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吴氏出身武林世家,未嫁之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胭脂虎,嫁到宋家之后,才慢慢将重心转入家庭,成为了宋家的好长媳,林翔远的贤内助,不过她骨子里的豪迈和泼辣却从未消失,自家闺女从小就调皮捣蛋,又因宋家到她这一代,只有她一个女孩子,被家中几代人宠着,时不时在外面惹事(好打不平,经常有些仗势欺人的纨绔被她揍,然后那些纨绔的家人告状告到宋家来。)没少被她和丈夫联手收拾。(她动手,宋翔远动口)
让吴氏颇为不忿的是,她这个经常动手的亲娘在宋诺的心里没有什么威信,反而是宋翔远那个基本没动过手,只动口的父亲让宋诺颇有几分惧怕。
“阿母,你来找我们是不是晚饭已经好了?”宋诺果然不怕她母亲,耳朵刚一解放,立即亲昵的蹭到吴氏身边,挽起她的胳膊,一脸讨好的道。
“你这野丫头,除了惹事之外就知道吃了。”吴氏瞪了她一眼,又伸手在她脑门上重重点了一下,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宋诺兀自不理,她被吴氏点着脑袋往后一仰,旋即又蹭了回来,紧紧搂着吴氏的胳膊。
“哎,萧大娘子,林家小娘子,我家这祸害是给惯坏了,你们别见怪,晚饭已备好,你们随我一同进去用饭罢。”吴氏有些无奈的瞪了宋诺一眼,不再管她,目光转到萧楠和林芷身上,不太好意思的开口道。
“师伯母说得哪里话,我觉得师姐这样挺好的,热情开朗,直率善良心里又门儿清,比这世上许多口不对心的人不知强了多少倍。”萧楠神色一正,颇为认真的接口。
“嗯,大娘说得对,我也觉得诺娘的性格很讨人喜欢,和她这样的人交往,轻松又自在,无论是做为她的亲人还是朋友,都会觉得快乐,至于看不惯诺娘的人,多半是与咱无关的人,他们喜欢不喜欢,也不怎么打紧。”林芷满脸认同的点头。
宋诺一听,顿时一脸得意的朝自家亲娘扮鬼脸,那意思显然是说,你瞧瞧,你和父亲总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总有人会欣赏我的好吧,吴氏差点被她气得笑了起来,颇为无奈的瞪了她一眼之后,才接口道:“大娘,芷娘,你们赶紧别夸了,再一夸这丫头就要上天了。”
几人说了几句闲话,便随着吴氏一同朝屋内行去,吴家是三进的院子,晚饭是吴氏备的,吴氏一家正好住在最面前一进,席坐分为两桌,家里的大老爷们在客厅为一桌,萧楠和林芷皆是闺中少女,是娇客,即便这时候男女大妨不严,却也不合适让大家混坐一席。
为此,在东厢房又设了一桌女席,宋家的人口并不算多,宋老爷子一共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宋翔远继承了老爷子的衣钵,在三年前已正式接管鸿威镖局,取了来自武林世家的吴氏为妻,两人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宋浩庭,次女宋诺,幼子宋宪年仅十三,与江靖轩一同在本城的弘曦书院读书。
宋老爷子的次子宋秋熠对习武不感兴趣,哪怕小时候被宋老爷子百般逼迫,身手也就比普通人强那么一点点,书读得也一般,唯对经商很感兴趣,现才三十出头,却已是嵩县、洛阳这一带有名的商人,他的妻子到是来自书香门弟,姓卫,两人育有两子,现随其居于洛阳。
宋老爷子的幼女十年前已远嫁长安,而宋老爷子的妻子在八年前已经逝世,现在家吃饭实际上就吴氏母女加萧楠和林芷,吴氏大概是担心无人作陪有怠慢客人之嫌,便又请了自家丈夫最得力的助手张镖师的妻女前来陪客,这才凑齐了六人一桌。
宋家有数名负责扫打洗煮的仆佣丫环,萧楠她们一进屋,立即便有人摆上饭菜,宋家负责做饭的厨子手艺不错,吴氏和宋诺都是热情豪迈的好客之人,萧楠和林芷都不觉有丝毫拘谨和不自在,这餐饭吃得十分尽兴。
吃过晚饭之后,天色已然黑尽,外面的灯火却是一排排的亮了起来,吴氏瞧着自家闺女那不断往外翘望的脖子,知道她的一颗心早飞到外面了,就是萧楠和林芷目中有也着掩不住的期盼,她不是拘泥之人,没准备在这个热闹的日子里非要把孩子拘在家中,只招来了自家大儿子,殷殷叮嘱:“大郎,你带你妹妹、萧大娘和林家娘子出去转转,切记好好照顾她们。”
“阿母,我知道了。”宋浩庭看了三女一眼,点了点头,吴氏这样的安排并不算出格,北宋对女子的要求本就不像其它朝它那般严苛,这多了某位蝴蝶尚书的新北宋,对女子相对就更为宽容了,这里女子上街可以不必遮面,寡者可再嫁,男女订亲之前可以相互先见个面,家人可由他们相互确认心意之后再往下议,在这种环境之下,宋浩庭身为宋诺的亲哥哥,护送她和她的两位朋友出去看看街灯,实在算不了什么大事。
萧楠一行四人出了家门,由宋浩庭亲自驾了匹马车,带着三女直奔街市,一出大门,萧楠拉开车帘,但见入眼之处,皆是红彤彤的街灯,这时候的街灯虽不如后世霓虹那般光彩夺目,可那一排排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灯笼聚在一起,散发出来的光芒,将街道下的一切都映成了朦胧的桔色,这种特独的韵味和风情却远非一般的霓虹灯能够比美。
第三十二章、古代灯会(下)
鸿威镖局所在之地离城中心尚有一段距离,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幽静,若在平常时日,在此寒冷的冬夜,外面街道上除了巡逻打更之人,基本上看不到多少其它生物的影子。
今日却不一样,今日是十一月初六,是嵩县每三月一度的灯会,但见桔红色的灯雾下,大街小巷都是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冬夜的寒意根本挡不住百姓们心中对灯会火热的向往,大宋这些年来国泰民安,少有战事,不仅国库丰盈,就连民间百姓也大多数解决了衣食困扰,不少家庭手中皆略有盈余。
人是智慧生物,一旦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随之而来的就会去想着如何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乐趣,所以,这个时代的衣食住行都比往朝提升了不只一个挡次,除了衣食的丰富精细之外,还有娱乐业的蓬勃发展,这灯会便是其中的一环。
灯会在往朝乃至本朝太祖年间,皆为一年一度,也就是在元宵节的那一日,可自本朝太宗夺回燕云八州之后,声威日隆,国力日益富强,(淳化五年,公元995年)太宗亲下诏令,鼓励各州各县民间发展正常有益的健康娱乐活动。
人类生灵,与生俱来的对吃喝玩乐这些有着无穷的向往和热爱,此诏一出,无需监督,各州各县纷纷响应,各地官府民众根据自家地盘上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比如说这灯会由一年一度,变成一度四度,便是东都洛阳以及洛阳周围一带的县城的一大特色。
如今嵩县的灯会已不仅仅局限于为青年适婚男女造创见面相亲机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成了本城最大的一个商业展示和喧传的渠道,每一个灯会所带动的经济效益,几乎是本县城一个月的总和。
城中心的几条主商业街满为患,各大商家不但推出了精彩的舞乐表演,同时还推出购买大优惠,所有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皆有一份精美礼品等等诸类促销手段,无数街头小贩也不甘寂寞,他们将手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成各种花样,利用桔红灯光的熏染、低廉的价格,用极富感染的音调热情似火的推销呐喊,让原本没有什么购买需求,却不由自主的受这种独特气氛影响的行人在他们的摊前停下了脚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耍杂技,跳狮舞的马戏团当街表演,在他们的表演场地设有数个打赏盘,他们并不要求明确要求观众付费,但围在他们周围观看的观众看到精彩之处,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掏出赏钱打赏。
穿过正中央的那条长长的商业街,转入另一端往东转,则又是另一番场景,东边这条街叫东花街,所谓花街就是由各色灯谜组成的一条街,这条街不算太长,只有十几个铺子,可每个铺子前却挂着近百种的色彩各异的灯谜,无数五光十色的灯谜汇聚成一条约莫五六百米的灯街,那等壮观之景,简直难以用言语笔墨描绘。
萧楠一行从砚壶街拐过来的时候,正好就到了东花街的入口,饶是萧楠前世惯见无数富丽场面,可当她的目光落在花街上的时候,仍然在不由自主的被震住了,谁说古人不懂得创造?谁说古人的审美观不好?后谁若再听到谁在她面前发表这种言论,她一定和谁急,这姑娘一时间震撼过度,竟是忘了她已没有机会去和现代人争议这种问题了。
“大娘喜欢这里的灯?走,咱们去猜猜灯谜,看看能不能赢几个漂亮的彩灯回来。”宋诺察觉到萧楠的震惊,她眼珠子微微一转,伸手拽了拽身旁三人,笑着开口道。
“就你肚子里的那点墨文,你猜得出灯谜么?”宋浩庭有些好笑的打趣。
“大兄,不带你这么打击人吧?我虽算不得才女,好歹也读了几本书,认得几个字,你又岂知我猜不出来呢?再说了,就算我不行,还有大娘和芷娘啊,哪怕我们三个都不行,这不还有你这位去年院试的解元么?”宋诺丝毫不觉脸红,她瞟了自家兄长一眼,一脸振振有词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