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听了顿时咋舌,原来这位张大人不仅做官不咋地,还是个渣啊,虽然朝中确实有不少男的喜新厌旧的,可最多也就纳些妾室、通房,可这位张大人不仅娶了二房,还打算休妻,难怪他岳父要找人弄他。
想到刚才那两个人的表情,难怪都不怎么悲伤,有这样的丈夫,有这样的父亲,又怎么可能悲伤的起来!
第一百三十一章(二更)
张长史的事, 在田氏“超通情达理”下,很快处理完了。
过了几日, 圣上果然向内阁下了口谕, 让内阁拟旨,册封杨妃为贵妃,赐下“慧”字, 并让礼部准备册封礼。
礼部本来正忙着准备过年的祭典,突然又加上了杨妃,也就是新“慧贵妃”的册封礼,一时忙的人仰马翻。
不过礼部可不敢抱怨,京城谁都知道现在郯王在风头上, 今日的郯王,难保不是明天的圣上, 所以礼部不但尽心尽力的筹备, 甚至还特地派人跑到郯王府来问问是否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布置的花样什么,当然规格肯定不能变。
在得知郯王并没有什么附加要求,甚至还希望一切从简, 礼部的人对郯王的好感顿时蹭蹭的往上升,甚至礼部的不少大学士, 都对郯王赞赏有加, 觉得郯王为人谦逊有礼。
郯王:………
他和他娘只是不稀罕这个贵妃而已!
郯王和慧贵妃虽然不稀罕,可对于一直观望的朝臣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信号, 甚至或者说是一个可以送礼拉关系的借口。
所以等内阁正式把圣旨拟出,送给礼部后,京城的大小官员,就开始以恭贺慧贵妃的名义,开始来郯王府送礼。
一向冷清的郯王府,瞬间门庭若市!
本来刚开始时郯王府的众人还是挺高兴的,觉得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可是没两日,看着送贺礼的人越来越多,郯王和林清就感觉有些不妥了,毕竟风头太盛,在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
郯王于是立刻把林清和杨云叫到正院,商量对策。
林清和杨云刚到,郯王就开门见山的说:“这几日,送贺礼的越来越多,王府外的路都被车堵满了,这样下去,郯王府的风头就有些太过了。”
林清听了点点头,说:“不错,再这样下去,很容易会让人有一种郯王府在京城独大的感觉。”
“这么严重?”杨云忙问,他这两天正收礼收的开心。
林清对杨云说:“什么事都过风头太盛,太盛了就容易招人妒忌,容易出事端。”
郯王在一边点点头,说:“不错,就是这个理,而且不仅外面的会妒忌,就怕宫里的父皇,也难免会多想。”
杨云一听关乎着圣上的,立刻紧张了,说:“那老奴从明日起,就不让人收了。”
“不行。”林清摇摇头说。
杨云顿时急了,说:“怎么不行,可不能让圣上心里膈应。”
郯王在旁边接道:“直接不收确实不妥,咱先前收了,现在不收收,很容易得罪人。”
“那收也不行,不收也不行,这可怎么办?”杨云急道。
郯王直接说:“叫你们两个来,就是商量一个可以不收礼还不得罪人的理由。”
杨云想了想,摇摇头,对郯王说:“让先生想吧,老奴只适合听殿下吩咐。”
林清在旁边捏着下巴想了想,突然问郯王,说:“殿下,圣上信佛还是信道?”
郯王有些奇怪的回道:“父皇好像都不信,父皇虽然近几年宠信道士,可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身子。”
“这样啊,”林清说道:“我本来还想,要是圣上信佛,就让殿下去寺庙几日,去给圣上祈福,要是圣上信道,就让殿下去道观给圣上祈福,既然圣上什么都不信,那不如这样,殿下闭门谢客,在正院沐浴斋戒三日,给圣上抄抄孝经吧!”
郯王听了嘴角抽了抽,明明是很虔诚的行为,为什么在他家先生嘴里一说,就好像是作秀似的,虽然真实确实是在作秀,可是先生,咱能严肃点说么。
虽然郯王心里吐槽,不过面上还是认真的说:“先生说的不错,如今马上就要过年了,身为儿子,确实应该尽尽孝道。”
郯王转头对杨云说:“传令王府上下,从明日起,闭门谢客,本王要沐浴斋戒,为父皇抄经到过年,以祈求上天保佑父皇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杨云忙应道:“是!”然后就匆匆出去下令,传谕全府。
于是,从第二日起,郯王以给圣上祈福为理由,开始闭门谢客,本来想送礼的,看着紧闭的大门,只好带着礼物回去,同时叹息自己没能攀上郯王府。不过京中许多重臣却暗暗点头,对郯王府的印象又好了一分。
郯王府内
自从郯王开始沐浴斋戒,郯王府又恢复了原来宁静的状态。
连原来忙的脚不沾地的杨云,也有时间偷偷懒打打瞌睡。
可唯独有一个例外,就是林清,林清觉得,自从郯王闭门谢客后,他反而忙了不少。
郯王闭门谢客后,虽说要沐浴斋戒抄孝经,可在自己的王府,又没人约束,还不是想什么时候抄就什么时候抄,再加上郯王最近初为人父,正是热络自己宝贝儿子的时候,所以每次郯王抄不一个时辰,就偷偷跑到后院看儿子了,顺便偷偷懒。
可这孝经是要抄了等过年献给圣上的,如果等过年的时候,郯王拿着薄薄的一沓纸去献上,那可就不是闹笑话那么简单了,那绝对是心意不成。
所以等林清发现郯王在抄经的时候老是有偷溜的行为,就不得不亲自到正院监督,督促每天郯王按时抄经。
“先生”郯王一边抄孝经,一边拿眼偷瞄林清,说:“晨儿今天早晨让人递话说想我了,我抄完这页去看看他,怎么样?”
林清在一旁看着书,眼皮都没抬的说:“殿下,小世子出生还不足一个月,还不会说话!”
“可他的眼睛会说话啊,他每次看到我,都用大眼睛瞅着我,我不去看他,他多难受啊!”郯王一边抄,一边振振有词的说。
林清翻翻白眼,心道那肯定是你的错觉,说:“殿下,他还小,还不会难受。您快点抄吧,昨天您就只抄了两个时辰,您再不快点抄,可就连后宫那些娘娘的速度都赶不上了。”
后宫中也经常有抄经书的,不过大多数都是被罚的。
郯王看着林清无动于衷,撇撇嘴,说:“先生,您实在太不了解看着自己儿子是一种多开心的事了!”
“殿下,我已经有五个孩子了,这种开心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我现在更知道,殿下您现在的任务就是:抄、孝、经,”林清放下说,看着郯王一字一顿的说。
郯王看着林清“冷酷无情”,只好按耐下心思,又老老实实的抄了一个时辰。
等到中午吃午膳的时候,趁着林清一时不注意,郯王刺溜一下,又溜了。
林清:……………
殿下,您能老老实实的写会作业么!
第一百三十二章(一更)
郯王在林清的监督, 终于把《孝经》抄了二十遍,看着厚厚的一沓, 然后就死活不肯再抄了。
林清看的满头黑线, 《孝经》总共才一千九百零三字,抄上二十遍,也还不到四万字, 能有多累?
不过看着厚厚的一沓,也挺能糊弄人的,林清也就没再强求,而是找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匣子装了起来,打算让郯王在除夕宴前, 放在他的贺礼中一起呈给圣上。
郯王看着林清终于不在盯着他抄书了,瞬间轻松了, 每天不是去后院看看小世子, 就是给圣上准备过年的贺礼。
很快,除夕就到了。
相比于往年的轻松,今年郯王和林清杨云等人简直是如临大敌,毕竟原来每次他们只是陪衬, 而今年,不出意外他们可能会是主角。
所以在除夕这天一大早, 郯王府整个的都忙了起来, 林清帮着郯王收拾东西,商讨可能在宴会上出现的各种意外,而杨云则一遍一遍的检查给圣上的贺礼, 保证不出一点岔子。
等到终于收拾完,郯王就带着林清杨云和一众礼物,进宫参加除夕宫宴。
林清随着郯王一进宫,就感觉到了今年的不同,往年,郯王每次参加宫宴,众位大臣虽然也过来问安,打招呼,可不过因为郯王是亲王,身份摆在这,不得不过来客套,可是今年,从他们一进入大殿,甚至在来的路上,隔老远,就有大臣过来问安,并且努力在郯王面前多露露脸,多说两句。
林清不由感叹,果然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郯王带着林清杨云,一路边和旁边上来问安的官员随口说两句,一边往里走,用了整整大半个时辰,才走到座位上,等坐到座位上后,林清听到郯王轻轻叹了一口气。
林清坐在郯王身后,听到郯王叹气,靠近郯王,小声说:“殿下,看到今日的情形,可是觉得扬眉吐气?”
郯王点点头,说:“有一些。”
林清小声的接着说:“殿下,当年的三王,也是这班前呼后拥,可如今,三王何在?”
郯王听了,顿时一凛,说:“先生,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