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缓了缓接着道:“小沈掌柜告诉我,除了各店铺有管账的账房先生,他们沈家大院里,还聘有四位经验丰富的老账房。布花是衣裙配饰,衣裙有几家店,每家有多少货,预计盈利是多少,都是有数的,再加上布花配饰,准备卖什么价,能获利多少,都能算出来。还有,他们连哪家同类型店铺会有意向也卖布花配饰,可以大致收得多少税金,这都能算出来,不服不行啊。你看人家小沈掌柜,是含着金汤匙生下来的嫡子,可他也得靠自己本事,一步步地接管生意,在沈家不一定是长子接管家业,谁出色谁当家。还有沈家规矩,小沈掌柜盘账来还要做小伙计,你我都是亲眼所见的。”
梨花嫂听了十分惊讶,她啧舌道:“这家人乖乖了不得啊。人比人,真是能气死人。桑榆,不瞒你说,我娘家爹是个卖油郎,后来家里开了个小油铺,季阿婶应该知道,就在三叶镇上小商街。爹娘一辈子辛苦,小有积蓄,对我兄长寄予厚望,是从小就悉心培养,念最好的私塾,请最好的先生,指望着他出人头地。”
梨花嫂说到这里顿了顿,桑榆知道后面该转折了,不由得有点儿拧心,果然梨花嫂接着道:“结果,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兄长却不争气,胸无大志,整日不着调,跟一帮子纨绔子弟不学好,书没读出来,连个秀才也不得中,后来我爹是叫他活活给气死的。娘看这家迟早给他败坏净,就及早把我嫁出了门,算是逃了出来。只可惜我娘……”梨花嫂说到伤心处,抹起了眼泪,“我爹一死,兄长就嚷嚷着‘夫死从子’,让娘把油铺划到他名下,没两年,亏了一屁股债,他居然带着媳妇孩子跑了,将我老娘扔下了……”
桑榆听得唏嘘万分,实在没料到梨花嫂还有这等遭遇,她又关切又焦急,问道:“那老人家后来怎样?”
梨花嫂眼泪啪嗒啪嗒地掉:“那时候我刚生下春树,还在坐月子,你大哥也不敢跟我说家中的变故,只说我娘身子不好,不能来伺候月子。我挂心啊,等我出了月子,立刻就抱上娃带了东西回娘家,家里已经啥也没有了啊,桑榆……”梨花嫂抹着眼角的泪花,哽咽着道,“一无所有知道吗桑榆?就是所有居家用品都没了,除了墙壁、土炕啥都没了,被子都没有,大灶上的铁锅都被债主揭走了,我娘穿着邻居给的旧衣裳,天天在门槛上坐着,看到我就笑了,她,我娘她……她从穿着的破鞋里头,掏出一把小小的银锁,说她就是在等着我。”
桑榆听到这,已经跟着哗哗地淌起了眼泪,与梨花嫂相对而泣。季婆子也早就开始用帕子不停地擦眼角了,季南山似乎知道这事儿,叹了口气眼睛也跟着红了。
梨花嫂怀里的小香草,伸着小手给她娘擦眼泪。梨花嫂吸了吸鼻子道:“唉,不知怎地,一听说谁家孩子多么多么出息,就想起这些伤心事。”
桑榆已经泣不成声了,歇了半晌,她才仰起脸来追问道:“后来呢?嫂子?”
梨花嫂咬着嘴唇:“我当时就要带我娘回来,我娘不肯,说让我回来先跟婆婆商量。看到那样的光景,我在娘家也待不住啊,抱着娃就回来了,找我婆婆商量,她不同意接我娘过来,我又说带着春树去娘家住一阵,给我娘打理好再回来,她也不同意。最后我把春树往炕上一放,想自己去,结果还没出门,报丧的人就来了……我才知道,我娘早就病得不行了,她根本连路都走不了了,那是在强撑着等我哪,要看我和孩子最后一眼……”
这天夜里,原本是临近过节,原本是盈利分红,怎么地都算是个喜悦时刻。老季家的这些人,却着实地流了一把子眼泪。只有吃饱就睡的小七七,尚无这些七情六欲,还不懂得人世间的喜乐哀愁。
26
第二十五章:节日气息
。
趁着节日还没到,桑榆整理了一下小沈掌柜送的节礼,跟季婆子商量了一下,留下了一盒月饼,一份果脯,一份高档的茶叶,然后将其余的拿去了坡下杂货店,想换些现银。
这店是季连水家开的,因为感激连水嫂子经常帮着奶一下七七,桑榆用较低的价格将东西都抵了出去,连水家的喜不自胜。因为马上就要在彩楼拜月,季、陶两家的族长夫人来挑好祭品,结果一直不满意,她应允了去给进最好的货,桑榆带来的东西,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桑榆没想到的是,这几份礼品,便宜卖竟然还值二两多银子。那天夜里分红之后,三十五两银,去掉三两本金,去掉二成给梨花嫂的,还剩下二十五两,八哥鸟儿赚了三两,礼品抵了二两,总共还有三十两。这算是发了一笔小财,俗话说兜里有钱腰板直,桑榆心情愉快,走起路来都觉得无比轻快。
回家的时候路过荷塘,在岸边鱼摊上看到了梨花嫂。梨花嫂这次连本金带红利,一共分得了八两银子,高兴得也是合不拢嘴,准备好好过个节,她正在摊位上挑田螺,一直腰也看见了桑榆,远远地就招呼起来:“桑榆,来,这边来。”
桑榆快步走到她身边道:“嫂子,买田螺呢?”
梨花嫂拉着她道:“今儿个螺不错,你也买点回去。咱这里有中秋吃螺的习俗,这时候也正合吃。”
桑榆听说是习俗,就也蹲下身子挑了起来,一边虚心问道:“为什么这时候正合吃啊,嫂子?”
梨花嫂笑着对摊主道:“这是个傻婆姨,啥也不知道。”笑话完了桑榆,才告诉她道,“这时候的田螺,正是空怀的时候,腹内没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多吃对眼睛有好处,能明目。”
桑榆听说能明目,立刻改变了主意,让摊主给多称点儿。梨花嫂给她挑了不少,称完了付了银子,又拉着她去买了两条活鱼,桑榆发现她带着木桶呢,将鱼直接就养在了桶里。
梨花嫂跟她一起往坡上走,边对她道:“这鱼啊买得太早了不行,即使是买活的,在家养七八天也不一定活不活了;买太晚了也不行,十四那天买的话,贵死。今儿个十三,还不算太贵,买了养一两天就宰了,也新鲜。”
桑榆十分受教,梨花嫂见她那样子,就道:“要不,咱们两家一起过节?”桑榆听了很是赞成,她道,“好啊,过节人越多越热闹啊,我大哥是不是不回来了啊?”
梨花嫂叹口气道:“为了挣点银子,你说容易不?他离家太远,回来不了,等过了节,再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收稻子了,那时候他能回来,回来就不走了。”
桑榆抱住她胳膊道:“嫂子,咱一起过。对了,我给溪和先生留了一份儿好茶叶,一会儿想送过去,顺便邀请他跟我家一起过节。你知道,这大团圆的日子,就他一个人,太孤单了。我跟南山还有我娘,都商量好了。”
梨花嫂忽然笑笑道:“你心细,想得周到,请请也行,不过我怕你请不来。”
桑榆不太相信地道:“不能,嫂子,我觉得溪和先生不是那矫情人儿,应该能愿意来。”
梨花嫂道:“这你就不懂了,我不是说他不愿意,我是说那天夜里,两姓族长还有几大旁支当家的,应该会喊他一起喝酒过节啥的。”
两人说着就到了坡前了,桑榆也上去提住了木桶提手,给梨花嫂分了点劲儿,等上来坡,立刻就感觉到凉风了,梨花嫂站住道:“歇会儿,吹会儿,唠会儿。”桑榆当然奉陪。
梨花嫂放下大木桶,一屁股坐草地上了,桑榆也坐到了她旁边。梨花嫂嘱咐道:“十五那天别吃小食,半后晌日头一过劲儿,咱们就都得去彩楼那儿。”
桑榆道:“我听南山说,夜里要在两姓族长夫人带领下,在那里拜月。怎么?半后晌就得过去么?”
梨花嫂道:“对,你第一次在咱村过中秋,不知道咱这儿过节的习俗。过节这阵子啊,家家都吃炒田螺,做月饼,糊灯笼,竖中秋。到了十五那天,半后晌全村都去百岁树那集合,彩楼前摆上四五趟大长案,家家都得带大一盆做好的菜过去,放在最中间的案子上,菜盆上会挂上自己家的名牌,像我家得挂你大哥名字‘季秋阳’,你家得挂‘季南山’,这叫‘团圆宴’。每年宴上,两姓族长,一家负责供米饭,一家负责供桂花酒,全村人一起吃一顿。”
桑榆没想到,这里过节这么热闹,听了觉得挺有意思,也挺有兴趣的。梨花嫂见她爱听,就多说了些:“这‘团圆宴’啊也是明争暗斗的,你端上桌的菜,要是不咋地,就表示你家日子过得不咋地,就会让人看不起。不光这个,还考较主妇厨艺,等完活儿一收拾,谁家菜剩的多,那就是味道不咋地,女人们都盯着这个,好互相笑话呢。开宴前,对自己做的菜有信心的,还会拿碟子夹一口,送到品鉴席,都说好吃的那个,还能得到奖励。”
桑榆笑笑道:“真有意思。那都谁负责品鉴呢?”梨花嫂道:“咋地?你还想试试赢奖励啊?不过你别说,还真能试试。二丫没出嫁前,她都拿了两年奖了,今年也该换换人了。这负责品鉴呢,两个族长家里各出一个代表,现场再随便抓仨,一共五个人。”
桑榆琢磨了一会儿道:“嫂子,你刚才说的竖中秋,是啥意思?”梨花嫂瞪她一眼道,“你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我就不信阳关城就不过节了?竖中秋就是燃灯啊,你糊的彩灯笼,点起来,挂树上,或者竖杆子上。家家院里都竖,到时候彩楼那儿更多,漂亮着呢。”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之农家宝贝 (倾心之梦) 起点中文网2017-02-13VIP完结青砖绿瓦,陌上花开香染衣;朱门紫殿,素手摘星霓作裳。走在路上一不小心掉下水道摔...
-
金闺小娘子 [金推] (暖小濛)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8.29完结中医**调理师穿成呆傻小包子,重生大灰狼用糖哄之,“乖,替表哥办事,给你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