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爷子说完了,便看着宁婉,颤声问:“大、大哥还说什么了?”
其实二老爷子之所以能说出实话,愧疚并不是主要的,而是他担心死后再遇到爷爷。宁婉看着他昏暗的老眼,颊边几行泪,却怎么也生不出同情之心。如果自家只是损失点粮食银钱,宁婉也许不会如此心狠,但是在梦中,她遇到的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此她依旧不能原谅二爷爷。
虽然她没有见过爷爷,她的问话也不是爷爷告诉她的,但相善恶到头终有报并不错,否则自己怎么会做了那样一个梦?
宁婉迎着二老爷子的目光看了过去,“人在做,天在看!”她亦不说这话是爷爷说的,还是自己说的,转身就走了,以后她再不想与宁家这两房人有什么瓜葛了。
二老爷子听了这话,直挺挺地倒在了炕上,大声哭了起来,“我对不起大哥呀!”
宁大郎赶紧上前,“爹,父债子偿,你不必担心,我一定把欠二郎家的都还上。大爷爷也不会再埋怨你了。”
宁梁也不忍,且他一向与二叔更亲近,因此也过去劝道:“二叔,你毕竟养了我一年,待我也好,就是娶于氏的时候也是你帮我们说的话。”
于氏也想起了当年的事,她与家人讨饭讨到宁梁门前,宁梁给了他们几个高粱米面的窝窝不算,还让他们进门喝水。后来爹娘看出宁梁是个好人,便生了想把她留在三家村的意思,打听了宁梁还没娶亲,就提出几斗米把自己卖给宁梁做媳妇。
当时宁梁看过她就愿意了,可是三叔却不点头,僵持了一天,还是二叔帮着说和她才留在了三家村,以后的日子虽然也苦,但毕竟没有再挨过饿,所以于氏还是很念这个情,眼下果真便将怨恨都忘记了,只想起了二叔的好。
于氏是侄媳妇倒不好上前,因此便与大伯娘站在一处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们毕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宁清左右看看,总归是小辈插不嘴,转身随着宁婉回了家,气愤不已,“原来二爷爷三爷爷这样忘恩负义,亏他们还能在我们面前装出长辈的样子,我们家里那些吃食也都喂到了狗肚子里了!”
把过年送的饺子、鸡肉、甚至去年的月饼、粽子一样样地全想了起来,唠叨了半晌,又跺脚道:“不行,这事我要在村子里说出去,让大家都知道!”
宁婉一把拉住了宁清,若论对二房三房的恨,她绝对比宁清还强烈,但是她在那个梦中懂得了许多,早非十几岁的女孩子了,“这些事情不能向外面说,如果说了,郭余两家更会瞧不起我们宁家了,村里有什么事,我们宁家就会更吃亏。”
宁婉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猜想到,先前宁家二老爷子三老爷子在郭余两家老爷子面前总处于下风,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事情郭余两家的老人也隐隐知道一些,毕竟他们都是同一辈的人,同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再瞒不过去。因此郭家和余家的老爷子们瞧不起他们,才会打压宁家。
现在把真相说出去,除了让郭余两家更看不起宁家以后,还能有什么?就是他们会不会大房有些同情,也很难说,何况就是同情了又能怎么样?自家的日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家人努力才能过好的。
不管怎么样,这种事情大房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说,那两姓人有猜到的,也不可能十分确定,维持着三家村的平衡最好。
宁清听了不以为然,“我们家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亏了,还能亏到哪里?我不说出去心里不服!”
宁婉便一笑道:“我也是为你好,毕竟宁家的名声坏了,对你的名声也不好。”
眼下宁清最在意的就是与刘货郎的亲事了,因此一听到关乎自己的名声,也醒悟过来,便再不要出去了,转身回来坐到炕上,拿着下午于氏粘好的鞋面在油灯下绣花。
宁梁和于氏了过一阵子才回来,见了宁清和宁婉才想起来嘱咐,“这些事情本不该让你们听的,可是既然都知道了,就不要到外面说,免得人家笑话。”
宁清瞧了一眼宁婉,“我们自然不能出去乱说,对我们家名声也不好!”
“这就对了,你二爷爷三爷爷再不对,也是长辈,我们不能说长辈的坏话,叫村里人戳脊梁骨呢。”
于氏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宁婉本也不打算将事情公之于众,只是她却关心,“三房欠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于氏也不知道,转过去看丈夫,宁梁心里更是乱糟糟的,现在为难地道:“我也不知道,总不能上门去要吧。”
然后似乎又为自己找了个借口一般地,“我毕竟在三房吃住了一年,还他们三石粮食也应该。至于当年你们爷爷给了三房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于氏便也赞同道:“算了,毕竟是长辈,我们家也不缺那三石粮食。”
若是宁婉,就算不要回来三石粮食,也要去三房将话说明白。但显然,宁梁和于氏最怕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性子软弱,最多敢跟着宁婉去二房问一问,一提到三房,异口同声地找借口退了下来。
第13章 炒豆
宁梁自小寄养在二房三房,受的打压多了就养成了和软的性子,而于氏曾跟着爹娘出门讨过饭,又哪里硬气得起来?
宁婉看着他们,也是觉得无奈。
转念一想,自己倔强的性子还不是被爹娘如此的软弱硬逼出来的?
就连性子最和软的大姐宁贤,也是个有主意的,二姐宁清更是厉害,都与爹娘不同,能撑起家业。宁家三姐妹之所以都不随爹娘的脾气,就是这个原因吧。
既然如此,那就让自己来护着爹娘吧,就与梦中所见的一样,不,她要比梦里做得还好!
宁清自然也不满爹娘的退让,便低声嘟囔道:“三石粮食可不少,就是拿来喂几头猪,到年底还能多卖两贯钱呢。”
宁梁和于氏自然知道是这个道理,平日里家里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哪里会不心疼三石粮食?但是他们更明白,就是去三房讨要,也不可能要得回来,因此都息事宁人地道:“已经不早了,赶紧睡吧,免得白费灯油。”
宁清收了鞋面,宁婉却道:“不要回三石粮食也行,只是从今以后,我们大房就与三房再不往来了,逢年过节也不必送礼,做了好吃的也不必再送!”
“吃的不送倒行,只是年节的礼不送,村里的人还不得乱嚼舌头。”
宁婉就反问:“我们不送,三房敢说出去吗?”
他们当然不敢。这件事郭余两家未必什么都不知道,但因为没有说开,还存着一块遮羞布,三房比大房还不想撕开。就像大伯一样,他来还粮,为什么在晚上悄悄来?家里人过去说起往事,为什么要把孩子们都赶出去?都是一样道理,怕二爷爷丢面子。
宁梁和于氏的内心对三房一样是不满的,三房对他们的压榨实在太过了,所以从内心他们也巴不得立即少了这项花销,因宁婉最近颇办成了几件事,他们便也愿意听她的,一同点头道:“也是这么个道理。”
自这一日起,三房再没有来人,就是三天两头到大房找好吃的拴儿也不来了,安静得就似不存在了一般。宁家大房的人乐得清静,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宁婉又提出要杀一只鸡吃时,宁梁和于氏纠结了一会儿,想到家里凭白添了三石粮食都是宁婉的功劳,又可怜她先前受了伤,现在额角还有一块血痂没有完全掉落,因此还是答应了。
这只鸡吃得比起上一只还要开心,毕竟上一只鸡还在锅里炖着的时候就有三老太太来堵心,然后又闹了一天,大家心里都像压着一块石头一样。但是这一只嘛,宁家大房关起门来吃得香喷喷,于氏还舀出些鸡汤,第二天一早煮了高梁米面和白面混在一起的面疙瘩,汤汤水水,让大家吃撑得捧着肚子倒在炕上不动了。
总之,这些日子绝对是宁家这些年中过得最好的一段时间了!
出了正月,便是二月二,在三家村大家通常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据说这样最能辟邪,还能为一家人祈福。
于氏昨晚睡前就泡了一大盆黄豆,里面还加了盐和花椒、八角,到了二月二的早上,先将锅烧上,待锅热了便将泡好的黄豆放到锅里,用小火慢慢炒。
豆子是湿的,因此遇了热也不爆起来,而于氏又只加很少的柴,慢慢炒,锅里冒出丝丝的水气,将豆子一点点地炒干。泡过一夜的豆子早已经胀了起来,现在便慢慢变小,颜色也变得焦黄。
然后,就闻到香喷喷的豆子香气了!
先前宁婉早接了铲子,学着娘的样子一刻不停在翻动着锅里的黄豆,现在却被娘重新将铲子拿了回去,“这时候不小心就容易糊了,还是我来。”说着又炒了一会儿,便用铲子铲出来几粒递给宁清和宁婉,“尝尝炒好了没有?”
宁清和宁婉也顾不上烫,用手各拣了一粒丢到口中,在口内又转了一圈方才凉下来嚼了咽下,异口同声地说:“真香!”
于氏自己也拣了粒豆子尝了,“炒好了!”说着将豆子全部铲到了盆中,却将家里所有的盆碗都拿出来分装,原来炒熟了的豆子不能堆在一处,免得豆子里的热气不散就焦糊了,而是要摊开晾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嫡女锋芒 完结+番外 (明月憔悴) 17K小说网VIP2017-02-16完结柳越越不过是个普通的现代小白领,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游戏的世界之中…&hel...
-
越过时空线 (木梨花) 起点VIP2017-02-28完结在很多穿越故事里,大多数穿越主人公都会获得大团圆结局,可是细想一下总觉得哪里不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