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和秦始皇恋爱的正确姿势 [金推] (柯染)


  问题是她现在只有九岁,说自己是大夫,别人怎么会信她。
  董慈心里准备了许多说辞,准备加足马力推销自己。
  郑否之却只是愣了愣,就依言张开了嘴巴。
  他面色很平静,眼里既没有希望也没有失望,想来是被大夫看过很多次了,但他又不拒绝治疗,这就说明他本身是一个很冷静乐观的人。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合纵连横,评文论道,文人士子就是靠舌头吃饭的,口吃结巴甚至会背上不详的骂名,郑否之作为一个文士,又没有一张利落的嘴巴,日子难过理所当然,他现在还能这么平静的对待此事,已经很难得了。
  遇到这样的病人,是医生的福分。
  声带没问题,董慈又伸手在他的脑部按了按,边按便道,“我先问你几个问题,是你就点头,不是就摇头。”
  郑否之没有一丁点不耐,也没有觉得董慈的动作很失礼,反而是朝董慈安抚性的笑了笑,大约意思就是治不好也不用担心。
  董慈问道,“你家里面的长辈有没有跟你一样的?”
  郑否之摇了摇头,排除了遗传性语言功能失调的可能性,董慈又问,“你几岁开始这样的,记得么?”
  郑否之点点头,开口道,“九岁。”
  董慈心里大喜,又问,“那一年你有没有生过什么大病,特别严重的那种。”
  郑否之想了想,也是摇头,董慈从高台上跳下来,眨了眨眼睛想,面前这个年青人,有八成是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不过就算她判断错误,是真的生理病变导致神经异常,她也可以让他经过一系列的医学训练,改善结巴这种症状,更何况,郑否之口吃程度并不严重,只要持之以恒,就算光靠练习,也会有所好转的。
  董慈思量的时间有点长,郑否之朝她笑了笑,又摆了摆手,道,“没关系。”
  这青年有种过分的聪明和豁达,董慈笑了笑,坦白道,“我恰好会治这种病,你要不要试一试。”
  郑否之也笑了笑问,“但……小友……有条件?”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董慈忍不住笑道,“是的,我说我就是想扮作你的书童,进学宫里见识见识,你相信么?”
  郑否之眼里也有了笑意,比划道,“小友……没有恶意。”
  事情就这么定了,前后不过一盏茶的工夫。
  董慈既然承诺了要给人治病,当下也没耽搁,重新找了家酒楼,要了个安静清幽的房间,让店家沏了壶茶送过来,两人就面对面坐下来。
  董慈倒了杯茶,推到郑否之面前,茶杯上雾气缭绕,气氛宁静安和。
  虽然董慈百分之八十能确定郑否之的口吃不是病理性的,但还是将口、唇、舌、正确的发音吐字练习方式先教给了他,“首先,你必须得相信口吃这种病能治好,其次,一定要持之以恒,我相信你能做到。”
  这个人非常聪明,举一反三,而且记忆力出众,又十分能沉得住气,好像他在做的事就跟吃饭喝茶一样,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半点不见慌乱、欣喜或者其他什么正常病人该有的情绪。
  董慈盯着他练习了十几遍,确认每一遍都准确无误,这才道,“每日晨起和睡前都要练习,练习多长时间你自己定,状态好可多练,状态不好,就少练,适度就行。”
  郑否之点头应下,董慈倒了杯茶,随意问,“你还记得九岁那年发生了什么事么?”
  郑否之愣了一下,缓缓摇了摇头道,“没有。”
  董慈笑了笑,把茶杯推到他面前,轻声道,“有的,你仔细想想,一定有一件事,让你印象深刻的,只是许多年过去了,时间太久了,你忘记了,想一想,还是能想起来的。”
  郑否之先是想了想,又摇头,比划道,“从前……的事不重要。”
  董慈说,“你说的对,从前的事不重要,但所有的事都是从从前来的,你再想想,我们的记忆从来不会真正遗忘什么,它们只是会储藏在那里,努力翻一翻,还是能翻出来的。”
  郑否之陷入了沉思,嘴唇动了动,半响才道,“有一件事我记得。”
  董慈鼓励他接着着说,这是一个很配合的病人,这很难得,通常来说,这样的人是不太容易敞开自己心扉的,因为他不信任任何人。
  郑否之想喝茶,但董慈对他摇了摇头,没让他喝。
  郑否之只好放弃喝茶的打算,双手握住温热的茶杯,继续陷入了沉思。
  那天是他的父王过寿,他和哥哥们给父王送寿礼。
  当时人很多,父王,父王的夫人美人们,哥哥弟弟们,朝里的大臣们,还有家眷们,还有别国的使臣,人很多,密密麻麻的坐在台阶下。
  使节就说让他们国家的公子一起来比比学识六艺,论道背书。
  哥哥弟弟们都很厉害,顺顺利利的完成了。
  父王很骄傲,很高兴,乐得哈哈大笑,十分欢悦得脸。
  最后一个轮到他了,他抽到了背书。
  比起哥哥们的骑射武功,论政论道,背书实在太简单了,他平时也背很多,先生都夸过他聪明伶俐,他一定背得出。
  同他一起的小公子先背了,背完后就得意洋洋的看着他。
  他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管子的文章他不但会背,而且还会解析。
  但是不行,他一开口就磕磕绊绊……
  他结结巴巴的背出了两句,下面的人开始交头接耳,喁喁私语,他记得的,父王的脸色很不好,他努力想记起来,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他听见自己的声音磕磕绊绊的,最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嘴巴也忘记动了,只知道愣愣的站在原地,看着台上台下那些人神色各异的脸,耳边是轰轰的耳鸣声,什么也听不见了。
  他最终也没背完,连一半都没背到。
  使节出来说话,但父王更生气了。
  父王很生气,哥哥们也很生气,他给大家丢脸了,他给王室丢脸了。
  董慈很认真的听完了,稚嫩的童音轻轻透进了低沉的气氛中,闲适又随意,“你这些年重新看过管子这本书么?”
  郑否之还陷在回忆里,情绪很低落,垂着头双肩微微颤抖,似乎又回到那个孤立无助,难堪又失望的境地,“没有。”
  董慈又道,“那你现在背一遍,你可以的。”
  郑否之晃了下神,低声背了起来。
  时间大概过去了一盏茶的功夫,管子这本书,算起来还是比较长的,董慈认真的听了。
  郑否之背得很流畅,一点都不磕巴,背着背着双眼通红,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竟是掉下泪来了,过了一会儿又想通了似的哈哈大笑起来,他足足背了三遍,声音越来越顺滑,如银瓶乍破水滴玉石,清越明朗,竟是十分好听。
  董慈听得心情复杂,有些事后来想想,就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当时,也许就是一件让你觉得比天塌下来更为恐怖的事。
  在别人眼里,它也许就只是一件小事,一件别人觉得你至如今还记挂着都是很莫名其妙难以理解的事,但对你来说,对当时的你来说,它就是很重要。
  郑否之的父母,看起来并不是合格的父母。
  董慈耐心的等着郑否之平静下来,甚至连茶水也不喝了,只静静的坐着想事情,并没有打扰他。
  面前这个青年人,君候公室之子,有口吃之症,三十岁上下,出现在稷下学宫。
  姓郑名否之,他是韩非子。
  董慈懵在了原地。
  这个人是韩非子!
  让赵小政说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韩非子!
  天呐!刚刚发生了什么!她刚刚居然如此大不敬地按了韩非子的脑袋!
  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
  这颗金贵的脑袋……
  她刚刚居然很没分寸的按来按去……


第18章 .晚辈就想童
  郑否之起身向董慈行礼,严肃又郑重,“还请问小友之名,小友的恩义,韩非定当结草报恩。”
  一个伟人巨匠说要对你结草报恩,这冲击不可谓不大,董慈头晕叨叨的,只想翻白眼直接晕过去算了。
  但那是不可以的,因为翻白眼是一项很失礼的举动。
  而且,思想家就是思想家,心结解的这么快,一眨眼说话就这么流畅利索了,果然不愧是思想界的大家泰斗。
  董慈努力让自己正常点,努力让自己像刚才那样自然而然地和韩大大说话,“我……姓董名慈,您不必言谢,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遇见您,都会如此的—”
  许是有了才华的特效加持,董慈觉得韩非子的五官都更英俊了,身形也更有气度了。
  董慈晃了晃脑袋,告诉自己盲目崇拜要不得,得赶紧回过魂来。
  不是,董慈又晃了晃脑袋,她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韩非子虽然不善言辞,但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孤愤》《五蠹》等等经典著作,写得洋洋洒洒词锋犀利,论理透辟,生动、形象又准确,说服力特别强,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相见恨晚。
  别的尚且不说,就语言文学方面,韩非子就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家,他把大天[朝的论辩类文章推向了巅峰极致,他写的文章构思精巧,语言幽默,平实中自有奇妙,每每能警策世人,是实实在在把文章做成了一门艺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