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个人去一趟衡兰院。就说我有事吩咐四奶奶。”大长公主说道。
“是。”丫鬟答应一声退了出去,行至廊下,招手唤来一个三等丫鬟。小声说了句。
小丫鬟利索的应声,欢快的跑出春晖堂。
一盏茶后。小丫鬟气喘吁吁的跑到衡兰院,她站在门口,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待呼吸平复下来,她才缓步进了院子,刚走到院中,便听到了一个刻薄的声音在尖声训斥着——
“……天底下哪有你这样的儿媳妇?哼,婆母交代的话,你只当耳旁风……我且问你,勉哥儿是不是好几天都没有回来了?你是干什么吃的?连自己的男人都看不住?”
“媳妇不敢……四爷说有要事,媳妇不敢拦,婆母若是有什么事要跟四爷说,不妨寻——”
柔柔的女声低声辩解着,还不等说完,就听得‘啪’的一声脆响。
接着,又是尖利的骂声:“你还敢顶嘴?真真没有规矩,婆母说一句,你就能回十句?什么叫有事找勉哥儿,莫非没事我就不能跟儿子说句话?”
“……媳、媳妇不敢!”声音中带着些许悲愤。
“不敢?哼,我看你胆子大的很,我说让你多在家里学学规矩、抄抄女诫,你却整日往外跑,你看哪个有规矩的大家少奶奶会像你这般……”
“媳妇是去永恩伯府给太夫人诊脉,这事儿,老祖宗也是知道的。”说话的女人似是已经忍无可忍了。
“啪!”
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好啊,你敢拿老祖宗来压我?怎的,我这个做婆婆的竟是不能管教你了?”
“……”
“怎么不说话?你摆个委屈的模样给谁看?呸,真真上不得台面,我早就说该寻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偏偏你个狐狸精乱发骚,把我好好一个勉哥儿勾得五迷三道的……”
“母亲,媳妇与四爷的亲事是皇后娘娘赐婚的。”女人实在忍不住了,终于含恨说道。
“啪~啪~~”
接连两个耳光,骂声愈发刺耳,“好哇,你又拿娘娘说事儿。娘娘为何给你赐婚,难道你还不知道?哼,光天化日之下,你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却故意引着我勉哥儿去茶楼私会,被九公主撞到了,皇后仁善,这才给你赐了婚。否则——”
小丫鬟也听不下去了。
她早就听说,自从四奶奶做了那丑事,大太太就非常不待见她。整日里怒骂不止,每次都闹得鸡飞狗跳。
大长公主也想让四奶奶长个记性,就没有拦阻。
大太太却变本加厉,起初只是骂几句、罚抄女诫,现在已经发展到动辄罚跪、抽耳光了。
不行,不能再让大太太打下去了,大长公主那儿还等着四奶奶回话呢。
深深吸了口气,小丫鬟装着刚刚跑进来的样子,脆生生的喊道:“四奶奶,四奶奶,老祖宗请您过去回话!”
屋里的叫骂声戛然而止。
“四奶奶,四奶奶?”小丫鬟一边喊一边往屋里走。
还不等走到门口,门帘被掀了起来,走出一个双颊红肿、面容憔悴的年轻美妇。
小丫鬟定睛一看,不是旁人,正是四奶奶姚氏。
“老祖宗唤我?可是有什么吩咐?”姚希若吸了吸鼻子,带着浓浓的鼻音问道。
“好叫四奶奶知道,老祖宗说有事请您过去,至于何事,您去了就知道了。”小丫鬟见大太太没有出来,也权当不知道她在里面,福了一礼,笑盈盈的说道。
姚希若愣了下,眼中闪过一抹异彩。她故意没有立刻应声,而是扭头看向门里。
“嗯哼!”宁氏没敢说话,只重重的咳嗽了一声,冲着姚希若摆了摆手,示意让她赶紧出去。
姚希若心里暗骂一声‘老毒妇’,脸上却还做出恭顺的模样,屈膝应了一声,然后出门跟小丫鬟去了春晖堂。
次日,姚希若得意洋洋的从宁氏手里拿回了对牌和钥匙,而大长公主则靠着姚希若的门籍进了宫……
ps:嘿嘿,捉虫!
第027章 云涌
夜里辗转反侧,第二天醒来,齐令先和清河县主夫妇两个都是一脸的倦容。
齐敏之和齐恒之姐弟两个来请安的时候,都有些惊讶,父亲母亲向来注重养生,今儿这是怎么了?
齐恒之是个男孩子,自觉又是个大人了,心里关心却不好明说出来。
齐敏之却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待一家四口用过了早饭,她故意留了下来,“娘,最近家里事儿多,您都累坏了吧?”
小姑娘体贴的站在县主身侧,两只柔嫩的小手搭在母亲的肩头,轻轻揉捏着。
“还好,左右都是有旧例,还有管事妈妈们帮衬,也累不到哪里。”
清河县主自然知道女儿是关心自己,只是她精神不好,并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担心远在西南的儿子媳妇。
但这话她不能说,便笑着含糊了过去。
“娘,最近有大哥和大嫂的消息吗?”齐敏之年纪不大,却是个聪慧的姑娘,见直接问没有效果,想了想干脆来了个迂回策略。
她的话音方落,便清楚的感觉到掌下的肩膀稍稍僵硬了下。
齐敏之心里咯噔一下,莫非真是大哥他们那儿出了事?
县主微怔,很快又恢复过来,伸手捉住女儿揉捏的小手,拉她坐到自己身边,柔声道:“昨儿刚收到你大哥大嫂的信,他们已经顺利抵达乌撒,只是那边条件简陋,他们有些不适应。”
县主见女儿心思伶俐,颇为满意,到底想了个借口。故意叹了口气,“你大哥也就罢了,好歹在大营摔打了几年,再苦的日子也难不住他。我就是心疼你大嫂——”
齐顾两家现在的情况是‘齐弱顾强’,作为婆婆,县主担心‘身份高’的儿媳妇吃不得苦、继而对婚姻心生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果然。齐敏之露出恍然的表情。美丽的杏眼中也带了些担忧:“那边真的很苦?”
齐敏之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距离,也就是去京郊西山打猎。亦或是小汤山消暑。
西南虽是齐家的大本营,但齐敏之对那里还真没有多少了解。
县主沉重的点了下头。
齐敏之也不禁担心起来,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屋里气氛便有些凝滞。
县主见女儿一张俏脸皱成了包子,赶忙转移了话题。“对了,前儿东边的静姐儿来家里寻你说话。都说了些什么啊?昨天我就想问你,偏事情一忙就给忘了。”
齐敏之忍下心底的担忧,回道:“也没什么要紧事。五月节不是东边老祖宗的寿辰嘛,静姐儿亲自绣了一卷孝经。她想送到潭柘寺供奉几日,只是她~~”
齐敏之想到齐静之可怜兮兮的样子,忍不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东边现在由源大太太当家。‘规矩’格外严,慢说是静姐儿了,就是清二太太想出门上香也不能够。所以——”
县主皱了皱眉头,“那边还乱着?”
规矩?宁氏还知道‘规矩’二字怎么写?
齐敏之撇了撇嘴,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静姐儿说,源大太太每日都要寻四嫂的不是,对四嫂非打即骂,四哥不耐烦听她们婆媳吵闹,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
非打即骂?县主瞠目,心道,宁氏也不是小户出来的无知蠢妇呀,怎么愈发不像个样子?
婆婆打儿媳妇,还弄得满府皆知,姚家老爷虽然去了,可姚家太太却是国公府的姑奶奶,事情若是传出去,姚顾氏还不打上门来啊。
“可不是,娘,我给您说啊……”
母女两个凑在一起叽叽咕咕的说了些东齐的八卦,气氛倒没有那么沉重了。
齐敏之见母亲的精神好了些,暗暗松了口气,又故意说了些京中的趣事儿,哄得县主有了笑影儿,这才放心的告辞离去。
“咱们大小姐真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目送齐敏之出去,县主的心腹曲妈妈由衷的赞道。
“是啊,敏儿孝顺又贴心,还恁般乖巧,我虽只生了这一个女儿,却强过旁家十个八个。”
县主欣慰一笑,她生了五儿三女,最后只活下来二子一女,但每个孩子都聪明、孝顺,她这辈子有这三个孩子,也算是圆满了。
“曲妈妈,那件东西准备好了吗?”
闲话了几句,县主转入正题,认真的问道。
曲妈妈敛住笑容,躬身应道:“县主放心,老奴都准备妥当了,每一味药都是老奴亲自去配的,定不会有什么纰漏。”
县主很满意,“那就好,待会儿你亲自将东西送过去,切莫让‘她’察觉了。”
曲妈妈郑重的点头,“老奴省得。”
“每日里都要给‘她’送上一贴,一定要亲眼看着‘她’吃到肚子里,”
想了想,县主又交代了一句,“还有,晚上的时候再暗中派个伶俐的丫鬟去盯着,小心些,别让她发现了。一旦有什么异常,定要第一时间来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