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抬头看着眼前这个老人,心里很纳闷,他是如何知道自己那时候急需银针包的?
“因为你的一只手,按着神谷穴,所以老夫猜想,你可能需要它。”那老头一眼看穿了沈雅的疑问,笑呵呵地解释。
沈雅这才想起,之前自己一直想着要用针灸之法,而神谷穴正是治疗心脏的最佳穴位,可能是心之所念,手就不自觉地按向了那里。
“姑娘,老夫再一次冒昧的问一句,你的师傅是谁?姑娘能否告知老夫,老夫定当感激不尽。能教会你如此高深的医术,想必一定是位高人,老夫年纪大了,平生唯一想的,就是能结识几位同术业之人,与他们探讨交流医术,不知姑娘,能否了了老夫这个心愿。”说完,那老头便朝沈雅深深作了一辑。
她想阻止,可惜没来得及。这个狡猾的老狐狸,现在她想拒绝都难了。
她能告诉他,她的师傅多了去了,像李时珍啊,扁鹊等众位古代大家,都是她的师傅,她是看了他们编写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才懂这些的?
她告诉了那老头,他也找不到人啊,除非那老头也和她一样,有穿越的本事,穿到东汉去和扁鹊老先生交流交流,也是不错地!
但事实是,不可能!
所以沈雅现在很苦恼!
“姑娘若不愿说,老夫也不为难你,那就在此别过吧。”那老者看出了沈雅的犹豫与一脸难色,眼神黯然地说了一句,便打算离开。
“哎,等一下。”沈雅喊完这句话,就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自己真是嘴贱,人家都要走了,还把人喊回来,这下你要找谁来当你师傅。
老者一听沈雅喊他,身体一顿,立刻转身,两眼激动地看着沈雅。
“额,咳,那个,我师傅他云游四海了,我也不知道他的行踪,不过我这里有一份师傅留给我的手札,里面记载了他的一些医术心得,你若是不嫌弃,我可以拿来给你看看。”沈雅纠结了半天,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她真是恨透了自己的心软,见不得老人家伤心难过。
“真的!!小姑娘,真是谢谢你了,那老夫这就和你回去一起拿,你看怎么样?”沈雅见那老头一副猴急样,有些汗颜,她现在真是怀疑当初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她眼睛坏了,怎么会觉得当时的老头眼神凌厉,气势惊人呢,现在看来,纯粹就是个有些孩子气的老头嘛。
听说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变得越来越幼稚,难道这是真的?
“等等,我今天有事,不能带你回去,改天等有空了,亲自拿到你的药铺去。”
笑话,要是让老头跟着自己回去,那一切还不都穿帮了,她手里哪里有什么手札,她不过是想回去默写一篇黄帝内经给他,反正黄帝内经她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那里面内容又多,自己随便找一篇,加上自己的语言,默给他也就罢了,到时候,管他信不信,反正她也算有交代了,就算感谢他之前把银针包借给自己吧。
“这样啊,那好吧,你快点来啊。”老头略微有些失望,不过见沈雅坚持,他也没办法,说完,一脸黯淡地转身离开了。
沈雅想起他的银针包还在自己手上呢,忙叫住他。老头只是摆摆手,摇头道:“那玩意我多的是,就当送给小丫头你做个礼物吧。”
这银针包一看就是好货色,老头居然二话不说,送给自己了。哈,自己真是赚了,沈雅窃喜。
第二十八章 悠闲的日子
沈雅没想到,自己救了刘氏儿子一命,竟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效果。
那日她和赵铁买完东西回村,才走到村口,就见自家门前熙熙攘攘站了很多人,沈雅好不容易挤进自家的院子,向沈母一询问,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找她来看病的,甚至连隔壁邻村的人也跑过来。
问了一个村民,沈雅才知道,原来,那刘氏一回村,就将沈雅如何如何救了自己儿子一事,宣扬了出去,而且内容很是夸张。不过虽然事实有些夸大其实,但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加上自己之前救了小虎一事,村里很多人是看见的,就这样,村里的人一下子传开了,说村口沈家的女儿,医术非常高明,这也就导致了沈雅门口为什么会站这么多人。
沈雅很高兴自己的医术终于能派上用场。她回家和沈母一商议,便决定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的桌子,每日定时坐在那,给来看病的人问诊,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也两个时辰,偶尔人多的时候,会推迟,人少的时候,则帮沈母干干家务,毕竟也不是日日都有人生病的。
从第二天开始,沈雅家院外就门庭若市,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一个上午,她都没时间休息。
她给村里人出诊,每次都是十文钱一次,上门问诊会贵一些,十五文,这个价钱,比起之前那个李大夫,五十文一次,要便宜很多,又加上她的医术确实高明,很多镇上的大夫治不了的病,她都能医治,久而久之,沈雅的名声越传越远,连镇子上的大户人家,都会专门派人上门找沈雅看病,不过那时候,沈雅的诊费会收的贵一些,一两银子,若是看哪个富贵人家不顺眼,诊费收的更贵,五两银子。
可即便如此,那些镇上的大户人家,也趋之若鹜,花钱花的心甘情愿,毕竟钱再多,人要是没了,那些钱还有什么用,只要人能治好,花再多钱也无所谓?
沈雅是隔了三日后,才去镇上找那老头子的。
她那日从镇上回来,当晚便默写了一篇黄帝内经出来,写完了放在桌上,被回来的沈琰看到了,大呼这文章写的奇,写的妙。沈雅心说难道他也懂医术,屁颠屁颠跑过去问他,结果他给她扯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沈雅完全听不懂,不过有些名词倒是听得耳熟。
那天沈雅带着篇文章去镇上找那老头,竟然听那伙计说,老头有急事,回京了,气的沈雅差点当场暴走,伙计连赔了好几声不是,才消了沈雅的怒火。
不过,她好歹也从那伙计那里套出了一点消息,那老头据说是京里的名医,轻易不给人看病,三个月前,老头云游四海到了这里,便在陆家镇的和善堂当起了甩手掌柜,整天只知道四处游玩,完全不理和善堂的事物,还好和善堂还有一位管家,处理这个分店事物,不然真不知道这个药铺会开成什么样。
那伙计心里也很疑惑,也不知道那老头是如何认识这和善堂的大东家,居然随随便便就把一家和善堂给他管,而且那和善堂的管家,对那老头十分的敬重。
看来,那老头有点来头。沈雅听完那伙计的话,心里暗暗想。
见老头走了,她也没多留,打了声招呼便回去了,只可惜了她花了半个时辰默写的黄帝内经。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日里沈雅除了问诊,便是上后山采药。她发现,陆家村的后山的那片林子,简直就是一个宝库,不但动物多,各种珍稀植物也不少,她哪怕只在林子的边缘处,也能采到不少好药。
余下的时间,她会把采好的药按照比例,制成各种有效的丸药,有解毒的药,有治病的药,还有几枚用来防身的药。
每日晚上,沈雅都会兴奋地与沈母坐在灯光下,数一天赚下来的银子,数完了,就会宝贝兮兮地将它藏在床底下的一口瓮里,然后把瓮藏在床底下的一个洞里。等瓮里的铜板一多,她就会将它们串起来,拿到镇上换成银子。
沈母每次见沈雅抱着银子一脸偷笑的模样,就会笑话她是个财迷。不过沈雅每次都会嘟着嘴狡辩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不知不觉,她也存了二十多两银子了,这么多钱,在陆家村,也算个小富婆了。
村里人因为她治好了他们的病,对她都非常感激,时常隔三差五的就会有人送东西给她们,有时候是一篮子鸡蛋,有时候是一箩筐蔬菜,有时候是鱼,所以沈雅家常常不需要去买菜,就能吃到各种新鲜的菜,加上沈雅的手艺又好,把一家人养的个个白白胖胖的。当然,说胖也有些夸张,沈琰正是长身体的时刻,只往高里长,不往横里长,蹭蹭蹭地,才几个月,就又长高了不少,加上近日参加乡试,每日里读书都读到很晚,念书费脑子,想长胖也不容易。
倒是沈母脸上确实长了不少肉。这段时间,女儿治病救人,又赚了不少银子,完全不需要她再出去给人桨洗衣服,绣枕套,很清闲,除了偶尔帮帮女儿晒草药,其余时间都在屋里坐坐刺绣什么的。
沈雅为了保持身材,每天都会控制饮食,所以也不胖,甚至可以说很苗条。
这几个月来,天气渐渐暖了,他们一家早就褪去了棉袄,换上了春装。前世她偏爱白色,又加之那时候自己是医生,总是穿着一身白,所以这一世,她也给自己选了一袭白衣,穿在身上,颇有些飘逸的感觉。她觉得自己比较适合穿素雅一点的衣服,所以除了一袭白衣,还有一袭青色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