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王禹偁是个极有才华、却又命不逢时的悲剧人物,据史料记,王禹偁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及第,后因性情太过耿直,不擅变通,多次触怒太宗被贬出仕途,逝于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可如今已景德二年(1005年),一个原本应该在四年前逝世的人不但没有死,反而成了青孚镇官学里的学正,这,这莫非就是因某只蝴蝶的出现,从而引发的厄诺尼诺效应?
第十二章、外家
“楠表妹,你怎么了?”林正杰被萧楠的一惊一乍给吓了一跳,一脸狐疑的朝萧楠望了过来,即便是王学正声名远播,表妹也无须这般大的反应吧?
“啊,没什么,我之前在修墨斋买墨砚的时候见过这位先生,当时还以为他只是一家墨斋的掌柜,结果现在你突然告诉我此人竟是如此厉害人物,被吓了一跳罢了。”萧楠被林正杰盯着一问,顿感有些心虚,她眼珠子微微一转,笑着接口道。
“王学正并不是修墨斋的掌柜,他与修墨斋老板的关系不错,平常没事就会去铺子里坐坐,偶然碰上店里人不在的时候,也会客窜一下掌柜,帮他们卖些东西。”林正杰对萧楠这个解释仍有些怀疑,不过却没再多问什么,只顺着她的话解释了一句。
林正杰的家在七胡同的街东头,离学馆只有一千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以萧楠和林正杰这个年纪孩子的脚程,约莫半刻钟就能到家,穿过正街的时候萧楠拉住了林正杰:“三表兄,走,咱们去铺子里买些家里人爱吃的点心熟食什么的带回去。”
“不用了,楠表妹,家里什么也不缺,你若这般客套,阿婆和祖翁反而会不高兴,再说了,你背篓里不是还有只野鸡么。”林正杰偏头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表示萧楠不必这般客气。
十二岁的少年已然懂事,萧楠家以前的家境是不错,每次姑母和姑父过来除了自家猎的野味之外,还会带不少其它礼物,可如今姑父不在了,数月前林家出事的时候,姑母和姑父又把家里所有的存银都拿出来给林家救急,如今萧楠家里根本没有什么闲钱,拿只自己猎的野鸡过来倒是无可厚非,若再去街上买礼品就说不过去了。
“三表兄,我都好几个月没来看外祖和外婆了,买点东西孝敬他们有什么不该?我知道你是担心我没钱,放心吧,前些日子我在山上猎到了只鹿,卖了些银子,不差孝敬外祖的这点银钱。”萧楠心头一暖,只觉外祖家的人着实不错,林正杰一个十二岁的少年,都能这般替人着想,她瞟了林正杰一眼,不待他再说什么,便伸手拽着他,硬拖着他与自己一同朝着镇上最好的糕点铺走去。
最后通过林正杰的口,萧楠根据家中各人的口味各买了一包点心,又在熟食店买了几样熟食,这才往林家所在的宅院行去,林家宅院坐落在西胡同街东,是一栋青砖亮瓦的两栋大院,每个院子都有四间正房外加一个大堂屋,堂屋前后各有耳房和庭院,在正院的西侧设有猪舍和鸡舍,以及一片菜地,林家整个宅基加有六百多个平方,怪不得说林秀家是青孚有名的富户。
别的不说,单凭这院子和地基,只怕都能值近千两银子,两人刚刚走进正院大门,便看见从侧院厨房出来的大舅母,萧楠自从家里出事至今,已有近四个月没有来外祖家了,大舅母张氏一看到她,目中顿时浮出一抹激动,她朝着萧楠快走了两步,口中唤道:“大娘来了!”
张氏现年三十五岁,人虽不如林氏那般温雅美丽,却也颇为端方,萧楠一看到她,脑海中自然就浮出了她的身份,显然身前对这个大舅母的印像不错,她眉目轻展,脆生生的唤了一句:“大舅母。”,她一边唤着,一边将手里的点心和熟食都递了过去,同时将背篓也取了下来,只是篓中的野鸡是活的,不合适与点心和熟食混在一起,只能将其放在地上。
“你这孩子,来自己外祖家,搞这么客套干什么,快进去瞧瞧你外婆和外祖,这些日子二老可没少叨念你们母子三个。”大舅母接过萧楠递上的物品,有些嗔怪的看了萧楠一眼,道。
“阿母,每次只要楠表妹过来,你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忽略我的存在。”被晾在一旁的林正杰不满的叫了起来。
“你表妹三四个月没来家里了,而你天天在我眼前晃,还用得着我招呼?”张氏一脸嫌弃的横了自家儿子一眼,林正杰被她这么一横,顿时满心哇凉哇凉的,他满面悲伤的朝天翻了个白眼,果然,只要有楠表妹的地方,自已立即就成了被全家人嫌弃的存在……
“噗哧,三表兄,既然舅母嫌弃你,你就随我一同进去找外祖父吧。”萧楠被他搞怪的模样给逗得笑了起来,忍不住顺着他的话调侃了一句。
“不,我还是帮阿母先把这些东西拿进厨房!”林正杰一听,立即义正严词的拒绝,并忙将地上的竹篓拿了起来,匆匆往厨房的方向去了。
萧楠摇了摇头,抬步朝堂屋行去,刚迈进堂屋的门槛,还没来得及开口唤外祖外婆,便见一个五十来岁的清爽妇人走了出来,她看到萧楠,脸上立即浮出慈祥激动之色的唤唤了一句:““大娘来了。”这人便是萧楠的外婆王氏,她刚在房内听到媳妇张氏的声音,就急急出来了。
“外婆。”萧楠看到这老妇人,走过去伸手轻轻抱了她一下。
“大娘,你,你阿母,弟弟他们都好吧。”外婆王氏一把将萧楠搂在怀里,语意略带了几分哽咽之意的问了一句。
“外婆放心,我家里一切安好。”萧楠道。
“大娘来了。”这一老一小抱头诉哀肠的时候,在书房内写字的林秀字听到外面的响动,也从里面走了出来。
“外祖!”萧楠听到声音,从王氏怀里抱起头来,看到林秀才,她鼻子莫明一酸,这大概是原主的意识,萧楠很快将这种异样压下,用一种亲昵又不失自然的声音唤了一句。
“跟我到书房来,让我看看你的字有没有进步。”林秀子是男子,又是读书人,自不会像王氏这般情感外露,他打量了萧楠几眼之后,开口道。
“你这老头子,大娘一个姑娘家,日后又不用走科举仕途,你用得着每次过来就把她往你的书房带么?”王氏有些不满的瞪了林秀才一眼。
“姑娘家又怎么了?咱们家大娘自小聪慧过人,能文能武,她有这样的才华,为什么要埋没她?”林秀才瞟了老妻一眼,淡淡的道。
第十三章、外祖考校
说话林秀才此人真称得奇人两字,他并非青孚镇本地人,而是在二十一岁那年迁到青孚镇的,来的时候就有秀才功名在身,并带有一名管家,两名随从,人长得出色就不说了,谈吐气质更是不凡,整个人瞧上去宛若簪缨世族走出来翩翩公子。
他刚到青孚镇时当地人还以为这是哪里的贵公子跑到这里来闲居或者避祸,镇上的人虽然对其好奇,却无多少人敢与他交往,待时日渐久,大家慢慢弄清后林秀才本是关中富家子弟,十六岁就中了秀才,中了秀才之后就出门游学,没两年家中父母过世。
林秀才是家中独子,父母一去便只剩他一人,悲伤之下不想留在故土睹物思人,出了孝期之后便远走他乡,他既有秀才功名,又有颇丰家产,再加上他待人亲切温和,在青孚镇定居不久就有了不小的名声,后与当地士绅文人接触后,大家发现他才学非凡,出口成章,许多事往往能一针见血,以他的才华,若继续走科考之路,再中个举人乃至进士都有可能。
可不知为何,他似乎压根没有这种打算,他到青孚镇后,再不曾参加过任何考试,倒是因才华出众受镇上私塾邀请,进了私塾当了名讲学先生,二十三岁那年,娶了私塾中另一位先生家的闺女,也就是萧楠的外婆王氏,时值今日,他来到青孚镇已整整四十年。
他虽为秀才,身上却无关分儒生酸气,为人随性率真,也不怎么在意世俗眼光,若非如此,哪怕当年林氏再喜欢萧大朗,以林秀才的声望和家底,只怕也不可能让女儿一直等到十九岁,待萧大朗归家之后再来提亲。
萧楠并不知道林秀才的过往,她只能根据自己这个身体原有的记忆以及林氏的才华性格推断眼前这位老人并非一般的酸儒秀才,再加上刚从林正杰口中得知他与王禹偁是好朋友,萧楠对自家这位外祖父就愈发的好奇起来。
王禹偁可不是青孚镇人,他甚至不是嵩县或者洛阳人,王秀才今年六十有一,而王禹偁却只有五十二,性格耿直得有些倔强又才华横溢的王禹偁会因王秀才一封信而来青孚镇出任一所小小镇官学的学正,这绝非普通交情能够办到,想到入神之处,萧楠看着林秀才的目光不自觉有了几分灼热。
“怎么,数月不见,莫非你外祖我已老得让你陌生了?”林秀才眼见萧楠这般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嘴巴上那一把齐整的花白美须不由微微翘了几翘,伸手在萧楠脑门上轻轻敲了一记,现年已六十有一的林秀才身体健朗,精神也不错,并未被数月前家中的那场变故给打击倒。
“哪有,我是瞧外祖父你一点也没老,心里寻思着你到底是怎么保养的呢。”萧楠头一缩,连忙一记马屁拍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