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太傅府里的那些客卿幕僚,又哪里会看中陆承耀这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所以陆承耀只能婉拒兄长的好意。
“无幕不成衙”,一位善掌刑名、钱谷的师爷,不仅可助陆承耀处理政务,更可倚为左膀右臂。久之甚可成为,不可或离的亲信。
采星见小姐陷入沉思,便停了话,不敢打扰,只等着小姐自己回神。
陆如雪紧了紧眉,二十一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没想到回到了古代,才发现这根本就是千古难题,无解。对于一时间无法解决的事,多想也是无益。这才抬头示意采星继续。
“是!”采星喝了口茶,这才继续说道,“衙内除了领朝廷俸禄的这二位佐贰官外,还有掌文书往来的首领官典史。掌教谕训导的教职。听说那位教职大人,是儒学出身,很是清高,在县城学子中,颇有些威望。”
“剩下的就是一些杂职、杂役等,三老爷来之前,这些职属人员不齐,只有不到二十人。三老爷招幕了一些,如今已增至三十多人。”
这些人虽未入流,
可既然当差,也是要拿俸禄的。这些可都要陆承耀来支付。难怪她走时,祖母也好,两位堂嫂也罢,每个人都塞了不少的银票给她。合着是怕被这些人给吃穷了。
“若是将各职缺都补充齐置,不知尚需多少人当差?”陆如雪也在盘算着自己手中的银子,她还有好多事没做。之前为了帮着陆崇宇还债,一下子拿出了三千两。
亏得这次出门,祖母为她添补了这份亏空。又得了两位堂嫂的二千两银子。有了这五千两,应该可以做不少事了。
“这个奴婢也打听了。”采星最喜欢做这些事,所以打听的也很是详细。见大小姐感兴趣,更是讲的眉飞色舞。
采月瞪了采星一眼,怕她一时高兴,又忘了分寸。采星却不以为意。
“除去皂、快、壮三班衙役,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人外。还有看管粮仓库房的库子。看守各仓的杂役仓老。”
“再就是守门的门子。看守牢狱的禁子。厨子、膳夫、更夫、马夫等。望平归广宁卫辖,倒是少了县尉、铺兵、义勇、民兵。”
也就是城中治安,归广宁卫所管。难怪前几任的知县,要与广宁卫指挥史勾结。没有军权的主官,说到底就是无牙的老虎,中看不中用。
“任重道远啊!”陆如雪不由得替父亲感叹了一句。
见采星没什么需要补充,这才吩咐她和采月去休息。只留了采莲近身伺候。
睡前给穆玄阳写了信,这已经成了她每天的习惯。不过信不是直接寄去燕王府,而是托了剑穗,请他想办法直接转承到穆玄阳手上。
第二日刚开衙,便有人自荐求见陆承耀。采星的小道消息传的倒快,这人才进府不过一刻钟,陆如雪便已知晓。
“可知此人来意?”
自荐的多为两种人,一是为谋一官半职,好能养家糊口。而另一种,则是想借着陆承耀的出身,而往上爬的。前者若有真才实学,倒可一用。后者便能免就免吧。
“三老爷关了门,只留陆总管在内伺候,奴婢打听不出。”看来父亲很看重此人,吩咐让灶房准备着,若无意外,父亲很可能会留饭。
果然午膳前,外院大堂那边传话过来,说知县大人要留陈师爷用饭。并让王县丞和赵主簿坐陪。请夫人帮着置办一桌酒席。
云氏和陆如雪都有些吃惊,这才不过一个上午,父亲便决定用此人为师爷,甚至还把他介绍给了县丞和主簿。可见这人必然是有真才实学。
不过陆如雪还是难免担心,可采星不好去外院。只得把陆峰派去陆总管身边打杂,也好多多打听。
午膳后不久,便得了陆峰的消息。
这陈师爷是洪武二十年中的举人,因为不愿为官,而并没有参加会试。不过不知为何,又到了北平府下辖的良乡县,去任了师爷。
如今是经人举荐,这才来到望平。
“这根本说不通。”陆如雪对于这人来此的目的,多少存了疑问。想着此人来自北平府,也许剑穗能有所了解。便命采星去请人入内相询。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打自招
陆如雪到望平县次日一早,便有位自称姓陈的先生,自荐而来。想要在陆承耀身边,谋取师爷一职。
陆如雪派陆峰去查,尚未查实,陆承耀便已作主,将人留了下来。看来此人,颇有些手段,令人不由得生出三分警惕来。
可人既然是父亲留下的,陆如雪在没有实证之前,不好妄断,只得请来剑穗打听。
“回陆小姐话,此人名陈铎,绍兴人士。三年前与少主相识,算不得交情深厚。”
“陆三爷此来广宁卫任知县,少主便写信给陈先生,请他来此助陆三爷一臂之力。少主曾叮嘱奴才提醒陆小姐,此人不足以交信。”
剑穗话意未尽,
可最关键的,陆如雪已听的明白。此人虽来自北平,可却与燕王府无关,是穆玄阳的人。
且穆玄阳对此人,尚不足以交心。不过既然是他的人,那陆如雪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只要找个机会,暗示父亲一下便可。
不过有了剑穗的话,陆如雪也想明白了个中原因。这陈铎当真不是普通人,从穆玄阳的信中,便对父亲和她有所了解。故意留了破绽,引她注意查证。再借剑穗之口,让陆如雪明了,他与穆玄阳的关系。
她自许眼光敏锐,可到头来,却远不如穆玄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不过有个人愿意为她顶天立地,遮风挡雨,她只高兴的接受便是。命采月取了三百两银子,请剑穗转赠陈铎。
人情她欠下了,可被陈铎算计,她还是心有不甘。陆如雪骨子里自有一股子争强好胜的蛮劲儿,足见她还是太年轻了。
采月有些心疼这些银子,来了望平以后,就连她都看的出,银子的重要,乱用不得。可也知小姐此番必有深意,便也不敢多问。
陈铎收到银子时,苦笑不已。陆小姐这是暗示他,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等同于不打自招。
他当年游学至北方时,遇马贼抢杀,险性命不保。正巧遇上穆玄阳回城,无意中救了他一命。
事后两人同行,这陈铎确有些真才实学,很得穆玄阳看重。便未经燕王爷同意,而私自礼聘其为幕僚。
久之,两人便有了几分交情。穆玄阳进京后,此人为增加阅历,便去做了一名师爷。原是想着再做满一年,便进京跟随穆玄阳。不想穆玄阳先来了信,请他来此助陆承耀一臂之力。
信中略有提及,这陆承耀的出身背景,及陆府这位不栉进士的小姐。
他原以为穆玄阳不过是爱屋及乌,便犯了天下文人都会犯的错误,对身为女子的陆如雪,起了轻视简怠的心思。
来此后,更是使了些小手段,欲要试探一番。可到头来却被人家一眼便看穿了。不由得敛去轻视之心,添了几分佩服。又托了剑穗,将银子退回给陆如雪。
“鸿轩果然好眼光,
将来若得此女相助,争滋煜拢也未尝不可一试。”
陈铎此人真如他所言,不求上进吗?非也,只是他想的更多,求的更盛。端看他借武德朝“则天造字”所创的“住弊郑来暗指日月当空,普照天下。就可见其野心之盛。
不过他自认为瞒过了所有人,特别是与之相交的穆玄阳。却不知穆玄阳早已洞悉一切。不过本着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才留陈铎在身边。
午膳后,听了陈铎的建议,陆承耀带他于各处巡视。也是想让他尽快知晓县衙的窘困,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可两人巡至粮库,无意间发现屯粮竟然生了虫。这屯粮不只是税粮,还关系着天灾战事,是一县之根本。如今不只数量不足,还发生了虫灾。
陆承耀心内如焚,险没急得晕了过去。不过那陈铎倒是一脸的淡定,显然这种事,以前他便见过。
回到大堂议事厅,便已有了应对之策。
“屯粮生虫,原也不是什么大事。陆大人将看守的仓老拿了,治罪玩忽职守。再命人于天晴时,开仓晒粮。若是人手弃足,用不上十天,便可根治。”
先找人定罪,免得上面来人追究查劾。再将事情解决,立名声威望。这陈铎当真是好手段。
可陆承耀明知此计可行,却不知为何,心里升起一股抵触的情绪来。对陈铎此人,也不如之前热情。
“自命清高。”陈铎此人原就很是敏锐,自然也发现了陆承耀态度上的转变。便在心里,给陆承耀下了定论。这种自命清高的人,虽不好结交,但却最好利用。
晚膳时,陆承耀才说起陈铎来,“此人雕心鹰爪,行事更是不择手段,虽可一解眼前之危,却难于长驾远驭。”
陆如雪不由一笑,父亲虽初入朝为官,可在祖父和大伯父身边,耳濡目染多年,倒有几分识人的眼光。
便接了父亲的话,“听父亲这么一说,这位陈师爷,惯会趋时奉势,不过能识时达变,也算是有些本事。”
“父亲长算远略适时应务,即了然于胸懂知人善任,便留他一用,倒也无妨。”至于以后会否人心思变随欲浮沉,陆如雪只能对天祈盼,她总不能守着父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