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这两年,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些话。萧毅父子功高这固然是事实,他却不想听旁人一遍遍地敲打提醒,哪怕这个人是他的母亲也不行。他站起来,面容低垂,看不清表情:“母后说的,朕都听见了。朕还要去上朝,先告退了。”说完,便行礼,大步走了出去。
李太后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暗暗摇了摇头。自汉帝继位以来,母子生分。她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只不过他这么一意孤行下去,早晚会失尽人心,到时候,先帝留下的江山……李太后觉得心口又隐隐作痛,复躺回了榻上。若是魏王没有早薨就好了。魏王若在,先帝也不会因过分悲痛而突然离世,江山也不用压在这么小的孩子肩上。
说到底,怪不得任何人。都是天意弄人。
这时,宦官低头跑进来,轻声道:“太后,魏国公府的二小姐求见。”
***
顾慎之到达京城的时候,韦懋恰好还未离开。韦姌收到消息,便立刻订了归云楼的雅间,与顾慎之约好见面。
顾慎之先到,坐在雅间里头饮茶。他戴着圆翅幞头,一身檀色圆领长袍,神色清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微服民间的大人。小二上了茶之后,又殷勤地询问顾慎之还要不要再来些茶点,顾慎之摆摆手谢绝了。
京城不愧有天家气象,这楼底下的汴河繁华忙碌,舟船往来不休,人声嘈杂。但顾慎之天生喜欢清静,这热闹都吵得他有些头疼了。
“三叔公。”身后有人叫了一声,顾慎之转过头,见韦姌走进来,刚把帏帽摘下。一段时日不见,她的皮肤晶莹玉润,眉眼妩媚生辉,还有了独属于妇人的那种韵致。像被放在花房里头精心培育照顾的娇花,比在邺都初见之时,明艳亮烈了许多。想必这一切,萧铎功不可没。
他一时失神,直到韦懋开口叫道:“慎之。”
顾慎之起身一礼:“大祭司。”
“你我之间,直呼姓名就可以,不用客气。”韦懋与顾慎之也是多年未见了。小时候同在林桃手底下学医,林桃便总是夸赞顾慎之天赋极高,将来的造诣不在她之下。后来林桃辞世,没两年顾慎之也离开了九黎,出外闯荡。他们之间偶有书信往来,也并不觉得陌生。
韦姌坐下来,装作不高兴道:“阿哥要我叫三叔公,自己却直呼他姓名,这样我岂不是很吃亏?”
韦懋大笑起来,手指着顾慎之道:“说真的,这家伙性格古怪,我当初虽给了你神思香,却没把握他会帮你。所以你客气些总是没有错的。现在要你叫他的名字,你也叫不惯了吧?”
“为何叫不惯?”韦姌酝酿了下,朝着空气叫道,“顾慎之!”
韦懋敲了敲桌子:“没大没小。”
韦姌自己也觉得怪怪的,笑了笑:“的确是叫不惯,总觉得不顺口。还是叫三叔公比较顺口。”
兄妹俩在旁边谈笑,顾慎之低头倒茶,方才闻听她叫自己名字,手一抖,茶水便溅起几滴在袖子上。那柔柔软软的声线钻入耳朵里,犹如扑面而来的细雨微风,身心俱是说不出的畅快。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倒茶,也没说话,只是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对了,你们说韦妡通过了火棘仪式,成为了先知?”顾慎之将那杯几乎满溢的茶杯轻轻推到旁边,取了新杯子重新倒茶。
韦姌看着他的动作,点头道:“正是。阿哥说几个长老和阿爹都是见证人。但我从前与她在一起时,从未听她说过有什么预知的能力。此事,三叔公怎么看?”
顾慎之的父母是九黎最负盛名的巫医,因着他们的缘故,顾慎之自小便能出入九黎收藏古老经卷典籍的地方,耳濡目染,对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也颇有研究。他知道火棘仪式也并非全无破绽,只要计划周全,并且接受仪式的人配合,完全可以通过。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敢去尝试,一则是因为先知真的没有出现,二则因为大家都知道前面的先知都死于非命,所以没人会去冒充。
韦妡到底是不是先知,他还不敢下论断。但他很想知道她得了先知的身份,究竟要做什么?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都想不明白。”韦懋压低声音说道,“你还记得我跟你提过传国玉玺的事情吧?在杨信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以前,玉玺的事情只有族中的几个长老,还有阿爹,我,夭夭等几人知道。我猜想泄露消息的一定是族中之人,可到底是谁被人收买,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顾慎之低头看着茶杯上光滑的釉色,淡淡地说道:“你确定是被收买么?而且,你们家可不止你们父子兄妹三人,另外两个人与你们一同生活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机会知道?”
韦姌和韦懋双双震了一下,韦懋犹如醍醐灌顶:“你是说……邹氏和韦妡?可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男人可以许以高官厚禄,金银财帛,她们出卖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顾慎之扭头看向窗外:“我也不确定是她们,不过是猜测。我曾听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作者有话要说: 我自己感觉一章塞太多字看得很累,还是分两章吧。
第78章 入宫
“我在邺都听到一则故事。说是从前有位小姐, 年轻时出外游玩, 不小心与人珠胎暗结。为了掩盖此事, 她匆匆回家嫁人。许多年后,那个孩子长大,生父忽然找上门, 要母子二人帮他谋夺夫家的财产。”顾慎之喝了口茶,徐徐说道。
韦懋听得一愣。这个故事说的虽是别人家的纠葛, 但引出的关系, 耐人寻味。
韦姌仔细琢磨, 觉得他们对邹氏的过往了解得太少。记忆中,自己很小的时候,邹氏就已经过门了,还带着韦妡。韦姌只知道邹氏进韦家之前嫁过人,却不知她到底怎么将阿爹从失去阿娘的悲痛中拉出来,顺利嫁给了阿爹。
应该说, 在巫神庙的抽签事件以前, 从没有人在意过邹氏这个活得无声无息的小人物。她平日话不多, 也不出风头, 待人接物也没有失礼之处。所以谁都不会相信她有能力制造一个陷阱,坑着韦姌往里跳。
若不是神技刚好找到了签筒, 她们的阴谋可能都不会被揭发。
邹氏若与外人有所勾结,很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场大戏就已经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韦姌越想越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那幕后之人,将他们当做提线木偶, 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他们是当局者迷,而这场戏似乎即将唱到高/潮。韦懋站起来说道:“我明日就把韦妡带回九黎去,好好调查一下邹氏的过去。也许谜底就在她的身上。”
顾慎之压了压手,让他坐下:“我们先这样设想:韦妡是假的先知,她来汉境是有所图谋。那人既然帮她拥有了先知的身份,必定还留有后招。不是我扫你的兴,我不认为你能轻易地再把她带回去。”
韦懋没说话,屋中一下子变得安静。韦姌托着腮,另一只手轻点着杯沿。她记起萧铎离家的时候,叮嘱她,尽快将韦妡送走。以他向来的敏锐,定是也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只不过出征的日期突然提前,他来不及应对。
汴河上传来扳艄命船靠岸时呼喊的号子,码头上立刻有人回应,像是咏歌一般。日正当空,阳光照在河面,浮动着片片如金色鱼鳞般的波光,很耀眼。
这个时候,门被人用力拍响,高墉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少夫人,宫里方才传来了太后的懿旨,要召你们兄妹三个进宫,您快带公子回去吧。”
进宫?韦姌和韦懋对看了一眼,太后身居内宫,怎么会突然召见他们?
顾慎之早就知道会如此,神色自然地说道:“你们先回去看看吧。”
韦姌和韦懋同他告辞,迅速回了萧府。府门前站着一大帮人,为首的宦官十分显眼,正和气地与韦妡说话。他们旁边停着辆双马拉动的华盖厢式马车,四角翘起的云头垂挂着铃铎,风一吹就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带来馥郁的香气——一种内宫中才会有的,庄重典雅的香气。
韦姌与韦懋过去见礼,宦官笑吟吟道:“恭候二位多时了,请上马车吧?”
韦姌行礼道:“公公,不知太后召见,所为何事?”
“入了宫自然知晓。”宦官抬手做了个请的动作,不欲多言。韦姌知道太后的懿旨不可违,哪怕心中不安,也不得不上了马车。
高墉目送马车离去之后,迅速去了北院禀报。柴氏本在抄写佛经,闻言手中的笔略停顿了下:“那位公公没说太后的意思?”
高墉摇了摇头:“问了,也塞了银子,他不肯收。不过那位公公看着很和气,小的瞧着不像什么坏事。”
“嗯,虽不至于出什么事,你还是派个人到宫门口去等消息,顺便找下禁军中的李都头,他探得消息应当比我们容易些。”柴氏从容地吩咐道。
高墉应是,小跑着出去了。
……
马车从南宫门的小侧门进去,行过长长的甬道,停在朱漆的门前。
一路上,兄妹三人各怀心思,谁都没有说话。韦姌和韦懋坐在一边,韦妡单独坐在另一边。她穿着汉人的衣裙,梳着少女的发髻,眉眼低垂,双手交叠放在腿上,俨然是一副汉人小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