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从来都是纪才人的命根子,闻听连音提及,纪才人抬起那双失了颜色的眼睛,慢慢地看向连音。
“当初皇后承诺你只要能撑得下去便想法子让你出去。今日我也向你做这承诺,只要你能撑下去,今后,必定让你出去。你是信皇后的,还是信我的?”
要论谁尊贵,谁更能令人信服。那必定会说皇后。可是纪才人此时却觉得,比起皇后,她更信连音。哪怕连音也受困在冷宫中,可连音这语气中透出的肯定,让她莫名的相信。
“信你。”许久没有开口与人说过话的纪才人终于又一次开了口。(未完待续。)
守龙(完)【加更】
(还债还债还债。撒花~)
第二日夜晚,睿慎依约踏着月色而来,这回睿慎不但见到了连音,还透过连音见到了纪才人。
纪才人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睿慎与连姨是一伙的,再一联想睿慎近些年来忽然的变化后,她终于是全心全意信了连音,相信连音能让她离开这冷宫,甚至与儿女团圆了。
同时,她也瞬间明白了睿慎和连音想要做的事情。
纪才人没有任何的后怕之感,或许是她已经被打入了冷宫的缘故吧,她反而生出了股豪情来。
而连音要纪才人做的事情也非常简单,让纪才人给出一两样信物,可以让睿慎与睿允和皇女可心相谈的信物。同时,也要纪才人手书一封,以保证睿允和可心不会出卖睿慎。
对于这一点,纪才人非常相信她那一双儿女。从小,她便亲自教导儿女事务,儿女对她也向来亲厚,所以纪才人对自己女儿的品性绝对是能够打包票的。
很快,纪才人分别书了两封手书交于睿慎,同时递上了信物,让他拿去给睿允和可心便可。
而连音这里也交代睿慎一定转告那两位,纪才人自有人照拂,叫他们不用担心。
睿慎收妥了物品,因为纪才人在场的关系,他没法与连音多说,很快就离开了冷宫。
宫内的日子诡谲多变,人人都在为自己的阴谋阳谋而终日奔波着。
随着诸位皇子的年纪渐长,特别是五皇子睿臻行过弱冠礼后,朝臣们越来越多的提起了立储之事,多次早朝时便有人提出,储君乃是国之根本,还请皇帝早做打算。
而在朝臣们的意思中,这储君之位的人选自然是皇后所出的五皇子睿臻。
虽然大沥朝没有立嫡不立长的死规矩,但是既然皇后有所出,那为何不立皇后之子呢?
皇帝对此全是以冷笑带过,有时被朝臣们说的烦了,直接当众讥笑,“你们都当朕不行了?储君是国之根本,那朕算什么?”一番话砸下来,直接让众臣们惊若寒蝉。
皇帝那么多的儿子,小时候,说起最为优秀的皇子,众人会同一时间想到五皇子睿臻和十一皇子睿慎。但随着年月的累积,再说起最为优秀的皇子时,众人首先想到的只有十一皇子睿慎。
近些年来,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五皇子睿臻在行事与品行之上,总是会被人揪住小辫子。宫内之人说起五皇子睿臻,全是摇头的居多,都说这五皇子过于暴戾了。
若不是有皇后在其身后为他张罗和收拾,恐怕睿臻早被皇帝所厌弃了。
只不过对于旁人说睿臻不好,皇后是绝对不认的。母不嫌子丑,在皇后心里,她的儿子自然是世间最好的。特别是那个十一皇子睿慎,怎么可能比得过睿臻,怎敢与睿臻比。
要不是中毒一事后,皇帝待睿慎保护有度,皇后怕是早就又下手了。
这些年来,她也不只一次想找机会下手,但总是苦于没有良机。
眼下立储一事始终无法让皇帝点头,皇后心间之火日益燃的旺盛。她好歹与皇帝夫妻几十年,皇帝那点心思,她好歹也是能猜到几分的,皇帝喜欢睿慎,她也知道,恐怕皇帝就是为了睿慎才迟迟不定立储之事。皇后越想越觉是这可能,心里头也就越气。
只不过这气并非冲着皇帝,而是全数冲着睿慎而去。要是没了睿慎,那皇帝还会犹豫吗?自然是不会了。在密谋与思索了许久之后,皇后终于决定要再一次向睿慎下手。
一年中,几个固定的节日,宫内必定是要举行宫宴的。仲秋节便在这几个固定的日子中。
今年的仲秋夜,宫内再一次歌舞升平,四品以上大员悉数进宫参宴,宫内热闹的不得了。
宫宴举行的同一时间,冷宫却仍如过去三百六十日一样,一如既往的冷冷清清。不过,纪才人和连音作伴,虽然四下冷寂,两人还是闲着无事,各搬着一张凳子,坐在院内赏着天上的月。
或许是没了外头的纷扰,纪才人这几年心如止水的过日子,年月也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多少痕迹。
纪才人赏着月色,轻摇着手中的宫扇,忽然开口问连音,“你说,这事可是成了没有?”
连音淡淡一笑,“你有信心吗?”
有没有信心?纪才人说不上来。这些年来,她与连音同坐了一船,等了这么些年,盼了这么些年,她自然想成事。不为她自己,只为她一双儿女。
连音嘴边的笑意不断,“放心吧。”
纪才人也就真的放心了。
***
宫宴快至尾声时,忽然有人惊叫了起来,说是五皇子睿臻落了水。
宴中人闻讯再没任何心思继续宴会,侍卫、太监、宫女,以及大臣们、皇子们、皇帝皇后全数往事发之地而去。
识水性的太监侍卫们全数跳进了池子里救人,只是他们来的到底晚了些,等将五皇子捞上来时,他已经没了气息。
皇后当即晕了过去。
皇后周围的人又一阵的手忙脚乱。
皇帝也愣了神,虽然对五子睿臻的爱已淡了许多,但这毕竟也是他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事,哪怕是皇帝也受不住。
一场仲秋宴,宫内发生大变故。
皇后第二天就病倒在凤榻上,直到五皇子出殡,她也没能走下床来。整日里不能接受儿子先她一步离世的消息,口里不住的骂骂咧咧,说是十一皇子害了她的儿子。只是她这话没人听,皇帝听了也不信。
而皇帝虽未表现出什么来,但整个人也仿佛苍老了十岁。
原本纷纷要求将五皇子立为储君的老臣们瞬间没了声音,但同时又站出另一班人,要求皇帝尽早确立好储君人选,免得动摇国之根基。
或许是这事打击了皇帝,也或许是没人再能要求皇帝立睿臻为储君。这一回,皇帝点头应了。
没几日,皇帝下了召,册立十一皇子睿慎为储君。
皇后得知后,整个人急怒攻心,再一次晕倒在榻上。只是她常年来保养得宜,虽有丧子之痛,又闻此恶闻,可她的身子也没因此而受损。
***
或许是定了储君的关系,第二年起,皇帝的身子越发不爽利了。
勉强支撑了五载后,皇帝便驾崩了。
太子睿慎在国丧一月后继位,称明帝,年号建安。而皇帝身边的胡德海公公,则改侍奉新君。
明帝登基的一个月后,宫内又变了一次天。
原皇后,如今的太后忽然被明帝赐旨封做了端静太后。正在众人不解皇帝的用意之时,明帝特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大张旗鼓的跑到了冷宫门口,让太监开启了冷宫大门后,明帝在众人惊愣错愕中直直跪倒在冷宫门口,不多时候,冷宫里走出了一个年纪不大的宫女子。
明帝看了眼走出来的人,嚷声喊了,“母后,儿臣特来恭迎母后。”(未完待续。)
守龙(番外)
这是明帝当着众人的面跪倒在冷宫大门外,迎出了一位冷宫嫔妃,还力排众议将她加封为皇太后之事后的第三天。
朝廷之上,保守固执而不服新帝的老臣们将这事大作文章,言语中皆说明帝不敬先帝皇后。因为按照大沥朝的规矩,明帝这样的身份,该是敬嫡母为皇太后,而不是一个冷宫中的女子,况且这女子之前的位分较低,哪能尊为太后。
明帝并不在意朝臣们如何上谏,甚至为了一堵众臣的口,他还直接下了一份罪己诏,文书中尽言他自己的过失,但对于撤冷宫女连音皇太后之衔的事是半点也不提。
说白了,明帝的态度就是,你们说朕做错了,那朕就向你们道歉。但想让朕改正错误,抱歉,免谈!
就是这么任性!
一众朝臣们对于皇帝的坚持,虽然言语里还是觉得皇帝不该,但除了这没用的几口唾沫后,还是败下了阵来,并没有其他的办法。
后宫内,即连音被加封为皇太后,一跃成为这后宫最大的女主人外。纪才人也被封做了皇太妃。与连音同住在兴庆宫内。
而纪皇太妃的儿子也被加封为安亲王,享特权。
皇女可心公主亦加封为长公主,位比诸侯王。
原本连音和睿慎答应过纪皇太妃的,如今全数做到了。
一清早,纪皇太妃就睡不着了,由宫女们伺候着起身梳洗,又穿戴上了皇太妃的行头后,她便慢悠悠的向兴庆宫的正殿而去。
那边是皇太后连音的住处,而今天亦是明帝的皇后及众宫妃第一次前来拜见皇太后和皇太妃的日子。
纪皇太妃到时,连音才刚起,正由人伺候着在净面。冷宫里相伴了那么些个年头,她也没什么避讳,直接就在一旁看着连音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