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就算了。”杜月说道,“你有什么要买的吗?”杜月知道元平有拿了钱出来的,所以开口问道。
“算了,还是不买了。“元平想了想说道,她把之前杜月给的五十两银票带了出来的,想着这次来城里买点什么东西的,不过现在也还没想到具体要买什么的。”怎么,都不舍得花啦,真留着做嫁妆呢。“杜月取笑道。”哪有,只是不知道要买什么而已啦。“有了这笔钱后,杜月就取笑过元平了,可是此时元平的脸皮还是红了。”好吧,不花就留着。不想逛街的话我可要回去啦。“杜月说道,自己买的地,杂草还是有那么多,自己得回去先清理了,还有只差两天,学堂就要正式开学了,自己还得准备把三字经,千字文的准备出来,算算时间都不太够了,所以杜月也就不想逛街了,但还是问问元平的,如果元平想逛街,自己也会陪着的。
第三十九章 不想交束修的大伯娘
杜月看到元平确实也没啥想逛街的意思了,所以两人就准备回去了。回到家里,杜月把买回来的纸,用刀裁成四等份的,之前的太大了,用起来感觉也没那么方便,现在杜月感觉用起来也方便得多。趁着这两天,杜月想把三字经先记录下来,等把这个记录完了,后面再把千字文的再记录下。到时先教三字经的内容就好了。
纸裁好后,杜月把墨磨起来,毛笔蘸满墨水,就开始书写起来,幸好杜月在现代的时候有练过毛笔字,所以现在用毛笔书写这个,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记忆中的三字经,得好好想想了,有些好像也不适合的,有些可是写某些朝代的人或事的,那些人或事在这个朝代可没有的呢。所以杜月是看哪些适合写上的就写,不适合的就直接忽略掉了,能记得这些也多亏以前有背过的,小时候忘记是刚开始读书还是没读书,因为父亲喜欢国学,父亲就教杜月背这个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了,杜月还是很感谢当年父亲教他的这些,想到这里,杜月就深深的怀念自己的父亲,只可惜父亲在自己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过世了。
这些启蒙国学都深到杜月的记忆深处的,到长大了一样没忘记,只是或许有些顺序不太对了,不过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了,最重要的是把内容记录下来就好了,三字经的内容并不多,原本也就一千来个字,杜月把一些明显不方便记录的都去掉了,剩下的也就一千个字左右了,所以杜月记录完也没花多少时间。
太久没写过毛笔字了,突然一下子要写那么多,杜月手腕也觉得挺酸的了,写完后揉揉酸软的手腕,才把笔拿出去洗干净了搁置起来。杜月看着那些字上的墨汁都干了,把它们都叠起来,杜月想拿线把每一张都串起来,那样的话就不容易丢失了,翻看起来也容易。
元平一直端着针线篮子在一边绣着帕子一边陪着杜月,图案还是杜月前几天给画的,那是一个可爱的漫画小猪。杜月记录完三字经的时候,元平也正好绣好了一张手帕。元平的针线不错,那个小猪绣得可爱得很,杜月看到都要不舍得还给元平了,只是这个是元平要拿去卖的,再说想要的话叫元平再给她绣张就好了。
“娘,二弟家里的那个杜月现在不是要在村里交学堂嘛,我想让元贵也去上,你觉得怎么样?”刘吴氏对老太太刘李氏说道。”可以呀,你送去呗,这个小子在家也做不了啥事,去学点也好。老三家的,让元金元银两兄弟也去。“刘李氏对同样在边上忙活的小刘李氏道。”好的。“小刘李氏话不多,刘李氏说什么她听着就是了,而且这对她来说也是好事了,更不会拒绝了。”娘,那个杜月每个人每个月还要收五斤粮呢,我们家三个人去的话,那就要十五斤的粮了,这都够我们家吃好几天的了。“刘吴氏说道,她对老太太提出来这个,就是不想交这每人五斤的粮的,只是她明说出来,她想让老太太自己看出她的想法,然后老太太自己去跟老二提罢了,反正杜月也是住老二家的,跟老二提还不是一样的了。每次刘吴氏想要占老二家的便宜时都会推老太太出面,老太太并不是不知道老大家的这想法,只是她也偏帮着这老大家的,所以对刘吴氏总推她在前面的事也不说出来。
“嗯,我晚点去老二家,跟老二说下,就让她免了这粮。”老太太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几斤粮么,一口就应承下来了。自己跟老大老三家的一起生活,这粮还不就是她的,肯定要老二给免掉了,反正村里那么多娃的,交的粮也不少了,也不差她家这点粮的了。
听到老太太答应了,刘吴氏高兴起来,连着好几句的给老太太拍马屁。老太太也听得高兴,一边的小刘李氏听得直撇嘴,她就是看不惯这刘吴氏,每次鼓动了老太太,成功后就狂对老太太拍马屁。自家这两个妯娌的,她还是觉得刘林氏好相处点,只是老太太对刘林氏总是看不上眼,所以她也不能跟刘林氏走得太近,免得别人到时在老太太眼前嚼舌根。刘吴氏太爱占小便宜了,小刘李氏都不爱和她在一起住的,只是老太太不发话分家,她是不能提分家的,否则在别人看来就是不孝了,其实小刘李氏还是羡慕刘林氏的,毕竟分出去了,能自己当家做主,不像自己现在那样,说什么做什么都得听老太太的,家里的粮老太太也把得紧,明明家里的条件是可以偶尔吃吃干饭的,老太太就不许,总让大家吃稀的,只能过年过节时才能吃碗干饭,不过小李氏也只是心里埋怨着,也不敢说出来,毕竟还得在老太太手下生活的,说出来的话,到时就得嫌弃她的了。小刘李氏就是那种,有什么话,不能说出来的,她都会憋着一句不说的,人又勤快,所以在老太太面前,印象还是挺好的。
吃过晚饭后,老太太就过来了。刘天明一家也刚刚收拾了桌子,看自己娘过来了,刘天明赶紧搬张凳子给自家娘坐着。他也不问,反正每次她娘来都是有事的,一会她就自己说出来了,但刘天明觉得娘过来肯定是为了大哥三哥家那几个娃上学的事,估计就是想少了那几斤粮吧,刘天明心里想道。
“我过来是有件事想和你说说。”老太太开口说道。
“娘,什么事你说。”刘天明说道。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你家那月娘不是开学堂了吗,我寻思着你大哥家的元贵,三弟家的元金元银还小,就想要送他们几个去学几个字也好。”老太太说道。
“嗯,这是好事啊。”刘天明说道,他决定了,自己娘不明白说出来他就先装糊涂好了。
“只是这粮呀,我们就不给了,反正她不是在你家生活嘛,那粮也只不过是从我那拿到你这而已,那十几斤粮你就当给我吃的得了。”老太太把自己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说了出来。
第四十章 看日子
“娘,我该孝敬你的那些我都会给你的,只是这是人家月娘当夫子该收的束脩,这个又不是我收的。”刘天明就知道自己娘是打的这个主意,但是自己可不能轻易答应了。
“咋咧,就少那几斤粮都不行了?”听到刘天明那样说,老太太的语气马上变了。
“娘,都说了这不是我收的,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月娘她也只是暂时住我家而已,到时她建了房就要搬出去的,她是有她自己独立的户口的。”刘天明扶额,真头疼,自己娘咋就是说不通呢。”我不过这个,反正这个我是不会交的了。“听自己儿子这样说,老太太就觉得这事也不可行了,但老太太还是犟着嘴道。”娘,要不这样吧,月娘还住我这里的时间,你不交我替你和月娘说说,但月娘不住我家后,你们还是按时交吧。“刘天明说道,这几个月不交的,就当月娘在自己家的伙食费算了,但后面的刘天明可不想担着了。”嗯,好吧“老太太勉强答应道,她也明白,杜月到时不在老二家住了,也是和他们没一点关系的,到时该交的还是得交,不过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了。
终于说通自己娘了,刘天明松了口气,好在月娘的房子也要建了的,到时搬走是迟早的事,估计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了。想到杜月建房子的事,这日子还得看好的哦,都忘记和月娘说了,这小女娃也不知道这事的,自己一会娘走了后,得提醒她才是,刘天明心里想道。
老太太得了刘天明这话,也回家去了,不过到家一说,老大家的就撇嘴了,脸上一下子就不高兴了,但也不敢对老太太说什么,只是心里把老二骂了一通。老三家的小刘李氏倒没说什么,觉得儿子去上学了,这束修交就交呗。刘吴氏不敢在老太太面前说什么,跑来跟小刘李氏说,专挑挑拨人的话说,但小刘李氏知道自己大嫂这性格,也不接她的话,刘吴氏看小刘李氏不接她的话,觉得没趣,也就不再说了。”月娘,你这地契也拿到了,你做房子的事情也提了,只是你这日子还没选好的呢,你得去找个算这个的,帮你算个日子才行呀。”老太太一走,刘天明就把刚刚自己想到的事情跟杜月说道。
“哎呀,我真没想到这事,谢谢刘大叔的提醒了,只是我该去哪里找人算日子呢?“杜月问道,差点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起房是大事,得看好日子的,虽然是有点封建,但算了也会心安点,毕竟当初自己莫名其妙的到了这里,杜月心里也是有点信这些的了。”镇东边有个小庙,那里有个老和尚,他也会算这个,听说算得都挺好的,你抽个空去找他算算就好。“刘天明说道。”我明天就过去找他算算。“镇上离村里挺近的,估计这小庙也不远吧,过两天就要开学了,事情怕会不少,杜月就决定赶紧把自己的事做了才好,省得往后一拖再拖的。