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赵四娘家 (璇源)



赵三娘的提议虽然相当不靠谱,可既然默许了下来,就得好好执行才是。赵四娘想了想,认为要想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首先得搞清楚当时发生了些什么。

她便问道:“梁公子,不是说梁记派了个伙计回去打探消息吗?那伙计回来了吗?”

梁研皱了皱眉,说道:“腊月十五出的事儿,到如今都已经过了小半个月了。虽说当时半个镇子的人都出来救火了,可时间实在是隔得有些长,大伙儿都不太记得那天晚上有什么特别情况。所以说,派回去的伙计没能打听出个什么来。即便我把那天晚上在梁记里值夜的伙计也叫了过来,仔细询问了一遍,也没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是呀,对于普通人来说,你问他前天的晚饭吃了些什么,他回想一番多半能够记得起来,问半个月前的,他就是绞尽脑汁都不太可能想的起来。因而,想要搜集到有价值的线索的话,最好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时隔半月再去,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一十四章 难言之隐

如此想来,情况不太妙啊!听了梁研的话,大伙儿都有些沮丧。

赵三娘急于寻找铁证,便不死心地问道:“梁公子,如今那个值夜的伙计还在这儿吗?在的话,能不能把他叫过来?我想再问问看,说不定多问几遍,他就能想起些啥呢?”

梁研点了点头,立刻就把人叫了过来。

值夜的那伙计一出现,赵四娘就觉得眼熟。在她还在努力翻找记忆时,就听姜荷莲子和赵三娘冲他打招呼,喊道:“赵大伯”。

原来那伙计名叫赵永江,他的弟弟赵永芳就住在赵老家隔壁,兄弟二人的祖父是赵老爷子他爹的嫡亲大哥,两家也算是比较近的亲戚了。不过赵永江和赵永芳早早分了家,他家在村东,离村西的老赵家有一段距离。加上他几乎日日在镇上的梁记上工,就很少有机会来村西,穿越而来的赵四娘自然对他没什么印象。

客气地招呼赵永江坐下后,性急的赵三娘就开始追问起当晚的情况来。

只是如同梁研所说的那样,赵永江坚称他那晚一直忙着救火,根本就没看到什么可疑的人,察觉到什么可疑的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说到“可疑的人”和“可疑的事儿”时,赵永江不停地打起了哈欠。

看在别人眼里,赵永江这是为了赶路起了个大早,没睡好才打哈欠的,都不以为意,而姜荷莲子则抱有不同的看法。她记得前世时燕云卫中的某人曾说过,有时候人们打哈欠并不是因为没睡好,而是因为内心焦虑,需要借此来纾解一番。思及至此,姜荷莲子心念一动,立即仔细观察了一下赵永江,发现之前一直正襟危坐的他开始时不时用手搓起腿来——据那人说,审讯时受审者若是不停地搓腿,或者是审讯者正在逼近一些受审者不想提及的问题。或者是受审者对其所必须回答的问题表示忧虑,又或者是受审者正在说谎!

赵永江表情很真挚,目光很诚恳,怎么都不像在胡说八道。然而。他于不经意处露出这么多不寻常的举动,还是勾起了姜荷莲子的怀疑。鉴于对燕云卫侦讯手段的信任,她认为,照此看来,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赵永江都极有可能没有全讲实话,多半还有所隐瞒!

尽管姜荷莲子察觉出了赵永江的不对,但她没有立即进行逼问,依然默默地坐在一旁静观其变。

赵三娘可没这么沉得住气,当她发现问不出火场相关的线索,登时急得团团转。心急如焚的她索性也不坐了,站起来绕起圈子来。

赵四娘被自己二姐绕的头晕,又不敢深劝,一副憋屈的小样儿。

姜荷莲子见状,忙开始想办法解围。她心念一动。便挑了一个足以转移赵三娘注意力的问题问道:“赵大伯,都说赵家二郎是因为和他爹吵了嘴,一时不忿,就干了杀人放火的勾当。就连赵家四叔那‘教唆杀人’的罪名,据说也是源于这场争吵。这套说辞我是万万不信的!不过他俩吵嘴应当是真,你可知道他俩为啥要吵吗?”

这个问题挑得妙!赵三娘一听,就立刻停下那躁动不安的脚步,转而看向赵永江,期待着他的答复。

那么赵永江能回答得出来吗?毕竟这种不光彩的争吵八成是关起门来进行的,按理来说。住得并不近的他是不太可能知道个中详情的。

然而,别看赵永江和赵永忠属于同款,都是“只干实事,不说废话”的类型。平时不怎么多话。但他的媳妇儿程氏却是出了名儿的爱说话,最大的兴趣就是和人闲话家常,整个赵家村里几乎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

姜荷莲子觉得,有这么一个“包打听”的媳妇儿在,再加上他的弟弟一家就住在老赵家隔壁,赵永江或多或少会听说一些赵二郎和赵永年吵架的内情。

果然。赵永江不仅知道,还知道得相当详细。

据他介绍,自从肖家搬进赵家老铺后,肖永业就开始想方设法地插手铺子里的生意。尽管赵家二房处处提防着肖家人,轻易不让他们沾手,可做生意很有一手的肖永业很快就发现赵永年做假账,还察觉到赵永年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不在家。赵永年自己解释说他是要去外地进货,可从来也没见他带什么像样的货回来,这就引起了肖永业的疑心。于是肖永业就在赵永年再次出远门时,派身手敏捷的家丁远远跟在后面。跟踪几次后,终于让那家丁发现赵永年在县城里另开了一间铺子,还养了外室,于是他就立刻把这一情况反馈给了肖永业。后来根据肖永业的指示,那家丁就花钱雇了几个闲汉,瞅准赵永年外出不在时,把那外室连同她闺女一道给绑回了老赵家,让赵老爷子瞧瞧赵永年做的“好事”。

其实,赵永年挪用公中的钱早就不是秘密了,不光赵家人知道,就连四邻都隐约猜到了,也就只有新来的肖家人不晓得,以为抓住了天大的把柄。不过肖家这么大张旗鼓地把事情捅了出来,还绑了两个大活人做人证,赵老爷子想再装聋作哑都不成,只能给出一个交代来。因为这是丑事,老赵家都是关起门来私下里协商,赵永芳家离得虽近,却没探听出具体是怎么商议的。不过,外人虽然无法获知详细的过程,却都看到了结果。最显著的结果就是,肖永业顶替赵永年成了赵家老铺的掌柜。

此外,赵永年的外室郑氏也算过了明道儿,就挺着大肚子带上闺女住进了老赵家。为了这事儿,乔氏跑回老赵家大闹了好几场,不过终究还是被赵老爷子夫妇弹压了下去,只得捏着鼻子喝下了郑氏的进门茶。尽管乔氏万般不服,一直想找郑氏的茬儿,奈何她和郑氏不住在一起,总逮不着好机会。这样一来,两厢倒也相安无事地过了个把月。

直到进了腊月里头,乔氏不知咋的忽然就染上了急症,上吐下泻了好几天。赵永年就说要把乔氏挪到老赵家静养,可赵二郎死活不同意。父子俩为此事大吵特吵,最后吵到了赵老爷子跟前。无奈这次吵得实在太凶。赵老爷子居中调停都没啥用,父子俩还是一直吵一直吵。具体是为了啥事儿外人怎么也打听不出个端的来,反正吵得最凶的那天晚上赵家老铺就着了大火。

听了赵永江所说,赵三娘心里大感讶异。在她的印象中。赵二郎是个极为孝顺的好孩子,很听赵永年夫妇的话。即便夫妇俩偏心赵大郎,对他多有不公,但他从不抱怨,总是逆来顺受。那到底是因为啥事儿。会让这样的一个人说出“断绝父子关系之类”的狠话来呢?

相比起赵三娘的不解,姜荷莲子和赵四娘心里大概有了个谱,均想:九成九是赵永年对乔氏下了毒手,被一直提防着他的赵二郎逮了个正着。赵二郎这才会抛掉最后一丝父子情份,为他娘力争到底。

尽管赵三娘得知了一些赵二郎父子争吵的内情,但她还是有好多想不明白的地方。她这人做事很直接,当她意识到这边问不出个究竟来,就决定去找当事人问个明白。

“梁公子,你能借咱一辆马车吗?我想现在就去探监。”赵三娘问道。

梁研今天办事特别爽快,对于赵四娘家。他可以说得上是有求必应。一听说赵三娘想去探监,不但安排车马,还主动提出愿意陪她们一道去。

一直以内敛矜持形象示人的他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就差在脸上写上:“我熟,我是地头蛇,带上我准没错的!”

看到梁研那副异乎寻常的热络劲儿,赵四娘就觉得一大笔银子正在急速离她而去,径直飞入梁记的口袋里。

你好歹说个数儿吧?这么热心帮忙却不报个价,我实在是消受不起呢!

赵四娘打算趁着准备车辆的工夫。和梁研把价钱谈妥。然而她还没来得及把人约出去,就被她爹那拉风的造型给雷住了。

只见赵永忠这个“伤残人士”,搭着姜宝胜的肩膀,撅着个屁股艰难地挪了过来。可能是走动时触动了伤口。他时不时要“嘶”上一声,整张脸看上去就像风干的土豆,还是一抽一抽的那种,真是要多扭曲,就有多扭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