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朝小桌子使了一个眼色,随即,后殿之中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竟是李德全!
皇上不再宫中之后,李德全就鲜少在众人面前出现,有人甚至以为皇上把他带去前线了。
这才发现,原来他一直在宫中。
陈文心慢声道:“李公公是皇上身边的老人儿了,伺候皇上,足有二十多个年头。本宫请他来请出密诏,以免诸位大人有所疑心。”
像这种在主子身边伺候老了的奴才,走出去,就能代表主子的一半威严。
李德全无论走到哪里,看在皇上的份上,旁人都不敢小觑他。
有他在场,关于密诏之事,可信度会更高。
李德全面上含着微笑,朝着上首俯身道:“皇贵妃娘娘抬举奴才了。”
说罢转身面向众臣,朗声道:“皇上亲征之前,将密诏的下落只告诉了皇贵妃一人。但是那份密诏,是奴才亲手放在那处的。”
“这些日子以来,奴才没日没夜地守护着密诏,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密诏完好无损。”
索额图忙道:“到底密诏是在什么地方?”
李德全朝底下一挥手,众臣朝外看去,只见殿外几个小太监走进来。
他们吭哧吭哧地,四五人合抬一张极高大的梯子,走进殿中。
“皇上的亲笔密诏,就在诸位头上,这道正大光明匾额后头。”
☆、第三百八十四章 此诏有三立
第三百八十四章 此诏有三立
半个时辰前。
在乾清宫等着陈文心来,带他们去开启密诏的大臣们,闲着无聊八卦起密诏会藏在哪儿。
有人说,若是近的话,大约是太皇太后的寝宫。
自打太皇太后驾薨之后,皇上为表追思,命人封禁了慈宁宫,不让人进去打扰。
何况太皇太后于皇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那里放置密诏是最有可能的。
说得像是那么一回事。
有人问,那远的话呢?
远的话那可就多了,宫里有多少座僻静无人的宫殿,藏不下一份诏书?
再远,皇陵也有可能。
听者打了一个哆嗦。
就皇贵妃那身子,只怕还没走到皇陵,半路就要准备接生了。
众人把能藏诏书的地方,都猜了一个遍。
情绪高涨到,就差没开个赌桌赔胜负了。
幸好他们没有真的开赌桌——
把这些大人们杀了,他们也猜不出来,那道心心念念的密诏,就在他们半拉光脑袋顶上。
那个正大光明牌匾。
小太监们架好梯子,李德全亲自爬上去,在匾额后面摸索了好一会儿。
索额图忽然道:“皇贵妃娘娘,二贝勒还在殿外,是不是……”
照他的意思,皇上说过无诏不许二贝勒进宫,那又怎样?
现在皇上的话,已经不中用了。
他让二贝勒直接进殿,二贝勒不肯,非说要陈文心首肯才行。
索额图只好耐着性子,再跟她请示一番。
陈文心也没有为难他,只是轻轻点点头,“传二贝勒进来吧。”
殿外走进来一个挺拔秀气的少年,穿着一身淡淡的秋香色,步伐沉稳,徐徐而行。
众臣的目光都盯着李德全,少有几个人回头看他。
陈文心的目光却一直落在他身上,看到他褪下明黄的太子服制,整个人气韵似乎成熟了许多。
让她稍有宽心的是,总算他没像大阿哥那样,穿得像是去赴盛会一样。
想到大阿哥,她不禁头疼。
二贝勒走至殿中,大礼参拜,叩首道:“儿臣请皇额娘圣安。”
她伸出朝下虚抬,白露会意,亲自下去扶起了二贝勒。
宫中于他已不是家,哪怕索额图一心拥护他,看重的也只是血缘,而不是他本人。
她还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多给他一些温暖。
就像……
她对大阿哥失望至极,还是把他禁足到藏书阁一般。
那不仅是禁足,还是接下来的风波中,对他最好的保护。
荣妃的母族必定是不会再支持大阿哥了,光靠纳兰明珠一个文臣,是绝对斗不过索额图的。
她再不把大阿哥弄出众人的视线之外,只会让现在冲动的他,成为众矢之的。
二贝勒缓缓起身,于此同时,李德全也从匾额后取出了密诏。
那是一卷明黄的卷轴,和圣旨并无二致。
众人眼睁睁看着,李德全恭敬地将卷轴双手捧着,送到了陈文心面前。
她深吸了一口气。
众臣的心也随着她那吸气的动作,提起又放下。
她终于缓缓地开启了卷轴,而后从右至左细细阅过,不禁手上颤抖。
原来皇上……
底下的大臣们屏息敛气,正等得不耐烦之时,只见陈文心将手中密诏一扬。
“李公公,宣读圣旨吧。”
李德全接过诏书,先是草草看了一眼,面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这密诏虽是他亲手放到正大光明匾额后头的,里头的内容,他也是第一次看到。
他不禁怔了怔,而后朗声朝底下唱道:“众臣接旨——”
嫔妃、皇子、大臣,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郑重其事地接旨。
只有陈文心高坐金座之上,看不清神情。
“朕,御驾亲征准格尔。为防不测,留下密诏托与皇贵妃,若朕不幸殉国于沙城,则以密诏为证扶立新君。”
这和皇上御驾亲征之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的,是一致的。
众人接着往下听,李德全的声音威严肃穆,令人生畏。
“此诏有三立,其一,册立皇贵妃陈氏为皇后,母仪天下,扶保弱年新君。”
什么?!
惠妃当先变了脸色,愣愣地抬头看着李德全,怀疑自己听错了。
李德全面色肃然,眼皮一抬,朝底下扫视了一眼。
他在皇上身边二十多年,宣了不知道多少圣旨,怎么会出错呢?
惠妃瘫软在地。
皇上这后位空悬了十来年,一直被认为最有希望成为皇后的佟贵妃,机关算尽一辈子也没够上那个位置。
没想到,皇上就这样许给了陈文心。
皇后,名正言顺的皇后。
皇上驾崩的消息一传回,那她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还说什么,扶保弱年新君……
她忽然察觉到什么,浑身一哆嗦。
弱年,大阿哥的年纪,已经不算弱年了。
而除了惠妃之外,其余的嫔妃几乎都对此感到喜悦。
德妃和章贵人等人,一向依附陈文心,若她成了皇太后,她们这些人自然能保无虞。
便是定贵人等,想着陈文心一向良善不会陷害嫔妃,由她当皇太后那是最好的选择。
荣妃更是冷笑一声,痛快地盯着惠妃。
别说大阿哥未必能得到那个位置,便是能,惠妃被封为皇太后,也得屈居于正宫母后皇太后之下。
众臣更是议论纷纷,纳兰容若朝陈希亥那处瞧了一眼,见他面色淡然,心中暗暗后悔。
他忽然想起,陈希亥曾经跟他说的,那一番不争权的话。
早知道陈文心被封为正宫皇后,陈希亥稳居国丈之位,陈家日后只会比现在更加风光。
他还何必动那些心思,去扶持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于陈希亥一党而言,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令人精神一震。
有这个正宫皇太后在,皇帝是谁,似乎都不太重要了。
就像当年孝庄太皇太后那样,不论皇帝是幼年的顺治爷,还是幼年的康熙爷。
权力总归在她手中,那些老臣,也只肯给她几分面子。
只有索额图皱紧了眉头,恨不得将眉心那块肉拧下来似的。
与嫔妃和大臣们的纠结相比,站在一起的阿哥们,倒是面露喜色。
其中包括——二贝勒。
索额图曾经告诉他,等他成为皇上之后,只需要把皇贵妃,当成一般太妃那样对待就可以了。
她占了一个皇字,到底还不是正宫皇后,偏不封她为皇太后又怎样?
二贝勒当时只是笑笑,没有回应。
索额图看到他如今的反应,才明白,他当时为什么笑笑不说话。
因为在二贝勒心里,是巴不得给陈文心这样的殊荣呢!
李德全的声音再度响起,“其二,立四阿哥胤禛为储君,于朕驾崩之后登基理政,陈希亥、裕亲王、恭亲王为辅政大臣。”
竟然是四阿哥!
朝臣们的目光,几乎很少注意到,这个在四大阿哥中,序齿最小的那个。
他的生母德妃,出身卑微,若不是陈文心让她协理后宫,她在妃位之中还是最卑微的那个。
他的年纪也尚小,不如大阿哥和二贝勒那样,看起来已经有大人的模样。
而当众臣将目光投向他,这才发觉,那个站在前头一手牵着五阿哥的少年,已经长得那么高了。
他听过立储的消息,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仿佛密诏里说的不是他似的。
那样镇定从容。
尤其是小小的五阿哥站在他身边,更加凸显了他的成熟。
那股出身爱新觉罗家的威严和气度,与先皇后嫡出的二贝勒相比,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