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秀才家的小娘子 (路飞爱吃肉)


“多大个事,你不用这样内疚,反正他们也不认识我是谁,不过下不为例啊,这本就不是我的政绩,你把这好事安在我身上,我受之有愧啊。”县令摆摆手,给钱兴旺吃了定心丸。
看到县令这样的善解人意,钱兴旺对于这个黑壮县令,好感多了很多,也不在乎县令的外貌不符合自己要求这回事了,心情愉悦的陪着县令大人四处转,这样的转法,等转到了自家门口,也到了中午,正好可以直接回家吃饭。
钱二呆子把马车送回来了,告诉钱老娘,钱兴旺身边有两个人,淑德猜测可能是自家表哥的随从,所以这中午的午餐就又多添了点。
这顿饭淑德是费尽了心思,主要是淑德存着攀亲戚的私心,要是这个远房表哥知道自家生活富裕了,肯定会跟自家交好的,如果自己搭上这么个,在县城还算有脸面的人,以后自家做买卖就会顺畅很多,所以淑德才会如此花心思。
不过因为水灾错过了种菜的好季节,所以淑德婆婆家的菜园子里,全都是清一色的稚嫩小黄瓜和豆角,外加一堆的小菜叶子。因为水灾刚过去没多久,肉类自然是不敢买了,淑德家里的肉类也就剩下自家的火腿跟腊肉了。
淑德整合了一下家里的菜品,最后实在想不出别的更好的菜色,就只好做了点腊肉豆角馅的蒸饺,保证三人能吃饱,又利用家里剩余的淀粉,做成煎粉块,等三人回来的时候,现炒现吃。
幸好钱老爹帮着淑德把家里的公鸡给杀了,还可以利用这个公鸡做一些好吃的东西,鸡胸肉做成了宫保鸡丁和鸡米花,大腿肉做成了黄焖鸡块,内脏做成了辣炒鸡杂。最后剩下的鸡架,煲了鸡架汤。
自打生了三宝之后,淑德已经好久不做这么精致的东西了,这一顿下来,淑德也是累得满头大汗了。
淑德切了家里上好的火腿肉,摆上自家烤的薯片和锅巴,还有自家炸的江米条、葱香酥丸,薯饼、菜丸子以及麻辣花生,拼成了个零食拼盘,供几人喝酒闲谈的时候打牙祭。
家里的果酒早就被自家相公给喝没了,蜂蜜酒今年也没时间酿,自家相公这个二货,还把买酒这事情给忘了,淑德就只好拿出家里刚做好的糯米酒,来招待贵客了,淑德尝了一下味道,甜甜的刚刚好,就是不知道自家这远房表哥能不能喝得习惯。
今天天气大好,县令跟着钱兴旺一路上挨家挨户的走了个遍,了解了一下风土人情,顺便还获取了附近村子的一些信息,让县令跟赵俊杰心情大好,快到晌午的时候,就晃荡到钱兴旺家吃饭。
三人到了的时候,淑德正好刚将所有的菜都准备齐全了,赶紧让婆婆帮着上菜,然后自己马上开始制作煎粉。
杨县令跟赵俊杰刚拐进钱兴旺家,就被眼前的院落惊呆了,钱家村里唯一的大砖瓦房,高高的砖墙,将这个漂亮的新房子严严实实的围了起来,前院和后院,全都铺上了青石板,一个农家,没有菜园子,却林立着各色稀奇古怪的东西。
本来杨县令好奇心重,想去看看钱兴旺家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是被赵师爷一把给拽进了屋子,赵师爷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也不管身份尊卑了,直接像哥们似的,把县令拽进了屋子。赵师爷太了解自家县令了,自家县令这好奇心太旺盛了,这要是等他看够了,自己肚子都得饿扁了。
杨县令见自己的得力副手那幽怨的眼神,也不敢再提闲逛的要求了,老老实实的跟着去吃饭了。
饭桌上的菜色是彻底的惊住了这两位从县城过来的贵客,饶是杨县令这走南闯北多年的人,这一桌子的菜也不认识几样,唯一认识的就是饺子,有几个菜甚至都不知道用什么做的。
赵俊杰早就听姨夫范夫子讲过,钱兴旺家的情况,但是这亲眼一见,还是让赵俊杰大吃一惊,一个不靠河不靠海的村庄,一年到头仅靠家里的粮食来生活的村子,竟然能有人家把生活过得这样的富足闲适,而且这个村子还完美的规避了水灾带来的损害,赵俊杰现在对自己这个表妹夫一家子,真的是刮目相看了。
杨县令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先来都是张口就问的,这一路下来,杨县令对于钱兴旺也是很欣赏,不像自己认识的一些文人那样迂腐,反而有点像武将,说话直接而豪爽,不藏着也不掖着,跟他说话痛快。所以杨县令就毫无顾忌的让钱兴旺给自己介绍一下他家的菜肴。
钱兴旺给两位贵客,一样一样的介绍着桌上的菜色,然后给两人倒上酒,三人就开始聊了起来。
煎粉的味道十分得赵俊杰和杨县令的喜欢,柔嫩滑爽的口感,配上麻酱的香味,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这两人狂吃四五碗,让淑德本来打算送给侄子侄女们的煎粉,都被县上这两个大吃货给吃光光了。
这倒也不怪两人太能吃,主要是煎粉的味道实在是太好吃了,尤其是夏天,吃完了之后特别的有食欲,再加上这两人来到镇上之后,因为担忧水灾和节省经费,两人这几天就没怎么吃好过,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丰盛美味的佳肴,那还不敞开了肚皮吃。
酒足饭饱之后,杨县令终于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好奇心了,去钱兴旺家看一下这前后院稀奇古怪的东西,钱兴旺领着两人,边走边介绍,每一样东西全都让两人惊叹,果然高手在民间啊。
钱兴旺家的器具,全都是在传统工具下改良而制成的,但要比传统工具省力不少,还减少了制作过程的繁杂,从而降低了制作食品的成本,但是因为这些器具太过于复杂,倒是对农具制作者的业务要求比较高,不过幸好,钱家有个厉害的木匠,而且还欠着钱兴旺家钱,所以只能对钱兴旺的要求言听计从,也让这些个农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良。
就比如这个石磨,本来是需要人或者驴子转着圈来推动的,往往推了一会之后,人都给转迷糊了,但是钱兴旺让自家二哥在石磨的把上,加了一圈的长支架,这样,人只要站在高处,直接向前推动支架,石磨就转上半圈,拉回来之后,石磨再转上半圈,这样不仅节约了人的力气,还减少了占地面积,钱兴旺盖了个防雨的小亭子,亭子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十多个这样的石磨,干活的人在亭子里还可以抵抗阳光的暴晒和风雨的侵袭。
当然钱兴旺家还有各类的大小石磨,分别用来磨各种不同的食物,也经过了一些适当的改良,钱兴旺家的水井就挖在了前院子,所以土豆淀粉的漂洗工作以及土豆粉条的加工制作,全都在前院子进行。
淀粉和土豆渣的晾晒都放在了后院子的亭子顶和平地上,土豆粉的挂晒则在前院子专门制作的支架上,主要是因为前院子要比后院子采光好,而且做好之后就可以直接入库了。
淑德家总共六个大烤炉,新房子的东西墙壁旁各一个,后院子新建了四个烤炉,除了每日制作糕点之类的,等到土豆渣足够多的时候,就做土豆渣烤馍以及其他的烘焙食物,烤炉里面的灰烬,跟着废水废物一起扔进家里的污水坑,还能抵挡住厕所污物的臭味,一旦坑被填满了,就赶着马车运到钱家山脚下的沤肥池子,这一年的肥料都够用了。
杨县令听着钱兴旺讲的这些东西,对于治理县城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是一个武将,毫无经验,的那是因为官员缺失,直接被派去治理县城,幸好身边的多年战友是个有文化的,帮着自己治理县城,倒也算是得心应手,不过这远远没有达到杨县令的预期。
杨劲松今年正好满四十岁,小时候见过好日子是什么样的,后来前朝换了皇帝,昏庸无道,再之后就是新朝建立,这么多年,百姓们就没过过好日子,杨县令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过上自己小时候见过的好日子。这还没开始规划呢,就遭遇了这样的大灾害,杨劲松的心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不过此次钱家村一行,却让杨县令重燃信心,对于自己的规划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第63章 玉米妙用

杨县令在钱家村走了一天,考察完钱家村村民的生活状况,认真听取了钱兴旺对于灾后重建的建议,又跟身边的赵师爷商量了一下可行性,两人连夜制定了详细的救灾规划,第二天就立马带着人手去村里救灾。
应县令的邀请,钱兴旺跟钱富贵跟着县令一起去隔壁村子救灾,钱兴旺跟自家大哥带着糕点,每日一大早赶着马车前往镇上,将马车放到范老头家里,之后就随着县令大人一起去救灾。
等到糕点店开门,范栋梁就帮着姐夫把糕点送到店里。因为淑德把家里做煎饼的买卖给了张氏,张氏现在不用刺绣了,每日坐在家里摊煎饼就足够范家三口生活了,范栋梁有时候闲下来,也会帮着自家娘亲摊煎饼,晾晒煎饼。
淑德家现在用来包装和去码头摆摊用的煎饼,大部分都是出自张氏的手,有了这么个大单子,淑德娘家的日子好多了,三口人除了日常花销外,还能攒下一点救命钱了,这次发水灾,粮食价格上涨,一点没影响到范家三口的生活。
自打淑德家用煎饼做包装,备受顾客喜爱之后,一些卖需要包装吃食的商家,就都来跟钱兴旺买煎饼用,钱兴旺也不差这点小钱,就把买卖都给了岳母家,范老头爱面子,对这些买卖不沾手,所以范栋梁这个小少年,就经常跟这些商人交流谈判,慢慢的改掉了害羞的性子,现在也是一副干练的模样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