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忠干笑了两声,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忙打岔道:“不是说今儿要做番薯面条的吗?这会儿都快到申时了,咱们先去肉铺把货提了,再去粮铺买点儿白面和黄豆,赶紧往回赶吧!”
赵四娘一听,也有点儿着急了。她知道再不抓紧点儿,今儿这番薯面条怕是来不及做了。于是赶紧加快脚步,随着她爹向肉铺奔去。
到了孙记肉铺,除了把约定好的货物买走外,赵四娘见肉案上有一大块看上去还不错的肉,便让孙老板便宜点儿卖给她。
都到了这个点儿了,孙老板正愁这么大一块肉会卖不出去,听说赵四娘愿意买,忙出了个相当优惠的价钱,见赵四娘二话不说点头答应了,只觉喜从天降。他立马乐颠颠地跑去把肉给称了,不但主动抹了零,还把铺子里剩下的棒子骨全送给了赵四娘。
这一下皆大欢喜。
待看到赵永忠数钱给孙老板,站在一旁的赵四娘眼睛闪了闪。
c
正文 第四十六章 集市偶遇
在肉铺里买完东西,赵永忠推着小车,打算顺路去前面不远处的粮铺买粮,却被赵四娘拉住了。
“爹,咱们还是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吧!”赵四娘提议道。
赵永忠奇道:“咱去粮铺不就是买白面和黄豆吗?虽说这家粮铺小了点儿,可这两样东西肯定不缺的呀?又何必绕远路去南大街呢?”
赵四娘警惕地环顾四周,见这条东街虽然远不如南北二街繁华,可也是人来人往的。于是她转了转眼珠,随便找了个借口道:“昨天不是没买成糖吗?咱们现在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粮,顺便在那儿的杂货铺买点儿糖呗!”
赵永忠指了指近在咫尺的小杂货铺,问道:“就去这家不行吗?”
昨天赵永忠是因为不想让小闺女发现赵永年,才支持她绕远路去南大街买糖。其实杂货铺东街也有,就在肉铺的斜对面。虽说里面的东西肯定不如南大街的大杂货铺齐备,可像糖这种东西的话,应该是有卖的。
赵四娘眨眨眼睛,胡扯道:“嗯……昨天不是说了嘛,除了糖之外,我还要去买调料的。那些调料可不一般,这种小杂货铺里肯定没有的。咱们还是去大铺子买吧!”
老实的赵永忠听了信以为真,便顺从小闺女的意思,调转车头向南大街行去。
路过铁匠铺的时候,赵四娘让她爹停下来,父女俩简单商议后,又去订做了几个模子。
其实用来做番薯面条的模子就是一个带着筛眼的漏勺,做出来的面条是粗是细,完全取决于筛眼的大小。
前两天银钱不凑手,就只订做了一个筛眼较小的漏勺,只能用来做细粉丝。如今发了一笔大财,赵四娘决定再订制做粗粉丝和粉条的模子,用以增加番薯面条的种类。
想到如今资金不成问题,财大气粗的赵四娘临时起意,又一口气订做了两个粉皮模子,这才出了铁匠铺。
不多会儿,走到了集市那边。今天不是集日,而且天色又有些晚了,诺大的集市上空空荡荡的,只摆着零零星星几个小摊儿。
一眼望过去,发现前天那个卖碗碟给她的摊主已经开始收摊儿了,忙跑了过去。
“叔叔,你慢点儿收,让我仔细看看!”赵四娘忙道。
那摊主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抬头一看,认出赵四娘就是那个一下子买了八十文钱碗碟的大主顾,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问道:“小姑娘,又来买碗啦?”
赵四娘点点头,说道:“是要买碗碟。不过不是买上次那种大的,这回我想买些小碗和小碟。”
那青年听了,忙把已经装车了的小碗小碟取了几只给赵四娘看。
细看之下,和那些大碗大碟一样,做工比较粗糙,微微有些变形。不过赵四娘也不介意,在码头上做生意,要多少好的碗碟做什么?只要能用就行,最重要的是要便宜。
“上回你说这些小碗小碟要卖一文钱三只,我买得多,能不能算便宜点儿?”赵四娘问道。
那青年一听眼睛就亮了,问道:“小姑娘,你打算买多少呢?”
“和上回一样,各买八十只。不过这回除了买碗碟外,我还打算买些坛子和瓦缸。上回你送我的那个坛子就不错,我打算买上十个。咦?上次明明看见有瓦缸卖的,如今不卖了吗?”赵四娘皱了皱眉,原本想在这儿把坛坛罐罐一次性搞定的呢,如今这儿没货,难不成还要再去找一家?赚了大钱,如今腰杆儿很硬的赵四娘觉得有点儿不耐烦。
“卖的!卖的!只是那玩意儿太占地方,今儿就带了两个过来,不巧早上被人买走了。小姑娘我看你常来这集市,想必家就在这附近吧?要不明儿我把瓦缸直接给你送过去,省得你麻烦?”那青年殷切地说道。
“这……我不是住在镇上的,我家离这儿可不近呐!而且我就打算买两个瓦缸,哪好意思让你给我送过去呀!”虽然很心动,赵四娘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不麻烦!不麻烦!你家要是不急着用的话,明天一大早我把这些碗碟、坛子和瓦缸一起给你家送过去,省得你费事儿!上回见你们父女俩置办了那么多家伙事儿,今儿车上堆了这么多食材:又是猪肉,又是母鸡,还有那么多粮食,想必你们家是开吃食铺子的吧?只要你们家以后想要添置坛坛罐罐的时候,想到咱家就行了。咱家就在附近的高店村,专门出售各类陶瓷,你到村子里一问‘村西老槐树下的李家’就知道了。”那青年笑道。
赵四娘没想到那青年这么有眼力见儿,都有点儿诧异了。又听他这么乐意送货上门,正打算点头答应。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赵永忠忽然开口问道:“小兄弟,你可是姓王呀?”
那青年一愣,奇道:“大哥,你咋知道的?”
赵永忠笑道:“你就是去年秋天和李家二姑娘成亲的王兄弟吧?那天我四弟也去你家喝喜酒了。对了,我行三,我四弟打小就和李家大姑娘定了亲。”
“原来是赵三哥啊!”那青年忙同赵永忠见了礼。
原来这个青年名叫王和泉。他自幼父母双亡,家中又无恒产,只得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后来去了静海县城附近的一个窑场给人打工,一个来自高店村的工友见王和泉性格坚毅、做事踏实,想起自家隔壁的李家一门都是老弱妇孺,正需要一个男丁支撑门户,恰巧王和泉和还不曾定亲的李家二姑娘年龄相当。于是工友就从中牵线搭桥,介绍王和泉做了李家的上门女婿。
至于李家——李家姑娘的祖父早已作古,她们的祖母陈氏倒还健在。陈氏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英年早逝,大孙子也幼年夭折,只留下大儿媳妇邵氏和二孙女李翠莲;二儿子李忠强娶妻董氏,育有大孙女李翠萍,二孙子李青林和三孙女李翠薇。
李忠强早些年也在长乐镇经营过一家饭铺,家境越来越好,就是在那个时候结识了赵老爷子,把大闺女李翠萍许配给了赵永孝,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李忠强突然得了重病,为了治病李家不但花光了这些年的积蓄,还把饭铺给顶了出去。可饶是这样,三年前李忠强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一家子老弱妇孺。
失去顶梁柱的李家越过越艰难,幸好去年招了王和泉做上门女婿,有了王和泉的帮衬,李家的日子才稍稍好过了些。
c
正文 第四十七章 维持原价
“王兄弟,你们家啥时候做起陶瓷生意了?之前不曾听说过呀?”赵永忠奇道。
“也就半个月前的事儿。咱家就那么几亩地,也没啥好忙活的。原本春耕过后,我想回窑场去打工的,可窑场离咱们村太远,不大可能每天都回家。赵三哥你也知道,咱家里都是些女人孩子,正巧我媳妇儿又怀了孩儿,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就托熟人从窑场进了一批陶瓷拿来镇上卖。”说到这儿,王和泉颇有点儿不好意思,抓了抓脑袋,呵呵笑道:“家里没啥闲钱做本钱,我只能图便宜进了些残次品。难得赵三哥你不嫌弃,我都按进价算给你吧!”
赵永忠忙摆手道:“这可使不得!听说陈婆婆的身子骨不大好,一直吃着药,每月使费的药钱也不少吧?你媳妇又怀了孩子,想来家里用钱的地方肯定很多,我可不能让你替我白做工!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听赵永忠提起用钱,王和泉面上不禁涌上了一丝忧色,不过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表情,笑道:“咱们两家可是亲戚,我哪能赚你的钱呢?我要是真赚了,我那大姨子非念死我不可!”
赵永忠深知自个儿笨嘴笨舌的,怕是说不赢王和泉,于是悄悄拉了拉赵四娘的衣服,寻求她的支援。
赵四娘扶额,心道:只听说过有人找帮手帮忙砍价的,还不曾听说过有人找帮手帮忙不让降价的。我的亲爹呀,你还真是不遗余力地拓展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呀!
不过赵四娘感激赵永孝在她家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为此她愿意照拂一下赵永孝的未来岳家。而且赵四娘偷听到她爹悄悄告诉姜氏说:赵永孝拿出来给她治病的那三串钱,其实是赵永孝偷偷攒着打算送给李翠萍,让她用来改善李家生活的。赵四娘想到自个儿算是间接占用了李家的钱,就更想要照顾李家的生意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在作弊 (傲寒冰)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05-16完结蓝娅少以为重生抢夺了令穿越女大异放彩的人参果、灵药就能够高枕无忧,不料有...
-
凤勾情,弃后独步天下 (云染) 夏至VIP2017-06-27完结穿越成一国弃后,皇上视她如蔽履不说,还高调迎娶白莲花,日日夜夜秀很爱。雾草,辣眼睛!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