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金推] (天远大)



听了这些消息,江大山打算和谢公子去那个集市先打探一下,让大郎和谢三伯先带着东西回翠竹村里等。

“也就三十里远,我们骑马,很快就会回来,你们先在村子里休息。”江大山说。

“行,你们小心点。”谢三伯点点头。

小林跟着他们大吃了一顿,很爽快的帮大郎和谢三伯挑上了那副石磨。谢三伯挑了一担粮食,还剩下的一袋粗面与一些七零八碎的东西,村长让几个人分担着帮他们运回了翠竹村。

大郎也背了两床被子,棉被是贵重东西,所以只敢买两条,还花了二两半银子呢。不过,人家那铺子里也仅有两床棉被,全卖给他们了,喜的还搭了一斤棉花给他们。一口气买两条棉被的人极少见。本地婚嫁,也最多弄两床棉被,有时候还是拿旧的来重新弹。

回到村子已经是大下午了,大郎与谢三伯肚子也不饿,分了些粗制点心给几个帮他们背东西的村民,算是答谢。谢三伯在整理东西,大郎就开始去村里瞎逛。说是瞎逛,其实他是想还在这个村里弄些有用的东西。因为辛湖交待的东西,好多都没弄到呢。

一群孩子跟着他,不过是为了他手中的一块半块粗点心。

“谁家小鸡小鸭有多的?”大郎问。

“三奶奶家刚孵了小鸡仔。”有孩子说。

大郎跟着孩子们到这个三奶奶家,才发现这老太太家只怕是全村最穷的一家了。大郎提出要她家的小鸡仔,总共才六只,老太太说要一升半粗面。

“你这也要的太多了吧。”有孩子当场反对。老太太也不过是看大郎他们有钱,其实这六只小鸡仔搁平时,能有半升粗面就不错了。

“就是,这么贵不要了。”大郎说。

今天他可是好好的整理了一下本地的物价,一上午他尽是在集市上看别人交易,把很多东西的价格摸清楚了。而鸡蛋两个才要一个钱而已,甚至买的多还得搭上一两个,而且还卖不出去,乡民们的家的鸡蛋多半是拿去换盐的。他们没有买鸡蛋,因为天气开始热了,怕时间放长点会坏掉。就想着弄些小鸡回去自己养。

那杂货铺里,老板挑鸡蛋挑得可严了,生怕不新鲜。因为他也是拿这些鸡蛋给商队,让别人给他带盐回来的。关键是,收了鸡蛋,还得折价才换盐的。所以,两个鸡蛋真正还换不到一个钱。现在老太太居然还要一升半粗面,这可是把他当傻子了。

再比如,他们一头野猪卖了一两银子,听村民们的说法,稍微贱了点,但难得碰上要整只的大主顾,便宜点也划算。当然了村长的意思是,如果让他去谈价,应当可以多要十到二十个大钱。一两银子算一千个大钱。十个钱可以买二升粗面。但二十个钱却只能买一升细面。一升算一斤二两。

所以,他们把卖野猪的一两银子,买了二百来斤粗粮,也就是两石。

盐不算太贵,品相却不太好,要十五钱一斤。四十斤盐,可是花了600钱。再花了二百个钱买了些杂七八拉的点心,吃一顿有肉有细面馒头的饭,才花了半两银子。

相比于给村长的一两银子,大郎也心知不值,不过就算结个善缘,毕竟这个村长在翠竹村甚至半条街集市上都说得起话,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来找他。况且看他接一两银子也不吃惊的样子,估计以前的商队歇在他家,给的也不少。

大郎决定回去后,还是得和江大山谢公子谈谈物价的事情了。以后不能一出手就是一两银子了。不过,他这可是冤枉了江大山,不是他乐意给一两银子,只是他当时手中只有一两是最小的了。

老太太见大郎一开口说就不要了,心里慌了,忙换了方式,苦着脸说:“我们家穷,早就断粮了,我孙子就等着粮救命呢。你多给点吧,我家还有些笋干。”说着就要去抹眼泪,并且很快喊她那不过四岁的小孙子,拖了个小篮子出来,里面果然装着些笋干。

大郎摇摇头,不要她的笋干,这玩意儿多了也吃不完,而且还是旧的成货,想吃还不如过两个月再来这边换呢,那时有新鲜的,就说:“一升。还是看你说的可怜。”

老太太连忙把小鸡仔装在一只小笼子里塞进他怀里,叫着要和他去拿粮食。今天大郎他们买了二石粮食,整个村子人都知道了,就算她没有去赶集,也已经听说了。

第81章 猜测

到村长家,大郎借了村长家的升子,装了一升粗面给她。老太太哭着穷,接过面倒进自己的口袋里,眼睛却四下乱转,明显的村长不给点东西她,她不走的模样。不得已,村长把谢三伯给他家孙子的一包点心,分了一半出来,才打发走了老太太。

村长叹了口气,说:“她们家最穷,命也不好,儿子老子都死了,就剩下孤儿寡妇的。你们要小鸡仔,我再去给你们弄几只。也不用一升面了,还是按价给。十只给一升。”

“如果有鸭仔也行。不过一样我们只要二十只就够了。两三公的就行了,面我们也是拿回去吃的,只不过家里女人们想养些鸡鸭,下些蛋给孩子们补补身子。”谢三伯说。

“行。”村长答应了,很快就让他的大儿媳妇出去办了。也不知道她怎么弄的,反正出去了不过几刻钟,就带回来鸡仔鸭仔各二十只,还用两只小笼子装得好好的。

“我仔细看了,公的各有三只,不过太小,兴许也有看不准的。”

大郎和谢三伯就又拿他家的升子装了四升面出来,村长儿媳妇笑眯眯的拿着面出去了,这是她在村里收集起来的,好几家才凑足了数。因为时间还早了些,好几家还没开始孵呢。这些面自然也要分给大家。不过,她还是可以从中沾点便宜的,起码可以给自己落下一碗面。

有了鸡仔和鸭仔,大郎开始往村民们家的菜园子转。又弄了两棵六七尺高的柿子树苗,花了一升粗面,让人家给他们连根带泥巴挖起来,仔细包扎好根部的一大坨泥,才拿回来。

江大山和谢公子一路快马加鞭,刚开始还能见到些背着挑着担子的行脚商人。但他们骑马,跑得快,很快就把别人远远的甩在后面了。慢慢的就再也没有见到人了。

跑了约十里地之后,果然有一截路非常险峻,一条约模三尺多宽的曲曲折折的小路,一边靠着怪石嶙峋的山头,时不时的还有石头滚下来,另一边却是湍流的河水。河面宽旷,水很大,只是根本就没见到有船通行。在这里他们没看见一个人。

两人下了马,小心的拉着马走这截路。那马也知道危险,根本就不敢往两边看,跟着主人慢慢往前走。

不过二里来路,两人却走了快半个时辰,路面不仅窄,还高底不平,时不时的一块石头,一个坑的,稍不留神就会摔跤。要是下雨天,只怕更难走。

“还真难走。难怪没人敢来的。”江大山说。

“就是,要是背着东西,就更难走了。”谢公子说。

两人走到这里,又乔装了一翻,变换了样子,把自己打扮成商人。前面依旧没发现一个人。他们出来时,马上还带驮了一对篓子,其实里面没放什么东西,就是装了些草,再拿粗布盖得严严实实的,看上去象是带着货。

结果等两人发现所谓的集市时,远远能看得见整整齐齐的几排房子,看着排场不小,却没见几个人在走动。可见这边生意真的不好做了。再往前面走一点儿,就看到再远处就是一座横跨在河面上的大桥,果真看得出有带着利器的官兵把守着。

“这是什么集市,都没有人啊。”江大山好奇的说。

“怕是被查的很,人来的少了吧。”谢公子猜测道。两人四下转了一圈,发现还有几条小道,估计附近还有些村子。这个地方,和他们上次来的清源县,就好象完全不是一个地方一样。两人猜测,他们两次见到的清源县,是不同的方向。

“我们骑着马也太打眼了,要不,你带着马躲起来,我过去瞧瞧。”江大山又说。

“行。你去吧,小心点。”谢公子同意了。

江大山背着个篓子走过去,集市里已经有一半以上的铺子关了门。没关门的好几家铺子见到终于来了个客人,纷纷招揽起来,甚至还有女人过来拉他。江大山装成乡下来的二愣子,不动声色的四下里观察了一圈。

最后,他在一家杂货铺里捡了几样孩子们爱吃的小点心,在隔壁的布铺里买了两块棉布,一块粉色一块紫色。接着,又在一家药铺里买了小石头娘说的小婴孩吃的成药,然后买了些跌打损伤的药,还不敢买全,七零八落的买了一些。

这边的物价可比半条街那边贵得多,特别是药真的很贵。就这么一圈,他就花了五两银子。本来他还想再细细看看,挑着买些东西的,却发现有人一直跟在他身后转悠,令他警觉起来,就背上篓子往回走。

走出集市,江大山故意装作去解溲,寻了个杂草树木茂密的地方跑过去,他来时,就看好了这地儿。那跟着他的人远远的坠在后面,见状也没走近。没一会儿,江大山连忙从另一边溜走了,快步跑到谢公子藏身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