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小厨房里,江夏快手快脚地炖了一碗红糖鸡蛋,连通灌好热水的汤婆子一起交给彤翎:“你给翠羽送去,看着她趁热吃了你就回来,我这里还用你。”
彤翎脆生生答应着去了。江夏也端了给徐襄备好的早点,去了正房。
伺候着徐襄起身、梳洗了,又吃过早饭和汤药,太太郑氏带着丫头珍珠慢悠悠过来探望儿子。
恰好赵一鸣也赶过来替徐襄请脉。
郑氏坐到临窗的椅子上,目光殷切地看着赵一鸣诊完脉起身,郑氏立刻问道:“如何?”
赵一鸣拱手笑道:“太太宽心,二少爷的脉象不错,气息也平稳,照这样子,再细细地调理上一月,也该大好了!”
“阿弥陀佛!”郑氏双手合十念了声佛,这才满脸喜色道,“襄儿这一病可多亏了你,让你受累了!”
“太太客气,不过是一鸣的本分。若说医术,还是亏了夏姑娘神乎其技,妙手回春呐!”赵一鸣拱手笑着,引了郑氏来到外堂,让着在堂上坐了。
赵一鸣从怀里取出一张方子来递给郑氏;“太太请看!”
郑氏接手一看,却是一张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膏滋方。配方极复杂,满满当当写了两张笺纸。
大略看了一遍,郑氏诧异地抬头:“这是?”
☆、50.第50章 治病救人甜麻棵
“太太有所不知,这方子一鸣与刘掌柜验证过了,用于日久干咳、痰多咳嗽、年老气弱咳嗽,疗效都是极好的。这种膏滋还可以大量熬制,装瓶子售卖,经过刘掌柜估算,利钱极厚。”赵一鸣细细地解释着,见郑氏点了点头,赵一鸣斟酌着继续道,“这膏滋方一旦开售,厚利可期,刘掌柜和一鸣商议着,这等方子不能这样白用了,总得拿出些来给原主才好。”
郑氏微微挑了挑眉头,道:“这不是难事,商议着给他些银两,将方子买下来也就是了。”
“若是平常,太太如此也就够了。”赵一鸣抿了抿嘴角,摇头道,“太太不知,拿出这方子的乃是一名宿医,手里握着的方子绝非这一个。刘掌柜与一鸣商议着,这张方子咱们做的大度些,索性按分成付红利……看着一时的花费是高些,但若能再得几个方子,咱们济生堂的兴旺,指日可待!”
郑氏本就是商户出身,自小耳濡目染着,对这些经商之事也有些了解,听着赵一鸣这番话也有些道理。
于是,郑氏点了点头,到底又道:“也不用给的太多了,两成利足矣。”
赵一鸣看了她一眼,只能点头应了。原来,他与刘掌柜商议着是至少拿出三成的……
不过,这一个方子也就罢了,以后再有方子,他再想法子替夏姑娘争取吧!有了这两分利,以后姑娘再有什么花费,至少不用再典当首饰了。
事情谈妥了,赵一鸣将方子重新揣好,告辞去了。
郑氏转回来吩咐魏嬷嬷:“昨儿慧娘带了话来,说是得了空,明儿回来探望襄儿,这边着人收拾了,你再去看着把慧娘的院子收拾出来,点上炭盆子烘着,驱驱屋里的寒气……”
芷兰也过来了,听了这话,江夏下意识地看向芷兰,恰好芷兰也看过来,目光对上,芷兰尴尬地摇摇头。显然,一同去了景府的芷兰被排除在外,大姑娘回娘家省亲的消息都没让她知道。
江夏递了个宽慰的眼神过去,转回眼来,笑着道:“大姐姐回来可住下?若是住下,是不是还要将床帐被褥的收拾一番?”
郑氏转眼看过来,笑道:“你想得周到,库房里有都有新的,拿出来就能用。”
说着,话题一转,又笑着道:“慧娘这回来,也不知带不带着羡哥儿……那孩子也快两周了,说是走路说话都很利落了,这有时候不见,真是怪想得慌!”
“天气不冷了,大姑娘知道太太想念外孙,指定带哥儿回来的,太太您就等着含饴逗孙吧!”魏嬷嬷笑着打趣。
郑氏连连点头笑着,又对江夏道,“你这几日做的点心都不错,小孩子也好克化,你琢磨琢磨,备下几样吧!”
江夏自然答应着,郑氏又与魏嬷嬷细细地商议了一回,这才满脸带笑,心满意足地去了。
郑氏一走,魏嬷嬷就忙乎起来。
丫头婆子们自然忙碌起来,里里外外打扫整理了。魏嬷嬷又带人去了徐慧娘出嫁前的院子,这院子闲置了三四年,虽有人定期清理打扫,却空落冷寂的很,透着一股阴冷气息,自然要大张旗鼓地收拾一番才成。
江夏领了做点心的差事,自然就去了小厨房。
彤翎已经过来等着了,江夏吩咐了枝儿做着准备,然后让彤翎拿了只竹筐,一起又往花园子去了。
荠菜比前一天长的又大了些,个别的甚至窜出了花苔,江夏叹息着:“这东西长的太快,再过几日开了花,就吃不得了。”
说说走走,江夏在北墙根儿的一片野菜前停住了脚步,指着那片蒿菜一样的野菜道:“你过来认一认,我先挖一些回去用着,下午就你来挖,每一次挖一把,给翠羽吃了,调理止痛的!”
“哎,彤翎记下了。”彤翎答应着,就蹲下去快手快脚地帮着挖了起来,一边问,“姑娘,这是什么菜?看着像蒿子呢!”
江夏笑道:“它有个名儿就叫益母蒿,村子里则叫它甜麻棵(kuo,平声),在本草上,其名为益母草,又叫茺蔚,活血祛瘀,调经消水,女子经事不调、产后不净诸般病症都会用到它,是最常用的经产用药。”
“喔,这就是益母草?”彤翎好奇地举起一棵小苗儿端详着,又道,“奴婢听说过益母草这个名儿,却不认得……呵呵,若不是姑娘指点,奴婢永远也想不到,这不起眼的物事就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挖了一把鲜益母草,江夏就起身往回走,彤翎则继续在菜园子里挖荠菜。经过那一片罂粟苗的时候,江夏四下里看了看,见四围无人,就挖了两棵一起带了回来。
鲜益母草苗儿鲜嫩,味苦,江夏将两棵罂粟苗一起洗净,放入三片干姜,打入一个鸡蛋,做成鲜益母蛋汤,让枝儿给翠羽送过去。
春风和暖,丽日当空,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屋顶啁啾歌唱,鸟鸣婉转欢快,让人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彤翎在花园子里一边挖菜一边胡乱哼着小曲,正畅快着呢,一个小小圆圆的身影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
“你怎么跑到花池子里去了,难道不知道‘小草有命,那个……脚下留情’嘛?”小团子横眉冷目地瞪着彤翎,胖乎乎的脸颊因为生气高高地鼓着……
“呵呵呵呵……哎哟,原来是小小姐,见过小小姐!”彤翎被小团子气鼓鼓的小模样给逗笑了,一边笑着一边道,“奴婢没听过什么‘小草有命、脚下留情’的,却只知道,这些野菜可以做很好吃很好吃的点心,那边那片儿还能治病救人呢!”
“很好吃的点心?治病救人?”小团子蹙着眉头想了想,想不明白,于是又问道,“你是哪里的,从哪里知道的这些?”
正好彤翎也挖够了,顺势起身,抖抖衣裙上沾的灰土草屑,给小团子微微屈了屈膝,道:“回小小姐话,奴婢是二少爷院里夏姑娘的丫头,名唤彤翎的。这些都是姑娘教给奴婢的,我们姑娘识文断字,会做很多好吃的点心,还懂医术会治病救人,可厉害了!”
“哦?”小团子听得有些心动,歪着脑袋盘算起来。
☆、51.第51章 大少奶奶不好了
彤翎没工夫跟小团子耽搁,正想着怎么着把她哄回去呢,那边姜嬷嬷和腊梅一脸焦急地寻了过来,彤翎松了口气,交待一声,匆匆往回走。姑娘还等着她挖的荠菜做点心呐!
小厨房里,江夏带着枝儿已经蒸了一锅米糕,烙了一堆杏仁酥饼,见彤翎进来,江夏拿了半块酥饼递给她:“你尝尝这个!”
“好吃,又香又甜,还酥脆酥脆的……真好吃!”彤翎赞叹着,一边将遇上小团子的事儿说了,“……小小姐还说什么‘小草有命,脚下留情’,哎哟,你们是没见,小小姐气鼓鼓地眼睛瞪的溜圆的小模样,真是好笑啊……呵呵……”
枝儿跟着笑起来,江夏却暗暗甩了把冷汗,心虚地转身躲开了两个丫头的目光。
——汗,一不留神,把小包子带歪了。以后可得注意了,当着小孩子的面儿可不能再信口乱说了。
看着彤翎吃完酥饼,江夏将米糕和酥饼各捡了一盘,装了食盒,打发彤翎送到正院去,给郑氏尝一尝。
小厨房砌了一排的五联灶,越往里边的灶口越小。
江夏揭开最里边两口灶上炖的砂锅,察看汤的火候。她今儿熬了两锅清汤,一锅是给徐襄备的鸡汤,另一锅则加了瑶柱、海米等提鲜之物,是给徐慧娘母子准备的。至于其他的点心,因不能储存,或者需要吃个新鲜,江夏就没有做,只把各种材料备好了,等着大姑娘到了再现做。
各人各处无不忙碌,却还算井然有序。
江夏估摸着徐襄该倦了,就将小厨房的活计交待给枝儿,捡了几块点心端着,匆匆赶回正屋。
米糕也还罢了,杏仁酥饼却难得的得了个‘好’。江夏暗暗地撇了撇嘴,嘴角却不自觉地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