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贵女反穿日常 (萨琳娜)



时隔三年,事情早已过去,可胡氏听了清河县主的话,还是忍不住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呵呵。没这么严重。严哥儿只是心善,这才被歹人利用,幸好并没有给家里带来什么麻烦。”

县主忙拍拍胡氏的手背,笑着说道:“事情早就过去了。原本我不该再提。但现在京里不太平,咱们是能少一事就少一事,严哥儿马上要成亲了,来年考了科举,也能计划着入仕了,有些事就须得谨慎起来。切莫被人钻了空子才是。”

胡氏连连点头,“大嫂说的极是。这次我回来,就想着多呆些日子。新媳妇过了门,我好歹亲自带一带。等她诸事都上手了,再回去不迟。”

原本胡氏还想着跟兄嫂提一提丈夫调回京城的事,但听县主这么一说,她火炭一样的心不禁冷了下来——京里不太平,他们回来做什么?还不如远远在江南多给家里弄些产业。

“你这个打算很好。严哥儿的媳妇儿是梁国公吴家的女儿。细算起来,咱们齐家和吴家是老亲,祖母去了,两家的关系才渐渐淡了下来。”

县主缓缓的说道:“但不管怎么说,齐家和吴家是姻亲,如今亲上做亲,严哥儿娶了吴家三房的女儿,也是难得的缘分。吴家的女儿我亲去看过了,模样好、教养好、品性也好,除了父亲早亡,竟是无一处不好。”

“是呢,我对吴家小姐也甚是满意。我娘家的嫂嫂写信去苏州,恭喜我找了个好儿媳妇呢。”

提到未来的儿媳妇,胡氏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当初给齐严之议亲的时候,齐令先和清河县主操了不少心,精心挑选了几户人家,命人逐一去调查,而后把一大摞的调查资料送去了苏州。

齐令宜和胡氏拿着资料反复研究,又是命心腹去京城核实,又是询问齐严之的意见,最后才敲定了梁国公的侄女吴氏。

现任梁国公是齐令先、齐令宜的表兄,按照这个关系算下来,齐严之和吴氏也是表兄妹,只是关系已经很远了。

而且单看门第,齐严之能娶到吴氏女,多少有些高攀的意思。

毕竟齐家已经不是勋贵了,而吴家还是公侯之家。

但如果将两家的亲戚关系摆到明处,外人倒也不会说什么。亲戚嘛,爵位没了,多年的情分还是有的。

如此,也就不会有碎嘴的非议齐家高攀,笑话齐严之配不上吴氏女了。

县主点点头,胡氏满意就好,老爷和她的辛苦就没有白费。

她从袖袋里掏出一张契纸递给胡氏,“这是隔壁胡同的一套宅院,谨哥儿在西南弄了些产业,怕引人非议就没有放到明处,老爷和我商量过了,咱们的祖宅没了,你们一家回京后不能没个住的地方,暂且就住在这个宅子里吧。”

胡氏拿着契纸有些无措,不知该不该收下。

县主笑着说,“收下吧,虽然是谨哥儿捣鼓出来的产业,可到底用了老祖宗留在西南的人脉,按理应该归到公中,只是咱们的情况四老爷应该也与你说过了,那些产业不好让人知道。少不得,你们要吃点子亏了。”

胡氏明白了,赶忙笑着说:“瞧大嫂说的,咱们一家子骨肉,何必分得这么清楚?”

嘴上这么说,胡氏却将房契收了起来。

县主见了,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老四一家都是明白人,这样才不会生出嫌隙。

PS:谢谢阿喵宝宝亲的月票,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哈!

第072章 明算账

“这套宅院是五进五出的,原是一位吏部老大人的宅院,因致仕回乡便卖了,老爷亲自去看了看,觉得好就买了下来。”

县主简单介绍了一下房子的情况,既然是分给齐令宜一家住的,总要让人家满意才是。

“房舍的布局甚是雅致,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老爷说你们在南边住了这些年,应该会喜欢。这还不是最妙的,最让老爷满意的,是宅院的位置。”

县主故作神秘的笑了笑,伸手指了指萱瑞堂一侧的花园,“你那新院子的西南角门正好与花园子相连,打通了,咱们便又是一家了。平日里想过来找我说话,抬抬腿就来了,很是便宜。”

胡氏一听,很是欢喜,抚掌道:“那可真是太好了,刚才我还想着,让严哥儿和他媳妇儿去新宅子住,我呢,就腆着老脸赖在嫂子这儿。嫂子素来大度,总不会把我赶出去吧?反正我是个破落户,就赖上嫂子了。”

一番话说得县主忍俊不禁,一指头戳在胡氏的额头上,“你呀,都快做婆婆的人了,还这般促狭。等明儿你的儿媳妇进了门,看你还怎么摆婆婆的谱儿?!”

胡氏无所谓的抬起头,涎着脸笑道:“那有什么?!婆母去世的早,家里全靠嫂子你支撑,我来的时候,我们四老爷还说呢,在他心里,最是敬重大嫂。那句‘长嫂如母’,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在大嫂您面前,我还要什么脸面、摆什么谱儿?”

胡氏的话情真意切,虽稍有夸张,却发自肺腑,县主心里好不熨贴。

“让你这么一说,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县主笑着摇了摇头,继续说:“严哥儿要成亲了,按照家里的旧例。公中应该出两万两银子。一应酒席、小戏等开销,也皆从公中出。我已经让大奶奶去准备了,这些你就不必操心了。”

胡氏连连点头。

名义上,齐令先和齐令宜已经分家。当初为了保全齐令宜,给齐家留一条血脉,齐令先甚至把弟弟这一房开出了宗籍。在官府的备档上,齐令宜已经另立宗祠,算不得齐令先的家人。

而事实上。不管是齐令先也好,还是齐令宜也罢,他们兄弟从未想过和对方生分。

齐家东西两府内斗几十年,不知多少子嗣都成了牺牲品,以至两府长大成人的男丁都非常少。

东齐自作孽,硬是将为数不多的男丁折腾的仅剩下了齐勤之一人。

西齐也不比东齐强多少,齐令先这一辈上就两个兄弟,一母同胞所出,若是他们再分了家,齐家就更势单力薄了。

齐令先和齐令宜都是聪明人。断不会做出自断臂膀的蠢事。

齐令先未雨绸缪,敢将三分之一的家产交给齐令宜隐匿起来,就是信得过弟弟。

齐家出事后,齐令宜无需大哥‘提醒’,便主动让儿子将那部分财产送回京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得起大哥的信任。

不管表面上是个什么样子,私底下,齐令先和齐令宜仍是相互信任、相亲相爱的好兄弟。

彼此间也从未生分过。

齐谨之在西南折腾出来的产业,井盐也好、银矿也罢,齐令先全都算到了公中。给毫不知情的齐令宜分了一份。

唯有胡椒种植园没有动,那是顾伽罗的私产,齐家从没有做过侵占媳妇嫁妆的事情,太丢脸了。齐家男人不屑为之。

“……这是那边矿上的账册,你也瞧瞧,心里好有个数。”

县主交给胡氏一本册子,端起茶碗,笑眯眯的看着她翻阅。

胡氏没有客气,掀开账册细细的看起来。她管家多年。算账什么的十分熟练,看着那一行行的数字,心中已经大概算出了总账。

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合上账册,胡氏叹道:“还是谨哥儿能干,不到三年的时间,竟给家里置办下了这么大一笔产业。我们在苏州快六年了,所得的红利居然还不足他的一半。”

真是应了那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啊,身为被拍死的前浪,胡氏多少有些怅然。

不过一想到这么大一笔银子自家也有份,胡氏又高兴起来,将账册交给县主,自己从袖袋里抽出了几张纸。

“大嫂,这是江南珠场去年的红利,您请过目。”

胡氏将几张纸递给县主,赞了句,“当初大老爷写信给我们四老爷,说珍珠可以人工饲养的时候,我还觉得匪夷所思。不成想,老爷寻当地的匠人实验了几回,竟真的成功了。今年进上的贡品中,就有咱们珠场养出来的极品黑珍珠和粉珍珠,一个个足有龙眼大小,放到市面上,一颗就价值千金呢。”

齐令宜在苏州,最初是收取盐商的孝敬,但齐令先觉得这样不安全,很容易出事。

正巧顾伽罗曾经跟齐谨之提到过,说是珍珠可以像牲畜一样人工养殖,还说南边多湖泊,江浙一带还靠着海,可以选派得力的属下去海边圈个海场试一试。

齐令先便给齐令宜写信,也不知道齐令宜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实验了一两年,还真养出了成品。

有淡水养殖,亦有海水养殖,弄出来的珍珠成色还不错,年年都能获取令人咋舌的暴利。

因为这项生意是顾伽罗的首创,所用到的资源和资金也都是齐家共有的,所以齐令宜没有将珠场纳为己有,而是算成了家族产业。

从前年开始,齐令宜每年年底都会命人送来当年的红利银子。

齐家也正是靠着这笔钱,才能养活庄子上的大批壮丁,以及维持齐家工坊的火器研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