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爹也觉不妥,遂叫道:“明辉,还不走!”
江明辉竟然没听见,依旧傻傻地看着清哑。
清哑疑惑地看着他,心想难道还有什么事?
郭家人见此情形,也不好意思,然心里却都很欢喜。
郭守业咳嗽一声,道:“明辉,你爹叫你呢。”
江明辉这才惊醒,羞红了脸,忙道:“嗳,就来了。”
赶紧跳上船,又急忙回转头,对岸上笑着挥手。
等船走好远了,江大娘才没好气地对犹伸着脖子向后张望的儿子道:“都看不见了,还招手?我瞧你想待在郭家了。干脆你当人家上门女婿算了。”
江明辉听了不好意思,才进船舱坐着。
江老爹喝得微醺,乜斜着眼道:“明辉定了好媳妇,当然高兴。”
好媳妇?
江大娘想起之前的事,很是不忿。
因道:“清哑别的都还好,就是太木头了,见了人也不晓得喊一声。又不是不会说话。他郭家家教好,我就不信她娘连这个都没教。难怪人家背后说她。我先还当是那些人嚼舌根子,这两次看她,我算是看清了:她这不说话的性子,跟哑巴还真没两样!”
江明辉顿时急了,道:“娘,清哑那是文静本分。”
江大娘道:“文静本分?见了长辈也不招呼就是文静本分?”
江明辉强辩道:“她叫了。她看人就是招呼!”
江大娘瞪他道:“这真是新鲜,招呼人用眼睛?”
江二婶笑道:“说起来还真是,我都没见她张口过。”
江明辉忽然想起来,道:“怎么没张口?刚才送我们的时候,她不是对娘说‘婶子走好’么?”
提起这事江大娘更有气,道:“我说得嘴巴都干了,她也没开口;等我一转身,她倒开口了。叫个人就那么难?跟拿刀杀她脖子还要难!”
江明辉低头,不愿再说。
他想不通,娘为何对清哑这般挑剔,明明她很好的。
江老爹对老婆子道:“清哑不爱说话,这是人家生成的性子,你老挑这个干什么?先前说的王家闺女能说会道,你又嫌弃人家嘴喳喳的太伶俐,不乐意。现在又说这话。那王家闺女会说话有什么用?她有清哑会织锦吗?不是我说,所有咱们先前相看的闺女,都比不过清哑!”
江明辉立即抬头附和道:“对,对!都比不过。清哑最好。”
o(n_n)o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哟,求推荐和收藏!
第28章 起步
要赶情节,是该加更了。求收藏推荐o(n_n)o谢谢!
江大娘不服道:“怎么比不过,马家闺女就会织锦。”
江老爹道:“那马家闺女茶饭比得过清哑吗?”
江大娘想了想道:“曹家闺女茶饭好,也会织锦。”
江老爹瞪眼道:“曹家闺女茶饭我吃过,比清哑差远了。会织锦又怎么样?瞧她长得那模样,跟咱明辉配吗?”
江大娘哑口无言。
这曹家闺女样样都还好,就是长相差了些。
所以,江明辉见了一面后,死活不乐意。
江老爹见她不说话了,又掰着手指数道:“马家闺女会织锦,煮饭手艺平常;王家的闺女能说会道这两样手艺都平常;曹家的闺女还算不错,可人长得差了些,你倒是找个十全十美的来我看看?还有,这几家哪一家能比得上郭家家底厚、能陪嫁二十亩田?不是我贪财,人家样样好,我当然要选好的了。比来比去,就数清哑好:人长得好,又能干,又斯文,又体面,又孝顺,又不爱说闲言碎语惹是非,这样的媳妇才是过日子的人。你不知足,还要挑三拣四。真要是再往上好,人家能看上咱明辉?咱们家又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明辉又不是什么秀才举人老爷。”
江大娘这才算真的无言以对。
可是,她心里就是不顺。
面上不说,心里嘀咕:不就是要她喊一声吗,这也算挑?
江明辉见爹说服了娘,总算松了口气。
他丢开这事,望着外面不断后退的秋景,开始想清哑。
※
再说郭家一干人,眼看着江家船去远了,才回身进屋。
等本家亲戚也都走了,他一家人围聚在正屋堂间闲话。
座上只有蔡大娘一个客,是吴氏刻意挽留的。
吴氏对郭守业道:“明辉这娃真是不错!他爹和哥哥也都还好。就是江老婆子难缠,不像个和气的。亏得清哑嫁的是小儿子,往后让她跟明辉住镇上,不能住老宅,不然肯定受那老婆子气。”
阮氏也点头道:“江大娘蛮挑剔的。”
郭守业便问怎么回事。
阮氏便将之前水边一幕说了。
郭守业沉吟一会,问蔡大娘:“亲家母,这江婆子人怎么样?”
吴氏也看向她,特意留下她就是为这个。
蔡氏道:“江婆子人心肠不坏,就是性子严厉些。”
说着,不经意地瞄了吴氏一眼,心想,要说严厉,亲家和她可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这不算毛病吧?要是这也算毛病,她把闺女嫁郭家岂不嫁错了!
郭大全道:“她再怎么样严厉,咱小妹那好性子,要是还不能容,真是没天理了。娘,这事我们也别瞎操心。我看就像娘说的,将来让清哑和明辉住镇上,不跟他们一块住。就咱们陪嫁清哑二十亩田,也够他们过日子了,怕什么!”
郭守业点点头,道:“就是这样。”想想又道:“亲家是个实诚人,不会亏待清哑。要是他们不好,我郭家也不是吃素的。”
郭大全笑道:“那是。我兄弟三个,还能让人欺负小妹!”
郭大有等人也都点头。
阮氏又提议道:“爹,娘,小妹亲事定了,该准备的也要准备起来了。趁着冬天闲的时候,让巧儿她爹把陪嫁的家具一样一样做起来。攒两年,也差不多能攒齐了。咱们自己做,也能省一笔开销。早些准备,不慌不忙的,能做精细些。要是等成亲日子定了再做,怕赶不及。手忙脚乱的请匠人进门,多花银子不说,活计做的不精细,反不好。”
吴氏见她考虑深远,很满意,道:“二媳妇想的周全。”
蔡氏听了不服,又没什么好主意可贡献,只能干看着。
郭守业对郭大有道:“大有,等农闲了你就慢慢给你妹妹做嫁妆。”
郭大有道:“嗳。等萝卜和小麦种了就做。”
郭守业又道:“大全,你往镇上看看,有好木料再买些。”
郭大全也答应了。
一家人又议论一会,才算心定,且不提。
※
清哑定亲后,对未来不无憧憬。
她眼明心亮,也看出江大娘不是好说话的,为将来生活计,自要努力。一是努力壮大郭家,二是努力壮大江家,否则,和江明辉在外生活的计划如何能实现呢!
想罢,她又一心投入自己的创作中去了。
秋去冬来,转眼过了几个月,到了十一月。
这期间,有两件重要的事须得详说。
其一,清哑虽没在织锦方面有所突破,却和二哥做出了剥棉籽的搅机,以及三锭脚踏纺车。这都是黄道婆的发明,清哑融汇两世所学,比出构造,和郭大有一块琢磨做了出来,并未费什么心力。
搅机结构很简单,却省了手工剥棉籽,速度加快自不必说。
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股棉线,效率非同小可。
郭大有做出来后,当即叫了郭守业、吴氏、郭大全和郭大贵来看。
他们都惊呆了,至此彻底肯定清哑见神仙的奇遇。
当问及下面该怎么做时,清哑只说了三个字:“先不说。”
她是想等个好时机,然后为郭家谋利。
具体如何操作,她并没有详尽的筹划。
郭守业等人没有追问,他们依然对清哑的话自由发挥。
郭大全觉得小妹肯定有大计划,要谋定而后动;郭大有觉得小妹还有新的创作,要等全部都弄出来,才一举成事;郭大贵没别的想头,觉得赚钱的东西当然要保密;郭守业考虑最全面,觉得闺女是想摸清外面行情,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将这些公开。
这一次他们父子没有各行其是,而是慎重地凑一块商议。
商量结果就是:先瞒着蔡氏等人,这些东西也不能拿出来用。
不是不信任,而是人知道多了,想不漏风也难。
他兄弟都郑重答应了。
第二件事就是:江明辉每隔几天就会来郭家一趟。这日,清哑将一幅设计完善的竹丝编织图交给他,还有一些小钩针的图样。他本是内行,看了这图,便如打开一扇大门,闯入一个新天地。自此,他的人生便发生了巨大转折。
清哑对他道:“你该去大城镇,竹丝制品要卖高价。”
不是她故作高深,而是她只能说出这些。
毕竟,她前世只开过书店而已。
江明辉却领会到其中奥妙:如此精细高雅的东西,自然要卖给文人雅客,以及豪门贵族,在乌油镇是没有作为的。
他便暗自计划:等一切齐备后,最迟来年春,便去霞照县城拓展,力争在锦商如云的繁华之地争得一席之地!
他虽内行,艺术素养却不够。
因此,在设计方面依然要请教清哑。
来往之间、相商之余,两人愈加情深。
清哑虽然心理年龄长于江明辉,然前世经历人事少,性格单纯;江明辉却是多情的,对她又十分爱重,百般俯就呵护,种种温柔体贴不消细数,因此两人情投意合,竟让清哑觉得比前世男友相处还有感觉。
十一月初七晚,水乡降下入冬以来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