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他,是不是真的有什么修仙秘籍啊?
想起年少时偷偷看过太傅写的修仙话本,皇帝心中的念头开始强烈翻滚起来。
至于副山长,他是有能力,可在名望上比太傅差远了,不是一个等级的,不够德高望重。
顾青云自然不知道皇帝的念头会歪到修仙秘籍上,他又重申了一遍自己想辞职的要求,强调自己九十岁高龄,真的没精力干活了。
他可不想把一辈子都卖给皇家,前段时间为简薇簪花时,他发现简薇的头发白得更多了,想到这几十年的相伴,他有些不安,想留多点时间陪陪她。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前世的事已经很少想起,也早已不会纠结性别的问题,大概是时间不对,他年轻时没有爱上简薇,可七十几年相处下来,简薇已经成为他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他最亲密的亲人,爱不爱的问题他已经不会去关注。
相信简薇也是如此,她很早之前就没再提起类似的话了。
最终,皇帝还是准了顾青云的请辞。
让人送顾青云出宫后,皇帝看着他的背影,微微出神。
他突然想起了父皇在过世前一年对臣子们私下的点评,这一年父皇六十二岁,已经算是长寿。
“皇儿,顾慎之这个人私心少,做事认真负责,人安分不乱来,你可以信任他,让他教孙儿们是可行的。”在一一点评过朝中的几位大臣后,永平帝开始说起顾青云,“想当初你皇祖父仙逝之前也曾和朕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看来已经应验了,顾慎之的确是个省心的臣子,如果天底下的大臣都像他那般就好了。”
番外七
皇帝正站在那里回忆往事, 感慨万千呢,就有内侍向他通报太子殿下来觐见的消息。
“让他进来吧。”听到是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有事找自己, 皇帝忙应允。
父子俩见礼后, 说了几句闲话,太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父皇,儿臣刚在路上遇到顾太傅了。”他眼里有着好奇, 继续说道,“顾太傅没什么特殊情况不会进宫,可是有什么事么?”
现在皇子们的启蒙是在宫里,等到十一二岁就会放到皇家书院就读,因此他是认识顾青云的, 毕竟顾青云不单是山长,他还会亲自教授一门算学。
皇帝微微一笑, 他就是喜欢儿子在他面前有什么说什么, 不喜儿子和他耍心眼。当然,对外人就是另外一种情况。
现在心情一好,他就笑道:“顾太傅是想辞去山长一职,说是身体不大好, 朕已经答应他了。”
太子一听,俊俏的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想说的话立即脱口而出:“真的?可是太傅他老人家身体还健朗啊!”貌似都没听说过对方生病。
皇帝食指滑动了几下, 暗自苦笑:看吧,大家都知道太傅的身体情况,难为他还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身体不好”等话语。只是想想他的年龄, 还有这十几年来的影响力,他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亏得父皇还说太傅是老实人,不耍心眼,没想到他刚刚就上演了那么一出戏。
“毕竟年纪大了,一点小毛病和小病痛是有的。”皇帝轻轻叹了口气。真是岁月催人老啊,先帝时期的老臣剩下没几个了,尤其是像顾青云这种三朝元老,更是凤毛麟角。
太子垂下眼睑沉吟了一会,点点头,道:“一想到太傅要离开书院,儿臣还真有些不习惯。”他今年正好是弱冠之年,他四岁启蒙,到十八岁从皇家书院结业,十几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宫里还是在书院,顾青云一直是他的老师之一,他已经习惯见到那张严肃板正的面容,现在对方冷不丁不教自己了,还真的有些不习惯。
皇帝一听,突然笑了两声,问道:“承恩侯家的小子呢?”他问的是太子的伴读,也是太子的表弟。
太子苦笑一下,无奈地摇头道:“阿靳他本来要和儿臣一起去见母后,偏偏刚才他远远见到太傅,二话不说就顺着墙根偷偷溜走了,真是不争气!儿臣都说过几次了,他就是改不了。”心里却不奇怪皇帝消息的准确。
他是怒其不争啊,顾太傅又不吃人,表弟何必跟老鼠见了猫一般偷偷溜走?都快和武安侯一样被人笑话了,不就是以前被打过……呃,几十次么?天底下不被夫子打过的学生极少,除非是他们这样的皇子,有伴读帮忙受过。
皇帝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他也同时想起自己以前的伴读武安侯了。
“能得父皇一笑也是阿靳的福气。”太子自嘲,动作小心地扶皇帝坐下。
“顾太傅本意是好的,就是对学生严格了点,不过这样也好,总算让你们这一帮小子安分下来,要不然还不把皇家书院闹得鸡犬不宁?”皇帝收敛笑意,继续说道,“不过无妨,咱们家用人,得根据臣子的能力、性格来安排,这样他们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皇帝趁机提点,他目前对这个太子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不吝啬教导:“像顾太傅,他不善言辞,性格正直,不够圆滑,但他不结党营私,做事一板一眼,不怕辛苦和繁琐,是个能办实事的臣子。这种人心中自有一把秤,有文人的风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心中清清楚楚。你让他入阁可能不行,但把他放在鸿胪寺和礼部,甚至是户部和工部,或者做夫子都是绝对够格的。”
他想到顾青云的儿孙,他们并不是全部走科考之路,还有一些人会挑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做。不管是哪一种,他暂时还没听到顾家传出不肖子孙的消息。
“父皇,那您说顾太傅最在乎的事情是什么?”太子挑挑眉,好奇地开口。
“大概是身后名和子孙事吧?”皇帝声音低了下来,“文人大都追求青史留名,你看看这个。”他从御案上翻出一本奏章递给太子。
太子双手接过来迅速翻了一下,原来是前右丞相去世,请求赐下谥号的事。
皇帝心里琢磨了一下,觉得等顾太傅离世,他拟下的谥号应该是“文成”,这是除去“文正”、“文贞”最好的谥号了,排在第三等,这还是看在对方是自己老师的份上。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毕竟当初夺嫡时,顾太傅保持中立,并没有理会自己的拉拢。
当然,等到现在,看到他对自己儿子们隐晦的拉拢无动于衷,皇帝的心里是极为满意的。
“太子,你要记住,‘文正’的谥号不可轻予,不到一定程度不能赐下,东西多了就不稀罕了,咱们大夏目前只有开国丞相得到这个谥号,现在天底下的文人对于谁是第二个纷纷猜测,那些大臣们干活很卖力,你要……”
御书房里,皇帝给太子讲起了厚黑学,这时候的顾青云终于走出宫门。
这一路上,他有时会遇到其他官员,不断有人给他行礼示意,顾青云早已习惯这种待遇,不过还好,他头脑一直保持清醒,没有因为师生、世交、同乡等关系结党,自从他当上皇家书院的山长后,也没有再收弟子。
这么多年来,除了顾家的孩子们,顾青云正式收下的亲传弟子只有临阳府的张振之和继承方仁霄香火的方琛,其他人他统统婉拒了。
本来自己就够显眼了,再多点动作,他怕皇帝会多想。毕竟,这一任的皇帝有些小心眼啊,有传言说一点鸡毛蒜皮的事皇帝都会记在小本本上,找到机会就会报复回来。
顾青云想起当初教皇帝读书的事,早已默默地下定决心,没有必要的话,绝不轻易出现在皇帝眼前。
幸好这些年一直相安无事。
想到这里,他就看到自家的马车。而马车旁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身影,顾三元早已逝世,他的儿孙们在临阳府城定居下来,家中有两个秀才,有田地有铺子,日子过得富足,和自己也时常联系。
*
顾青云辞去山长之位的消息在京城里引起了一番风波,有些人不解,毕竟这个职位虽然没有品级,但可以直接和皇帝对话,而且最重要的是人脉啊……偏偏顾青云竟然主动辞去了!
一时之间,这反倒盖过了顾永良致仕的消息。
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顾青云已经带着顾永良和谢长亭在郊外的云水河边钓鱼了。
七月烈日当空,晒得花草树木都蔫了。树荫下,只有知了在拼命地鸣叫,此时,顾青云三人并排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凝神屏气。
他们身后的大树底下已经有下人在扎起简易的棚子,点火煮茶,摆好桌凳,准备午餐……一切显得有条不紊,偏偏动静极小,力求不要干扰到主人们钓鱼的兴致。
清风拂来,带来一丝凉爽,顾青云很满意自己的位置。城里实在是太闷热了,还不如在河边钓鱼,这里比较凉快。
突然,浮标下沉,顾青云根据经验一甩鱼竿,果然,一斤多重的鱼被他钓起。
“什么?你又钓到鱼了?”谢长亭侧头望过来,羡慕地说道,“这是第几条了?”自己怎么只钓上一只小小的虾?本来想扔掉的,但一旦丢掉,空荡荡的木桶就显得寒酸,这才干脆留下来。
“嗯,这是第四条,还好,这条太小,没有刚才那条三斤重的大。”顾青云得意地挑挑眉,自己又弯下腰来换鱼饵,一边还安慰他道,“你不要急,你不像我,很多年前就经常陪老师来钓鱼,经验丰富得很,能钓到鱼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