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赵四娘家 (璇源)



尽管无法确知赵老爷子能够端正态度多久,可至少今日,少了他这个最重要的人证,乔家就不要想借着亲事从赵四娘家捞到好处了。

没法子,乔家人只得跟在老赵家后头,灰溜溜的滚蛋了。

赵四娘让乔家人全须全尾地走路了,这并不代表她会就此放过他们。

乔家人前脚走,赵四娘后脚就叫来了张管家,让他立刻安排人去乔家庄捎个口信。

赵四娘家在乔家庄有不少良田,这些田她家自然是无法亲自耕种的,都租给了乔家庄的村民,赵四娘的口信就是送给这些佃户的。

赵四娘吩咐他们,往后给她家拼命怼乔家,绝不要给乔家好过。谁要是怼得好,怼得有创意,她家就把田一直租给他,还给他减租子。

赵四娘料想,自己下这么多本钱整治乔家,他家以后是不要想在乔家庄有好日子过了。

可赵四娘千算万算,却没算到乔家人的脸皮厚度远超想象——乔家人居然全赖在赵二郎家不肯走了。如此一来,赵四娘的计策就落空了。

其实,这计策没成,主要还是因为赵四娘不了解乔家人,他们脸皮这么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在几十年前,赵乔氏的爹意外亡故。头七都还没过,杜氏就带着三个孩子上了赵乔氏大伯家的门,赖在那儿蹭吃蹭喝。

赵乔氏的大伯念在杜氏为了他弟弟青春守寡,赵乔氏姐弟几个是他弟弟的亲生骨血,就好心收留了他们。

这一收留,就收留了近十年。其间,赵乔氏的大伯不但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他们,还给赵乔氏挑了个好夫婿。不仅如此,赵乔氏出嫁之时,他给了她不薄的嫁妆;出嫁之后,他托人将她的夫婿安排进了旺铺当伙计。可以说,老赵家后来能够发迹,全是托了他的福。

在老赵家发家之后,赵乔氏就把寡母和弟弟妹妹从她大伯家接了出来,花大钱给他们盖房置地,却从来没有对她大伯有一丝一毫的表示。

看到赵乔氏和乔家人如此凉薄,她大伯也就对他们寒了心,从此以后,就当没他们这门亲戚了。

不光是赵乔氏的大伯家,这些年来,由于乔家行事刻薄,其他亲戚也渐渐不和他们来往了。

乔家人在别人家混了这么多年饭,早就当惯了米虫,家中老老小小都不事生产,明明自己可以种的地,却佃给了别人。乔家的地本就不太多,租子有限,偏偏乔家人是大手大脚的,这么点儿租子自然不够花,他们没亲戚可赖,就赖上了出了嫁的赵乔氏。

别看赵乔氏尖酸刻薄,对待赵四娘家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可她对待乔家人却像春天般的温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一直不断地用老赵家的钱贴补他们。

前不久,老赵家被迫搬来府城,留在乔家庄的乔家人顿时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这个时候,乔家人又想起亲戚来了,就跑去亲戚家哭穷,想让人家接济他们一把。可不管他们去哪家亲戚,次次都是空手而归,有的亲戚甚至连门都不让他们进。

就在乔家顿顿清汤寡水的时候,乔家人听说赵二娘回来了,就动起了歪脑筋。

说实话,乔家人也没指望赵四娘家能够应下这门亲事,此行只是想要借此捞些好处而已。却不想,好处没捞着,却挨了一顿排揎,王氏还挨了一顿打。

乔家人自然不甘心就此无功而返,而且回去就是受穷,也没什么好回的。既然如此,他们索性就留在了府城里蹭吃蹭喝,这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乔家人留就留了,偏偏还不肯安分,其中尤以乔根生为甚。才来府城没几天,乔根生就摸清了各处窑子的所在,开始不停地在那些地方出没。

乔根生好这口,那他一个人去逛好了,他还要拉上赵永年。这赵永年也是的,乔根生一勾搭,他就跟着去了。

严格来说,赵永年不能算是被乔根生带坏的。因为乔根生要是不叫他,他过几天多半会自己找过去。

原来乔氏中毒之后,一下子好似老了十岁,她原本就长相一般,这下就更没法儿看了。

本来还有个郑氏,可以帮助赵永年解决需求,现如今郑氏跑了,赵永年身边就剩下了乔氏这个黄脸婆。

赵永年虽然很low,可乔氏实在辣眼睛,他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口。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琢磨着解决之道。

原来乔氏中毒之后,一下子好似老了十岁,她原本就长相一般,这下就更没法儿看了。

本来还有个郑氏,可以帮助赵永年解决需求,现如今郑氏跑了,赵永年身边就剩下了乔氏这个黄脸婆。

赵永年虽然很low,可乔氏实在辣眼睛,他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口。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琢磨着解决之道。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生而不养

只不过,这俩人都不是有钱的主,窑子又是见不得光的地方,不好以此为借口明目张胆地向赵乔氏要钱,因而,他们手里的嫖资极其有限。

没奈何,他俩就是去逛窑子,也只能逛最下等的那种。

要论府城里最下等的窑子,基本上都聚集在南城城门附近。那里就成了他俩的天堂,三天两头就要去那儿找找乐子。

现如今,赵永年正忙着在外寻欢作乐,就顾不上家里的事情了。

都说人走茶凉,别看赵永年从前挺稀罕郑氏的,不但瞒着家里面养了她那么多年,还视她的一双儿女如珠如宝,可郑氏一走,这双儿女立时沦为了赵永年眼里的死鱼眼珠子。

连赵永年这个亲爹都懒得理会这双儿女,乔氏自然更加不耐烦照看他们。

郑氏留下的闺女赵六娘倒还罢了,她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应该可以自个儿照顾自个儿了。问题是郑氏的儿子赵五郎,今年才两岁大,连路都走不稳,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偏偏平日里郑氏将赵六娘娇养得太过,赵六娘又娇气又自私,如今她只顾着自个儿,完全不念手足之情,对赵五郎不闻不问。

年幼的赵五郎还没学会控制大小便,乏人照顾的他只得在尿里眠,屎里卧。不过几日的功夫,原本白白胖胖干干净净的小娃娃,就成了浑身污秽不堪的狗见嫌。老赵家上上下下,就没一个待见他的。

乔氏嫌弃赵五郎待在家里浪费粮食,趁着家里人不注意,索性把他偷偷送去了慈济堂。

乔氏只知道慈济堂是个专门收容遭人遗弃的婴幼儿的地方,却不知道那里也是赵四娘家的产业之一。

原来赵四娘家时不时就会收到弃婴,最开始的时候,她家是把这些孩子送去穷苦人家寄养。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孩子得到照顾,也可以让那些穷苦人家有份收益。可随着孩子的不断增多,这种散养的方式就显出了它的弊端——大量的孩子就需要大量的穷苦人家,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赵四娘家有时候无法准确地甄选穷苦人家。有些穷苦人家刚开始表现得挺好的,可时间一长,居然会为了私利,就去克扣寄养孩子的衣食。这种行径,着实令赵四娘家气恼。

为了更好地照顾那些可怜的孩子,赵四娘家就和姜荷莲子家联手创立了慈济堂,专门用来抚育孤儿。

现如今,慈济堂由姜荷莲子的小姨宋云脂全权负责。

每当有小孩子送过来,宋云脂都会亲自查看一番孩子的状况。当她看到赵五郎时,不禁微愕了一下。

尽管赵五郎身上的衣裳脏到看不清原来的纹路,可宋云脂还是根据衣裳的一角,判断出这件衣裳的布料出自春华堂。再仔细一看,这件衣裳居然是由她姐姐宋氏亲手缝制的。

这就奇了怪了,这孩子的身上怎么会穿着宋氏做的衣裳呢?宋云脂忙把宋氏拉过来探问究竟。

宋氏仔细想了想,上回郑氏跟着赵乔氏来春华堂打秋风,拿着她刚缝好的衣裳就不肯放手。宋氏脸皮薄,又有赵乔氏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看着,她只得不情不愿地把那衣裳送给了郑氏。那衣裳就是这孩子穿在身上的这一身。

要是宋氏没有记错的话,郑氏讨要衣服的时候曾说过,她的儿子和宋氏的大儿子差不多年纪,这衣裳她是拿回去给她的儿子穿的。

也就是说,这孩子极有可能是郑氏的儿子。

宋氏仔细端详了这孩子的小脸一番,还真别说,他脸上还真依稀有几分郑氏的影子。再让伙计悄悄去赵二郎家探问了一番,得,这孩子确实就是郑氏的儿子。

赵五郎有名有姓还有家人,依照老赵家的家境,完全可以养得起他,哪里就需要到慈济堂来混饭吃呢?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宋云脂想把赵五郎给送回去,还是宋氏拦住了她。

老赵家那些人是个什么德性,宋氏再清楚不过了。这孩子还小,落到老赵家人手里,吃苦受罪自不必说,能不能活下去都不好说。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留在慈济堂,虽然在这儿身边没有亲人陪伴,那也比丢了小命强。

安置好了赵五郎,宋氏并没有立即离开慈济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