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情绪不高,徐婆子和冬至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
“师傅,您放心,以后我一定常来,多烧点纸钱给曾外婆和曾外公。”这是冬至的承诺。
周师傅点了点头,叹气,“唉,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京城离得又远,这恐怕是我最后一回来看爹娘了,至于死后,为了不连累子孙,怕也不能葬回故土,你们……若是可以,就多尽点心。”
说起这个话题,谁的心里都不好过,冬至除了答应下来,也说不出其他话来。
认了路,上了坟,三人又坐牛车回了县城,至于周家原来的宅子,多年过去,等周师傅寻回来的时候已经破败,之后未免惹来祸端,他也不敢修葺,这回来,周师傅也只是指了一处破落的土胚房告诉他们地方,倒没有仔细去看。
回到县城落脚的客栈,休息一晚过后,周师傅便从失落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吃早饭时,问起了冬至以后的打算。
“我的手艺你如今也学去了五六成,可有想过以后做什么营生?”他问。
冬至顿时想起前几日,夜深人静之时,绿竹跟他说起的主意,说实在话,他有些心动,只是,到底经验不足,有些没有底气。
“师傅,您觉得,我去县城开一家木匠铺如何?”
周师傅听了却没有马上回答如何,却是问他,“怎么会有这个主意?”
冬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笑道,“其实,这事还是绿竹提起的,她说,榕树村太小了,怕埋没了我的手艺,她在县城里也认识些人,可以帮一点忙。”
周师傅捋着胡须点了点头,“嗯,你们有这想法也挺好,只是,开铺子和做匠人有很大的不同,远的不说,怎么经营一家铺子,你们可懂?如何与人打交道,你可有这样的本事?我看你在外人面前话不多,怕是做不来生意吧。”
闻言,冬至的脸红了红,讪讪地开口,“绿竹也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说是到时候可以请个掌柜看铺子,我只管做木工就好,在榕树村做好了再送去县里,这样也能就近取材,同时照顾阿奶。”
周师傅听了再次感叹,“冬至你娶了个好媳妇!”而徐婆子晓得绿竹把她也考虑进来,心里也感触,当初的决定做对了。
冬至闻言顿时眉眼一弯,嘿嘿笑了,是啊,他媳妇是挺好。
周师傅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冬至立马收敛了脸上挂着的笑,正襟危坐,“师傅,您说,我都听着。”
“你媳妇还说了些什么,你一并说来我听听,我再给你出主意。”周师傅还是要了解清楚他们具体的想法,才好给建议,一旁的徐婆子也看向他。
冬至挠了挠脑袋,在周师傅鼓励的目光下开了口,“嗯,绿竹原来的想法是做嫁妆家具的生意,可是后来去县城的木匠铺子了解过,发现不同的木匠擅长的活计不同,有的擅长用具,像犁和水车,有的擅长盖房,如梁柱和门窗,而有的则擅长细活,像家具。她不晓得我擅长哪个,所以让我自个拿主意。”
周师傅再次感叹,“看来你媳妇对你这事是用心了,那你自己又是个什么想法?你觉得你自己擅长哪个?”周师傅循循善诱,试着让冬至自个去思考。
冬至认真想了想,组织了一会语言以后才慎重地开口道,“自家人知道自己事,我晓得我的手艺还不到家,远达不到师傅的水平,也不像师傅那样可以触类旁通,不管是细活还是用具盖房都擅长,我也没有很大的志向,就想凭着双手养活家里老小。
师傅说过,我手比较巧,性子也耐得住,适合做慢工细活,可是如此一来,做出来的东西要价就高,清潭县县城的富人虽多,家具却不是粮食,需要经常买的,所以我想着,除了做细活,还要做些生活用具,和一些简单的普通老百姓也买得起的家具来卖。至于盖房用得到的梁柱和门窗,我一个人也做不来,这部分就不涉及了。”
周师傅听了还是没有发表意见,倒是问起了冬至,那个嫁妆家具的主意。
“按着绿竹的说法,嫁妆代表着女方的脸面,要求精细,一般人家在这上头也舍得用钱,这是其一。其二,家具和妆匣不同,送妆的时候顶多系条红布,从新娘家送到新郎家时,能让许多人看见,做得好了,能攒口碑。其三,送去新郎家后,成亲那日闹洞房,旁的人也能看见这些家伙什,这是打响名头的好机会。”绿竹和他说过自己的想法,因而冬至不用想太多便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周师傅呵呵一笑,一脸赞许,“你媳妇是做刺绣的,想来这主意是从这上头想到的吧。”
冬至不好意思地点头,周师傅于是和徐婆子开玩笑道,“阿姐,我可真是羡慕你有这样的孙媳妇。”
徐婆子也笑得合不拢嘴,“呵呵,绿竹这丫头就是鬼主意多,让她好好坐月子就是不听,整天想这些有的没的。”话语埋汰,脸上的骄傲却是掩饰不住。
言归正传,周师傅还是给冬至提了意见,“你媳妇关于嫁妆的主意不错,只是得有门道,你不妨先从普通的家伙什做起。另外,你们请的掌柜要信得过,且最好能懂些木工活,要不然生意上门,一问三不知,你又不在铺面,恐怕会流失许多机会。虽然有掌柜,可你自己也得当点心,隔三差五就去一趟坐镇。机会成熟了,也可以招个学徒,如果想要将这门手艺传下去,也可以等春生大一些再说。”
顿了顿,又道,“我在这逗留的时间有点长了,过不久就要回去,你那铺子我是等不及开张了,不过,我的名头可以借你用,你的人品我是信得过的。只一样,我知道你没有大志向,也不想进宫廷造办处,但你不能因此而懈怠,不思进取,埋没了我徒弟的名号,可晓得?”
冬至抿着嘴,眼眶红了红,用力地点头,“知道了,师傅!”
“好好孝顺你阿奶,有机会就到京城来看我,有事没事也给我写封信,告诉我你们的近况,别让我惦记着。”周师傅继续叮嘱道。
冬至仍旧点头,周师傅于是看向徐婆子,徐婆子此时感触良多,“我这做姐姐的,还让你操心,实在不该!”说着拿袖子擦了擦眼睛,那里湿润润的,像兔子眼睛一样。
周师傅叹气,“说什么该不该的,当初要不是阿姐……我也不会有今日。何况,男子汉大丈夫,我这做弟弟的本来就该为出嫁的姐妹撑腰。阿姐这些年过得苦,我不过是教冬至一些手艺,算不得什么,只要阿姐能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眼看徐婆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冬至只好给周师傅保证“师傅,您放心,我会照顾好阿奶的,也会给你写信,有机会也会去看您的。”
“嗯,记住你的承诺。”
此后无话,一行人用过早饭以后,退了房,又赶路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大姨妈来访,你们的作者君已经倒在血泊中起不来,谁来捞我一把
☆、全家福
从贵县拜祭回来,绿竹明显感觉到了离愁别绪的浸染,周师傅离开的脚步在靠近,徐婆子乃至冬至都有些郁郁寡欢。
绿竹使着法子,让春生逗他们开心,却也改变不了周师傅即将离去的事实。
这几日,周师傅和冬至聊了许多开铺子的事,将许多经验传授给了他,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坐下来,和徐婆子说过去的事。
在绿竹遥远的记忆里,上辈子的周师傅走得很是潇洒,远没有今日的婆妈,想来是放心不下徐婆子和冬至。
于是,当在锦绣阁碰见李贞之时,她便有了一个想法,或许可以请他帮忙画一幅像?
当下这么想的,她便这么做了,有巧娘帮忙说项,她最终说服了这位画技不俗的李秀才帮忙。
今日陪绿竹来锦绣阁交绣活的是冬至,见她从后堂出来,身旁还跟了个白面书生,顿时有些奇怪。
“冬至,我请了李秀才帮忙画一幅咱家的像,让周师傅回京后也能有个念想,你觉得这样可好?”绿竹碰上的疑惑的眼神,主动上前把事情交代了。
冬至听了眼前一亮,顾忌着店堂里的客人,没有把她抱住狠狠亲一口,脸上的神色却是激动的,“好,都听你的。”
说罢,上前两步,学着那些书生给李贞一个拱手礼,“多谢这位先生了!”
李贞微红了脸笑了笑,摆摆手表示无须多礼,不过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罢了。
没有高人一等的清高,甚至有点腼腆的李贞瞬间获得了冬至的好感,相比于好钻营的张荀,自力更生,不以出卖字画为耻的李贞显然更能让人尊重。
想起他为锦绣阁画的绣样,冬至灵机一动,有了个主意,碍于时间地点不对,便打算明日他登门时再与他提一提,看是否可行。
出了锦绣阁,两人又去了一趟牙行,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出租。因着木工活占地方,需要的铺面不小,暂时没有合适的,绿竹便托了信让牙侩留意着,有消息了再通知他们。
回去的路上,冬至便和绿竹说了自个的主意,“我看李秀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实诚,值得相交,便琢磨着,请他帮忙画几组图,用在家具的花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