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爷对丁佩半疑半防,她没丁侧妃这么大的野心——一开始有,也被顾如云几次折腾的有些淡了。劝道:“真儿,你可千万别做下错事。你如今得宠,是王爷面前第一得意人,将来你的冠哥儿前程王爷自然不会不闻不问。”
她这话并非没道理,可只要尝过被宠爱,追捧的滋味,丁侧妃怎么舍得让儿子朱承冠输给才八岁的朱承儒!反而笑话起丁佩:“我记得姑母刚嫁过去的时候,可不像现在这般胆小怕事。”那时候口口声声要掌控国公府,让儿子当世子的是谁哟。
丁佩这才逮着机会发泄:“当年,当年我也没料到顾如云这般难缠!各家宴会,她这个世子夫人反倒比我这个夫人还要受人追捧,我只要说一句话她不爱听了,立马就摆出一副丧气脸,国公爷都问我好几回了,肯定疑心我摆谱亏待了顾氏!就是我这掌家权,也不是我挣来的,是顾氏不要才给的我!”
顾如云刚进府的时候,国公爷就要夺她的权,顾氏推拒再三,国公爷这才让她继续管理府中庶务。
她小门小户出身,倒是看过婆婆怎么折腾儿媳,最狠心的,一剂汤药灌下去,只说是暴毙。可偌大国公府,她一举一动都被人看着,顾如云娘家又是侯府,她纵然借个胆子,也不敢给顾如云下药。问侄女一句:“你掌控王府多年,可敢结果了郡主世子?”
丁侧妃无言,她也不敢,顶多吹吹枕边风,让王爷疏远世子。只有王爷对世子完全不在意,她下手才无所顾忌,如此看来,难于登天。
若朱承瑾知道丁侧妃的心思,恐怕能笑出声。
就算瑞王不喜欢世子,那又怎么样?但凡瑞王想立朱承冠为世子,不说别人,宫里太后皇上第一个要打死他。
先帝在时,宠爱贵妃之子,一直到驾崩的时候都没立当今皇上为太子。最终皇上能打败晟王登基,靠的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中宫嫡子名分!
私心来说,皇上不见得喜欢太子,可当年的事情历历在目,为江山社稷,他再宠爱妃嫔,也不会让庶子威胁到太子!
这时候瑞王敢说——“立我庶子当世子吧”就是拿着鞋底抽他哥大嘴巴呢。
就风流却不昏聩这一点上,皇上和瑞王同出一辙。但心软上,他们也同出一辙。做事不够绝对,都给了庶子和庶子生母留了一线希望,无上权柄面前,谁又能半点不动心?
丁侧妃为了显示自己姑母尊贵,特意多留着丁佩说了会儿话,才姗姗来迟。
各家夫人携着女儿纷纷前来和丁佩交谈,丁侧妃打眼一看,这次郡主邀请的人,比以往她邀请的多了何止一倍!
李尚书在清流中有贤名,他的夫人,她邀请多次,就没见李夫人来过一次。还有宗室里的康国公夫人,靖平侯府的人,这些人都和丁佩还有丁侧妃淡淡打了招呼,就继续围绕着朱承瑾说话了。
而朱承瑾坐在中央,华贵端庄,眉目微扬,微微笑的时候像极了沈王妃!更让丁侧妃心下厌烦。
丁佩热情的来到小圈子里,拉起朱承瑾双手,道:“刚才呀,我这侄女把郡主夸的天仙一样,我还不信,如今一见才知道她没胡说。”顺便让丁侧妃走进了众人视线。
朱承瑾抽回手,不甚热络道:“我常听丁侧妃提起她有位姑母,亏得她邀请您来,才算得见。”看了一眼丁佩,和丁侧妃站在一起更像姐妹,丁家果然出美人。看完了就闭嘴不说话了,仿佛真的对丁佩感兴趣许久,这次让丁侧妃请她来看看罢了。
你安国公夫人宁可接你当侧妃的侄女帖子,也不稀罕郡主的,吃瓜落了吧。在场人心里大多数都有一丝幸灾乐祸,谁让丁佩刚才就来了,宁愿跟丁侧妃闲聊也不愿跟她们在一起呢,还端着架子来的这么晚,真把自己当什么了。
☆、第七章、花会
康国公夫人笑道:“安国公夫人最是个贤惠人,平日里除了打理国公府就是照顾世子夫人,郡主好奇也情有可原,如今可算了了一桩心愿?”硬是把朱承瑾刚才的意思转成了对丁佩贤惠闻名已久的仰慕。
康国公在朝中不如安国公,但却是个老油条,看他这位夫人也知道,两面不得罪。
丁佩也知道侄女为什么难做了,这小郡主太难对付,偏偏身份在这,即使她也只能咽下这口气。“郡主折煞我了。”看了一眼平日对她很巴结的宗室夫人。
那位宗室夫人来之前就和丁佩通好了气,立刻道:“夫人何必自谦,早就听闻您贤德美名,对了,怎么不见您家大小姐?”这是要引着丁佩说起安国公府大小姐,丁佩千娇万宠的闺女林念笙。
朱承瑾心道,这姑侄二人,都挺爱让别人出头,自己捡现成的好处。
丁佩果然接过了话头,笑道:“前些天,我从江南请了一位绣娘过来教家中女孩儿们,如今笙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正在家绣一扇屏风,说是要过些日子送给国公爷以贺生辰。”
“林大小姐真是贞静贤淑,”夸女子先夸品德,再说其他,“去年安国公府的花会上我见过一面,真是聪慧灵透的好孩子。”
人群中自然有人捧场:“也不知谁家有福气,能娶到您家大小姐。”
林念笙算是丁佩最骄傲的存在了,这个女儿长得像她,遗传了丁家人一向的美貌,头脑却像安国公,最要紧的是,她的女儿出身高贵,定然不会如同她跟侄女丁真儿一样做个继室或者妾!
一时间沸沸扬扬,居然全是称赞林大小姐的话。
这些夫人自然是要巴结丁佩的,郡主身份再怎么高,朝堂上也是丁点儿助力没有,安国公就不同了。
朱承瑾在宫中多年,皇后贵妃过招她都见识了不止一次,何况这等小伎俩。安国公夫人来了,她的风头定然要被抢走,朱承瑾抬手拢了拢耳边散落下来的发丝,玉手纤纤,她本就是十分姿色,平日里练就一副眉目淡然的模样,若不是丁侧妃领教过她那尖牙利嘴,此时也定会和李夫人发出同样的感慨。
李夫人轻声道:“郡主好姿仪,好涵养,太后娘娘果然是会调养人。”
外面称赞林念笙的声音再怎么大,朱承瑾这边的小圈子也丝毫不受影响。能坐在朱承瑾周围的,基本上都不需巴结丁佩,而又能看清楚,景豫郡主才是今日花会主角。
“李夫人谬赞,自从上次在寿康宫一别,我与夫人,有小半年没见了。”朱承瑾面对老熟人,态度更平和,“娴姐姐的婚事,定在了下个月初八?”
提起女儿的婚事,李夫人和未来亲家母,同坐在朱承瑾身边的晋南侯夫人相视一笑,慈母之情满腔,声音都柔上不少:“郡主费心惦记,是下月初八,诸事顺遂。”
“娴姐姐温婉贤良,皇祖母和皇后娘娘都是夸赞过的,我出宫前,皇祖母还问过我此事,本想一回府就邀夫人和娴姐姐过来,可家里事务繁多,耽搁下来。”朱承瑾不无惋惜。
这些人没几个不知道家里“事务繁多”的意思,李夫人自然表示理解。
她这小圈子和乐融融,丁佩自然不愿意看到,因为她看中的女婿人选,正是靖平侯家的世子。
靖平侯夫人听到林念笙的好处了吗?
听到了。
可人家愣是装过耳云烟,丁佩就差凑她耳边说女儿好话了,宗室夫人又得被指使上去问:“靖平侯夫人觉得如何?”
靖平侯夫人这才恍然大悟一样:“好!我觉得好!”
丁佩赶紧问:“好在哪儿?”
靖平侯夫人转头赞赏李夫人:“刚才李姐姐夸郡主夸的真好!”
差点没把丁佩气的吐血!暗骂一句装傻充愣,愤愤的不搭理靖平侯夫人了。
朱承瑾倒暗笑,这位靖平侯夫人有趣,这种把丁佩活活噎死的手段,也不是傻人能有的。
丁佩正准备去找第二个目标——津北侯夫人说话,却看到津北侯夫人正拉着一个十五六岁姑娘的手正说话,那姑娘满面娇羞。正好奇是谁,朱承瑾主动为她解答了:“津北侯夫人与我二姐姐好生投缘,我二姐一来,都把我扔在一边儿了。”
津北侯夫人算起来,还是朱承瑾姨妈,为人大方爽快,“是啊,郡主不知道,我膝下三个儿子,就是没女儿缘,瞧着别人闺女都能把我给羡慕的不行。如今是天可怜见,让我认识了这么个好孩子!”说着,还将自己手腕上一对玉镯褪下来,硬是塞给了朱承宛。
她三个儿子,大儿子是要继承侯府的,娶妻自然要一看再看,再说了大儿子如今还在军中,一年后回来再成家也不急。二儿子今年也十七八了,该挑选起来。朱承宛是王府庶女,日后最低也必是个县君,与郡主世子的关系都不错,可不是最好的二儿媳人选?
朱承宛正推拒,朱承瑾笑了:“那您可得好好谢谢我,若不是我办的花会,您可见不着我二姐姐这么好的人。”
津北侯夫人亲手将镯子套在朱承宛腕上,这么一套,这门亲事不出意外,也就定下来了。
丁佩原以为这是给津北侯世子挑的老婆,心都停了一瞬,幸好丁侧妃在一旁拈酸:“宛丫头好本事,我说她不要我给她介绍的那门亲,原来攀上了郡主,要嫁给津北侯府的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