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要给孙子们折腾新房,除了扩建,挤是挤不出来了。
因此,刘青洗漱完准备回屋,就看到送孙子去堂叔家安顿回来的蒋氏,一边走一边叹气,刘青便忍不住问了一嘴:“奶,堂叔家有什么事吗?”
“没事,你堂叔一家好着呢。”蒋氏摇头,看着自己越来越懂事的孙女,没忍住便透了出来,“我是着急啊,你大林哥都这岁数了,等忙完这阵,少不得帮他相看姑娘,后边大根儿也等着,可家里现在落脚的屋子也没有,好一些的人家,哪里舍得叫闺女嫁过来吃苦?”
刘青现在倒没关注这些琐事,处了这么久,二堂哥和三堂哥对她都不错,她也不是没有感情,不过她亲哥身上已经有功名了,在这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年代,她这些堂兄弟的婚事,是完全不用愁的,只要刘家人不贪心,家底殷实的农家姑娘任他们相看了。
当然刘青也没直接透出这个意思来,她只是笑着安慰道:“现在要是没合适的,索性再等上一年半载,哥哥明年就考举人了呢。”
“大根儿等一等倒无妨,大林可等不及了,雅琴出嫁之前,他当哥哥的最起码得把亲事定下来。”蒋氏以前在刘青面前提到刘雅琴的婚事,多少有些忐忑,现在倒没事了,说起来也坦坦荡荡的。
“奶说得也是。”刘青顺着蒋氏的话点头,又笑道,“不过奶也不必担心,说不准生意做得好,咱们过年就直接盖大房子呢!到时候别说大林哥他们的新房了,就是小五小六,也一人住一间,再不必操心他们以后娶媳妇没地方住。”
说到生意,蒋氏脸上的愁容,换成了期待,她虽没有刘青这么乐观,心情却也好了许多,便露了些笑意:“你这张嘴可真能说,盖房子这么容易,别说小五小六,奶给你也留一间大屋子!”
刘青闻言,立刻顺杆子往上爬道:“这可是奶说的啊,我不用大屋子,只要给我留一间自己住就好了。”上辈子习惯了一个人一间卧室,现在天天和她娘挤一个房间一张床,刘青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
“留,肯定给你留。”蒋氏只当刘青在给自己凑趣,笑眯眯的点头。
这时刘大爷刚好从主屋出来,瞅了她们一眼:“祖孙俩再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蒋氏笑道:“青青说咱们家过年盖大房子,给她单独留个屋子。”
“家里要是盖大房子,肯定有青青的屋子。”刘大爷也笑呵呵的点头,完了才对刘青道,“你也早点回屋休息去,明儿带张家大爷上山瞧瞧,你可别起不来。”
刘青没想到明天还有她的事,愣了一下,倒也没拒绝,忙点头应道:“爷尽管放心,我明儿铁定您一叫就起来。”
这时节,天气很不错,还没到刘青赖床的时候,因此第二日早上,刘青便起了个大早,张家大爷还没起来,她已经洗漱完,帮着蒋氏她们准备早饭招待客人了。
用过早饭,一行人才跟着上山,除了刘家人,村长也跟着过来了,包山的事他到底要更清楚些。
张家大爷这回非常爽快,在山上花了一个多时辰,下山回到刘家,张家大爷便叫刘家人准备签契约文书了。
刘家人这才意识到,张家是带着十二分诚意来的,连文书都准备好了,列的条件也很清楚,刘青帮着把文书念完,也不得不承认张家确实用心了。
刘大爷也没有意见,当下便按了手印,张家大爷这时又道:“铺子暂时就在县里,如此咱们两家也便利。我们在县里正好一间铺面,刚空出来还没开张,如若大叔家没问题,我便叫人将铺面修整一番,约莫这两个月便能开张了。”
“没问题,没问题!”刘大爷虽然也意外张家这么速度,不过孙子也分析过了,年前开张才好赚钱。算下来也快入秋了,张家虽然有些过**速,却也能接受。
索性他们近来做的胰子够多,下月便是山茶籽成熟的时候,供应还是尽够的。
刘大爷把这些细细和张家大爷说了,张家大爷也不怀疑,他昨儿一来就去刘家放胰子的屋子瞧过了,虽说还未完全成型,但是少说也有几百块胰子,支撑一段时日并无问题。
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快就要开张。
事情谈妥了,张家大爷便在刘家人的热情挽留下,用过了午饭才匆匆上路。张家大爷一走,刘大爷就带着几个儿子去村长家了,包山的事想来也敲定了,刘大爷回家后便宣布了接下来的事。
“日子有些赶,地里的活就先停了,村长说了,等大家伙忙完自家的活,就来帮咱们的忙,咱们稍微出几个板子。如今正是要花钱的时候,茶叶蛋这进项千万不能断,大林和大根和你们的娘去镇上卖茶叶蛋,老四和老四家的去亲家走一趟,借钱倒是其次,亲家是隔壁镇的里正,认识的人又多,他要是肯出面,咱们买山茶籽就便利不少了。至于其他人,这几日村长会请衙门的人来,划地这些也很琐碎,咱们家手头的银子也差了些,还得凑一凑……”
凑钱是大事,各房多少攒了些私房钱,这时大抵都供出来了,刘延宁以前抄书攒了些银子,这回全给了刘青以备不时之需,加上其他三房的一起,也凑十来两银子,安氏还回娘家借了数十两银子,刘家嫁出去的两个女儿,日子过得还算宽裕,便也一起凑了近十两托人捎回娘家。
再加上蒋氏娘家,村里的族叔堂叔们,这家一两,那家三两,也算是积少成多吧。
刘青这些日子也没闲着,她就负责把这些零散的账全都登记起来,方便以后还钱。
一家人忙碌了七八日,钱终于凑齐了,包山的文书也下来了。
说是包山,其实就是买地,只是荒山和好的田地不一样,价格虽然不贵,可地主瞧不上荒山,庄稼人也买不起,衙门便换了种形式,如果买山地,可以永久买,也可以买二十年五十年,产权时限不同,价格自然也就不等。
其实也就相当于租赁了,以后觉得不错,再加钱把永久产权买下来也可行。
刘大爷这回还算是咬牙,一下子买了五十年的。
虽然是荒地,可刘家一下买了几十上百亩,在村子里绝对是个大新闻了,文书办下来的时候,村民们便上刘家热闹了一回,这个笑呵呵的说自家村里出了财主,那个打趣说现在是地主,再过两年延宁当上大官,他们就是官家人了。
村民也就是凑个热闹,或许也会有些羡慕,毕竟大家都是同村同族,根子和出身都一样,结果人家日子越过越红火,难免叫人不羡慕。
不过村民的情绪,还远远不到眼红嫉妒的地步,在他们看来,刘家的改变,都是有了出息的子孙,他们自家要是能供出个秀才老爷来,日子也能这么红火。
可惜他们子孙不肖,只有种地的命,但是族里出了个争气的,他们也跟着脸上有光。
文书下来,后山这片地已经是刘家的了,村长又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帮忙开山垦地,虽然不是无偿劳动,大家也算是出了力的。
开荒有人帮忙,刘家男人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收山茶籽上面,女人们也忙,要煮茶叶蛋卖,又要忙着做手工皂,一时间,本来是农闲时分,整个村子却忙得热火朝天。
刘大爷把事分摊下去,就套了车亲自送刘青回城了,一来刘大爷不想耽搁太久刘青的功课,她现在跟着江先生学习,多少人都求不到的机会,就是姑娘家不用当大官了,也不能浪费了大好机会。
再来,刘大爷也跟刘青说了,事情办下来,要给大孙子知会一声,免得他惦记,最好还要亲自去向江先生道谢,刘大爷虽然没念过书,却也通人情世故,张大善人可是省府的首富,这样的大人物却对他们一再礼待,多半是看在江先生的面子上。
刘大爷便觉得他亲自去道谢才更有诚意。
第一百二十章
刘青天没亮跟着刘大爷起来赶路,板车上除了他们祖孙俩,就是蒋氏准备的一些吃食和手工皂,大约二三十斤的样子,不算负重,牛走的也轻松,晃悠悠的就进了城。
李氏正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隔壁金氏的儿子自从落榜后,金氏便忙着张罗女儿高梅的亲事,来刘青他们家院子串门的次数便直线下降,高梅作为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也不好再往邻居家跑了。
因此,这几日刘青不在家,李氏都是一个人锁紧院门,除非外面有熟人的声音,等闲是不给开门的。
李氏埋头缝衣裳,时不时又抬头往院门口瞧一眼,显得有点心不在焉,昨儿收到家里带来的口信,说是今日一早,公爹会亲自送青青进城。
瞧着这日头,应该差不多快到了罢?
女儿跟着她爷爷回家住了数十日,虽然是有正事要做,可女儿和她哥哥不一样。青青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她身边,这些年延宁在外求学,只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李氏已经习惯了女儿的陪伴,如今一连数日,女儿都不在她身边,李氏这些天都过得很不习惯。
心里正思忖着,李氏听到院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她忙放下手中活计,匆匆走到门口,握着门闩往外瞧:“青青,是你们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