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没有桌子怎么能行呢。
都没有就算了,有人有自己没有就别扭。
林重阳笑道:“我和堂兄起码在这里住几年呢,你们好不好的明年去下场了,中了举人老爷还来这里住?”
庄继法笑道:“谢林案首吉言,如果这次做床就能中举人,那我得做上百八十张的,住几天也要改。”
这么一下子老木匠又揽了一堆活儿,这是给府学做建设,不用府学出钱,黄教授自然乐不得。
伙计给送了林重阳几人的用品来,夏天暂时不需要被褥,床垫子就用软和的草垫子,上面铺上席子,再把蚊帐一挂,然后一人一床棉单盖着就行。
学习用品、书箱是落不下的,另外碗筷勺子以及脸盆脚盆、草鞋也都送来,另外黄老板来送了几盆花来,一盆君子兰一盆兰花,还有几盆时令花草。
林重阳把君子兰和兰花摆在两人书桌上,其他的就送给了王文远等人。
翌日一早大家起床,去敬一亭边上的井亭打水洗漱。
人多、桶少,少不得一阵忙乱。
王文远打了一桶水,让林重阳几个把盆放下,他挨次把水分了,洗漱一通就去食堂吃饭。
伙房院在明伦堂的东边的院落群,南边是教授的小院,中间是老生的宿舍,最北边就是伙房、食堂、洗衣房、柴房等。
学生们进学,除了廪膳生员是有学校补贴,其他人都是要自掏腰包的,可以在食堂买饭,也可以自己解决。
不过严知府为了照顾学生们,府衙定期拨粮食帮学生们减免一定的负担,比如外面一个有点荤腥的包子可能要两文钱一个,这里两文钱可以买三个,还送一碗稀饭。
稀饭当然很稀,可能是小米汤也可能是杂粮粥,反正很稀就是。
林重阳买了两个猪肉扁豆包子一碗小米粥,这时候的食品纯绿色无污染,小米粥带着米香,肉渣包子也香喷喷的,关键还大。
两个大包子他吃得饱饱的。
今日要去明伦堂接受黄教授给新生的启蒙课,主讲此后学习安排,大约辰时两刻要准时到达,第一天就迟到是要被罚站甚至打手板的。
听说黄教授虽然年纪大,但是力气十足毫不留情,让他打一板子,那手足足要肿三天!
林重阳因为昨夜初睡号舍,条件恶劣,竟然有点失眠,早晨也没有晨练,这会儿和林承泽几人一样也是步履匆匆。
食堂院西门对着明伦堂院,直接穿过去,从卧碑前面绕过去,进了明伦堂。
第一次进教室,座次也没有安排,他就想和林承泽去中间找个位子坐,哪里知道却被人喊道:“林学弟,第一排中间,最好的位子是你的。”
林重阳充耳不闻赶紧去抢中间的座位,明伦堂和两边书斋的座次不同,这里都是两人一座。
其他同学也都蜂拥而入,因为后面黄教授踱着方步,左手托着几卷书,右手背在腰后,不疾不徐地进了明伦堂。
照例先是一套给至圣先师和先生礼请安的流程,待礼毕后大家落座。
黄教授扫视了一圈,视线准确地落在林重阳身上,抬了抬手,“林学生,你到这里来坐,以后这个是你的专座。”
林重阳虽然不乐意,却也乖乖地捧着自己的书匣子过去。
这样林承泽就落单,孙机赶紧怂恿王文远去找林重阳,他好和林承泽一桌。
坐定后,黄教授先很亲切地关心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昨夜睡眠状况以及伙食如何等等,最后开始继续训导诸生,“汝等进学,须发奋读书,以探求圣贤之理,修身养性听从教诲,少说少管,爱身忍性。”
说着他扫视了全场一眼,继续道:“初初进学,每日都要点卯上课,若有旷课者,记录在案,届时与月考、季考成绩相合,待岁考、科考的时候,也会成为成绩考量因素,切记。”
有人大声问道:“教授,那什么时候可以不用日日上课?”
府学的就一个教授四个训导,新老生那么多,他们当然不可能分班授课,所以都是先生只管到日子讲自己的,学生们随意来听。一般来说,半年到一年,基本就可以讲这些先生的课目听一轮,那之后可以考虑不必日日上课,甚至也不必住在这里。当时月考这些是不能耽误的,尤其是一年内的新生。
黄教授将授课时间以及轮流的时间段差不多地讲了一下,又提醒他们教材以及课目内容。
府学的教材以《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程朱传注》《说苑》《御制大诰》《大明律令》《九章》等为教材,另外还有射箭、音律、书法课程,要求学生每日练习。
当然这不过是学习的期望和要求而已,只要不是严令规定,并且用考试内容强制推行的话,学生们基本是没有人会重视的。
尤其现在考试越来越倾向八股制艺,学生们自然也相应地只精心钻研八股文写作、研究四书五经程朱传注,其他的就像后世的选修课,不列入考试项目,那是可以忽略的。
“四书五经制艺的课目,每位先生都有课,另外律令由老夫授课,九章归王训导,音律则归陈训导,书法有周训导,射箭就是吕训导。”他捋髯笑了笑,“几位训导那日你们都见过,以后上课务必勤奋。”
学生们赶紧表态,一定刻苦学习、尊师重道。
听着黄教授在那里絮絮叨叨,林重阳翻了翻自己的书本,除了四书五经程朱集注这些,其他的书他需要再补充,课后和同学们去逛逛街也不错。
家贫的学生现在缺书都可以去尊经阁抄写,林重阳不缺钱,第一想法就是去买。
黄教授自然不会从四书第一章 重新讲,而是会注重更深层次的发掘,以及八股文的各种形式和写作,第一堂课笼统讲授,后面就会按照他的安排逐一讲解。
中间休息一刻钟,继续上课,午时下课吃饭。
一下课,林重阳先不收拾文具,而是上去找黄教授。
第112章 府学生活
“学生想请教各位先生具体的授课时间以及内容, 做个表, 免得遗忘。”他想弄个自己的课程表, 这样一目了然,免得忙起来忘了什么初一十五的, 到时候该板子可不划算。
黄教授再次打量这个小学生, 怎么都不觉得是个能掀起那么大风浪的人,现在看着乖巧得很, 但愿在府学能安分守己, 可不要给自己惹麻烦。对于林重阳的问题, 他自然是有问必答的, 末了还鼓励他随便去尊经阁看书,多看书。
多看书, 免得有时间想别的。
林重阳道了谢目送黄教授离去, 这才回座位。
王文远已经帮他把文具收好,几个人结伴去食堂吃饭,虽然难见荤腥, 但是夏天蔬菜种类多,却也还算过得去。
下午没课,大部分学生要去尊经阁看书抄书,林重阳表示要去外面书斋逛逛。
王文远自告奋勇陪他去。
林重阳笑道:“王兄, 你还是好好读书,我自去转转就行。”
王文远却不放心,“还是我陪着你吧,回来读书也是一样的。”更何况, 他觉得和林重阳一起,比死读书似乎学到东西更有用,林学弟有时候聊起做文章来,解释得极为生动易懂,比先生们之乎者也来的简单。
再说了,来年他们这些新生也没得下场的,因为今年提学道对莱州府生员的科试已经结束,现在去了青州府,那么他们这些新生只能在大后年再行科试,成绩优等的话才能下场参加乡试。
这是规定。
几人回号舍的时候,老木匠师徒还在改装上下床,俩斋夫正在外面打扫卫生,一边抱怨老木匠将那里弄得脏了,增加他们负担。府学有六个膳夫八个斋夫,膳夫负责食堂,斋夫负责号舍的卫生治安等情况。
林重阳就过去聊了几句,打听到这些斋夫基本上一家子住在这里,活儿多工钱少,所以做的不是那么仗义。
他恰好有事情需要他们帮忙,就笑道:“我没有带书童,所以洗衣的事情有点麻烦,既然你婆娘小子也都住在这里,那以后浆洗和缝补的活儿能不能请他们代劳?我们按月给钱。”
因为号舍窄,所以基本没人带书童来的,那洗衣等诸多杂事就要自己忙活。他虽然可以让人拿回文魁楼去,只是夏天不那么方便,所以还是就近找人好,还能给他们补贴。
那张斋夫倒是乐意得很,婆娘在家里不就是做饭缝缝补补嘛,要是相公们看得起,那自然是好的。
这么一张罗,他和另外一个人就把新生这边差不多包圆了,价格是按月算钱,一个月天天洗和一个月就洗一次价格差不多。
天天洗灰少不费水,洗得不勤的,那衣服可厚厚一层油灰呢,又都是些大小伙子,几天不洗就没得闻。
看他们这么张罗,有些家贫的学生竟然动了心思想给同学洗衣服,包括王文远同学。
他就想给林重阳几个洗衣服,这样也能赚钱补贴伙食。
结果被林重阳毫不客气地说了一顿,“虽然劳动最光荣,没有高低之分,可你是要走仕途的,难道你想以后同学们用异样的目光看你?等你入了仕途,也被人说洗衣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