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贞吉正愤怒着,门外又传来了管家急匆匆的脚步声,他站在书房外,急声道:“老爷,衙门来人禀报,说是京里和山西的官员们已经临近城门了。”
宋贞吉一听这话,立刻皱眉起身,拿起桌上的官帽就往外走:“准备马车,立刻去城门口。”
“是。”
没错,这就是第三件让宋贞吉糟心的事了。他当初以江南水患的名义向朝廷上书,无非就是为了让小皇帝不要太吸他江南的血,但是倭寇的事一闹出来,小皇帝显然是不高兴了,不仅加了这边的赋税,甚至还提出一个什么“一对一帮扶”政策,说是要他这边负责帮扶平阳城的重建,也不知道这是谁出的馊主意,搞得他这边不仅要出钱、还要出人出力,这不,如今京城和山西的官员都来了,他接下去的日子怕是有的忙了!
宋贞吉的马车刚刚从宋府出去,便立刻有一个坐在巷口的悦来居二楼厢房的男客收回了目光,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叫来小二买单后,立刻动身离开酒楼回到了驿站。
没错,自从项青云收到京城的密函后,便立刻派了军中的精锐日夜换班地盯着宋府、钱府、陈府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等所有官员日常往来的地方,也多亏得他这次带来的精锐多,才能把这么多地方盯着密不透风。而这种看似蠢笨的守株待兔的法子,却非常有效,让他摸透了好些东西。
尤其最近京里放出的风声多,宋府的访客里头可有不少大鱼呢!项青云盯着案桌上的名单,上头非常详细地写了这些日子以来,来往宋府的所有人员、时间、他们返回的路线,而这里头,有一个用朱笔新圈着的名字——汪亮。
“将军,张统领回来了。”门外的传令官小声道。
项青云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毛笔道:“让他进来。”
这位张统领,就是刚才守在酒楼上的张远,也是盯梢宋府的负责人,他一进门先是行了一礼,随即立刻汇报了宋庭泽到城门口去接人的这一踪迹。
项青云一听,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好,来的很是时候啊。小皇帝这次的动作,倒是够快。”
张远出身青云寨,本身就是项青云的心腹,自然也知晓这次计划的来龙去脉,他点了点头,可却又有些不确定:“虽说这次京城和山西来人能拖住宋贞吉一段时日,但万一他很快能脱身的话,咱们的计划恐怕也要受阻。”
项青云摇摇头:“既然是小皇帝设下的局,就没这么好脱身。你想想,小皇帝为什么非要搞一个援助,而不只是让江南出钱,便是想把江南这批官员都拖住,让他们暂时无暇分心去和汪亮那批人联系。”
“援助之事,能拖多久?”
张远是个武人,并不了解朝堂上各方扯皮的杀伤力,项青云好歹也在京城混了几个月了,群臣扯皮时候的盛况,他也见过好几回了,这其中最大一次便是关于火器局的扯皮,户部、工部、兵部、内阁、都督府、御史台……朝堂上数得出名号的几乎都卷入了那次的扯皮,至于结果嘛,反正火器局,现在还停工着呢,估计解决不了钱的问题,就会无期限的停下去了。
项青云想起这桩事,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这小皇帝,看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倒是睚眦必报得很。”
张远很有认同感地点点头,青云寨那会儿,他们还真是集体看走眼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行动。”张远回过神来,拱手问道。
“放心,沈……皇后娘娘的千秋快到了,到时候,这批人绝对坐不住。”项青云垂了垂眉眼,神情似乎有些不太对,但很快他就恢复平静,拿起朱笔再次重重地点了点“汪亮”这个名字,脸上满满都是肃杀之色。
**************************
半个月后,已是十月中旬,大周朝新皇后的千秋岁是来年的三月,虽说皇帝陛下提出为先帝守孝三年,期间不举行大选、也不举行大型宴会,但这毕竟是皇后娘娘的第一个千秋节,再加上她那后宫独宠的架势,就算这千秋节办得再简单,地方上也少不得要挖空心思地想着往上头献宝,江南这边的官员自然也不例外。
往年这些奇珍异宝,江南官员们也都是让那些豪绅巨贾们去寻的,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这不,汪亮作为整个江南顶有名的富商,还是两条海上线路的垄断者,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地方上、甚至京城里的高官们的委托,个个都要他找珍宝。
汪亮各方打听皇后娘娘的喜好,他也算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了,最后从几个皇宫里的侍卫、御厨的嘴里打听出了他要的消息——皇后娘娘喜好海下奇珍,尤喜珊瑚和南海珍珠!
有了这消息,再加上京城几个高官几乎一溜地都让他找珊瑚珍珠,他立刻便笃定了皇后娘娘喜欢海珍。若说这海珍,可不就是他的老行当了!
汪亮立刻一拍桌子:“明儿就出海。”
他这话一说出来,他的长子汪景立刻就迟疑着反驳:“父亲,最近风声紧,宋大人可是叮嘱过您,暂时避避风头,不要出海。”
若是往常,一向刚愎自用的汪亮自然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但这一次城外还驻扎着京里来的三万精兵呢,他到底还是有些忌惮的,迟疑了半晌,才道:“那你去宋府递个帖子,为父再去找宋大人谈一谈,看看这风头什么时候能过去。”
汪景自然不敢有半分耽搁,立刻便将名帖送去了宋府。可谁知,这名帖却愣是像泥牛入海一般,五六天都没有任何动静。这下汪亮坐不住了,又再次派人前往宋府询问,宋府管家识得汪亮的人,但只和他说了一句“宋大人最近非常忙,暂时没时间接见你家主人”。
这可是大实话,毕竟宋贞吉这几天真真是忙得脚不沾地,那几个京城官员和山西官员恨不得天天围着他要钱要人,这种时候,宋贞吉没空也不能接见汪亮。可这句话落到汪亮的耳中,却一下子惹怒了他。他愤愤然地一拍桌子:“不见也罢,景儿,准备一下,择个好天出海!”
宋贞吉一直不见他们,汪景也无话可说了,他只能应下父亲的要求,准备船只出海。而这一出海,显然就正中了项青云的下怀!
作者有话要说: 嗷嗷嗷,最近忙死了,哎……尽量保证更新,真是对不起大家。
第135章 算无遗策
江南之地共有四家经营海外贸易的巨贾, 分别是汪、乔、吴、叶四家,而这其中又以汪家人生意做的最大、航线控制得最多,行事作风也最狠。尤其汪亮, 自他从他父亲手中接过汪家的继承权后,就凭着他那强硬的手段、无法无天的性格,生生挤跨了两三个同样涉及走私的家族, 彻底将南边的两条航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除此之外, 还有大批的倭寇受他雇佣,这些倭寇负责为他维护海上航线, 给他做打手,同时也是劫掠沿海百姓的几批贼人之一,汪亮不仅不约束这种行为, 甚至有时候会授意他们这样做, 为的就是把“倭寇猖獗”这件事炒起来,将所有走私行为都掩盖在“倭寇作乱”之下。也正因为如此, 项青云毫不犹豫地选了汪家来开刀!
因为联系不上宋贞吉, 一向狂妄的汪亮果然毫不忌讳地在这个敏感时期再次派出了他的船队出海欲到东南那边的吕宋岛上去走私交易南海珍宝,他的船队一下海,项青云就收到了消息,但很可惜, 汪家长子汪景是个谨慎之人,所以这一次下海的船队里几乎没有汪家的子弟,只派了汪家下面的一个管事负责, 而船员之中更是百分之七十都是倭人,也就是说即便项青云他们出手抓人,也抓不着大鱼。
副将得了这个消息,立刻便着急了:“将军,没钓出大鱼,咱们是否要出手?”
项青云紧紧皱着眉头,他本来以为下海走私海中珍宝,尤其还是要供奉到宫里的珍宝,这种级别的生意,就算汪亮自己不出马,起码也会派个心腹或者自家子侄出马,去没想到这汪家竟财大气粗到了这个地步,竟放心让一群倭人掌管四五条大船和所有珍宝?
“将军,孙先生到了。”外头是张统领的声音,话语里明显带着兴奋。
项青云一听到“孙先生”三个字,面上一喜,立刻道:“有请。”
话音刚落,一个弓着背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老头就迈进了房中,副将疑惑地看了看自家将军,又疑惑地看了看这个单薄瘦弱看起来还有几分邋遢的老头,不明白自家将军为何会如此激动。
项青云注意到了副将的疑惑的注视,这副将不是青云寨的人,自然不适合知道太多,所以项青云笑了一下,云淡风轻地解释了一句:“这是本官未入伍时的师傅。”
副将恍然大悟,这才猛然惊觉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老头,走起路来极稳极轻,显然是个高手。他会意地点点头,朝着孙头儿拱了拱手。
自从新帝登基,平定天下之后,孙头儿便带着大部分青云寨妇孺老少在京城附近的县城里隐居着,为了避嫌,他和其余未入伍的青云寨人很少与项青云联系,而这一次,他之所以会来江南,一方面确实是江南情况复杂,他不放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人想让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