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就成亲了,我们现在不能见面。”兴哥儿出生时,三姑娘就已经成亲,故而,他不晓得自家姐夫还干过这样为难新郎倌儿的缺德事儿。不过,兴哥儿很有主意,“要不,让阿曦帮我去问问。”
于是,阿曦帮三舅跑腿儿去李家打听消息。
阿曦与李三娘实话实说,道,“我三舅生怕你家出什么大难题,到时答不出来没面子呢。”
李三娘笑,“就是热闹热闹,哪里会有什么难题。”
阿曦道,“那我就放心了,你不晓得我三舅,盼你盼得都要望眼欲穿了。”
李三娘笑,“你少打趣我,我倒是听说纪公子急的不行,只是,他急也是白急,你辈份年纪都是最小,得排最后了。”
俩人互打趣几句,阿曦问,“嫁衣绣好没?”
“自然是好了。”
阿曦道,“我三舅的也好了,他现在正算着迎亲人选呢,都选俊的。”
李三娘出主意道,“让你三舅把纪公子和你哥都算上。我虽来帝都没几天,也听说他俩在帝都被称为帝都双玉,要他俩跟着一道迎亲,多有荣光。”
“那就别想了。”阿曦道,“我三舅说了,要谁也不能要他俩啊,不然,哪里还有我三舅的风头。”
李三娘哈哈直笑。
李大娘端着鲜果子过来,进门儿笑道,“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阿曦起身相迎,“大姐姐,说三舅迎亲的事呢。”
李大娘将鲜果子放下,笑,“越发口无遮拦了。”
李三娘拉大姐坐下,道,“咱们又不是外人。大姐,苏二哥还不是托阿冰给你送东西。”
李大娘一幅稳重柔婉的模样,叹道,“我是说,你们得小声一点儿。我在外头就听到了,怎么连说私房话都不会了。”
阿曦&李三娘:好吧,李家大姐姐说的对。
阿曦从李三娘这里打听了消息回去,兴哥儿很是夸了阿曦一通,觉着外甥女能干又有用。
阿曦非但要帮三舅打听消息,还要帮大哥约苏冰一道去庙里烧香,她哥的话是这样说的,“不是说成亲前一个月不能见面么,这趁着还有空,可不得好生说说话。”
阿曦道,“以后成亲,一辈子都在一处,怎么还急这么一两日。”
阿晔道,“我要是跟阿珍似的,能见天儿的到岳家吃饭,我也不急这一两日了。”
阿曦笑,“那是你不去,你要是去,苏家难道不高兴。”
阿晔嘟囔,他可没有纪珍那么厚的脸皮,其实主要是纪珍小时候是跟江家孩子一道长大的,阿晔这个,完全没有纪珍这种与岳家的渊源啊!他也只有隔个五六天去一次而已,而且,还要打着找苏二郎的名头。
就这样,有时去的勤了,还要挨苏二舅子白眼。
想见未婚妻一面,多难啊!还以为谁都跟纪珍一样啊!阿晔都怀疑他家要不是有三个儿子,纪珍得入赘他家来。
阿晔不知道的是,他这常来常往的,在苏家已成趣事,苏老夫人私下都说长子给孙女这亲事定的好,不说阿晔人品才学,当然,才学这里,今科已是马失前蹄。但,就看对苏冰上心的劲头儿,苏老夫人这把年纪,就知道孙女成亲后日子不会难过。
所以,阿曦这次过来约苏冰去庙里进香,苏老夫人也很痛快的放人。不过,苏二郎还是要跟着妹妹一道出门的。这倒是在阿晔的意料之中,出乎阿晔意外之外的是,怎么纪珍这般神通广大的知道他们两家去上香的事,就这么厚脸皮的跟来了呢。
阿晔先时以为是妹妹给纪珍透的信儿,心下还默默的叨叨着妹大不中留呢。不过,在看到双胞胎见到纪珍的种种热情时,阿晔就知道,他错怪他妹啦,原来细作是双胞胎啊!
但,双胞胎可不觉着自己是细作的!他俩认为,反正阿珍哥是要做姐夫的,现在卖阿珍哥个好儿,说不得什么时候阿珍哥再有什么庄子铺子的消息,还得知会他们一声呐。
总之,纪珍的一个庄子,可算是把双胞胎给收买了。
兴哥儿的亲事还没到,杜氏先产下一子。
正好儿,何家本就为兴哥儿亲事颇多采买,现在办个洗三儿礼什么的,更不在话下。东西什么的,齐全的不行。何老娘瞧着曾孙就笑,亲自给曾孙取一小名儿:迎喜。
这名儿土的,俊哥儿再三追着他爹叫他爹赶紧给他儿子取个大名儿。
何家人丁兴旺,就是李夫人在家也说一句,“亲家这是兴旺之兆啊。”
李巡抚笑道,“是啊,添丁进口,大喜事。”
这次大孙女与三孙女的亲事,李巡抚李夫人是打算一道办的,姐妹俩一同出阁,也是一桩缘法。何况,李巡抚陛见后又要外任,这次姐妹俩都在帝都成亲,以后还能有个照应。
李氏夫妻一道参加了何家的洗三礼,李夫人见着何子衿,难免打听一回阿晔阿曦的喜事什么时候办,得知要六七月去了,李夫人有些遗憾,“那时我与老爷要往晋中赴任,怕是来不及参加了。”
何子衿笑道,“看来,亲家的缺已是定了?”
“是,要是没差的话,当是晋中巡抚。”
何子衿立刻道,“晋中富庶,虽不比江南,亦是繁华之地,好地方。”
李夫人笑,“也是赶得巧。”晋中的好处,非但是地方繁庶,又因晋中离西宁关近,亦是军事要冲之地,为西宁关之外,第二处抵挡蛮人入侵之关卡。如今今端宁大长公主的驸马忠勇伯都驻兵西宁关,所以,晋中巡抚之位,非是朝廷信重之人不能担当。今丈夫谋得此位,李夫人亦十分欢喜。
再者,李巡抚有了这样的好缺,李家两位姑娘的亲事也是更添颜面。如江何这样的姻亲之家,自然亦为李家高兴。
何子衿又打听了李家两位姑娘出阁之事,李夫人道,“他们父亲正在任上,是半点儿离不得的,他们母亲已是往帝都来了,介时也看着她们出嫁。”
何子衿道,“是啊,大老爷身上有朝廷的差使,这是没法子,可做娘的,闺女一辈子就这一遭,能过来必然要来的。”
李家一家子回帝都述职,何子衿没见着二姑娘,只是,李夫人没提,何子衿也不好贸然打听。待得回家,何子衿随口问了阿曦一句,阿曦与李家两位姑娘走的近,对二姑娘的事就比较清楚了,阿曦道,“李二姑娘早就回李大老爷那里去了,听三舅妈说,原本李夫人是要给李二姑娘说一门亲事的,她不大乐意。在北昌府,北昌府显赫人家有限,李夫人也不想耽误她,就着人送她去李大老爷那里了。”
拈颗葡萄剥皮吃了,阿曦又说一句,“早在北昌府的时候,我就看她心高。其实,依着李夫人这亲祖母,李家是巡抚门第,说的亲事难道还能差了?李夫人又不是只她一个孙女,她这回去,倒也是亲爹亲娘,可她这样的心气儿,能不知李大老爷不过知府门第,难道说的亲能好过李夫人给她说的。”心高不错,就是这利弊分析上明显没算清啊。
何子衿道,“要不是觉着李巡抚权势更高,李二姑娘如何肯去北昌府,怕是北昌府超出她想像,方回了李大老爷那里。”反正爹是亲的,哪怕祖父母这里没有好姻缘,有亲爹看着,也不能嫁得差了。
阿曦转过弯儿来,一笑,“也是。”
阿曦又道,“我看别人家,庶女都可老实了,娘,你说,李二姑娘怎么这样能折腾啊。李家大姐和三舅妈也没她这样儿。”
何子衿笑,“她能折腾是能折腾,难道长辈们是傻的?你看她折腾这几年,李大姑娘嫁了苏家,三姑娘嫁了你三舅,她呢,姐姐妹妹都出嫁了,她还没个着落,你说她急不急。做人哪,最忌自作聪明,反不如笨些的好。”
母女俩说一回李二姑娘,原本不是闲话时的谈资,不想竟还能在帝都再见李二姑娘。
李二姑娘是随着李大太太一道来的,何子衿一时还没见到李大太太,她正忙弟弟的亲事酬备,没空出门。是阿曦见着的,阿曦去找李三姑娘说话,到人家去拜访,自然要给长辈请安。结李夫人请安时,一道见着刚来帝都的李大太太。李大太太听说是三女婿的外甥女,还与闺女们做过同窗,李大太太待阿曦便很是亲切。再看阿曦生得相貌极好,说话也讨人喜欢,李大太太还给了阿曦一份儿见面礼,方让她们小姑娘家自去说话了。
李大太太这回来,就是想帮着准备两个闺女成亲的事。俩闺女自小跟着公婆长大,不在亲娘身边,李大太太也想得慌啊。不过,这年头,孙辈跟在祖父母身边,倒也是常事。何况,婆婆给俩闺女都定得好亲事,李大太太就更感激婆婆了。时久不在婆婆身边孝敬,李大太太自来来了帝都,每天晨昏定醒,极是恭敬孝顺。
媳妇这般恭敬,李夫人心里亦是喜欢,觉着没白为两个女子操心。
待阿曦去寻闺女说话,李大太太方道,“这江姑娘生得可真俊。”又问,“不知这江姑娘亲事可定了?”她家里儿子的亲事还没定,见着出挑的姑娘就爱打听。
李夫人笑,“这你就甭想了,先帝御赐的亲事,定的是北靖大将军纪容的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