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氏还是颇有些怨念瞥了刘青一眼,“你站哪边的,怎么这么帮着你嫂子,连你哥都不顾了?”
“我当然是为娘和哥哥好了,万一他们都没这个意思,娘却硬要给哥哥纳妾,不仅破坏了哥哥和嫂子感情,也怕嫂子她怨上你,又让哥哥夹在中间难做。”刘青笑盈盈的,“而且哥哥不纳妾才好呢,他带个好头,往后江大哥也跟哥哥学习。”
换位思考下,李氏的脸色也变得慎重起来了,她刚想说话,刘延宁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们家没那么多规矩,刘延宁直接踏进了刘青的闺房,先同李氏见了礼:“原来娘也在青青这儿。”
李氏和刘青一同站了起来,说闲话被当事人抓个正着,总会有些尴尬的,偏偏刘延宁一脸轻笑,看不出半点问题,也不知道他到底听见了多少。
随便扯了几句,外边下人有事禀报,李氏就先过去了,刘延宁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刘青:“中午去师傅那儿,景行托我给你的。”
自从订了亲,刘延宁早就阻止不了江景行接近他妹妹了,不过因为江景行在准备明年的会试,也不能天天往未婚妻家里跑,遇上刘延宁去侯府给师傅请安,让他顺便捎封信,或者带点小礼物,刘延宁还真不能端着脸拒绝。
见不了面,能写信也是好的,刘青脸上顿时就挂上了笑容。
刘延宁看了她一眼,又道:“师妹也要定亲了,师傅叫你到时候也过去。”
刘青还紧紧捏着她的信,闻言惊讶道:“怎么曼桢没跟我说?”
“师妹哪像你这么大胆妄为。”刘延宁终于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她的额头,戳得刘青跟不倒翁似的晃了两下,他才收回了力道,解释道,“婚事是师母去世前口头定下的,跟师妹她外祖家的表哥,平日里没人提起,师妹大概也没想起来吧。”
刘青点点头,表哥表妹在这儿是官配,她也不好说什么近亲遗传,小伙伴的外祖家对她算很不错了,隔三差五把人接过去住,听她奶娘说,她在那儿还有自己的院子,过去就像住自己家一样,而不是客人。这样一来,至少小伙伴嫁过去不用担心受欺负。
“那我想想给她送什么礼物。”当初刘青和江景行定亲,侯府的姑娘们知道后,又请她聚了一次,送上了贺礼,不过最重的还是江曼桢送的,是她娘遗物中的一套首饰,刘青自从定亲后,偶尔也有应酬,至少侯府那边,就时不时接她过去见客人。小伙伴送的首饰,还真给刘青撑了两次场面。
好在刘青现在也不缺好东西,她嫂子的,江景行送的,还有老夫人赏的,她要考虑的是送什么东西,小伙伴才用得上。
“不行的话,让你嫂子帮你准备。”
刘青听他这么说,又想起之前和她娘的聊天内容,也不知道她哥听见了没有,难免盯着他打量了一阵。
刘延宁弯了下嘴角,伸手揉着她的头发,笑道:“放心吧,哥哥不纳妾,好给景行做个榜样。”
他本来就不好女色,对妻子也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勉强。
刘青笑弯了眼睛,她当时只是随便那么一说,江景行以后要不要纳妾,跟她哥有没有纳妾没关系,同理,她哥要是想纳妾,也不会因为她而放弃。但是听到她哥这么说,刘青依然很开心,被偏爱总是让人感觉幸福的。
第一百六十章
刘延宁确实说到做到, 之后家里再没有人提起过纳妾一事,就连刘大爷他们来信询问,刘延宁也说是他的问题, 他太忙,没多少时间陪伴妻子。他这么说了, 刘大爷也没有继续追问。
丈夫这么温柔,替自己把所有责任揽过去了,席氏感动之余,也投桃报李,对刘青他们越来越好, 连为刘青准备嫁妆一事,她都主动接过去了。
席氏虽然不知道刘青帮她打消了婆婆要纳妾的念头,但她清楚丈夫对唯一的妹妹有多看重,对她好,甚至要比对丈夫温柔体贴更能让他满意, 席氏于是一门心思置办起嫁妆来了。
刘青的婚事,说远也不远,过年时江远辰就向刘延宁透露了,等江景行考完会试,若是会试没中, 就先办他们的婚事,如果会试过了,就等殿试结束,最迟不会超过今年九月。
刘延宁早就有心里准备, 他也不想把妹妹留成老姑娘,过完年她就十七了,这个年纪也该嫁人了。而且景行比他小不了多少,他都成亲两年了,侯府着急也正常。因此过完年后,刘延宁就跟李氏提了这事。
嫁姑娘是大事,尤其是刘青嫁得这么好,这两年里刘家攒的钱,刘大爷拿了一大半出来给李氏准备嫁妆,可以说是比刘延宁娶媳妇时的聘礼还丰厚了。江远辰也是个“重男轻女”的,刘延宁成亲他都没表示,到了刘青这儿,还在私底下给了刘延宁一千两算是添妆。
江远辰生长在侯府,应该最是清楚这里边是怎么看人的,刘青只有一个哥哥有出息,还只是从六品的小官,在侯府下人眼里都不够看,她现在去到侯府能够被以礼相待,因为她是府里主子关系亲近的客人,等刘青嫁进府,想要撑起主子的派头就没那么容易了,嫁妆丰厚一点,至少能让那些眼皮子浅的收起歪念头。
刘延宁收了银子也没藏私,全交给李氏置办了,李氏现在手里头宽裕,也是卯足了劲去准备。
不过这办嫁妆,就没刘青什么事了,本来李氏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还会咨询她的意见,现在又有席氏主动帮忙,婆媳两个有商有量,就用不上刘青了。
刘青也不闲着,待嫁的姑娘任务都挺重,绣嫁衣绣喜被,最好还要亲手做点荷包,给婆家的长辈缝两件衣裳以示孝顺,刘青也逃不开这一遭,衣裳和荷包可以叫木棉木槿代劳,嫁衣被套枕巾却是要她亲自动手的,这是习俗,木棉和木槿最多帮她打打下手。
除此之外,刘青学规矩的大事也不能耽搁,教养嬷嬷一天没被召回去,她就一天不能松懈。
刘青深以为宫里头应该是把教养嬷嬷给忘了,毕竟她也不是多重要的人,又过去了两年多,当主子的也不一定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上,身边没人提醒的话,可不就忘记了吗。
真担心嬷嬷要跟着她一块出嫁了。
刘家人各自忙碌,江景行也顺利的成了贡士,婚期便要往后推一推,现在最重要的是殿试。
江景行顺利通过会试,其实并不惊讶,他本来就才名在外,心理素质又好,就连本该关心则乱的刘青,都不太担心他会科举失利。
不过,即便大家胸有成竹,对江景行信心满满,殿试放榜,看到江景行的名次时,还是非常惊讶的,江景行居然被钦点为探花。
刘青此时都有点怀疑她是不是老天爷的亲闺女了,上一届的状元郎是她亲哥,这一届的探花又成了她未婚夫,这运气简直是爆棚了。
如果说刘延宁高中状元是“一朝成名天下知”,那江景行现在就是“众望所归”,他本来就是京城有名的贵公子,许多贵妇眼里的最佳女婿人选,江景行成了探花,人们第一反应是“原来是他,我见过的!”
而不是一脸懵逼的求科普——“江探花是何许人?”
江景行和刘青订了亲,虽然两家没有敲锣打鼓的宣扬,但是也没藏着掖着,与侯府来往密切的女眷都不是第一次在府上看到刘青了,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两家的关系。
于是托江景行的福,三年前刘青作为状元郎的亲妹妹,还鲜为人知,现在反而以新科探花未婚妻的身份火了。
状元的妹妹兼探花的未婚妻,这个身份确实很罕见,放在上辈子,刘青绝对是让考生们疯狂转发的活体锦鲤,不过到了这里嘛,她也就只能让人看看稀奇,然后当面感叹一句这是她生来的福气,也就罢了,真正被称为佳话流传下去的则是状元和探花要成为郎舅的关系,并没有刘青太多事儿。
不过,广大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听说这段佳话还是比较羡慕刘青的,尤其是在知道新科探花结束科举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马不停蹄的准备迎娶未婚妻进门,这在不谙世事的少女看来,绝对算得上情深意重了。
事实上江景行的迫不及待,把刘家人也惊讶到了,他刚高中探花,这两个月里应酬想必少不了,一个月后也要去翰林院当值,从书生踏入官场,总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因此刘家人觉得婚期往后延也正常,就像刘延宁当初高中状元,也是将将到了年底,他们家才准备好把席氏迎进门。
老家刘大爷他们得到信时,婚事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了,刘大爷他们还没来得及为未来孙女婿是探花郎的事感到欣喜,立马收拾行李,马不停蹄的往京里赶,这才没有错过婚礼。
刘家人虽然惊讶,甚至有点手忙脚乱,但是谁也没有拒绝侯府要就近举办婚礼的提议。
江景行高中探花,尤其是他和刘青定亲被很多人打听出来了以后,来刘家拜访的客人就越发多了,大多数是叫原本就和李氏或是席氏交好的女眷引荐,毕竟交际圈摆在那里,李氏她们也不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