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混蛋,一群烂了心肝的无耻东西,竟、竟敢这般羞辱我家大爷!”
城上站在的一个齐家军实在忍不住了,不顾齐谨之的禁令,抽出一柄大弓,摸出一支普通的羽箭,搭弓上弦,朝那叫得最大声的汉子射了过去。
嗖~
利箭划破空气,发出清脆的鸣笛声,在众人关注的视线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飘乎乎的落在了那几个叫嚣怒骂的汉子周遭。
不是那齐家军箭法太臭,实在是距离太远,箭矢破空之后渐渐失去了控制,根本无法射中目标。
“哈~就这箭法还敢在咱们面前显摆?”
几个大汉吓出了一声冷汗,待箭头狠狠插入不远处的地面时,他们才长长吐了口气,然后肆无忌惮的冲着城门楼上的兵士嘲笑。
“哎哟,怎么,听不下去了,听不下去就让齐砍头来炸我呀,你们不是有厉害的火器吗?来呀,来炸我呀!”
几个汉子适时调整了骂人的内容,一个个表情轻蔑,吐出的话语句句让人火大。
城墙上的齐家军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方才射箭那人更是气呼呼的又抽出了一支箭,咬牙拉开大弓,正要射出去的时候,齐大勇赶到了。
一巴掌抽在那军士的脸上,厉声骂道:“你个混蛋,忘了大爷的命令了?”
齐大勇的力气很大,那军士被打得一个踉跄,直接甩到了城墙上,半边脸已经肿了,一双虎目中噙着泪花,六尺高的汉子抹起了眼泪儿:“头儿,难道就任由那些鞑子这般糟践大爷和大奶奶?!”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对于齐家军而言,齐谨之就是他们的主子。
如今眼睁睁看着主子被人折辱,这比杀了他们还要让他们难受!
齐大勇腮帮子的肉突突直跳,他咬牙道:“哭什么,他们骂了大爷和大奶奶,咱们便要了他们的命。似你这般明知无用却还要挣扎,有意义吗?与其费这个力气,还不如待时机到了,咱们痛快杀他一杀!”
“时机?什么时机?莫非?”
那军士也不是个傻的,听了齐大勇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
齐大勇扫了眼城下叫嚣的人,然后冷哼一声,低低的说道:“且让那些鞑子再嚣张两日,咱们大爷已经给马将军写了信,用不了几日,援军便会到。皆是咱们里外夹击,定能将那些该死的混蛋杀的屁滚尿流!”
军士眼中闪过一抹惊喜,用手背一擦脸上的泪,麻利的从地上爬起来,嘴里嘟囔着:“那就好,劳资早就忍够了,只盼援军早些来。”
说完这话,他还是有些怏怏的说了句:“不过,下头那些混蛋太可恶了,真想拿‘火箭’好好招呼他们一番。”
齐大勇脸色微变,用力扯了那军士的袖子一记,递给他一个狠狠的眼神。
军士这才发现自己失言了,赶忙嘿嘿傻笑两声,胡乱将这事混了过去。
他以为自己糊弄过去了,不想这一幕还是落到了有心人的眼中。
嘶~~看样子,齐砍头手里确实没有太多的火器,否则齐大勇也不会这般反应。
而齐砍头之所以面对鞑子的挑衅无动于衷,并不是不生气,而是想等马翰泽的援军到了后,借用手中的火器与援军一起出击。
那火器,约莫是被齐砍头用来当做杀手锏的,在关键时候之前,自然不能轻易使用。
到了下午时分,府衙的差役奉命去官仓搬运粮食,结果意外的发现,偌大一个官仓,居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存粮。
算算存粮,再数数城内的人头,按照每人每顿的饭量估算,哎呀,乌蒙城内的粮食根本撑不过三天。
当然,乌蒙几大豪族家中的存粮不算。
但齐砍头估计也不敢明抢人家‘百姓’的粮食,就算抢,也未必干得过人家。
那几家既然能称作‘豪族’,家中的实力肯定不弱,单是豢养的护院、家丁每家都不下几百人。
几家联合起来,呵呵,都不用小梁王攻打进来,齐砍头和他的铁军们便能陷入绝境。
傍晚,夜幕拉开,乌蒙府里分外安静。
几条黑影在无人的小巷里闪过,摸到城墙根儿,悄悄打开闸口,噗通噗通几声细微的响动,几人顺着河道再次溜了出去。
城门楼上,‘酣睡’的小卒们偷偷撩开一条眼缝,耳朵动了动,嘴角不自禁的向上扬起。
府衙内,齐谨之用过晚饭,和季先生坐在一起聊天。
刘虎匆匆走了进来,详细将方才发生的事汇报了一通。
齐谨之微微一笑,“还不够,约莫还需要加点儿火!”
季先生端着甜白瓷茶碗,一脸享受的嗅着淡淡的茶香,嘴里说道:“大人的意思是,再给那几家豪族添点儿‘胆’?”
齐谨之点了下头,“听说乡勇们已经训练得差不多了?”
季先生轻啜了一小口,将茶水含在舌尖细细的品味,良久才缓缓咽下,脸上顿时浮现出满足的神情,“属下省得,明日清晨,乌蒙定然会乱作一团。”
ps:谢谢qiqi222亲的两张月票,谢谢亲们的订阅和支持,谢谢哈!
第101章 定局(三)
清晨,天际边露出一丝光亮,安静了一夜的府城逐渐有了声响。
虽然城外大兵压境,寻常的商贩、菜农什么的不能像往常一样进城,但百姓们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幸好乌蒙府还算繁华,城内的大街小巷有不少的商铺,时鲜果蔬和生肉无法正常供应,但米面盐醋什么的却还有许多存货。
只是这两日粮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得厉害,城内那几家米店门上挂着的小黑板上,更是一天两次的修改价格。且每次价格都比前一次飙升许多。
这不,为了能买到便宜的粮食,许多百姓天不亮就出门,拿着棉布口袋急匆匆的赶往附近的粮铺。
还等不到铺面开门的时间,门口便已经蜿蜿蜒蜒的排了上百号的人。
每个人都面带忧色,摸摸不甚丰盈的荷包,默默的叹着气:唉,也不知道今儿个粮价又涨到什么程度了。
他们不是想多买点儿粮食存着,可自从外头来了鞑子,那些黑心肝的粮商便捂紧了自家的粮袋子,每天每户只需买二十斤粮食。
天哪,这年头每家家里不是一大家子人,老老小小加起来少得也要六七口,多了十几口都有可能。
这多人,二十斤粮食哪够?
那等男丁多的人家就更犯难了,一个男丁一顿饭能吃掉一两斤粮食都是正常。
尤其是最近几日肉、蛋、蔬果什么的断了供应,一家子只能吃干粮,如此粮食消耗得就更加厉害了。
是以,城内的百姓们只得每天都要跑来买粮食,看着蹭蹭往上涨的粮价。心里滴血的同时,也忍不住暗骂几句。
小梁王和他的属下,自然是所有人咒骂的对象。
然而,受坊间流言的影响,也有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埋怨上了齐谨之——好个齐砍头,你想耍威风、想得罪鞑子,大可在乌撒自己的地盘上折腾啊。干嘛跑到乌蒙来连累咱们?
现在好了。小梁王数千精兵围城,里三层外三层的将乌蒙围得铁通一般,百姓们想逃出去避难都不能够。
乌蒙府是曾经遭受过梁逆兵祸的。百姓们自是清楚鞑子们的手段。
一想到城破后会遭受的种种苦难,他们忍不住又暗暗骂了齐谨之一通。
如今更好了,鞑子还没打进来呢,城里便出现了粮食危机。
许多人不仅担心。他们或许不会死到鞑子们的手上,却有可能活活被饿死。
“都怪那个齐砍头。对了,还有他那个倒霉婆娘,好好的,招惹小梁王做什么?平白拖累咱们也跟着丢命。”
某些百姓们一边苦哈哈的排队买粮。一边在心里骂着。
他们全然忘了,当初齐谨之进入乌蒙时,曾经大力清剿乱兵、安定城内治安。减免一切苛捐杂税,平抑粮价和盐价。对于齐谨之的这些安民举措,他们也曾举着双手赞成,更是没少称赞齐谨之这位‘青天大老爷’。
有些人甚至在想,实在不行,把齐谨之和他的护卫推出来顶罪,或许小梁王气消了,能饶过城内的百姓。
于是乎,排队的时候,便有一些人悄悄跟周围的人闲聊,话里话外极力贬低齐谨之,试图将众人对齐谨之的不满全都煽动起来。
可惜效果甚微。
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他们很少有敢跟朝廷作对的,造反什么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虽然外头有重兵围城,可到底还活着,能挨一天是一天吧。
再说了,府衙不是放出风声来了嘛,人家齐大人的舅舅很快就要带兵来救援了。他们只需撑过这几日,总能有个活路。
人群中煽动的那几人见自己费了半天的唇舌,却没什么效果,咬了咬牙,冲着不远处的人比划了个手势。
不多时,粮铺关闭的房门打开了,众人瞧了,纷纷来了精神,握紧手里的口袋,准备开始移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