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研究学术/我可能有个假系统 (鸡肉辣么卷)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鸡肉辣么卷
- 入库:04.10
面前的元嘉胥一脸匆忙,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好,沈寻双手抱胸,“你怎么来了?”
元嘉胥的神情里似乎夹带着些许的不满和怒意,想到那封信,他更气,他早上才看到那封信,结果只看到信里写着一句话:
——殿下,我大概会出去一两个月,我已经帮你整理出了二十本书,你按照我放的顺序来看,看完,哦,说不定没看完我就回来了,这段时间就不用去沈府了,好好待在东宫看书写字吧。
看着桌上一摞高高叠着的书,他当即夺门而出,到了沈府,却得知沈寻已经离开的消息,又赶忙骑马出城,幸好赶上了。
“你想要不辞而别?”这架势颇有一种兴师问罪的感觉。
沈寻诧异道:“你没收到我给你的信?”
“收到了。”
“那怎么能叫不辞而别?信上说的明明白白,我走了,还说了可能要两个月才回来。”沈寻看着他,叹了口气,“殿下,你真的需要多看看书了,连不辞而别的意思都没明白。”
他捏紧了拳头,不提那封信还好,一提他就急,“那能叫信?”
沈寻想了想,带着那二十本书,好像的确只能叫——布置家庭作业。
他咬牙道:“我听人说,你走之前,跟廖高卓方康平还有杜宇达都是当面见面交代事情的,怎么轮到我这里,你就给我带了二十本书?”
看着他现在抓狂的表情,沈寻悟出了真理——他吃醋了。
她捂上脑门,所以男女关系的确是很复杂,吃醋什么的真的很难解决。
于是,她把跟那三人交代的事跟他提了一遍,“所以,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当面跟他们交代了吧?”
第55章 巡视
元嘉胥眉头皱的发紧,眼睛一瞬不眨的盯着她,“那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沈寻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她叹了口气,无奈的笑起来,“殿下,临行在即,你便是要与我说这些话?”
这话倒是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前进一步:“我跟你一起去!”
凉亭外,怀玉惊鸿小风做着自己的事,余光时不时的瞄几眼凉亭里的动向,接着又对视几眼。
小风看向他们的眼神里有着明显的敌意,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太子赶来——是告别?
沈寻愣了愣,背过身去,“殿下,我此去并非是游山玩水,是去办正事的,先不说到时候会遇到很多恶劣的环境和窘境,难道殿下忘了之前要对殿下狠下杀手的黑衣人到现在也没线索?若是你出了什么事,我怎么承担的起?”
“没关系,我不介意,我若是跟你一起去,说不定还能帮上你的忙。”
沈寻拍上额头,无奈的哀叹:“殿下!”
脑筋一转,只好说出自己的担忧,“殿下,如果我带你一起走,势必会让人怀疑你我的动机,这段时间,你我走的太近,若是惹人怀疑,我的秘密便会被人知道,即便不被人知晓,皇上也必定不会留我。”
试问皇帝能留下一个掰弯太子的人?
就算她再有才,也留不得了。
这么一听,元嘉胥脸上的坚定弱了几分,在沈寻再度开口后,他终于放弃跟她一同前往的决定。
依依不舍的想要再送送她,直到送了一里地以后,在沈寻劝解的眼神中,怀玉和惊鸿终于拦住了元嘉胥,三人目送着沈寻等人离开。
马车摇摇晃晃,一路舟车劳顿,用了七天时间,终于赶到了第一程的终点——绥阳县。
沈寻故意隐藏行踪,却仍旧是碰到了候在绥阳县的必经之路上的张凤春。
绥阳县县令,据消息得知,此人很有可能贩卖私盐,但由于没人有证据,所以一直都逍遥在外。
至于沈寻是如何得到的这个消息,是因为之前做了几次饭,总觉得这盐的量控制不好,有时候放多方少的效果可能一样,这才怀疑到这头上来。
大概是提炼食盐的地方没有精炼纯度,至于为什么会不提炼的更纯,只有一个可能了,不提纯得到的食盐的量就更多,不仅能从数量上瞒天过海,还能不惹人怀疑。
毕竟朝廷里的人,不管多清贫,家里都多少有几个下人会帮忙做饭,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怎么可能会猜得到这个结果?
也算是铤而走险了,不过他倒霉的是,被沈寻发现了这点。
绥阳县靠海,陆路就这么一条,而最近虽然快到了收盐的季节,但来的人大多是走水路,张凤春当即就断定这辆马车上坐着的人是刑部尚书沈寻。
在张凤春的千呼万唤中,沈寻只好下车跟他打了声招呼,接着在张凤春的极力邀请下,住进了张府。
对张凤春而言,上司到了,自然是要招待一番,也是为了能更好的监视着沈寻的动向。
而对于沈寻而言,就近观察张凤春的环境也不错。
两个人都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
而张府的规格,算是符合张凤春的职位和俸禄前提。
沈寻明面上说自己是奉皇上旨意,到各地巡视百姓们的生活情况的,但张凤春却觉得她是来查私盐的事的。
倒不是他草木皆兵,而是他的确得到了内部消息。
只是两天下来,沈寻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嘴上说着不用张凤春陪着,可张凤春哪里敢不陪着?生怕被她查出点消息来,自己又不能立刻得到消息解决。
以至于沈寻玩的高兴,张凤春心力交瘁。
这天,张凤春邀请沈寻去绥阳县里的酒楼吃饭,刚走进楼里,就听到小二道:“张大人,还是老地方?”
沈寻微眯着眸子,视线在两人中间来回游荡。
张凤春眼一惊,忙笑起来,“一年难得来几次,你倒是记性好。沈大人,这家酒楼的饭菜不错,你一定要尝尝。”
小二一听张凤春这口气,顿时朝他背后长相不起眼的沈寻看去,道了一声大人好,接着什么也不说,直到点完菜才出了雅间。
“张大人跟百姓们相处的不错啊!”好多店家看到他们,都是一副谄媚的嘴脸。
张凤春摸了摸后脑勺,爽朗的笑起来,“为官者,当心系百姓,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沈寻淡淡的笑着,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
出来的时候,沈寻总觉得暗中有人盯着自己,可扭头却是什么都没有。
接下去一天,沈寻又说要去外面玩,张凤春的确是有事要办,只好拉出自己儿子张果文顶上,让他好好陪着沈寻玩。
一路上,张果文对沈寻很是谄媚,时不时贴心的问候他要不要吃什么喝什么。
沈寻一概拒绝。
张果文跟他那个爹不同,他是完全没心没肺,戒心也没张凤春强,沈寻觉得这也许是个突破口。
“张公子,令堂每天都这么忙吗?府里的下人说他今日寅时就出府了。”
张果文摇头,“最近是补盐售盐的时候,各地的人都会造访绥阳县,爹才这么忙,过一个多月忙完这阵就好了。沈大人若是想游山玩水,这段时间就只能我来赔您了。”
虽然他比他爹傻了点,但总归是有点戒心,这段话里听不出功过。
“倒是未曾见过产盐的景象,张公子能否带我去瞧个鲜?”
张果文却是皱起了眉头,为难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产盐。”
他的表情不像是装的,想来是真的不知道,张凤春应该没有告诉他,以防傻儿子把自己给卖了。
“不过,我倒是可以带大人您去码头看看。”
沈寻点头,“那就麻烦张公子了。”
“不麻烦不麻烦,我爹都说了,让我好好招待您,走吧,码头我还是知道怎么走的。”
沈寻迈开腿,忽然感觉如芒在背,又是那种被人注视着的感觉,她只觉得背脊发麻,转身一看,依旧什么都没有。
码头停着一艘大船,工人们正在搬运着沉重的麻袋,将麻袋搬到一辆一辆的货车(有轮子的架子)上。
张果文在一旁介绍,这些盐都是从产地坐船运过来,而绥阳是一个类似于中转站的地方,这些盐,留一部分在绥阳卖,大部分是运往全国各地的官仓的。
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接下去的一个多月里,这样的工作每天都会进行,足以证明这是一件多么庞大的工程,也足以证明,这其中能够剥得多少利益。
自古以来,粮食和盐向来是历朝历代所看重的,所以在私自贩卖这件事上的处罚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