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枕鹤记 (春山一朵)


  隋大老板斜眼看看涓若,他的连襟,心下里不服:凭他,不就是长相出众吗?哦,不对,不对,人家不仅貌似潘安,人家还是海归精英,还是官三代。
  哦。
  隋大老板心里打着小鼓,看看身旁的朱绣,越发觉得自己中了头彩。
  晏瞳与罗莉就这么认识了。
  原来,她与她在京都机关虽然没有共事,但年龄相仿,罗莉原先工作的部门,晏瞳还有中学同学。
  地球就是一个村,更不好说中国的官场,问三个人,什么大人物都能攀上了。
  颜涵珍带着她的三个同事在京都玩了两天。
  天天都有豪车接送。
  司机就是个开车的,没有自我介绍姓啥。
  车子来历不明。
  这,就是特权阶层的规矩吧。
  颜家姑姑不知道应该是喜还是忧。
  不知道跟涓若是亲近了还是疏离了。
  涓若就这样,气概在京都,做了一个能力无限,家庭显赫的姐姐的另一半。
  也算是情投意合。
  爱情的力量吧。

  ☆、37,圈套 伪造

  她梦见了谢颐公子。
  到后来她时常梦见公子谢。
  一个人的梦,是她心底最私密处的一种泄漏。
  十月之夜。
  时近夜半。
  风声瑟瑟,犹如鼓琴。
  但见月色之中,两鹤翩翩振翅自南面而来。
  白翅如袍。
  雄壮有力。
  掠过她的头顶,一路向东。
  摘自陈辰《秋妃传》
  唐念约的京都某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真没白当。
  在哈佛女博士,《秋妃传》第二章传来时,她已发觉了一个秘密。
  她抬眼看看父亲,昔日的大文史专家,大学博导,此刻已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脑溢血的后遗症,让他口齿不清,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
  但唐念约不能放弃她弄明白一件事实。
  这就是,唐老斋,从前在大学叫做唐国钧的,他所谓的《枕鹤记》孤本,极有可能不是事实。
  哈佛女生现在的北美某大学的老师,陈辰,她很可能就有《枕鹤记》。
  那么,所谓的汉竹简抄录而来,秋妃,一个宫中女官的日记,很可能就是杜撰的。
  其实,唐副馆长,只要再看一章陈辰老师的《秋妃传》,答案就有了。
  陈辰在北美的某大学校园做老师,她与女儿及老公隔了北美南部的两个省。
  一个月坐飞机去看一回他们父女两个。
  其他的时间,她躲在自己的公寓里,当一名网络作家。
  目前手头上有两部书,一部是杭州湖畔坐着油壁车的《苏小小》,另一半就是她,秋妃。
  在稍后的时间里,陈辰传了第三章节给唐念约。
  因为唐念约说,她的父亲已基本失语,但对陈老师撰写《秋妃传》依旧十分关心,每次,陈辰版本的《秋妃传》都会让他非常开心。
  好吧。
  陈辰的确对网络小说着迷。
  她每天有四五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创作。
  那个热心的查尔斯同事,已不联系她。
  她太奇怪了。
  为什么这么胖还不锻炼?
  查尔斯摇头表示不解。
  看来,一个人,尤其是成年人,习惯养成后是很难改变的。
  但这是在北美,像陈辰这样级别的胖子,算是轻巧型的了。
  不胖。
  胖的不难看。
  以下是陈辰写的《秋妃传》第一部分,第三章节:
  王石山少年出名,青年时带兵起义,立了军功,又文才了得,隧做了官。
  在江洲任知州时,在保护地方文化遗存方面贡献颇大。
  王石山,中原人。
  名如其人,喜欢刻字,每有奇思雅兴,邀请文人墨客作诗勒石,在石壁上刻字作永远保存。
  王石山是一个喜欢书法的人。
  怪,古人,有点文化的,哪个不与笔墨作伴。
  书法,除了表达内容外,还有艺术特质。
  王石山爱书法艺术,对穹窿山上的天然石头特别留心。
  晚年的王石山,自费邀请当时的金石家及爱好篆刻者,在穹窿山向阳面勒石。
  为了让文人雅士能够看到穹窿山上的摩崖石刻,他开动脑筋,在内容与形式上下功夫。
  至少在王石山的时候,穹窿山就有摩崖石刻。
  记住,以上的内容很重要。
  因为在秋妃提代就有穹窿山的摩崖石刻,后代人的所传承。
  石头上的字,任风吹雨打不能磨灭。
  这才有以后天坑残碑的余波。
  后人对穹窿山摩崖石刻评论很高,谓之:
  而论者谓瘦捷清拔,大字之妙,无过于此。
  穹窿山是土石结构。
  原本山体巍峨坚固。
  怎奈,江洲地处南国雨带,动辄淫雨霏霏,连续几个月不止。
  山体滑坡,造成泥石流的现象,自古以来不计其数。
  有摩崖石刻,后人就有打捞石刻的。
  至少在清代,就有人打捞过秋妃年代的石刻,并有“全本集结而刻之,神情近似”的记载。
  好了。
  秋妃故事的保存,有赖于石刻。
  石刻的功劳不可忽视。
  这也就造成秋妃的故事基本脉络是真实可考的。
  只要有人留心。
  即使在文化被毁灭的年代,只要有人有心,秋妃的故事是可以留存的。
  陈辰是一个文科生,在哈佛又读到文学研究的博士生,引经据典,事出有据,是她做学问的习惯。
  石刻的考证已到有清一代。
  话说到清朝,有人打捞到秋妃时代的石刻。
  至于是什么内容,这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与历史真实问题。
  江洲方面的文史专家,一生都在考究与考证的不计其数。
  到了民国,江洲历史上出了一位大儒家,他说:爱吾乡江山秀美,士民仁善,著于歌咏,艺术华滋,英才辈出。然多年府志未修,上朝的事尚且模糊……
  这位儒家说的是实话,虽然江洲不乏饱学之士,但传承方面,还是忽略了。
  没有一部江洲志。
  新中国解放前夕,有江洲乡人,大名叫做唐国钧的,出身于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少年便以文学才华出名,博闻强识,落笔有神,尤其是耐心于经史子集,没有不爬罗剔抉,精益求精的……
  唐国钧立志贡献于乡学,一次他到旻元寺游玩,看到寺庙里的墨竹轩有很多诗人诗集,他于是摒弃一切,日事搜讨,不遑寝食……
  唐国钧后来考上了京都大学文学院,在更大更高的平台,搜集史料,著书立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在废弃的撷骊阁搜寻,居然看到了一本秋妃诗抄。
  这本毛笔字抄录的秋妃诗集,让唐国钧如获至宝,这一发现,奠定了他在秋妃研究上的建树。
  这一发现,让唐国钧异常兴奋,并从此把他的研究课题倾斜到这上面,那就是研究秋妃。
  可是,接下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唐国钧的人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原配鲍文鸾被逼死,他无意中做了帮凶。
  这一污点,让他人生的高度直降,这一导火线也是他选择出国定居的原因。
  最先勾引他,骗婚的续弦,偏偏不忠于他,让他生不如死,心如死灰。
  到了能够重新做学问时,他已过了知天命之年。
  好在,唐教授功底深厚,知识丰富,记忆力惊人的好。
  他把从前研究的秋妃传,凭着古文的强大功底,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宫中笔记体小说,写成了类似先秦时的文言体《枕鹤记》。
  《枕鹤记》初稿成后,唐国钧又反复修改,反复从秋妃所处的时代,吸取那个久远时代的文化、歌咏、习俗与气质。
  《枕鹤记》创作,前后长达10年。
  直到唐国钧退休。
  照理唐国钧抛却身前身后名,从此远走高飞,不再问江洲的事,但人不是神,诸多放不下,诸多不舍与不甘心,秋妃仍是他的心事,摆脱不掉。
  唐国钧找古籍出版社,以珍藏的古董换作印刷的费用,目的是为了保密。
  100册《枕鹤记》新鲜出炉。
  每个字都经过唐教授的摩挲。
  每句话都能够背诵。
  唐国钧像迎接一个新生命一样,郑重把这100册《枕鹤记》带回美国,暂时在繁华的城区租了公寓。
  妥善安放。
  那时候,美国的小镇图书馆已非常方便看书。
  有一阵唐国钧天天到美国南部一个人口不足6000人的小镇,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
  他过量的咖啡就是那个时候喝的,他的骨质疏松,就是那个时间落下的。
  可是,有秋妃陪伴的寂寞时光,让他体会到人间的温暖。
  唐教授与小镇图书馆管理人员熟悉后,陆续以个人名义捐过不少自己的藏书,给小镇图书馆馆藏。
  其中就有一本蓝色布封面的线装竖排书《枕鹤记》。
  唐国钧在与原配妻子结婚时,曾经是一位发烧级别的收藏家。
  由他经手的元青花就不下二十几件。
  他知道收藏,意味着藏品越稀少越珍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