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瑾道:“我可不跟姐姐打闹,你夸我二姐三姐好,我三姐如今正在津北侯夫人身边坐着呢,你去同她玩吧!”
太后闻言才把朱承清唤来身前:“这是三丫头吧,长大了,在家可曾读过什么书?
朱承清恭敬回答:“禀皇祖母的话,父王给府中姐妹找了女先生,每日读些诗书礼仪,女则女戒,闲暇绣花习琴。”虽然看着柔弱,声线平稳,行礼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津北侯夫人看了一眼朱承瑾,发现朱承瑾也在看她。
太后喜欢的孙女类型,看昭华和景豫就知道了,肯定不是朱承清这种的,但是一个庶出孙女,又是景豫带进宫的,太后也不会不给面子,称赞道:“也是个好孩子。”
就算是拜见完了,朱承清能得来在太后面前露脸的机会已经足够,识趣的退回津北侯夫人身边。
贺贵妃即使是把嘴堵上也要哼个不停的主儿,何况暂时还没人敢堵她的嘴,她的话别人也只能听着:“三小姐瞧着也是蕙质兰心,说到刺绣,前些日子我不过提了句宫人画的花样没新鲜的,让林大小姐听了去,今日进宫还专程为我带了自己描的花样来,真是惟妙惟肖的手艺。”
林念笙垂首一笑,谦让道:“臣女平日消遣爱描些自己想的花样,当不得贵妃娘娘如此谬赞。”
贺贵妃趁热打铁:“太后娘娘您是不知道,这孩子不仅为臣妾费心费力,还为您献了份礼来。”
太后眼神从林念笙眉心美人痣掠过,笑容不变:“是吗,为哀家带了什么来?”。
林念笙气度更胜朱承清三分,道:“臣女进宫,听闻贵妃娘娘说起太后娘娘潜心礼佛,臣女小时候与一位高僧有些渊源。高僧云游天下,上月回京赠给臣女一副百寿图。高僧说此图是汇聚天下诸佛寺的灵气开过光,常年研赏可凝神静气。臣女福源浅薄,故此将此图献给太后娘娘,愿您福寿绵长。”
随待宫女摔来一个紫檀木盒子,花纹镌刻,一个个拆开了看像是西方天竺文字古朴厚重。太后欣慰称赞道:“贺贵妃说的不错,安国公夫人,你家大小姐有心了,也是个好孩子。”
朱承瑾靠在太后怀里差点没绷住笑出来,林念笙把这图说的天花乱坠,得到的称赞与朱承清一模一样。
太后拍拍朱承瑾的背,示意她和昭华二人不准看热闹,又和善的问林念笙:“你说你与高僧有过什么渊源?”
丁佩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当年臣妾刚生下笙儿,这位高僧就登门拜访,说笙儿命中可遇贵人,还为笙儿取了个小名保平安。”
林念笙瞥了一眼昭华和景豫,态度依旧谦恭,却因为异于常人的经历多了份傲气,“母亲说的不错,臣女幼时身子不康健,高僧取了此名后,倒是顺遂多了。”
太后颇为感兴趣问道:“哦?同哀家说说。”
丁佩腰板不自觉挺直,笑道:“笙儿小字瑶丝。”
太后眼中温和在听到这名字时候几乎瞬间褪去,在众人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又恢复如常,淡淡道:“哀家倒觉着,林大小姐名字里已经有个念,小字再带个丝未免有些不妙,不如哀家给你赐个小字如何?”
丁佩母女自然谢恩,太后抚着朱承瑾的背,抬眼仿佛透过林念笙看着谁,道:“就叫惠和吧,惠风和畅,总比思思念念听起来好些。”
丁佩喜不自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后更疼爱谁,自己女儿比太后庶出的孙女还要得宠,日后再成为四皇子妃,作为太后的孙媳妇,道路自然更加平顺。
周皇后含笑不语,这位林大小姐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竟然跟先帝的白贵妃,小字一样。白云裳,小字遥思。
自从今上登基,先帝和白贵妃就成了禁忌,白氏闺名都很少有人知道,更何况小字。周后知道,还是多亏周家在宫中的眼线,恰巧探听到了这件事。如今宫里还记得白遥思的,也就太后,周后和太后身边一位老嬷嬷而己。
太后受罪多年,光是这名字就足以勾起一段段伤心往事了。又看了看笑的得意丁佩和林念笙母女二人,看样子,林大小姐得太后宠爱的事又要传到外面了,很快宗室圈里,林大小姐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贵女”。
水可真是越来越浑了。
☆、第十七章、封赏
事情如此,贺贵妃乐见其成,道:“太后娘娘,托您的福,这百寿图不知臣妾等人是否有幸能得一见?”
太后不会拒绝这点儿小要求,吩咐身边嬷嬷:“打开,拿来给皇后先鉴赏一番。”
宫人小心翼翼打开盒子,捧出一幅卷轴。一人持着,另一人缓缓打开。
最先称赞的还是贺贵妃:“瞧这笔锋字意,比起颜柳大家也不遑多让,祥云为底,这墨里仿佛是掺了金粉,真是难能一见的好东西。”
周皇后何等眼界,这幅百寿图能称上品,但是和颜柳大家相比,就颇为不自量力了。百寿图不过图个吉祥,百种字形不可能字字无暇,太后是谁家出来的?尽是大儒的沈家!
太后将宫人招近来看了看,道:“这一百个寿字,紧密排列,可见写的人用心良苦,比颜柳大家自然是比不上,难得的是这份心意。”
周皇后道:“林大小姐有心,皇上与我,也正希望母后福寿延年。”
朱承瑾心道,话说到这,夸了林念笙,就要赏东西了。安国公近日得皇上重用,估计不止赏赐些黄金珠宝,怕是要封个县主。
果然,周后道:“既然母后拿了人家的礼,也得赏给林大小姐什么,想必安国公夫人和林大小姐面子薄,我替她们向母后讨个赏。”
昭华长公主正捏着葡萄喂太后,正逢朱承瑾也笑嘻嘻凑上来剥了个葡萄,二人同时送到太后唇边,太后满脸慈爱,把二人打发了:“自己吃去,我先吃昭华的,景豫不依,先吃景豫的,昭华又有话说。你们俩啊,拿这葡萄酸你们自己个儿的牙去。”跟孙女笑完了,才顾上林念笙,“皇后说的不错,哀家也不能白白拿了这么好的东西,依着皇后的意思呢?”
周皇后垂下眼,“我想着,不如给林小姐封个县君,也方便她日后常进宫来陪伴您老人家。”昭华让她别挡着四皇子和林念笙的婚事,可有些东西,她越拦着,贺贵妃才越觉得宝贝。此刻拿一个县君身份堵住贺贵妃请求赐婚的嘴,合算不亏。
平日里周皇后最大度的一个人,如今才封个县君?朱承瑾咬着葡萄,有些不解,难道皇后不喜欢林念笙?
太后也觉得县主太高,县君正好,道:“这些事儿,皇后定吧。”
贺贵妃十分不满,这想要把林念笙赐给四皇子的话都没来得及说,一个县君顶什么用。林念笙被封为什么都无所谓,哪怕没有封号,未来是她的儿媳,皇子正妃,这些身份不过锦上添花。可是也知道不能再多说了,引得太后不悦,那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日后好好谋算,她就不信周皇后永远先她一步!
“母后刚为林小姐赐了小字惠和,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封号不妨用柔慈二字。”
太后应允了,林大小姐进了宫,摇身一变成了柔慈县君。
津北侯夫人拿眼去看朱承清,朱承清比朱承宛更绝,脸上还是笑的柔柔婉婉,明明风一吹就倒的样子,宫中礼仪坐到现在,也不见有什么虚弱样子。
朱承瑾自然也看到了,想为朱承清说上两句话,对上昭华长公主不赞同的眼神,还是没出声,任由林念笙母女笑着谢恩。
“瑞亲王世子到——”
宫外这声禀告让朱承瑾瞬间坐直,眼巴巴的看向门口。
朱承儒今年八岁,也知道了一些男女不同席的理念,目不斜视给太后皇后,还有两个姐姐请了安。朱承瑾看着弟弟,嘴上不说,心里也发出了跟太后见她一样的感叹,“瘦了,瘦了,也高了,更精神了,不知道还有没有被太子骗着吃点心,千万别蛀牙啊这个傻小子。”
太后见孙子来了,昭华和景豫也不管了,心肝儿肉只是孙子一个人。道:“这是安国公夫人和柔慈县君,那边是津北侯夫人,你认识的,旁边那孩子是你三姐。”
朱承儒挨个见过,其中停留在林念笙处时间稍长了一会儿,最后在朱承清面前站定,稚嫩小脸上写着一本正经四个字,问道:“你是我三姐姐,我从未见过你。但是瞧着你比柔慈县君亲切,这是为何?”
不亲切的柔慈县君:……
真的不怪林念笙,她对昭华公主和朱承瑾一系都不报什么好想法,更何况朱承儒日后是太子的左膀右臂,对付起四皇子来那叫一个狠,她自然而然的带出了一点情绪,太后皇后又看不见,她很是轻蔑的看了一眼此时还是小孩子的朱承儒。谁知道这小世子这么敏锐,还这么耿直。
太后眼神余光瞥了一眼林念笙,温和对着孙子道:“你们是姐弟,总比外人亲近些。”
昭华长公主也道:“儒弟,你三姐性子柔和,我瞧着也亲切,怪不得你姐姐带她入宫,咱们这些人没一个像她这样的安静和婉,只会闹腾皇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