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吴襄才回来,他沉着脸很是吓人,余榕点了灯,倒了碗热茶放他前面,关心的问道:“这是怎么了?”
吴襄长舒了一口气,“副粮长的事情已经给吴荣了。我娘本来打算让我帮衬大妹一把的,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娘给吴荣了。”
这么一想也就想通了,苗秋纹方才那么低调也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俩口子明明就已经去了京城了,现下却在家,若是没有什么好事,他们肯定不会回来。苗秋纹毕竟是侯府的人,侯府的族人在凤安县本地也常做一些小官。
江南本就是纳粮大户,凤安县的副粮长却要给吴慈柔的娘家人,这怎么也说不通?所以余榕也不赞成吴襄去做这个什么副粮长的。
“靠别人始终其身不正。且你如今跟着许院长,见的世面也广,而且你还年轻,何必就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
还是妻子了解自己,她不仅是妻子还是自己的知己,吴襄用手摩挲着余榕的软肉:“我知道的,我知道的……”
敬天很早就尿在床上了,余榕让张妈过来收拾好了,她今天准备回娘家一趟。可也要早早的去请安,她去的时候苏氏已经呈上早点了,钱氏跟余榕差不多同时间到。余榕就跟她先定了马车:“劳烦二嫂嫂,今儿我打算带我们家小的去见见他的外祖母,让嫂子能饶出一辆车来。”
钱氏笑眯眯的答应了:“好说,我等会儿就让杏儿去门房那里说一声。”
俩人携手进门,吴老太太立马问起吴襄:“襄儿怎么没过来?”
这下糟了,吴襄早就忘记这件事情,他的朋友不少,早上就起来就去拜访朋友了。余榕只好帮吴襄打圆场:“他被他一个朋友给喊走了,说等他回来了再跟您说昨儿的故事。”
吴老太太也不恼,还跟余榕道:“襄儿把这个官给了荣儿做,我知道你心里不大服气。可是你们是大的,襄儿又有出息,你就别跟荣儿太计较了。”
这就是吴老太太昨儿能帮吴襄说话的原因,吴老太太收了二老爷跟钟氏的不少孝敬,这些别说余榕就是家里的小丫头都知道。所以吴老太太喜欢三房不假,但也常常帮二房去争取,尤其是她昨儿成功的让吴襄放弃了副粮长的位置。
她在心虚,她以为余榕昨天晚上回去跟吴襄吵过架,早上又没见到吴襄的面,所以特此来劝余榕。
余榕也差不多猜到了,心叹,吴襄跟弃儿一样。看似风光,其实经常被吴家利用,而且利用起来毫不手软。
“看您说的,这是好事。四弟跟四弟妹比我们二人都贤明能干,我们夫妻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做事也都平庸的很,不似四弟夫妻那样厉害。”余榕笑着道。
钱氏左看看右看看,眼睛一转,上前拉余榕坐下:“快吃早点。你今儿要回娘家,可不能回家了说在婆家饿了肚子。”她这话一下就冲淡了有些凝固的气氛。
作者有话要说: 宝宝们不要再解答评论防盗时间和比例,这可能是盗文网站在摸规律。我的文案上都有写到解决方式。我是新人作者没错,但我也是个硬骨头,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压力就不防盗了。
大家同时看正版,在书评里发布最新的感想,互动交流多好。不仅作者有热情,也能和大家讨论我笔下的人物。
谢谢小天使sunflowersw 营养液,感谢17606543的地雷,谢谢真爱小天使们,爱你么么哒。
第80章
吃完早饭, 钱氏又让杏儿从库房拿了些礼品出来, 如今吴家尚未分家, 好处就是许多花销由公中出。走亲访友或者出行都由公中出钱,余榕出门的时候吴襄还未回来,她就让张妈抱着敬天回家了。
张氏都没料到余榕会这么快就来的, 她正在家里跟宣氏俩人在做午饭,梁婷在外边打水。她看到余榕就立马冲进厨房跟张氏道:“太太, 小姐回来了。”张氏跟宣氏连忙脱下围裙出来,余榕再看到张氏, 竟然觉得张氏年轻了不少。也是张氏现在也不大做辛苦活了,她心态一向很好, 活的也年轻。
“榕榕……你这傻女怎么不提前说一声,今天都没买什么菜回来?”张氏一边埋怨,一看又看到余榕怀中的孩子,立马接了过来,“天气这么冷, 我先把他抱进来?”昨天就听余树说,余榕生了个儿子, 张氏早就盼着外孙来了,没想到今天就可以看到了。
这是张氏第一个孙辈,宣氏现在还未怀孕,但她年纪不小了,对小孩子极为期盼。余榕果然是闻弦歌知雅意,她拉着宣氏道:“嫂嫂今天帮我多看看敬天, 他白天很乖的。”宣氏深以为然,她跟余榕关系不错,又见余榕这样的体贴,不免道:“你们昨儿回来的,今天你就来了?家里人没说什么吧。”
宣氏嫁到余家才开始了解周遭的环境,买田买地都得找吴地主家,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家。可宣氏知道有钱人家也有难过的时候,反而像她在家就挺好的,尤其是张氏性格其实也是很好相处的。她妹妹嫁的比她好,可一大家子糟心事,反而不如她活的自在。
“没说什么。我们家里人多,少我一个不少。而且我也跟相公说让他晚饭后来接我的,”
她都这样说了,宣氏也不多问,随余榕一起进房。张氏把敬天放屋里,乐道:“这小娃娃生的可真俊,像他爹。”吴襄是有名的美男子,张氏这句话虽然是夸耀,可余榕听了哭笑不得,您老不就是侧面说女儿不好看吗?
张妈见了旧主,连忙过来拜见,余榕感激的对张氏跟宣氏道:“娘跟嫂嫂的一片心我实在是愧对的很。若不是家里送了人去,我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
张氏又细细问了张妈坐月子,下奶的事情,见余榕气色实在是很好,便给了张妈五十个大子儿的打赏。下人们退下了,娘几个才讲心里话,张氏急道:“我的小祖宗,他这么小你怎么就带回来了?姑爷一个男人不知道,你怎么也不多操点心?”孩子可是女人的立身之本,张氏虽是个农妇,但她也有自己的一套。
像吴家那样的人家,因为人丁兴旺,所以不敢有人觊觎吴家。可钟家子弟单薄,这不钟家的祖宅都快保不住了,可吴家却越来越兴旺了。吴襄是个有大才的,而且不是吃亏的人,女儿要抓住男人的心,还是得生儿子是正道。
所以看女儿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到处跑,难免有些生气。
余榕也无奈:“今年要上族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相公还得拿明年的束脩,不回来怎么行?”明年又是一大笔钱,这些钱还要回来拿才行。
这也是事实,读书要花的钱可不少。张氏有心赞助女儿,可是又看儿媳妇在这里,只道:“那你也不该让他出来吹风。”
说是这么说,张氏生怕招待不好女儿,又让梁婷出去买菜,宣氏也不是那么没有眼色的人,她说要出去做饭。留下张氏跟余榕说话,张氏从家里找了十两银子出来递给余榕,余榕刚想拒绝,张氏就道:“你若是现在手头宽松,我也不会这样。只是你们现在哪一样都要花钱,听着,这钱是给我的小孙孙用的。现在家里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我现在也享你哥哥的福了。”
余榕这才收下,她不好意思道:“那我就收下了。”她对吴襄有足够的信心,吴襄这个人手不释卷,倒不是说吴襄有多么好学,但他的上进心是真的强。
日后吴襄出息了,娘家做生意也有个依靠,毕竟靠余奉那实在是靠不住。商人地位极低,这也是尽管钱氏看不起读书人,还还不敢提议废除家里读书的支出,因为只要有人中了至少是秀才,家里的苛捐杂税都不用再缴了。吴家有那么多地,这可都是实打实的要交很多的。
当然了,余榕也颇会做人,跟张氏和宣氏一人送了一条珍珠项链,另附珍珠手串。这是吴襄去太湖唯一的收获了,女人哪有不爱美的,张氏立即就戴上了。而宣氏把手串戴上,项链准备放着。
中午开饭,余榕久违的跟亲人们坐在一起,无拘无束的。余老三依然没怎么变,做爹爹的都沉默,可对儿女的心都是一样的。余老三笑道:“今年你娘做了好了腌菜,你们到时候多搬点去。在临安可是买什么都贵。”女儿嫁的好,余老三也与有荣焉,但是他不如张氏心细,如果张氏不吩咐他,他就想不起来。只有张氏吩咐他,他才记得。
可头一次这么关心人,余榕笑道:“多谢爹了,我可不跟家里客气。我要一小坛也就够了,多了拿不了。”
席间,余树主动坐在余榕旁边,他也想去临安去看姐姐,他期盼的看着余松道:“哥,下次跑货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去看阿姐。”
“胡闹,你哥哥走了,你要留下来看店,等你年纪大一点了,自然放你出去。”张氏瞪了余树一眼。
余树也不恼,半大孩子总是想着外面的世界,不甘于被困在这一方小地方。他转眼又来求余榕:“阿姐,要不你这次就带我去吧?我也想跑货,老是要哥哥去,哥哥跟嫂子相处的时间都少了。”
宣氏也道:“你小孩子家家的乱说话。”他把这个小叔子当弟弟看的,余树年纪小,可是记忆力很好。基本上见过的人都不会忘记,做生意又灵活,天生做生意的料子。余松现在都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