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 [金推] (归园田居)


  更糟心的是,一朝花开,还要连盆带花给人送到家里。
  母女两个,一个满怀心事,一个只顾害羞,气氛渐渐沉静下来。直到宝儿哼唧哼唧的要哭出来,才打破了这伤感的气氛。
  赵氏一摸,原来是尿了。“这一泡尿得有半斤重,难怪要哭了。”
  赵氏给儿子利落的给儿子换下尿布,顺手在儿子小屁股上拍了两下,看得周琳好笑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  是不是我写的太无聊了?都没有小天使跟我讨论剧情?貌似确实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剧情,不过,看着我这么努力日更的份上,留下两个字鼓励我一下也好啊。

☆、第6章 赶年集(捉虫)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进入腊月,这时间就过得飞快。年关在即,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置办年货。
  周家村附近的人们赶集都要去镇上,这个镇因为附近有一个卧牛状的小山,就叫卧牛山,镇子自然也就是卧牛镇了。
  卧牛镇三天一逢集,今天已经腊月初九,算来年前也没剩下几个集了,再不赶就来不及了,要知道有些积极的人家,一月前就开始置办年货了。
  鸡叫二遍,赵氏就把女儿揪了起来。等周琳穿戴洗漱好后出门,就看到大伯母和堂哥堂弟已经等着了。
  庄户人家不年不节的,很少赶集,平日里的吃食都是自己种出来的。也就缺油少盐了,或者咬咬牙买上一回肉打打牙祭,才会到镇上去。
  因此,难得赶一次集,全家的女人孩子都出动了。反正自家有牛车,出门也便利。
  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卧牛镇离周家村足有十几里地。要是只靠两条腿,得走上将近一个时辰。
  这个时候,乡下人赶集大多时间都花在在路上了,因此往往过了中午不多会儿集就散了。不然真逛上一天,回去都得摸黑了。
  生怕去得晚了就买不到什么好东西了,李氏赶紧催着大儿子拉了牛套上车。
  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载着一架子车的人,不疾不徐得走在小道上,得得地朝着卧牛镇走去。
  因为土路不平坦,即使牛车已经够慢了,下面还垫着草垫子,周琳还是感觉颠得屁股疼。看大家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她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只有赵氏看女儿坐立不安的,活似屁股底下长了钉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自己亲闺女她不好说,李氏可没有这个顾忌,“二丫真是个小姐做派,坐着牛车还嫌不舒坦。这也就是咱们家,托生成差一点的人家,想要赶个集,那得生生走上一个多时辰。要是你,还不得瘫在半路上。”
  周琳有些咋舌,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真是能吃苦耐劳。前世今生她也没有走过两三个小时的路,不由有些忏愧。
  周鑫却一向喜欢这个温柔可亲的姐姐,听了自己娘的话忙表态,“要是半道上走不动了,我跟哥哥可以都可以背着啊。二姐这么瘦,我觉得一只手就能拎起来。”
  听了周鑫这不着调的话,一车人都笑了起来,只有周琳气急败坏地白了这个弟弟一眼。要不是人多,非得拧掉他的耳朵,成天着三不着两的。
  说说笑笑间,牛车终于到了卧牛镇。待到穿过一道跨街而立的牌坊,就到了集市。
  街道两边的店铺鳞次节比,十分有序。街边还有挑着箩筐的农人来回走过,想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摊位。
  他们的筐里大多都是一些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米面粮油一般都是路边开的铺子里才有得卖。
  兴许是他们来得比较早,现在街上的人并不算多。听赵氏说,再等上半个时辰,街上指定挤都挤不动。
  说着赵氏拉了一把贪看这原生态集市的女儿,“干什么一副没见识过的样子,又不是第一次来,一个大姑娘左顾右盼的,像什么样子。”
  周琳一惊,自己可不是第一次来嘛,上次来的可不是她。悄摸地拍下胸口,看来自己以后还是要谨慎一点,这回就差点露馅了。
  李氏看这娘俩说个没完,有些不耐烦,“赶紧的吧,别在这儿耽搁了,一会儿人都上来了。鸡鸭鱼肉的回来时再买,带着也不方便。先到前面买些干货点心,再给孩子们扯点布做身新衣服。”
  李氏把今天的行程简单安排了下。
  周磊赶着牛车拐过这条街,停在了一家铺子旁边,屋檐的酒旗迎风飒飒作响,正是一家酒铺。
  周琳正纳闷停在这里做什么,酒铺里就走出来一个瘦小精干的年轻人,约莫有二十岁上下,惊喜地招呼周磊,“我就说是谁过来了,原来是你这小子。这几位是?”
  周磊叫了声王大哥,“这是我娘和婶子,这个是我弟弟金子。”又朝一旁的周琳示意了一下,“这是我家小妹。”
  简单介绍一句,并没有说出她的名字,好人家的姑娘是不能随便把名字说给外男听的。
  果然王大哥并没有多问,跟李氏妯娌两人问了好,又跟周磊说,“你们跟婶子来,想必是办年货的吧?”
  周磊点头,“恩,办年货,也带家里弟妹出来看看。家里牛车没地方放,看能不能在您舅舅后面的院子放一会儿。”
  王大哥毫不推辞,哈哈笑了两声,满口应下,“我当是多大的事儿,我这就给你牵过去,你们就放心逛去吧。”说着就要牵着牛鼻子进去,直到周鑫坚持要自己来才罢手。
  李氏和赵氏忙向这年轻人道谢,“劳烦小哥了,真是不好意思。”
  王小哥连连摆手,“举手之劳,与人方便嘛。更何况我与石头这关系,道谢就见外了。”
  走出挺远,周琳才按耐不住地问堂哥,“石头哥,这人是谁啊?怎么跟你那么亲近?”
  周磊看着小妹妹满眼的好奇,就大致解释了下。这小哥是他去年在镇上打短工认识的,叫做王满仓,父母早逝,是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的。
  因为自己无意中帮到了他,两人就认识了。因为脾性相合,一来二去就成了莫逆之交。
  今年他一个远方舅舅在镇上开了铺子之后,王满仓就过来帮忙了,之前四处找工也不是办法。
  舅舅家待他并不苛刻,他准备日后就留在这儿了。好歹攒些钱,将来也好讨个婆娘,有个自己的家。
  走到集市中间,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李氏也有些着急了,她今天计划要买的东西可不少。
  不算肉类,还要买上几张红纸,回去拿上几个钱,请村里的秀才公周怀瑾写上几幅对联;要买春/节燃放的爆竹;买炉香祭天祭祖;还要给老人孩子置办新衣;以新冲旧,来年有个好兆头。
  于是顾不得多话,李氏妯娌俩就开始疯狂地买买买。她们这表现在周围的人里实属正常。辛苦了一年,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了年节,怎么也要犒劳自己一下。就连小孩子,这时候都能添上一件两件心仪已久的玩具。
  也许大人有的还在感慨年关难过,花钱如流水,忧心手里的银钱是否凑手,小孩子就是纯粹的期待了。毕竟过年就意味着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
  还别说,这样一来过年的气氛比现代的春节年味浓烈多了,周琳这次也是开了眼界了。想到现代时,虽然生活富足,但是亲情味、友情味、年味都被冲淡了,真是令人唏嘘。
  当手里提着,怀里抱着,满载而归的一行人路过一个脂粉铺子时,赵氏突然停下了脚步。
  想着姑娘大了,也该置办点脂粉好好打扮一下了,忙叫住李氏,“嫂子等一下,我给二丫买盒胭脂去。”
  兴许是要过年了,李氏也是难得的高兴,把手里的东西和赵氏一起放到两个儿子怀里,不顾儿子的手忙脚乱,兴致勃勃地走进铺子。
  李氏边走边说,“娘给的钱不少,出门前还跟我说,要是有剩的,就让咱们女人家也买些胭脂水粉什么的。我算了,除去买肉的钱,还能剩下不少,咱们给娘买上一根簪子,一人还能买上一盒胭脂,再给二丫添上一盒妆粉也是够的。”
  胭脂铺的老板好似不在,只有一个小二在店里看着。
  “小二哥,胭脂怎么卖?”李氏指着柜上问道。
  那小二瞄了她一眼,头也没抬地回道,“最下面的一排六文钱一盒,中间的12文一盒。”
  李氏听小二讲到这里就打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愣地追问,“那最上面的呢?”
  老板这时才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三人一眼,“上面的?上面的问了你也买不起。”
  李氏气急,“你没说怎么就知道我买不起?莫要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赵氏见状,赶紧去扯她,小声说,“这小二看不起人,我们不买就是了,何苦跟他争执。在人家店里,咱们妇道人家容易吃亏。”
  “二两银子。”小二这时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神色轻蔑,看着李氏,似乎在说,我告诉你了,你买的起吗?
  没曾想李氏这时却呸了一声,丢下一句“狗眼看人低,就借着赵氏的力道扬长而去。
  只留下背后的小二呆如木鸡,风中凌乱。还以为能激得面前这妇人一怒之下买下这盒胭脂。之前店里并不是没有先例,没想到对方居然这样反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