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还小大人一样叹气:“其实我更喜欢大格格来着,不过,既然晴姐姐年纪大些,那就让晴姐姐当大格格吧。”
那鬼灵精的样子让静怡忍不住哈哈哈笑起来,心里又忍不住想着,弘昼的媳妇儿好像是怀孕了,这一个也不知道是不是闺女,要真是闺女,说不定你阿玛还真要给你再弄个四格格进宫。
不过,幸好,弘昼媳妇儿生的是个小阿哥。
这三年,静怡一边要给长福和安安相看人家,一边又要等着会不会有个小燕子出现,就安安分分的留在皇宫了,没再继续出京到处走。
三年时间,富察氏又怀了一胎。宫中有个贵人运气也不错,抢在皇后之前生了二阿哥。
静怡给长福看中的是兆佳家的姑娘,说是静怡看中的,其实是长福自己挑中的。在选秀之前,那姑娘上街买东西,正好长福在隔壁帮安安挑选首饰,见过一面,略有些好感,选秀的时候又多关注了几分,觉得还算是满意,就求了静怡定了下来。
这姑娘长相甜美,性子却很是爽快,静怡也很喜欢。
至于安安,静怡哪怕想多留几年也不行了,因为她不出嫁,云晴和宝珠身为晚辈也不能出嫁。再说,姑娘年纪大了本来就该嫁人的,她强留着倒是会耽误安安的幸福。
安安是弘历亲妹子,她自然是不用去抚蒙的。
然后,静怡忽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一件事儿,什么小燕子啊夏紫薇啊,纯属她想太多,现在宫里也才两个阿哥,传说中的五阿哥永琪都还没出生,去哪儿上演还珠格格啊?
再说了,云晴和宝珠可都该相看人家了,她也没听说哪个侍卫是叫福尔康的。
好吧,她可以放心了,弘历不会是那个瞌睡龙了,这宫里也不会瞎折腾了。当然,静怡也是有些可惜的,好好的一场大戏,就这么没了,人生啊,还是太平静了点儿。
要不然,等安安出嫁了,她和弘历商量商量,出海走一趟?这事儿得慢慢计划,要不然,怕是一说出来,弘历就该吓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到乾隆时期,这个绝户女继承貌似是确实改变了一下,参考例子林黛玉,她家的家产就是她自己一个人继承了的。
☆、第 145 章
安安出嫁那天, 静怡亲自给她带上了凤冠。她是嫡长公主, 这凤冠自然是美轮美奂的。静怡给她带好之后, 忍不住笑道:“这凤冠,还是当年你汗阿玛亲自让人找来的东珠和红宝石, 又亲自画了画像让内务府的人照着打造的。”
安安有些吃惊:“真的?”
“自然是真的, 你汗阿玛还曾说,要给你全天下最华贵的凤冠呢,甚至将这凤冠的重量定为八斤八两, 还是我觉得太沉重了些,怕你到时候压的脖子疼, 劝他减少一些,他这才定了六斤六两。”
当年静怡册封皇后的时候, 凤冠也才只重六斤六两, 当然,除了凤冠,那会儿静怡后面还带着别的首饰呢,加起来也差不多是八斤多了。
安安伸手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凤冠,忽然眼圈就红, 但又怕静怡看见伤心, 忙伸手搂住静怡的腰, 将脸埋在静怡腰间:“额娘,我以后天天回宫来看你。”
静怡笑呵呵的摇头:“可别,到时候我该嫌弃你了,远香近臭, 你偶尔来一次就行了,再说,你成亲了,以后就是公主府的主子了,要有一堆的事情等着你打理呢,你自己活的开开心心高高兴兴,我也就高兴了。”
本来静怡还想多嘱咐些的,可一想乾隆皇帝活了八十多,元寿也就比安安大十来岁,将来就算是自己不在了,元寿也是能护得住安安的,索性就不多说了。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拍了一下安安的肩膀:“快坐好,一会儿喜婆该来搀扶你出门了。”安安的红眼圈,她就当没看见。还要维持好自己的笑容,这会儿安安还没哭呢,万一哭起来可就糟糕了。宫里不流行哭嫁,要哭也该在昨天哭完。
大清的公主成亲是没有盖头的,就带着一个凤冠,眼前一点儿遮挡都没有。喜婆进来,安安将手搭在喜婆手腕上,端庄优雅的起身,跟着喜婆慢慢往外面走。
嫡长公主有专门的车辇,安安这会儿也挡不住自己红通通的眼睛了。元寿在一边笑道:“伤心什么?还是在京城里,日后你想回来就能回来,大婚的喜庆日子,可别哭出来。”
富察氏也上前温柔安慰了几句,静怡摆摆手,车辇就开始往前走。出了皇宫,后面十里红妆跟上,安安这就算是嫁出去了。
静怡也没多伤心,最伤心的事情她已经经历过了,现下不过是嫁个闺女,心里酸涩一回,哭了几声,又想到日后安安会有自己的小生活,也就慢慢的缓过来了。
就算是现代,成功女人也少不了被逼婚,这古代,男婚女嫁才是顺应天意的。再者,安安也没说自己不想成亲啊,她那额驸,还是她自己挑选的,应该还是有几分喜欢的。
安安出嫁之后就轮到云晴和宝珠了,这两个更好打发,一个是为了照顾弘时这一系,一个是为向臣子们表明自己这个皇帝还是很仁慈的,所以两个额驸选的都是京城中人,八旗子弟。
虽然家里不算是特别有权势,但额驸本人都是老实本分的,若是日后得了机会,还是能往上走的。
这两个嫁出去之后,静怡就觉得自己了无牵挂了,就开始盘算自己之前要出海的计划了,她想过这事儿不会太顺利了,却没想到,就刚只是试探性的提了一下,元寿就去哭他汗阿玛了。
听着他身边的大太监愁眉苦脸的给她转述:“太后娘娘,皇上已经哭了大半天了,说是对不熟先皇,对不住您,您就去劝劝吧,再这样哭下去,皇上的身子也是受不住的。”
静怡没打算去,她打算稍微坚持坚持,万一元寿最后哭不出来了就投降了呢?
然而,她低估了元寿的小心机。他不光自己哭,还将安康长宁长福三兄弟也弄进宫来哭,还很有策略,他自己在奉先殿哭先皇,安康领着两个弟弟在慈宁宫门外哭皇额娘。
还有皇后领着下面三个亲弟妹来劝解,静怡觉得自己脑仁都是疼的:“我还没死呢,他们就在外面这样哭,不知道的还要以为我这是重病了。”
安康一听这话不太好,要生气了,跟唱戏一样,一摆手,兄弟几个的哭声就全收了。
静怡摆摆手,将皇后几个先打发了,又让人去叫元寿过来:“这几年,海军不是发展的挺好吗?海上一片太平,我也不去远了,就到台湾那边转转。”
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朝廷就在台湾那边设立了巡抚衙门。经这么些年,台湾那边的所有办公衙门,几乎都和内地各省的一模一样了,海军来往也很是频繁,静怡若是过去,定是会平安无事的。
“皇额娘,您去台湾自然是没事的,可您得想一下您自己的身体,这么些年,您坐过的最大的船就是官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江南,在船上生活的日子,最长的那段是一个月,可要从京城到台湾,那可就得好几个月啊。若是绕路,那边又不是很太平,再说,海船和官船还不一样……”
元寿也匆匆赶来,兄弟几个轮番劝说,反正就是打定主意不让静怡去。
哪怕静怡提出可以让安康或者长宁长福,随便哪一个陪着,元寿都没答应下来。他孝顺是孝顺了,可不愚孝,他家额娘都多大岁数了?头发都花白了,还能去台湾?
可见静怡就是打定主意要出门,元寿灵机一动,想到个折中的办法:“我陪您去蒙古玩耍一段时间?”
静怡略有些嫌弃,她上次回来到现在都三年了,天天在宫里瞧着元寿,看的都烦透了。
“和我一起去能看见不同的风景啊。”元寿厚着脸皮继续劝说,他是打定了主意的,今儿劝说不了那明天就继续,明天不行后天还跟上,不光是他自己劝说,所有接近静怡的人,都被他洗脑了。
静怡也是没办法,她要是自己当了女皇……那更是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最后无奈之下,也只好应了元寿,跟着元寿一起出宫往蒙古那边去了。
大约是静怡闹腾的这一次吓着了元寿,也或者是元寿忽然想到了什么好主意,反正从这之后,都不用静怡主动提,每过三年,元寿都会根据静怡的心情定一个出宫走走的计划。
当然,也并非是每次都是元寿陪着出宫的。
有时候是安康,有时候是长宁,再或者就是长福。
耿氏过世之后,天申也曾申请过这个机会,不过长寿抢先一步,天申也就只能往后排了。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静怡将自己说过的诺言,全都给实现了。她走遍了大清朝的每一块儿土地,吃遍了大清朝每个地方的美食。每到一处,她都要让人作画,有风景,有美食,有美人。
有些自己留着欣赏,有些就烧给胤禛。他不能活着陪伴她,那在地底下陪伴也是一样的。
后来,武氏也走了。再后来,顾氏和陈氏也不在了。
大约是心情好了,静怡的身体也好的不像话,几十年时间,竟是一次重病都没有。她看着元寿的子嗣越发的多了,她也看着富察氏慢慢转变了心态,不过运气不太好,生皇五子的时候难产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