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开小餐馆的,苏妙很少会做需要特别强调刀工的菜肴,比起外在她更看重味道,但这并不代表她不会。凉拌黄瓜卷是一道对刀工很重视的美型菜肴,将轻薄却不会断掉的黄瓜片用盐腌去水分抹上香油,在碗里放入焯烫过的胡萝卜丝、香菇丝以及腌掉水份的莴笋丝,加盐、味精、香油拌匀,分别放在摊开的黄瓜片上,再将黄瓜片慢慢卷成卷,整齐地码进盘子里。用葱末、蒜粒、香菜末、胡椒粉、鱼露、糖、少许青果汁调成酱汁,均匀地淋在黄瓜卷上。
工艺精细,色彩艳丽,咸香爽脆,清新宜人,绝对是宴席上下酒的佳品。
苏妙满意地点点头,将成品交给厨娘往外端,转身去准备接下来的三色蒸蛋。
回味从苏妙身上收回目光,凝下心神,继续手中的工作。
已经到了开宴的时间,八道冷盘陆续被丫鬟端到前面去,最后一道压轴的冷菜拼盘出自回味之手,一道用八荤八素制作而成的开屏孔雀,鲜艳华丽。栩栩如生,苏妙目不转睛地把那只仿佛要飞起来了的孔雀看了好半天,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回味,扁扁嘴:
“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手艺还真是让人嫉妒啊!”
“那是我想说的话。”回味淡声说完,转身雕萝卜花去了。
苏妙莫名其妙地眨眨眼,他什么意思嘛!
据上菜的丫鬟说,前方筵席反应很好,葛知州对八道冷菜十分满意赞不绝口,特别是那道清凉开胃的拌黄瓜卷,也着实被最后的那只大孔雀震撼到了。
冷盘之后是热菜,苏妙先将排骨烫过滤净血沫,接着将洗干净的猪肠剪成三公分长短,取过一个砂锅,将排骨铺在砂锅的最底层,依此顺序排上猪肠、洗净的槟榔、高汤、盐、米酒,待滚开之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焖上两刻钟。这边砂锅在火上焖着,苏妙又转身走到另一头,拿了切开背脊去除气管、食管、内脏及鸭脚的嫩鸭,将整鸭放进开水锅里焯水后捞出,洗净,揩去水份,再抹上酱油、黄酒、白糖入味。锅烧热放入猪油,下葱姜略煸炒一下,烹入料酒,投入香菇丁、笋丁、火腿丁、栗子肉丁、干贝丁、鸡丁,再加入酱油白糖烧到彻底入味,随后放入糯米饭拌匀出锅,仔细填进鸭腹内,将鸭子背朝上放进大碗里,碗口用薄布盖住以免沾水,上笼蒸熟。
正忙活着,嘴里突然被人塞入一只热烫鲜嫩的虾仁,属于上好龙井的清香雅致混合着玉白虾仁特有的软嫩鲜滑在唇齿间扩散开来,一双眸子猫似的眯了眯,苏妙望向身旁的回味,粲然一笑:
“好吃!你最近的手艺进化了不少嘛!”
“又不是什么复杂的菜色。”回味虽然这样说着,明显被她喜欢的表情愉悦了,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
苏烟看在眼里,鼓起腮帮子瞪了回味一眼。
槟榔排骨焖制好后,在锅中放入枸杞,继续焖煮五分钟即可出锅。八宝鸭的后续做法却稍微繁琐了点,在大圆盘内铺好翠绿的青菜,摆上两朵萝卜花,之后将蒸熟的整鸭取出来放进盘子里。锅烧热下猪油,将虾仁滑熟取出,锅内留少许油,放笋片冬菇片,加适量酱油以及蒸鸭原汁,烧沸后放入虾仁和熟青豆,用湿淀粉勾芡之后淋上猪油,出锅浇在鸭子上。
浓郁的香气,油润的光泽,咸鲜口味,汤汁肥浓,鸭卤酥烂,滋味鲜美。
待最后一道热菜被端出去之后,忙碌的厨房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安宁,茶点已经上了蒸笼,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道醒酒的酸辣鱼羹了。
宴会的时间比苏妙想得还要长,直到月亮都升起来时,酸辣鱼羹终于被送了出去,茶点已经交接完毕,苏妙正想回去时,有丫鬟过来垂着手道:
“姑娘,我家大人请你到前面去。”
☆、第七十章 煎鱼带出的传言
苏妙一愣,疑惑地问:“县令大人叫我做什么?”
“大人没说,姑娘去了就知道了。“
苏妙点点头,解了围裙才要去,回味一把拉住她:
“我跟你一块去。”
“回小哥,大人只叫了苏姑娘。”来请人的丫鬟吓了一跳,连忙说。
“无妨。”回味淡声道,人已经出去了。
那丫鬟的表情明明很“有妨”,苏妙也不在意她的表情,嘱咐苏烟在厨房里等,跟着回味出去了。
两人一前一后跟着丫鬟来到宴客的花厅,席上除了宁县令、宁乐、彭师爷,另外还有三个中年男人,其中一个身形微胖黝黑圆脸留着稀疏胡须的人坐在主位上,想必就是丰州的葛知州了。宁县令见他们一前一后地来,微怔,在苏妙还没走近时不着痕迹地看了回味一眼,冲葛知州低语了几句。葛知州正在品汤,闻言向回味打量了两眼,紧接着笑容满面地望向苏妙,口内说:
“还真是个女娃,难得竟能在长乐镇境内看到这么高个的姑娘!”
“别看这姑娘个子大,竟比阿乐还小些,没了父亲,凭靠着手艺养活一家子,小小年纪,又是个姑娘家,了不起!”宁县令含笑说。
葛知州点点头,夹起一块素火腿放进嘴里,笑道:
“一个女娃娃,的确好手艺,就说这火腿,若不是适才说是用山药做的,我还以为是真火腿嘞,你是怎么做的?”
“将山药去皮蒸熟捣成泥,和湿淀粉一起用蛋清、盐、麻油、白糖拌匀。接着取一成的山药泥,把白糖炒成嫩糖色掺进去。将掺好的山药泥放进抹了油的铁盒里摊平,上锅蒸到变硬做皮。再取三成的山药泥放在皮上,摊平蒸小半刻钟,出笼以后就成了‘肉膘’。再将剩下的山药泥拌入砂仁面、建曲汁、麻油,摊在‘肉膘’上,上锅蒸两刻半钟,晾凉以后刷上芝麻油切片。就是素火腿了。”苏妙不急不缓地解释。
“一盘素火腿。做工竟如此絮烦!听说之前你家里在丰州开菜馆,丰州哪里?”葛知州只是随口一问。
“凌源街附近。”苏妙却只能认真回答。
“凌源街?说到凌源街就不得不提凌源街上的品鲜楼了。”葛知州兴致勃勃地对宁县令说,“那一年我路过丰州时在品鲜楼旁边的福源客栈落脚。客栈与品鲜楼就在面对面,每一天从品鲜楼里飘出来的香气都让人坐立难安,特别是品鲜楼招牌的酱汁煎鱼,说是飘香十里都不为过。离开丰州时我还想等再来时一定要在品鲜楼吃一回,没想到这一次去却现那家品鲜楼竟然易了主。虽然听说新厨长是原来品鲜楼东家的徒弟,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却完全不能和老东家比。那家品鲜楼竟被一品楼给买下了,一品楼虽然在江南相当有名,我却不喜欢一品楼里的菜。全是靠银子堆出来的,没什么滋味。”
苏妙的心早已经因为葛知州的话乱跳成了一团,品鲜楼。苏家的品鲜楼,品鲜楼被一品楼买下。被一品楼买下的品鲜楼如今的厨长竟然是苏东的徒弟,苏东此生只有一个徒弟,那就是……周诚!
回味一直百无聊赖地立在苏妙身旁,任由宁县令等人将他当做空气一般的存在,他本来也不喜欢被人试探打扰。正兀自神游太虚,敏锐地觉察到苏妙周身的气息一变,疑惑地望过来却什么都没现,不由得有些后悔刚刚应该好好听他们的谈话。
“苏姑娘过去住在丰州,又是在凌源街,也是开菜馆的,与品鲜楼可相熟?”宁县令笑问。
“品鲜楼是大酒楼,我们是小馆子,就算是同业,如此悬殊,品鲜楼不可能和我们有来往的。”苏妙半垂着眼,淡声笑答。
的确有些不对劲,回味笔直地望着她。
“你可会做酱汁煎鱼?”葛知州饶有兴致地问。
苏妙一愣,笑答:“普通的酱汁煎鱼倒是会,可品鲜楼的酱汁煎鱼就不会了。”
品鲜楼著名招牌菜酱汁煎鱼最关键的就是配制煎鱼的酱汁,而那个酱汁是苏东自行研出来的,是品鲜楼的专属秘方,可惜以前的苏妙讨厌厨房压根就不想学,苏东见她连最基础的菜肴都不愿意学,自然也没法教那些招牌菜,不仅如此,还有那品鲜楼的秘方……
“既然会做,你就试试看,就算做的不像本官也不会怪你。”葛知州笑着吩咐。
苏妙应了一声,转身往厨房去,一路上有些心不在焉的。回味跟在她身后一直观察着她略显奇怪的表情,直到进入厨房才忍不住问:
“你没事吧?”
苏妙微怔:“什么事?”
回味盯着她看了片刻,却摇摇头没有做声。
酱汁煎鱼是取鳟鱼一条洗净,两面切刀以便入味,用上好的小香葱斜切成段,全部塞进鱼肚子里去,两面鱼皮用酱油抹匀,腌制两刻钟,放进锅里用中小火煎至皮脆肉熟。锅烧热加淡油,下黄酱和甜酱,加葱段姜丝炒香,添入少许清汤,汤烧开后放入白糖、味精、盐、鱼露、香油,不停搅拌一直到汤汁变得浓厚,出锅浇在煎好的鳟鱼上。
然而并没有苏东的酱汁煎鱼好吃,苏妙在葛知州提起时才想起来自己曾经吃过的酱汁煎鱼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滋味,并不是夸张的人间美味那种,但却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每每想起都会有一种胃口空想要再吃一次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