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沈雅虽然是赵瑾的侧妃,但是因为是亲王的侧妃,所以品阶与皇子的正妃相同,从二品。
这一认知,让沈雅小小的得意了一下。
在品阶上,她竟然同端清雅是一样的。
没想到赵瑾竟然已经成为亲王了,难怪刚才见到大皇子与三皇子,他虽为弟,对他们二人却并未行礼,只有兄弟之间的寒暄。
大皇子与三皇子立功少,至今还是郡王。
册封礼结束后,便有太监来传,说是御花园摆了家宴,请众位皇子,娘娘前去参加家宴。
其实沈雅对这种所谓的家宴是十分反感的。
跟一群陌生的人。吃吃喝喝,还要随时强颜欢笑,实在累极了。
来到御花园,皇上皇后早已落座,皇后身边是阮贵妃。太后常年礼佛,不喜这等热闹,所以没来。
阮贵妃旁,坐着之前第一次进宫参加选妃时,见到的绯舞公主。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高贵。
只是,今日的绯舞,气色不太好,脸色有些苍白。
她含笑坐在阮贵妃身旁,见几位兄长过来。赶紧起身一一向其行礼。
家宴,自然是公主皇子都参加了。
在皇帝桌子的左边,还有一桌,都是年幼的公主皇子,由奶娘照看着。
八位皇子,在主桌落座。
沈雅她们一群,由珍妃带着入另一桌。这一桌。都是皇帝的儿媳妇。
“歌雅!歌雅!”沈雅刚落座,就听见有人唤她。抬起头循声望去,竟是赵大叔的妹妹,赵昕。指给了四皇子为正妃。
见到熟人。沈雅心里高兴极了,总算能在这个陌生地找个说话的人了。
赵昕从那几个妃子中挤过来,来到沈雅跟前,笑嘻嘻的坐下。
“好久不见了。”赵昕见到沈雅。显然也很高兴,脸上的笑容尤其灿烂。
她与沈雅关系亲昵。让不远处某些皇子妃不太高兴。
“哟,昕妃什么时候与端妃关系这么好了?真是稀奇。”
说这话的是五皇子妃正妃——纯颜,之前一直与端清雅,阮美女交好。她记得赵昕与她关系也不错。
只听那美女冷哼一声,又转头对一旁的端清雅道:“清妃,你说是不是?”
端清雅冷笑一声,没有接话。
赵昕对纯颜的讽刺并不放在心上,依旧笑呵呵与沈雅聊天,仿若并未听见颜妃的讽刺。
宫女们鱼贯而出,将佳肴美酒摆上了桌。
一时间桌上觥筹交错,鲜少有人再说话。只偶尔有一两句咳嗽之声。
皇宫在用膳礼仪上非常严苛,若有人说上一句话,也会被斥为无礼,没有修养。所以哪怕颜妃与清妃再怎么想奚落沈雅与赵昕两句,此刻也不行了。
酒足饭饱,等众人用完膳,漱口完毕,宫女们摆上了香茶。
众人一边喝着茶,一边颇有闲情逸致地开始聊天。
沈雅她们这一桌,离主桌近,就听见周宗在与几个皇子说笑,时时大笑不止,似乎心情不错。
不知道这周宗还有没有出家的想法。
之前这么紧急的要求皇子尽早成婚成家,沈雅一度认为这个皇帝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或者想要有所安排,才会这么做,但如今看来,不管是周宗,还是整个皇宫,抑或是正个京都,这段时日,似乎都很平静。完全没有任何动静。
这会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沈雅胡思乱想着。
“哈哈哈,老八,现在可就你一个人未成家立业了。你看七弟,一娶就娶两个。今日我可看到七弟对弟妹温柔的很的呐,哪里像平日冷冰冰像个木头似的。”取笑赵瑾的,是三皇子赵旷。
一桌子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他几个桌子的人听了,也都抿嘴笑。反倒是赵瑾,仿佛没听见众人取笑他似的,一脸淡定地喝茶。
沈雅这桌,李舒颜听到那话时,脸就红到了脖子根,深怕别人不知道赵瑾今日抱的是她。
“大家快瞧瞧,这舒妃妹妹的脸可真红。想必七殿下今日抱的,就是舒妃妹妹吧。”颜妃眼尖,见舒妃脸红,赶紧笑着打趣道。
一桌子女人都笑了。
“纯颜,你再笑,我以后就不理你了。”李舒颜红着脸,抬起头恨恨地瞪了一眼颜妃。
颜妃故作害怕地道:“我不说了,不说了。反正啊,以咱们舒妃妹妹的才情相貌,王爷一定是喜欢的不得了。不像某些人,就算凭着父亲的身份嫁给皇子,也不会招来喜欢的。”
说完,颜妃冷笑地瞥了沈雅一眼。
端清雅嘴角亦是冷冷勾起。
☆、第三百零九章 百诗
PS:
抱歉,今天实在困的不行,只能更这么多,我明天多更一点。
沈雅冷冷地瞥了她们一眼,并不想说什么。为什么会嫁给赵瑾,连她自己都没搞清楚。也许她们说的没错,赵瑾会娶她,也许真的有老狐狸的原因。
“歌雅,你别生气,纯颜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其实人不坏的。她跟清雅关系好,外面都在说端侯疼你胜过嫡小姐端清雅与端舒雅,所以在为她抱不平而已。”
赵昕不希望沈雅听了纯颜的话坏了心情,好心道。
沈雅笑着摇摇头:“我没生气,要是连这种气都要生,那还真是生不完呢。”
赵昕抿嘴一笑,点点头。
聊了一会儿天,皇上等几个长辈便离开了,余下她们一众小辈。
这群王孙贵族,公主小姐难得聚的这么齐,兴致都颇高。有的聚在一起谈诗作画;有些聚在一起说一些姐妹闺房里的悄悄话;有的弹琴助兴,总之御花园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一堆宫女在其中穿来穿去,又是摆水果,又是上茶,摆点心。还要为一些诗性大发的皇子们准备文房四宝。
“哈哈哈,八弟,你作的这个诗实在太妙了,一段时日不见,你的学问见长啊,当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六皇子拿起八皇子的诗,便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工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分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遮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好诗,好诗啊!”六皇子读完。就听几位皇子纷纷点头附和。
“哈哈,这可不是我写的。”八皇子见众人一口称赞,笑着道。
“哦?这不是你写的?这诗确实写的妙,难得见到这么好的诗,你快说说,你是谁写的?”大皇子仿佛对这诗十分感兴趣,颇有兴致地追问。
大皇子的学问,据说是八位皇子中最好的。
一旁原本默不作声,似对一切事情不感兴趣的赵瑾。从桌上拿起了八皇子写的诗,凝神看了起来。
其他几个皇子一心关注着八皇子嘴中那位神秘的作诗人,并没有人注意到七皇子的举动。
“是端琰啦。”八皇子嘻嘻一笑,说道。
赵瑾一听这名字,目光中闪过一丝异样。
“端琰?这名字听起来有些熟。他是谁?”六皇子有些好奇地追问。
“端景新认得儿子,据说一直流落在外,半年前认祖归宗进了端府。这件事,你问七弟,他应该最清楚。他娶的那个端妃,就是端琰的亲生姐姐。”大皇子笑着对六皇子缓缓道,说完。看着赵瑾道:“七弟,你这个小舅子可不简单啊。十六岁就成做出这样的诗,绝对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恐怕比他那个爹只强不弱。”
八皇子继续道:“是啊。我也是无意中听他吟起这首诗,就应让他抄了给我。我回去研究了一研究,觉得这诗实在是妙不可言。”
“听闻他在这次科举中也中了进士。虽然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一个从未受过严格教育。只靠自学和上了几年学,就有这样的成绩。实在不简单。况且,他才十五岁!我看这端琰,将来定成大气候。这样的人才,不管为谁所用,都绝对是一个有力臂膀。”二皇子在一旁,神情颇为认真地道。
这话一出,众位皇子神色也跟着认真起来。
三皇子赵旷不知道在想什么,手握着酒杯,一边转动,一边出神,眼里有让人看不懂的神色闪动。
“这端琰小小年纪学问这么出色,不知道他那个姐姐怎么样?”五皇子有些不怀好意地看了一眼赵瑾。
人人都知道,端琰与端歌雅来自市井,就算端琰可以凭借聪明才智自学成才,但是她的那个姐姐似乎就不怎么样了。虽然上一次在选妃大典中,她写了一首诗,极得皇上喜欢,但毕竟不是她的诗,不过是听别人吟了,顺手抄了过来,算不得什么。
“我记得七嫂一手毛笔字写的极妙。”八皇子见五皇子不怀好意,顿时有些不爽,端妃不仅是七哥的妃子,也是他好兄弟端琰的亲姐姐,他不喜欢有人拿她作文章。
五皇子笑道:“是不错。我看不如大嫂她们几个一起过来跟我们一起玩,岂不有趣。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彼此也都是从小玩到大的,熟的很,没什么避嫌不避嫌的。我记得,这里面,可有好几个才女啊,像大嫂,三嫂,四嫂,还有李舒颜李妹妹,可都是京里出了名的大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