是被人抬回来的,原因是半路遭人伏击,差一点送命,且经太医诊断,这么一受伤,没有几个月不能养好。
徒单氏一族听了那叫一个气啊,凭着当初英王身子不舒服,梁帝还坚持把英王送出京城,这荣王受了伤却要在京城里养伤几个月去?
朝中有大臣提出这个意见,梁帝却说当年英王在京城里养病好些年,连着寿王若不是要收服岭南等地,在外征战,就连荣王荆王也是回了封地的,荣王也只是后头才召回来的。
这下满朝文武竟然说不出话来反驳,的确英王可是一直呆在京城里头,那些年以养病为借口。
但如今的荣王是受了重伤,不得不养病,连太医都这么说了,谁还敢有异议。
皇后气极,把辽国公主召来谈事,先前两人结盟,皇后以为辽国公主有多大的本事,没想第一次出手却是派刺客去暗杀归义公主,暗杀就算了,人没有杀死,反而助了归义公主回太子府的事,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442章风涌云起
不过皇后得知辽国公主认了荆王这个儿子,背地里笑了不知多少回,却也越发的看不起这人来,若不是她还有用,皇后都想出手,竟然把荆王认为儿子,这是也想扶荆王一把,也窥视那九五之尊不成?
当真是异想天开,就辽国公主这种毫无根基的,以为认下荆王便能万无一失了,活该她不懂荆王。
荣王在京养病不回封地,兵权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交了出来,不过却是落入梁帝手中,梁帝一向向着荣王的,谁能知道朝堂上儿子交给父亲,私下里父亲又返回给儿子呢?
所以这种事也只是表面功夫,只要荣王留在京城,徒单氏一族的这一招棋就等于白费了心思,反而把英王给白白送出了京城去了。
马上要到中秋了,辽国公主和皇后统一战线,说中秋来了,劝梁帝把两王召回来聚聚,百姓都团圆,咱们皇族也该团圆。
于是英王和荆王因此被召回京城来,回来过中秋,宫里摆宴,与民同庆。
为此有钱有人的徒单氏一族为皇家打造了一艘大船,到时中秋之际便在这艘大船上吃宴,沿着秦河向南驶,与沿途百姓同乐。
梁帝听到这个新鲜的提议,立即来了精神,大笔一挥,同意了。
然而没想到不过是一场中秋之宴,却因这一艘船,几股势力都蠢蠢欲动起来。
在水中行船不比在陆地,虽是大船,但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上了船,这里里外外还得金吾卫相护,这船造得大,却也不够各自带上护卫的。
所以明令禁止,各位皇子带上各自的母亲以及各自的妻子登船,至于身边最多还有一位幕僚或者亲卫,便不能再带别人了。
完颜玉却是准备把忽鲁和文祥一同带上船的。
至于宋青宛和孩子,却是完颜玉最头痛的地方,与文祥几人正商量着此事。
文祥的意思,还是不能让太子妃上船,不然他们行事会施展不开。
完颜玉也是觉得此事不妥,可是不是他们不想便可以不去的,身为太子妃,又是归义公主,直接被皇后点了名,三品以上官员家的夫人都有诰命在身,必须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