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仁更是,自己都不记得写了什么东西,那估计是绝对陪练的。
看着林大秀这文章,林重阳心里道:必然是要中的,若是不中,自己再也不猜题!
就算名次不会前二十,也不至于后二十去。
不过院试还是算了,他总觉得林大秀这孩子真可怜,这么个考法,真的要烤干的。
毕竟书读得还不够多啊!
他打定主意,如果林大秀过了府试成为童生就好了,院试后年再试试即可。
很快林毓堂和林中达带了子弟前来,纷纷关心林大秀。
林重阳怕他爹难堪,就替他爹应付说没事,又让林毓堂帮他们看文章。
林毓堂的水平并不是很高,现在来看比林重阳都差一截。
他一看林大秀的文章立刻拍案叫好,他这么一叫,别人都来看,只看了几句,大家都纷纷叫好。
看大家如此,林重阳汗哒哒的,看了林大秀一眼,果然林大秀一脸懵逼。
估计他都不知道自己耗尽心血东拼西凑,甚至自己都不理解全部意思的一篇文章,居然会被大家说好。
林毓堂大声道:“大秀是一定要中的!”
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林毓轩等人耳朵里,林毓覃又被派了打探消息,看看林大秀的文章。
等看到林大秀的文章时,林毓轩竟然生出一种天塌的感觉,因为他自己就是以文字华丽见长,一直自诩文笔华丽、立意深刻。县试的时候输给林大秀,他觉得黄知县看脸,这一次自己盯着他一起交卷,程知府虽然看了林大秀一眼,却也并没有当场阅卷,反而是看了自己的文章一眼,点了点头的。
县试的时候他看过林大秀的文章,老里老气的,那种风格根本入不了程知府的法眼。
他根本没想到林大秀居然如此全能,可以老气横秋,土的掉渣,也能锐意犀利,华丽锦绣。
简直不可能,他的文章一定是剿袭的,一定是背诵来的,绝对不是他自己写的。
可他里里外外将文章肢解开,也不得不承认是林大秀自己写的,虽然很多地方看得似曾相识,可又绝对不是,或者词汇组合有变化,或者意思有变化,反正没有一句照搬的。
这才是剿袭的最高境地吧。
林毓轩已经泪流满面。
大家聚在一起聊的时候,很多人又恨又无奈地道:“程知府这一次阅卷必然是最轻松的。”
只怕很多人题目都审不明白,破题也绝对离题万里,估计一个破题可以刷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考生。
剩下的随便看看,估摸着程知府还得手下留情,要是承题看得也严格一些,估计都不够提学官大人录取的。
按照以往的惯例,知府大人录取的名额会比提学官在院试中录取的名额要多一些,再加上往年攒下来的童生,也有很客观的人数参加院试,这样才能体现择优录取。
否则知府大人把人数都砍掉了,只有那么几个去考试,实在是有损提学官大人的英明。
这么想着,他们又觉得自己破题还行,那估计就能被录取,虽然题目严苛,可反而更有利呢。
果然出结果的速度再一次验证大家的猜测——知府大人提高题目难度,降低阅卷难度,大大提高阅卷速度。
仅仅四天,他就出了通告,张贴第一场考试过关人数,然后两天后进行第二场考试。
第一关的通过的人数竟然不少,足足有一百二十多个。
林大秀、林毓轩、林毓贞赫然在列。
这一次林毓轩的名字在林大秀的上面,给林毓轩激动得当时就不矜持地笑起来,连连点头,说程知府英明,并非看脸评卷之人。
只不过等第三场面覆以后,最后贴出长案通告,第一名用比别人都大两倍的字号写着莱州府府案首:左迁。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林重阳心道:这人起了个好名字,以后升官都比别人快,左迁右谪。
这一次他骑在戴敏辉的脖子上,生怕自己爹再昏倒一次。
戴敏辉身体比林大秀壮一些,驮着林重阳非常轻松地就可以挤进人群里去。
已经有府衙差役专门负责报喜地开始唱榜,“恭喜府案首,左迁童生——”
立刻就有他们的伙伴将名字写下来,再念再写,写够几十个名字就开始往外跑。
这些报喜的人非常专业,他们有组织有路子,拿了名字之后抄几份儿,然后几个人分头跑,有人在城内跑,有人往城外跑,跑到下一个点的时候将红纸交给他们,然后拿了继续往下一个点跑,先去最近的村落报喜,拿了赏钱再去下一个……如此直到全部报完。
每一户拿一百钱是至少的,甚至要两百,毕竟再穷的人家,现在中了童生,村里、族里、邻里都会表示一下的。
再说看榜的林家诸人。
都眼巴巴地盯着那大红案纸,上面是黑色的楷书,名字一组组出现,方便查看。
第一组十个,第二组二十,第三组三十,第四组三十……
林重阳眼睛一扫,就在第二组前面找到了林大秀的名字:林毓秀。
他欢喜地连拍小手,“我爹中了,第二十二名。”然后他扑哧就忍不住笑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开玩笑,这一次林毓轩又在林大秀后面,被坐一头,估摸着得老郁闷了。
毕竟第一场出来结果的时候林毓轩得意洋洋,一副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架势,人家林大秀没跟他比,他自己倒是咬着不放。
哈哈哈。
林重阳还矜持一点,李增仁和戴敏辉直接就大笑起来,李增仁简直是狂笑。
旁边人看他笑得那般岔气,就问:“仁兄排名第几?”
李增仁摇头,摆手道:“不曾上榜。”
周围的人都翻白眼,毛病,没上榜还高兴成那样,别是考傻了吧。
李增仁眼泪都笑出来了,笑得林毓轩虽然府试都过了,可却更加不高兴,脸直接黑成炭灰,扒拉开人群就走。
进来的时候费很大力气才挤进来,出去的时候力气倒是不小。
林毓覃忙追着去了。
林重阳扫了几眼,就将这一次榜单看了个遍,前几十名的名字都基本记住了。
这一次林家的林大秀、林毓轩、林毓贞三个过了,还有亲朋家一个子弟,其他人都没过。
这一次过了府试的密水县一共有三十二人,密州县五十人,即密县三十人……
不亏是大家说的魔鬼府试,比院试难得多,录取人数之低让人发指。
当然这也是各学校的进学名额限制的,毕竟每年招生有限,不能无限度地招人。
本朝开始已经科举必由学校,当官必由科举,所以读书的人要想有点出路,那是必须要进学的。
不进学就没有出路。
所以过了府试,就等于摸着了科举的门槛,等中了秀才就等于进入科举大门。
当然进了大门不算什么,至少要进入正院才行,那就是举人。
进了正院的人,有几个穷的?只有饿死的秀才没有穷死的举人。
但是要想登堂入室,那就非进士不取,要想执掌门户,非翰林不入内阁。
这时候的等级观念森严的令人求告无门,就好比举人可以当官,但是举人当官一辈子被上级打压,被同僚挤兑,被下属欺负。
不过林重阳不想他爹走那么远,因为走得越远,越辛苦,越孤独。
他还是想他爹舒舒服服一辈子,那些艰难辛苦孤独的路,宁愿他来走。
李增仁对林重阳道:“你爹中了,你是不是要请我吃大餐?”
林重阳道:“吃大餐又不补脑子!”
李增仁脸色一黑,这小子跟自己越来越混不吝,还真是不见外,“看我不收拾你。”他跳着胳肢林重阳。
戴敏辉赶紧驮着干儿子往外逃开。
第63章 插刀、倒霉
等府试一切尘埃落定, 差不多也到了四月二十, 这时候提学官曾大人按临莱州府。
院试日期定于五月初八。
府试没过的, 林毓堂派人送他们回家,过了的留下继续考院试。
而历科积攒下来的童生也已经陆续来到莱州府, 他们也要和新鲜出炉的童生们一起参加五月的院试。
林重阳不想他爹那么累, 晚上吹枕边风,“爹, 你去院试走个过场, 要是简单就想一想, 要是难随便写个文章就好, 不用像府试那么辛苦。院试结束,你也是稳当当的童生, 儿子我已经与有荣焉, 不用非得当秀才的儿子。”
林大秀自然是儿子说什么都应着。
林重阳也有点郁闷的,他发现林大秀也不是那么听话,说什么他都嗯, 但是执行起来还是有出入。
学习倒是不犯愁,可有些事情却也很有主见,自己说他,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他是真的怕林大秀再来府试这么一出, 到时候累得不是晕倒万一吐血可就吓死人。
说实在的,现代社会,林重阳还没见过人吐血的呢。
在他看来,吐血可是了不得的大毛病。
这一次林家有七八个童生结伴来赶考, 他们都是成人,有些也考过数次,熟门熟路,自然不需要长辈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