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楠不紧不慢的在苗田的沟壑间走着,她一会蹲下来看看土壤,一会又仔细瞧瞧径叶,千亩苗圃的地盘不算小,萧楠一圈回来,足足耗费了大半个时辰,回到几人身旁的时候,她颇有些不好意思对在站在苗田外等侯的三人开口道了一句:“不好意思,让大家在此久等。”
“无妨,既是选苗,肯定是要花时间的,再说了大家都不是外人,用不着这般客气,赶紧说说正事,萧侄女,你选了哪些苗?”欧阳庄主摆了摆了,目中略带了几分期待之色的问。
“这个位置的苗我要三千株,由此往前进二百米的地方我要五千株,最后三千株选在由此处往前五百米外挑选罢。”萧楠指着自己脚下所站的那片苗田,开口道。
“好丫头,你这是不好意思把欧世伯家的好苗都给挑走,所以每个等阶都只挑一部份,对么?”欧阳庄主闻声目中顿时浮出一抹诧色,他上上下下打量了萧楠好几眼,才接口道。
“哪里,欧世伯可是高看我了,您这里的茶苗都是精品,尤其是左手边这片苗田,更是信阳树中的良种,我选便选哪处的回去都很好栽种,可大娘到底还是贪心了些,忍不住在每个区域各选了一部份,想瞧信它们长大之后,到底有什么不同,大娘如此行事心里本就有些过意不去了,结果世伯还夸,您这一夸,我可真是无地自容了。”萧楠抿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怪不得宋老弟说你年纪虽小,可行事却较一般的成年人还要老到很多,你明明是不愿将我田里所有的特种苗都挑走,却还给我送上一顶高帽子,罢了,罢了,像你这般通透的丫头,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就按你选的明日着人来帮你挖苗,对了,你们这苗准备怎么运回去?”欧阳庄主感慨不已,末了,又问了一句。
“走河运吧,一万一千株茶苗,虽不算多,却也不算少,若用牛车什么的实在太过费事。”宋秋熠略一思索,将话头接了过来。
“走河运确实更合适,从信阳浉河到嵩县的白河,大概要三四天的时间,苗在船上有江上的水雾之气滋养,到了地头,也不会焉,更容易栽种。”欧阳庄主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返程
三月四日下午,宋秋熠带着萧楠和宋诺两女去了浉河码头,浉河码头离绿阳庄只有二十余里的距离,三人骑马,不过一刻钟就到了,
一万多株茶苗还有五千株桂花苗,这数量对大宗货物来说当然算不了什么,但相对普通货物来说,绝对不算少,一般的小木船肯定不行,大货船托运,没人跟着又不放心,两厢一权衡,宋秋熠决定找那种人货两载的客船。
历史上的大宋漕运本就颇为发达,船造业蓬勃发展,而当下这个多了某位尚书的新北宋更是如此,无论是造船的技术还是漕运河道的开辟和疏通,都较真正的大宋提升了不只一个档次,三人一路来到码头,远远便见浉河边停靠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
宋秋熠行商十余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这些年来不知走过多少次漕运,就这浉河码头,他也是常客,这不,宋秋熠的身影刚出现在码头不久,便见一个身着灰色短装布衣,人看上去十分精悍的中年男子大步迎了过来:“宋爷,您有货要走?”
“曹三兄弟,你在这就好说了,我这有一万来株茶苗和几千株桂花苗要运回嵩县,你看能不能帮我安排一下。”宋秋熠显然与此人颇熟,两人一见面,他也不绕圈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嘿嘿,小事一章,您什么时候用船?货在哪,需不需要兄弟们帮忙上门搬货?”那曹姓汉子嘿嘿一笑,十分爽快的接口道。
“后天吧,上门运货就不用了,到岸的时候可能需要你们忙帮卸货,在这边码头用不着,绿阳庄会着人把送过来。”宋秋熠道。
“哎呀,瞧我这脑子,您在这边买茶苗,肯定是在绿阳庄买,以您与欧阳庄主的交情,这货确实用不着我们上门去搬,那就这样说定了,后日,我在码头侯着您。”曹姓汉子哎呀一声,伸手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下,陪笑道。
“麻烦你了。”宋秋熠又和他寒暄了一阵,才挥手别过,别了那曹三兄弟,因天色尚早,宋秋熠又带着萧楠和宋诺在河边四处转悠了一圈,眼见着天色渐晚,这才返回绿阳庄。
次日一早,刚刚吃过早饭,却见绿阳庄的伙计脚步匆忙的抱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欧阳庄主接过鸽子,取下信看了一眼封皮,就朝宋秋熠递了过来:“喏,你的信。”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鸽子放了出去。
宋秋熠接过来拆开一看,脸上顿浮出一丝为难之色,这是一封从开封发出来的飞鸽传书,信是寄到洛阳的,只是自己人不在洛阳,这信又从洛阳寄到这里来了,信中的内容说的是三日后,也就是三月八日,汴京那边有票重要的生意,需自己亲自过去洽谈,等他把萧楠和茶苗送回青孚镇再去时间就来不及了。
可他本来就是来帮萧楠买茶苗的,现在茶苗还没运回去,他没安全无虞的将萧楠送回家,自己半途就跑算怎么回事?欧阳庄主与他十几年的交情,一眼就看出了他的迟疑,他瞧着宋秋熠脸上左右为难的神色,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宋老弟可是有急事需要处理?若是如此,你尽管去,至于两位侄女还有货,我保证派人安全送到家。”
“欧世伯说得对,二叔师,你有事就先去忙你的,我这茶苗的事,在欧世伯这,你有什么不放心的?”萧楠跟着接了一句。
“也罢,那这事就麻烦欧阳老哥了,诺娘,你跟大娘一起乘船回去,对了,欧阳大哥,船已经定好了,是曹家兄弟的船。”宋秋熠一想,萧楠本身就是个很稳重的小姑娘,加再上还有欧阳看顾,确实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知道了,二叔。”宋诺点了点头。
“对了,二师叔,这次你与我们一同过来买茶苗,身边一个人都没带,此去汴京路途不近,不如向阳世伯借个身手利落的人跟你一起过去吧。”眼见宋秋熠安排好一切,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萧楠忍不住又开口道了一句。
“哈哈,宋二爷,让你当年习武不努力,现连师侄都替你的安全担心,你脸红不脸红?罢了,庄主,我近日本就打算去一趟汴京,就由我随宋二爷走一趟罢。”萧楠的话音一落,重锤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好,有重锤相随,秋熠老递此行再无隐忧,你们这就动身罢。”欧阳庄主爽快的应了一声,紧接着大手一挥,直接开口赶人,这重锤本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高手,数年前曾受过欧阳庄主的重惠,从此退出武林,一心跟随欧阳庄主,欧阳也从不把他当下人,而是当成自己的兄弟一般。
宋秋熠离开了,萧楠这边的一切行程没有任何变化,船期仍是三月六日,因正午的太阳较大,对苗根有一定影响,为此,挖苗的活计安排在早上和下午,三月五日下午欧阳庄主安排人挖了一部份,剩余的则是三月六日一早着人挖好封装起来,待萧楠和宋诺两女吃过早饭,就带着她们与拉苗的马车一同去了码头。
因宋秋熠临时有事离开了,欧阳庄主特意派了两名精明强干的好手随两女一同押货,除此之外,他自己也亲自跟到了码头。
正在码头等宋秋熠的曹三哥看到欧阳庄主以及他身后装苗的马车,心头虽然惊讶为何不见宋秋熠,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几步迎上,笑着开口:“欧阳庄主,怎么是您亲自来了?”
“我那宋老弟临时有事离开了,押货的事就暂交给我们绿阳庄来处理,还有这两位姑娘,是宋老弟家的至亲晚辈,她们要跟船回嵩县,路上麻烦曹老三你照顾一二。”欧阳庄主微微一笑,指着萧楠和宋诺开口道。
“没问题,我一定把两位姑娘平平安安的送到嵩县。”曹老三立即拍着胸脯保证,他曹家兄弟在水道上是有几分势力,可无论是宋家还是眼前的欧阳庄主,都是他惹不起的人,前日宋秋熠过来的时候,萧楠和宋诺就跟在他身边,现欧阳庄主又亲自为了两个姑娘过来一趟,曹老三自是不敢有任何怠慢之意。(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水道风波(上)
浉河,古称訾水,原只是一条溪流,后被不断扩建,南北朝时期正式命名浉河,其发源地起于韭菜坡,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隋唐时期,浉河虽为信阳有名的景观之地,却非主要漕运河道,直到本朝太宗手中,才逐渐将其与其它流域的干道疏通,成为了信阳的漕运枢纽。
漕运的兴旺,带动了信阳城的经济发展,同理,信阳经济发展越快,浉河漕运就愈发的兴旺发达,两者之间就如那孪生兄弟,相互依存,尤其是随着信阳毛尖被为选为贡茶之后,浉河码头的帆影更是日夜穿梭不息。
萧楠的茶苗被搬上船之后,就拜别了欧阳庄主,与宋诺一同跳上了客船,绿阳庄派来的两名随行人员也跟在她们身后上了船,这条船是当朝常见的中型客船,船身长足有50余米、宽20米左右、深3.5米,分上下两层,其中一半载客,一半载货。
萧楠的货是刚出头幼苗,运输需十分小心,每袋包装里都放置一些湿润的土壤,将苗的根部护住,这类货物的运输比较麻烦,既然不能放置于完全封闭的货舱,又不能让它日晒雨淋,不过曹家兄弟长年在水路上跑,处理这类的事情很有经验,很快就帮他们在舱尾找了一个既能通风,又不会被淋晒的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