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单单是因为元寿的劝解,还是因为富察氏怀孕的事儿。钮祜禄氏没过世之前,就查出富察氏怀孕两个月了,现下富察氏的肚子已经是很明显了。
静怡不搭理元寿,忙招呼富察氏坐下:“你肚子大了,不是和你说了吗?日后就不要来请安了,安安生生的养着,等再过几个月,就能给本宫生个白白胖胖的大孙子了。”
富察氏扶着肚子坐下:“额娘不用担心的,儿媳问过太医了,太医也说是要多走走才好,就这么近一点儿路,若不是怕扰了皇额娘休息,儿媳巴不得一天来个两三趟呢。”
静怡笑道:“那你得空了就过来吧,正好陪着我说说话。”
元寿在一边拆台:“额娘,您今年不打算陪着汗阿玛去圆明园了吗?我可是听汗阿玛说,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后天就出发呢,您真不去?”
静怡瞪他一眼,转头看富察:“正要和你说这事儿,你跟着我们一起去吧,宫里太热,你怀着孩子,更是不耐热,去园子里住两三个月,你自己舒坦了,孩子也舒服。”
元寿忙问道:“汗阿玛没说要我去啊,你们是打算只留我一个人在宫里的吗?”
静怡笑眯眯的点头:“是啊,你可要听话啊,你媳妇儿还怀着孩子,你要是乱搞,回头我让你阿玛打死你算了。”
元寿忙讨饶:“额娘可别胡乱坏我名声,我是那样狠心的男人吗?我对媳妇儿好着呢,额娘,看在我媳妇儿的面子上,让我也去园子里吧?”说着,又转头看富察氏:“媳妇儿,你现在可是额娘手心里的宝贝了,你帮我求求情?”
有元寿插科打诨的,静怡面上的笑容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胤禛在门外听着里面的声音,心里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静怡年纪也不小了,若是一直这样伤心下去,对身体可是很不好的。缓过神就好了,日后她还得长长久久的陪着自己呢。
元寿这小子,看来也还是个孝顺孩子,静怡将他教的很好。当然,安康他们也很好。
作者有话要说: 跑完步后有个美女来邀请我上瑜伽课,因为凑不够人数,看在美女长的好看的份儿上,花开就去了……然而,太胖,好多动作都做不起来,只能躺那儿睡会儿……
☆、第 139 章
到了十月底, 富察氏经过一整天, 终于生下来个小阿哥。这是元寿嫡长子, 也是胤禛嫡长孙,不光是后宫一片欢喜, 就是前朝, 也是欢腾的很。
静怡几乎天天去南三所,看着那红皮猴子一天天变得白白净净起来,心里的满足感简直能比得上她当年被册封为皇后的幸福感了。
孩子还小, 胤禛就没给起大名,只让元寿自己给取了个小名儿, 叫静圆,取自静以思远和事缓则圆这两句。听着像是个法号, 不过胤禛觉得挺好, 静怡不反对,于是这小名就定下来了。
孙子出生之后,静怡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另外还要给安康相看媳妇儿,淑惠和宝悦已经出嫁,接下来就该轮到明馨了。因为康熙的儿子们, 所以这孙子孙女也都是一大堆, 就算是静怡开恩, 许他们自家相看,但相看好了,还有赐婚这事儿呢。
雍正九年又是个大选之年,静怡还是不得闲。
在她终于定下安康的婚事和准备好明馨的嫁妆之后, 怡亲王忽然病重。而且这次来势汹汹,就连御医,去看过之后也只说是没办法了。
胤祥的身子毕竟是太差了些,又经年劳累,早在前年就有些撑不住了,还是胤禛用上好的药材,又给了胤祥半年的假期,这才让他慢慢缓过来了一些。
可底子毁掉了,这段时间朝堂上又确实是忙了些,胤祥体内暗疾一并爆发,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胤禛和怡亲王感情深厚,连着几天每天下午都要出宫去探望怡亲王。可他就算是帝王,也阻止不了凡世众人的生来死往。怡亲王在拖了三个月之后,雍正九年九月初,在胤禛面前,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胤禛大痛,气怒之下竟是吐血。幸好御医本就守在胤祥身边,忙给胤禛施针,这才没让他悲痛之下中风瘫痪。生怕胤禛看着怡亲王的尸身会再来一次,怡亲王福晋也不敢担这责任,忙忙的就让儿子亲自护送了胤禛回宫。
自然是将人送到了静怡这边。
静怡看着床上的人,也忍不住叹气,怕是胤禛醒来,还有一场要闹。他原本交好的人就没几个,别的人在他登基之后就自动划分了君臣,像是张廷玉和田文镜。只有十三,既能保持初心,又能将他当亲兄弟,连十四都想着要谋算他的皇位,十三却是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怕是在胤禛心里,怡亲王这个兄弟的份量,甚至比自己这个皇后的还要重几分。
可人有生老病死,胤祥本来身子就不是很好,这一天的到来,也是早晚的问题。
现下自己该想的是如何安慰胤禛,总不能让他沉浸在悲痛中,万一他自己也病倒了那可怎么办?
静怡亲自守了胤禛两个时辰,看胤禛眼睫毛动了动,就忙俯下身子轻声喊道:“皇上,皇上?”
胤禛费了好大劲儿才睁开眼睛,愣愣的盯着静怡看了一会儿,竟是眼眶发红:“十三弟他,十三弟……”
胤禛的语调太过于悲痛,静怡也忍不住跟着红了眼睛:“皇上,我知道您伤心,可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十三弟向来对您一片忠心,您稍有个病痛,他都要念叨您两三天,您若是因为十三弟而坏了自己的身体,十三弟岂不是又难过又自责的吗?您得让十三弟放心的走才行啊。”
胤禛盯着床顶默默的流泪,说实话,静怡自从进了王府伺候胤禛,这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元寿都娶妻生孩子了,她这还是第三次见胤禛流泪。
头一次,是康熙过世的时候。第二次,是太后过世的时候。连弘时过世,胤禛都没流过眼泪,当然,也可能是没让静怡看见。这是静怡所见过的第三次,可见他对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皇上,十三弟的丧事,还要您给恩典呢。”静怡又说道,胤禛却是不接话,只唠叨道:“佟额娘过世的时候,皇考命德妃照顾朕,那会儿十四弟才一岁多,皇额娘满心满眼都是十四弟,对我几乎是连看都不看一眼的。”
静怡心里一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胤禛的脑门,那会儿胤禛才多大啊,十一岁,刚死了养母,康熙又是只看重胤礽,自觉得德妃是亲额娘,肯定能照看好胤禛的。却是没想过,佟氏当年,也算是强抢了德妃的儿子,后宫女人,哪儿来的情分?
只看胤禛的性子,就能将德妃的性子给揣摩出来两三分了。那样的别扭,又听胤禛为佟氏守孝,又见胤禛为佟氏伤心,怎么可能会扔下小儿子去关心胤禛?
“我去给皇额娘请安,十四弟正在哭闹,我生生在太阳底下站了半个时辰,那会儿十三弟还小,摇摇晃晃的捧着冰碗出来,非得要让我吃。”
“我再去皇额娘那边请安的时候,也会给十三弟带一些点心什么的,十三弟是个有良心的,次次都记在心里,但凡我有什么为难的,他绞尽脑汁也要帮我想办法。”
“皇额娘不喜欢我,他就帮我在皇额娘面前说好话。皇额娘看重十四弟,他就拉着十四拼命的来找我,好让十四到皇额娘面前也能说就几句好话。他却是不知道,十四就是个白眼狼。”
“等他长大能办差了,别人都是想着自己发展些势力,将来就算不参与皇位的争夺,也能站在有利的一方,只有他,明知道我那会儿处于低谷,却是义无反顾的跟着我,我帮着太子,他也跟着为太子出谋划策,我打算脱离太子,他就跟着和太子疏远,我想杀人,他就帮着望风。我想放火,他就帮着递柴火……”
胤禛也不管静怡有没有在听,只喃喃自语的说着他和十三的交情。
静怡跟着默默的掉眼泪,胤禛重情,连那拉氏三番四次的犯错,他都能看在少年夫妻的份儿上,给那拉氏留一条明,留一些颜面,更不要说,十三一辈子对他忠心耿耿了。
“他怎么能离我而去呢?他就这么狠心,将我一个人留在了这世间!”胤禛忽然暴怒,静怡忙伸手将他抱在怀里:“皇上别生气,十三弟也是没办法了,御医不也说了吗?若不是十三弟心智坚强,怕是这两年都熬不住的,十三弟想来也定然是舍不得您的,您就是不为了自己,为了十三弟的一片心意,也不该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啊。”
静怡百般劝解,胤禛却还是耿耿于怀,但幸好,他闹腾一整天,到了晚上就有些筋疲力尽,静怡又给他吃了些安神的汤药,晚上就是睡的不安稳,也是能安分一些了。
等第二天再醒来,天大的怒气,也已经散了些。时间这种东西,本身就是很奇怪的,胤禛虽然还是伤心难过,却也已经有些恢复理智了。
追封怡亲王为铁帽子亲王,丧礼大办。胤禛大约是怕十三到了地府会被其他人欺负,竟是陪葬了自己惯用的鼻烟壶,因着是明黄色的,也只胤禛一个人能用,也能代表一下胤禛的身份。
等怡亲王下葬,胤禛又发了追忆十三的圣旨。不过,只要他没有将那股悲痛憋在心里,哪怕他发十道圣旨去追忆呢,静怡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