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赵四娘家 (璇源)



在赵三娘看来,梁研人长得俊,生意做得好,为人还很仗义。当然了,最最重要的是,她能看得出来,梁研很喜欢姜荷莲子,而姜荷莲子似乎也不再讨厌他。昨儿听说他请的媒人去姜家提亲后,还以为他和姜荷莲子的亲事就板上钉钉了,自己马上可以喝上他们的喜酒,谁想却没成。

姜荷莲子眼神稍微有些慌乱,想了想,道:“这个呀,我娘舍不得我,想多留我几年。我也舍不得我娘,想在她身边多尽几年孝。”

姜荷莲子也知道自个儿已经“高龄”二十,这个借口完全站不住脚,可没办法,她实在给不出合理的解释。

说实话,不光在世人眼里,就是在她心中,梁研都是成亲的好对象。诚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她因为前世的记忆,对梁研印象极差。可是几番接触下来,她发现梁研此人虽然圆滑,却遵守着做人的底线,绝不像是为了钱财而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的黑心商人。前世里,梁家在战时囤积居奇,于战后被清算,最后落得个抄家流放的下场——这里面恐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秘,很有可能事实并非如此。梁研的品性家世都没有什么问题,加上他对姜荷莲子一片真心,按理说,他无疑是至今为止姜荷莲子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梁研再好,都注定无法走进姜荷莲子的心田,因为她的心里早已装满了另一个人。纵然她或许和那个人今生无缘,也决不会和别人过渡此生。

关于这点,姜荷莲子的立场很坚定,可她却无法向任何人吐露她的真实想法,哪怕是她的至亲,她都无法言说。

为了不让赵三娘继续就自己的婚姻问题穷追猛打,姜荷莲子岔开话题道:“去年四娘不是随口说了几个故事吗?里面那个杨家将的故事,我让我表弟改编成了话本,你要看一看吗?”

在赵四娘穿越之前,赵三娘的人生没有一丝亮色,整日陷入繁重的家务里不得解脱。及至赵四娘穿越后,她家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赵三娘总算开始有闲有钱,能够开发一些业余爱好了。

一段时间之后,赵三娘找到了她此生中的一大爱好——看话本。她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认识了那么多字,认字速度甚至超过了赵三郎,那些堆满枕边的话本居功至伟。

来到府城之后,赵三娘先不干别的,就拉着赵四娘跑遍全城各家书店,搜罗了一大堆以前没看过的话本。后来她发现府城里有戏园子有茶楼,就连天桥底下也有说书人。话本不光就是写在纸上看,还可以演出来说出来,同样是精彩万分。

于是,赵三娘一有空闲就往戏园子和茶楼里跑,她不光自己看,有时还拉上姜氏一起去。要不是她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行事不好太随意,她甚至能自带小板凳,坐在天桥底下听人说书。

以前想要看戏文或是听说书了,得去别人家的戏园子或是茶楼里才行。自从得知赵四娘从别人手中收购了茶楼后,赵三娘可高兴坏了,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去请个说书先生回来。听说那家茶楼原先就有一个说书先生后,赵三娘事先也不和赵四娘商量,就拍板把人留了下来。

赵四娘也知道,想要让茶楼高朋满座就很有必要请个说书先生回来,可关键是请回来的人得靠谱呀,不能是个人就往家里头搂呀。

没错,她家的茶楼是新开的,她也不指望能够把府城里有名望的说书先生给招揽过来,但至少得请个中等水平的。可留下来的程先生在赵四娘看来,很是一般,甚至可以说,有些差劲。

不过,赵三娘却觉得很好,每天都会跑去茶楼听书,听得是津津有味。

只要有书听就是好的吧?

赵四娘不客气地指出,程先生说书说得很不咋地,就像是在照着话本读,极为生硬。读书就读书吧,你也选几个好听些的故事读呀,读来读去就那么几个烂大街的恶俗故事,让人听得厌烦。

赵三娘不服,觉得赵四娘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在她听来,程先生说书说得好,讲的故事也很有新意。

好吧,或许真有人喜欢那种一板一眼的说书方式,对此赵四娘暂时不予置评。但,那样的故事就叫新意了?

于是,赵四娘便随口说出几个故事,她要让赵三娘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真正的有新意。

姐妹俩打嘴仗,姜荷莲子被请来当裁判。原先姜荷莲子也就是听着乐呵乐呵,可听着听着觉得赵四娘说的很有道理。尤其是赵四娘提到的《杨家将》,她觉得很合适。

姜荷莲子之所以觉得合适,倒不是仅仅是因为《杨家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考虑到,燕元之战即将开打,这部歌颂守边卫国将士的《杨家将》正好可以用来聚拢民心,鼓舞士气。

只是赵四娘所说故事的构思虽好,但还无法直接拿去茶楼说,需要进行改编润色。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半文盲的赵四娘肯定无法胜任,得要另外找人来进行。当时正值年底,要忙的事情太多,这事儿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三郎四郎

直到宋家人归来,姜荷莲子偶然从宋老爷子口中得知,宋知言这个不学无术的,正经的四书五经不好好看,就爱看些才子佳人的恶俗小说。

姜荷莲子觉得,喜欢看的话那肯定会深知这些小说里的套路,宋知言还读过近十年的书,说不定也能够写呢。于是,她就私下里把宋知言找来,让他写两回试试。

宋知言这个一身懒筋的家伙,一开始还不乐意接这活儿,一个劲儿的推脱。待得姜荷莲子承诺,要是写的符合要求,每回给他一贯钱,他这才一口应承了下来。后来看到了赵四娘写下来的原稿,甭看字里行间全是些没有内涵的大白话,粗糙得很,可故事讲得实在太精彩,自诩阅书无数的他都看得入迷了,甚至表示不拿钱也愿意写。

这已经是一两个月前的事儿了,其间宋知言改了又改,修了又修,却总觉得不满意,深感自己写的话本对不起精彩绝伦的原稿,迟迟不肯交稿。还是在姜荷莲子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在昨天把几经修改的话本交了出来。

一听说有话本,而且还是关于杨家将的,赵三娘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当真?在哪儿呢,在哪儿呢?赶紧拿来我看看!”

别看赵四娘讲杨家将的故事时,赵三娘一脸不屑,直说一般般。其实,那时她在和赵四娘较劲,为了不输阵,就故意贬低了这个故事。事实上,在她心里是很认可这个故事的。

听说这个故事居然改编成了话本,这可是赵三娘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她立刻就来了兴趣。

姜荷莲子逗她,两手一摊:“咱们是来喝喜酒的,谁还把话本揣在身上?”

赵三娘大失所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姜荷莲子笑道:“瞧你急的那样儿!放心吧,既然你这么想看,一回府城我就给你送去。”

赵三娘问道:“阿荷姐你肯定看过了吧?你觉得怎样?”

姜荷莲子点头道:“挺好的。”

岂止是挺好,姜荷莲子非常满意。

别看宋知言正经的策论总写不好,科举估计是此生无望了。可写起话本来,那叫一个流畅,可以说是妙笔生花。昨晚姜荷莲子仔细看过之后,当即决定把另一本《大漠英雄传》也让他写,打算一回府城就把该书的原稿给他送去。

赵三娘听说这话本写得挺好,哪里还能坐得住?性急的她丢下姜荷莲子,直接冲进船舱,拉着宋知言就让他讲话本里都写了些什么。

别看宋知言行事拖沓,时不时消极怠工,可面对赵三娘这种俏丽的小姑娘时,他做事儿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他也不墨迹了,张口就讲起了《杨家将》的第一回。

起初,他还算矜持,只是站着干巴巴地讲着。后来越说越兴奋,一时兴起居然拖来一套桌椅,学着某些说书先生的样子往椅子里一倒,然后翘起二郎腿,摇头晃脑地说起书来。

他讲得那是叫个眉飞色舞,口沫横飞,俨然就是一位老道的说书先生,手里就差一把扇子和一块惊堂木。说到精彩之处,没扇子可摇,也没惊堂木可拍,他便拍手拍桌子拍大腿,那动静不要太大。

刚开始就只有赵三娘姐弟几个和两个镖师在捧场,后来宋老爷子他们几个大老爷们见宋知言说得热闹,也跑过来听了一耳朵。船将抵岸的时候,包括姜氏和宋母在内,所有人都围着宋知言在听他说书。要不是急着赶路,众人都想让他一直讲下去,讲到大结局为止。

下船之后,由于他们一行人数众多,不得不雇两辆车分开坐。大伙儿都争着抢着要和宋知言同乘,就连宋老爷子也不例外。

宋知言心里那个得意啊,他阿爷从来就嫌弃他得很,每次看他都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这会儿居然上赶着要来听他讲故事,嘿嘿,他老人家也有今天啊!

宋知言这个二愣子,不晓得利用这个机会在他阿爷面前刷刷好感度,反倒拿起乔来了,借口自个儿话说多了嗓子疼,还不乐意讲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