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案件看着只是个个案.但是这个案件隐藏的背后.却是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如果这个嫡子沒有戴罪立功呢.那他弄不好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多余的话王姒宝沒有再说.也不需要她说什么.该怎么做.在座的各位应该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王姒宝手中第三題的问題是户部提出來的问題:怎样增加户部收入.
王姒宝在沉思过后给永盛帝的答案还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个问題就更敏感了.如果她要是将心里的想法全都说出來的话.弄不好就有可能给整个和顺侯府带來灭顶之灾.
这个答案要说起來其实更简单:就是增加赋税.
可这个赋税从哪里出就是关键了.
从老百姓身上出.时间一长.必然会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到最后还会引发暴乱.但要是让增加的赋税从世家、勋贵、官员等这些贵族身上出.那到时势必会引起众怒.最后他们当然不会将这些怒气发到皇帝身上.但肯定会将这些怒气发到出主意的王姒宝和和顺侯府上來.
所以这个问題.她傻了才会说实话.到时候引火上身.
但是她还是给林溪写了一份自己的答案.
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想得民心.最快也是最实际能收买天下黎民百姓人心的就是给百姓减赋.
这也是每个帝王一遇到像登基、娶后、诞下嫡长子、整寿寿诞或者是天灾、人祸等等重大事件时.都会颁布召令:大赦天下、减赋三年.
在王姒宝看來.大赦天下这样的事就可做可不做了.
如果将一些乱臣贼子、江洋大盗、杀人狂魔等等罪大恶极的人也放出來.那不是更加的危害社会吗.那还不如派人重审冤案.让那些真正应该释放出來的人.让他们光明正大的从狱中走出來.今后好堂堂正正的做人这样來的更实际.
减赋三年呢.看着是一个好的政策.但是三年过后呢.
如果国库三年内收入减少.那么为了充盈国库是不是就需要将减少的这部分补回來.说白了.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到最后.这笔钱还是要从百姓身上出.
林溪看过之后.在纸上写道:那你的想法究竟又是什么呢.
他现在对自家小未婚妻可是越來越刮目相看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殿试终
王姒宝想了想.提起笔在纸上写道:
从百姓手里弄钱是要有限制的.那么为何不从那些从來就沒有收过税收的地方入手呢.
这从來沒有收过税收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世家、勋贵这些贵族家们的商铺.
朝廷明文禁止为官之人经商.
但是全天下当官的人真正沒有经商的又有几人.
他们本身是不经商.但是打着他们名目经商的家人还少了.
就说他们和顺侯府.外面的商铺还少吗.但是这些商铺当中又有哪家是需要缴税的.
想想看.这不就是一个新的.也是最有效的增加税收的一个点吗.
既然朝廷明文规定官员不得经商.那么这些商铺就都不应该享受为官之人不用交纳各种赋税的优待.
因此.按照律法.只要是商铺就应该通通缴税.
那增加赋税的第二个地方呢.
当然还是由这些贵族出.
朝廷有明文规定只要是有功名在身之人.就可以享受到相当优厚的待遇.这也是寒门庶士拼死拼活读书的原因所在.
还是那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完全就是给众位读书的人展开的一幅美好的画卷.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读书.
但是这句话却绝对不是什么戏言.
现实是.当这些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后.有一条最直接的福利就是可以免除一切赋税.
这样有很多乡里相邻的为了少交税.就将自己的田地挂到这些有功名人的身上.最后.本來应该是官府的税收就都跑到了这群人的手中.这群人也就慢慢开始有了自己资金的原始积累.
作为贵族们來说.他们更是占据了天下一半以上的田地.而且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有功名在身.因此这些田地就从來不用交税.
那如果要想增加税收是不是还是从这些从來不用交税的人身上下手.税收增加的才会更快.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是这些人大部分是掌管了天下事物的官员.他们要是不想交税的话.势必要联合起來反抗.那样的话.国家弄不好就得立马瘫痪.
因此.对这些人的田地缴税一事.只能徐徐图之才是良策.
王姒宝举例写道:
可以先收取这些人十亩田中的一亩甚至是二十亩、三十亩田中的一亩作为缴税基数.看在钱数不多的份上.这些人即使心有不甘.到最后反抗也不会十分强烈.
如果其中真的有反对强烈的.那不妨直接杀鸡儆猴.将反对之人按谋逆罪论处.看到最后还有几人敢再反对.
只要是有一点脑子的.也不会为了一点小钱就和皇家斗.最后弄不好还要搭上自家的九族.
等这些人缴税缴习惯了.到那时可以再将十亩、二十亩、三十亩田中的两亩作为缴税基数.他们是不是就不会有之前那么大的反应了.
当然.这个改革一定要先试点进行.最好就是先从一些贵族不是很集中的地方开始.再一点一点的扩大.最后再全国普及实行.
这样给众人心里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后面就越來越好开展了.
林溪在纸上写道:我明白了.吏治改革是不是也可以先选几处试点.之后再慢慢推进.但是监管的问題到底要怎样解决才最好.
短时间内.林溪这个问題还是沒想出好的答案.
王姒宝见他还在为这件事苦恼.遂在纸上写道:权利分散.
将管理权、司法权、军权等完全分开.并让他们之间相互监督.
只要权利不过分集中到一个人手中.这些人就不可能再明目张胆的做坏事.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事需要慢慢整理、慢慢完善.
再有就是加强对这些人政绩的考核.最后让能者居之.
还有一点就是让这些人要经常调换执政的位置.不要让他们长时间的待在一处.不然等他们混熟了之后.势力越來越大.到最后各种不良风气就慢慢滋生起來.
最后.就是严惩违法乱纪之人.对其他人起到震慑的作用.
而且吏治改革的推行还要选好时间段.
最好的时间就是政局稳定或者是改朝换代那一段.
林溪在題纸上写道:政局稳定这点很容易理解.但要说到改朝换代是怎么回事.
王姒宝微微一笑.提笔写道: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个新帝登基都会重用自己的人.这是惯例.那么.在此期间发生人员上的调动是不是就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个时期便是精简过于臃肿的机构的最佳时机.
而且.在此基础上.不管拥护还是不拥护新帝的人.此时都会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或者想成为新帝的近臣而选择无条件的支持新帝.
当然.也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自己屁股下的椅子还沒坐稳时.如果沒有两把刷子.就开始盲目的进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话.那样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这个时机的把握和新帝的能力都至关重要.
可能是由于王姒宝第二題的答案太出彩.这次.永盛帝并沒有因为她第三題的答案等同于第一題最初的答案而让她重答.
王子义对于自家小女儿在这个问題上的回避相当的满意.
本來嘛.这样大的事.根本就不是她一个女孩子应该掺和进來的.
至于王姒宝第一題的答案.她这样作答也说的过去.
尤其是以史为鉴.给大家重重提了个醒.
对啊.翻看一下历史.不就知道吏治改革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了吗.
徐徐图之更是一种稳妥的做法.历來那些想要一蹴而就成功的吏治改革是根本就沒有的.
余下的題有有安置灾民的、有农田水利的、还有就是保留了《四书五经》中的一些试題.
这里要说的是最后一題.
这是道关于近年來边境一些蛮族常年骚扰当地百姓.大雍究竟要如何处理这些蛮族的问題.
王姒宝在这道題上的答案和林溪不谋而合.
永盛帝再看了她的作答后.简直乐不可支.
王子义看了这个答案.有些怀疑自家小女儿长得柔柔弱弱的.怎么被教的越來越有暴力倾向了.
王姒宝的答案是:
对付这样的人就要打.直到把他给打怕了.他就再也不敢來我朝边境为非作歹了.
而且.谁说只能他到咱家來打的.难道咱们就不能去他家还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他们根本就沒有时间和精力再來咱家作乱.
打一次.如果不听话的话.那就再打.
还不听话.那就继续打.
几回下來.他看到咱们就只有跑的份.哪还敢再來骚扰咱们.
殿试在傍晚时分终于结束了.
王裕洵回家去睡大觉.王子义留在宫里监督判卷.王姒宝被要求继续留在宫里随时等候永盛帝的传召.林溪自然陪着王姒宝一起留在了宫里.
这次殿试的題目太多.原先准备的阅卷人员根本就不够.最后连六部尚书也全都留了下來跟着一起阅卷.
殿试考核为了判卷的公平.在考生考完之后.所有的试卷均需要用白纸弥封并盖章.
相似小说推荐
-
司君 (回忆落地成殇) 起点VIP2017-08-31完结这是一个渣女重生追回前世忠犬的故事,宠文不虐,文案无能。...
-
妇贵金医 完结+番外 (如是如来) 潇湘书院VIP2017-09-25完结这是个变态医生穿越重生惩治极品,名扬天下的同时也臭名天下的霸气故事!不就是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