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锦绣官路 番外完结 (桃花露)


  他一口气问了那么多,林大秀只是看着他笑。
  林重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你快给我讲讲吧,我在外面老煎熬了。”
  林大秀就道:“题目是:文武之政,修身以道。”
  “啊?”林重阳握着小拳头一挥,“哈哈,这个黄……咳咳,还真是循规蹈矩,截搭题也这么中规中矩。”
  听他爹说这个,他就知道没问题了。
  这个题目,就在自己给林大秀列的那些题目里,当时林大秀做过一篇,破了好几个题,后来写了几篇给林毓锋和林毓隽看。
  那俩人觉得太过衰气,不符合年轻人观点,不过大爷爷看了反而挑了一篇最稳当的,这也是林重阳的观点。
  八股取士,就是要你摒弃自己的观点,代圣人言,当然揣摩主考官心思这个捷径其实很管用。
  尤其是对于林大秀这样的。
  原本县试也要两个八股文题目,或者有一个经义文题目,黄知县却只出了一个,另外让做一首试帖试,这个更简单。
  林重阳寻思是不是黄知县阅卷嫌烦,索性简化一下,这也是知县们的权利。
  毕竟据说有五六百人来考试呢,就知县一个人阅卷哪怕他偷偷地让师爷或者教官帮忙,那也不轻松。
  少考一篇就能少一半的工作量呢。
  林大秀念了一遍,林重阳就觉得没问题,按照他的经验来说,这首试帖试反而有点灵气,比那篇制艺朝气一些。
  那个黄知县反而会更喜欢,因为他流传出来的一些诗作,并非那样暮气沉沉的。
  果然,林大秀说他交卷的时候,黄知县看了他一会儿问了几句,还又出了个题目让他破题,他也答了,自己也不知道答的到底好不好,反正黄知县在卷子上写了个中字。
  他没好意思跟儿子说,黄知县一边打量他一边不断地点头,说“真是一个俊书生”,又看了看他的卷子,再抬头打量他,频频说是个俊后生,还连连说难得这样俊秀又不焦躁,写得文章四平八稳,品性好之类的。
  简直把坐在前排的那几个学生说得脸都绿了,直嘟囔黄知县这是取脸来是取文章的?黄知县那架势,分明就是有本事你长这样,文章没有人家好我也取你。
  林大秀自然意识不到这些。
  他只怕儿子笑话自己就是个刷脸的。
  本朝县试试卷也是弥封的,报名的时候把名字籍贯等信息写上,然后就被糊起来,上面贴一块浮签,标记各人名字,按照浮签发卷子。等交卷子的时候,这个要扯下来。
  先交卷子的知县会看心情当场点评,所以有些要作弊的,都是提前拜会过知县,然后早交卷,方便操作。
  当然黄知县是不会的,他如今循规蹈矩的,生怕人家说他不好呢,哪里会干这种事。
  再者说他三年一换位置,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监考的时候他有时间,第一批交卷的他全都看了,以后阅卷也可以轻松点。
  第一批有取的有不取的,另外还有原本想碰运气靠剿袭但是没碰上题目告了病出来的。
  见林大秀中了,林重阳松一口气,虽然他爹说得轻松,可实际之前下了多少苦功呢。
  他小小孩子废寝忘食一个多月,以他那一目十行的本领给他爹选时文、程文,真的是呕心沥血,累得他都感觉有些心力衰竭,自己考试只怕都不会这样的,只是他没告诉他爹而已。


第56章 竞争激烈
  而林大秀也不辜负他的期盼, 选的文章他就背诵, 也是废寝忘食, 除非必须出门,其他时间他分秒必争, 半夜都在背书, 睡着了说梦话都是背书,洗脸吃饭上茅房都背书。
  可想而知花费的那些心血, 这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所以说他是拼命三郎都不为过的。
  只不过林大秀是那种辛苦也不抱怨, 好事也不张扬的, 除了下巴更尖,眼睛更深幽, 你从他嘴巴里听不出好累这种话的。
  “那我俩干爹呢?”林重阳问道。
  林大秀道:“你戴干爹当时跟着我背了几篇, 这一回也算是歪打正着,我估计他自己不写直接背时文了。”
  时文就是别人做的模拟题,这个知县一般不会看的, 不是历科程文,要安全得多。
  “那也差不多可以中的。”
  林大秀点点头,“你李干爹估计有点麻烦,他当时很少背诵咱们选的文章, 全背《徐乐山选章》。”
  徐乐山是当地有名的选书秀才,专门选童生试的一些文章,收录程文、时文等,在附近几县很有名气, 他的书被学生们奉为至宝,很多人不学四书直接背诵的他的。
  往年不少人也因此高中的,所以更加信奉他。
  不过今年他这是走了眼,没摸着黄知县的秉性。
  要是这样,那李增仁够呛呢。
  等了大半个时辰,又放出一牌,林家子弟都出来了,但是戴敏辉和李增仁还没出来。
  林大秀就让林毓堂先领大家回去,他和儿子等等那两人,林毓堂也同意了。
  按照林大秀说的,当时他们进去以后,原本大家都是随便坐的,他和戴敏辉李宗仁几个坐一起,谁知道衙役突然说坐一起的要分开,防止他们作弊。
  这黄知县也够坏的,之前不说,等大家坐一起,已经表明亲疏远近的时候,他直接来个釜底抽薪。
  所以说学问还是学到肚子里好,哪管狗肚子人肚子,在自己肚子里就行。
  县试不允许点蜡烛,等会儿看不清那就要强制收卷的。
  果然,最后一波戴敏辉和李增仁出来了。
  戴敏辉还行,李增仁脸色就不大好。
  几人一起往家走,戴敏辉叹气道:“这一次要是侥幸中了,以后都跟着大秀背书,人家举人老爷选的书,难道还不如一个徐乐山?他也不过是个秀才而已。”
  李增仁点点头,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憋出来的,半晌他道:“我也不是全没写上,这个题目我恰好在大秀那里看过一篇时文,约莫记得那么几句,自己又连绉带蒙的,也凑上了。”
  也算他运气好。
  大家都笑起来,林重阳道:“干爹,要是中了,你可要请我们下馆子,有得就得有失,要不会挡了后面的好运。”
  李增仁被他这么一逗心情也好了一些,捏了捏他的小脸蛋,“你这个小鬼头,为了下馆子也够动脑筋的。”
  天黑回到别院,林毓堂将他们召集在一起,让他们都将卷子写出来,到时候可以送回去给家里看看。
  大部分学生写过的文章都能默写出来,这也是从小学的一种本领,不过也有那自己胡编乱造,最后写完就忘了的。
  比如说李增仁。
  戴敏辉是直接背诵一篇时文,略微改几个字。
  黄知县有令四天以后出告示张贴通过人数,第一场不过的,就参加第二场考试,这算是给落榜生的一个补过机会。
  第二场出了成绩以后,就是第三场面覆。面覆就是面试,有那些歪瓜裂枣,实在太丑,或者瘸腿脸上有疤的那些有碍观瞻的,也是要去掉的。
  这种人其实报名的时候基本就被挡在外面,但也不乏有人可以好好化化妆蒙混过关,毕竟报名时候人多,杂乱,且胥吏们也都贪财很容易收买。
  黄知县自然还是要亲自看过的。
  其实前朝和本朝初期,童子试都是一场定输赢的,县试、府试、道试,全是一场,只不过后来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开始是有人相貌不雅蒙混过关闹出笑话,逼得考官加了面覆。面覆主要是相面,倒是没什么难的,压力也不大,这个对知县和考生都还算轻松。
  再后来学子们抱怨,甚至有因为第一场出一点小事故导致没考好而落榜者,纠结起来闹事,有一次江南某地的考生们闹大发了,将一位考官给打死。
  最后虽然那几名闹事学子被判处斩立决,不过朝廷也给学子们增加了福利,从此后一场变为两场。
  正场以后,加一场补录,也算是造福后来人。
  不过和历史上清代考四五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至少考生们第一场被录取,不需要再参加后面的,考生轻松,阅卷考官也轻松。
  四五场下来,那卷子多了几倍都不知道。
  更何况很多时候朝廷三令五申,只有知县方可阅卷,不能找教官等人代替。
  密水县算是中县,这一次有五六百考生,黄知县要在四天之内看完这么多考生的文章,想想压力就很大。好在这时候县试府试还是很灵活的,基本都是主考官自己掌握,所以他才会只出一篇文章。
  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不知道自己这一场过不过,不过的话还要继续考,所以还需要背书背程文。
  尤其经过第一场发现,原来黄知县真的会出曾经出过或者别人模拟的时文题目!!!
  有人懊恼有人偷乐,没把握的诸如李增仁这些人自然赶紧去钻研那些程文,只是大部分人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钻研也不知道怎么钻研。
  毕竟考完了你知道他从这里面出,可是考之前谁知道考哪一个题目啊。
  这题目没有百万也有十万之多呢。
  李增仁也不再抱着徐乐山选章当宝贝了,赶紧拉着林大秀问东问西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