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江夏一下子想起曾经在互联网上看见的帖子,说儿子结婚当晚,婆婆夜里摸进新房为儿子盖被子……联想到那种诡异的情形,她差点儿喷了。
做娘的几乎没有不疼孩子的,可做到那种地步,就成了奇葩了!估计心理有问题了!
为了掩饰她的失态,江夏连忙转身,笑着招呼徐襄,“你陪着太太说话,我去端点儿宵夜来,你和太太一起用点儿。”
一说话,那股想笑的冲动也就退了去,见徐襄点头应了,江夏又对郑氏笑着点点头,出门往小厨房去了。
郑氏的目光跟着江夏出了门,这才收回来,落在自己儿子身上,抬手摸着儿子的脸颊道:“这一天都在外头,也不能太用功了,看这脸儿熬得,还不如前几日好看了。”
“娘,”徐襄有些失笑地叫一声,伸手扶住郑氏,母子俩一起到窗前的榻上坐了,徐襄又道,“娘亲放心,儿子知道顾惜自己的身子,再说了,夏娘每日早晚都给儿子请着脉的,不会有事的。”
一听儿子心心念念的不离江氏,郑氏心底又是一阵憋气。老话儿说的果真不差,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还没成礼圆房呢,就处处向着那个女人,这若是真的成了礼,有了夫妻之实,他眼里还有自己这个当娘的啊!哼,她的儿子她知道,从小都是个懂事孝顺的,之所以变成这般,都是那个江氏挑唆的!
就她那样的,还想着成为我徐府的二少奶奶,呸,想得美!她儿子是要娶高门贵女的,哪里能让那种拿不到台面上的女人给耽误了……
心里暗暗计议着,郑氏抬眼看见自己儿子,却是一片慈爱,嘘寒问暖地关怀问候着,徐襄也一一回答了母亲的询问和关切,听着郑氏问的太琐碎了,徐襄也只是笑笑,并不嫌弃厌烦。
说了一会儿话,郑氏开口道:“原本你姨妈就是来看望你的,想着住上两三日就回去的,谁成想,赶上了连阴雨,一住住了这十来天,如今天晴了,你姨妈待不住了,今天就说要走的,还是我不舍,挽留她又住了一日。明日她就要回德州府了,你就别出门了,去码头上送一送,就当替我尽尽心。”
徐襄微微皱了眉头,略有些烦恼,却还是温和地询问道:“不知姨母几时启程?”
郑氏很不以为然道:“索性路程不远,倒也不用太早启程,你姨母毕竟上了些年纪,受不得劳累。你明儿到我那边,咱们与你姨母一起吃个早饭,饭后再略坐坐,你再去码头送行不迟。”
徐襄的眉头皱到了一起,郑氏的话音刚落,徐襄就道:“儿子明日已经约好了同窗,一起去临清拜访老师,拿了文章去给老师看的,怕是没时间去码头送行,娘亲与姨母说一声,告个罪吧!”
“什么,你刚刚……”郑氏开口就要质问,话出口一半,却又被她生生忍住,缓和了语气问道,“怎么又要出去?你这身子刚刚好,天天往外跑能吃得消吗?”
“母亲不必为儿子操心,儿子知道小心,再说还有夏娘呢!”徐襄自然而然地说道。却不想,他这句话听在郑氏耳朵里,却差点儿点燃了郑氏的怒火。
她咬了咬牙,吸了吸气,这才勉强将心头的怒气压制下去,脸上的笑容却淡了许多:“既如此,就不勉强你了。你也别熬着了,早些歇着吧!”
徐襄略略有些愕然,道:“夏娘去做宵夜了,娘亲不吃……”
一听他又提江氏,郑氏很是不耐地打断他的话,直接站起身来往外走,一边挥挥手道:“不了,不了,这么晚了还吃什么……你也少吃吧,别积了食,回头又不舒展。”
徐襄见她如此,也不好强留。心中只当自己不去给姨母送行,惹怒了母亲,却并不知道郑氏气恼的主要原因。
起身送着郑氏往外走,徐襄还努力想着逗母亲开心,笑着道:“母亲放心,夏娘精通医术的,哪里会让儿子积了食呐!”
郑氏几乎气的吐血,却不恼怒儿子,一步踏出门来,恰遇上江夏端了两只炖盅回来。
江夏一见郑氏要走,心中意外,却也连忙问候:“太太这就走么?吃点儿宵夜吧,夏娘做了鸡豆花儿……”
“哼,我这上了年纪的,脾胃弱了,这都眼瞅着半夜了,哪里能吃那大荤之物,你虽说懂些医术,可这调理上怕是经的少,也没见过什么,以后还要多上上心才好。襄儿秋日可是要下场的,别到时候,再被身子拖累了去!”郑氏这一番话,虽不是破口大骂,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的也够难听了。
江夏被骂的愕然片刻,方才收拾了情绪,微笑道:“太太说的,夏娘都记下了。”
一句话,简单明了,还挑不出理来。却让郑氏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一口气出不来咽不下,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别的话,江夏也不多说,至于么,她又不拿郑氏当婆婆,多花心思不嫌累么?
☆、122.第122章 上上心
郑氏想着发作一通,却没想到被江夏四两拨千斤的应对,心里就又添了气。
毕竟当着儿子的面,她还不想毁了自己慈母的形象,压了压火气,冷冷地哼了一声,径直去了。
江夏将手中的托盘交给彤翎,自己跟在徐襄身后送郑氏出门,眼看着丫头子打着灯笼引着郑氏走远了,江夏这才转身回来。
徐襄紧跟在她身后,走到院子中间,江夏停住脚步:“夜宵送到你屋里去了,你自己吃了,赶紧洗洗睡吧。我就不过去了。”
徐襄并不作声,只垂眼看着她。好一会儿,就在江夏觉得诧异抬头看过来时,就听徐襄低声道:“别难受,是我惹了娘亲烦恼,带累了你……”
江夏微微挑了挑眉梢,展开一抹笑,摇头道:“你误会了吧?我只是因为今日所经之事觉得累了……呵呵,别说太太没说什么,就是教训我两句也是什么大事。你别乱想了,快去吃了夜宵早睡吧。”
说完,江夏转身回了东厢。
徐襄默默看着那道纤细却挺拔的身影隐入东厢门内,又怔怔地出神片刻,方才转身回房。
之前,他还一度觉得她离他很近,两个人的心跳声似乎都和到了一起,只是转眼,她就又倏然远离,与他客气着生分起来。唉,都怪他不会说话,触怒了母亲,迁怒到她身上……
江夏以为经了白日的事会睡不安稳,却谁知竟是一夜好眠,再睁开眼竟是天光大亮了。
睁开眼,瞪着帐子顶上一簇簇绣花,江夏发了半天傻,听到外屋里彤翎和翠羽起床的声音,她才一下子坐起身,起床!
徐襄又早早地出了门,连早饭也没在家吃。
芷兰悄悄地与江夏回话:“姑娘,今儿姨太太要回德州了。”
说着,还目光担忧地看着江夏。像这等迎来送往的事,就是不受太太待见的大房也是要送行的,怎么姑娘竟是连个消息都不知道?难道太太……
江夏心中划过一道怀疑,却并不担心,只是隐约觉得自己有了可乘之机。
微微带了一丝笑,道:“这就走了?我还当亲戚们要住上一年两年的呢!”
薛宝钗住进贾家,可不就是长长久久地住着了嘛,最后连,薛宝钗直接嫁在了贾府。那魏家表妹一脸的情深似海,深情无悔的,难道就这么几天就没了耐心,要撤了?
芷兰看她这样,真是替她着急,道:“只是姨太太回去,表姑娘可不走呢!”
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太太什么事都让姑娘参与,这摆明了就是不拿姑娘做儿媳妇看啊!难道,太太早就按了别的心思?
想着,芷兰开口提醒道:“姑娘,你也该对家里的事上上心,至于旁的,那些个以后再说都行,家里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说啥都没用了。”
江夏转眼看向芷兰,见她一脸担忧不似作伪,心下多少有些满意,却仍旧留着一份防备。
只笑道:“我心里都有计较的。之所以放心家里,也是因为有你替我看着呢。”
略略一顿,江夏又道:“你小弟的药算着也该吃的差不多了,今儿我再制一个月的,正好也要给大姑奶奶制药,明儿我与魏嬷嬷说一声,让你去送药,也顺便见见你家里人。”
听江夏这般说,芷兰自然欢喜,连忙笑着应了。转念,再看江夏一脸淡定的模样,就觉得她对郑氏什么的真是有计较的,也就不再多嘴,只心里暗暗盘算着,过会儿要去跟珍珠套套近乎,说起来,珍珠还是她大哥的小姨子,两家住得近,又是一起长大的,感情自然不同……不过,她还要多走动走动,情分不走不动可就淡了。
江夏安抚好芷兰,回屋看看眼底都有些发青的翠羽彤翎,心中暗叹,她是没心没肺的,这两个丫头怕是吓得不轻。
“你们俩,要不今儿就留在家里吧。”
“姑娘,你自己出门怎么行!”彤翎立刻反对。
翠羽也道:“姑娘,昨儿那场面见了,说不害怕是假的,可我们俩都不是娇气的人,过上一两天看多了也就惯了!”
江夏失笑,抬手一人给了爆栗,嗔道:“你以为什么好事儿呐,还见多了惯了。昨儿那不过是对门回春堂处理不得当,才引发了事端。好好安抚,哪里有人愿意闹事的。行,你们既然这么说,那就跟着吧。哦,把我箱子里那几件旧衣裳收拾出来,你们俩再带上针线,今儿就给囡囡改两身衣裳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